泰顺县岩上村介绍

龚仕鸿

<h3>  岩上村概况:岩上村地处泰顺县东北部,东抵大岭村,南连定山,西与双田村交界,北面和卓尾洋村相毗邻。距泰顺县城58公里,包垟乡政府驻地4.2公里,新岭公路穿村而过直抵飞云湖双板桥渡口。</h3> <h3>海拔470米。全村面积2.79平方公里。因其地势高耸,云雾缭绕,风光秀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是个修身养生的好地方。撤并前系原百丈区岩上乡政府驻地,现属包垟乡下辖的一个行政村。2006年地震灾后重建时,除鸭卵丘、定山、山坳、白沙降等周边自然村整村搬迁村中居住外,还有南下、岭坪等村少量村民搬迁到此居住。全村以龚姓聚居为主,另有刘、陈、吴、陆、王、池等姓村民共居此村。</h3> <h3>  建村历史:岩上村的建村历史可追溯到清康熙初年,迄今约有333年的历史。岩上龚氏先祖龚应宝公为开村第一人。据可查到文献资料«分疆录»及«泰顺县志»记载,清代以降,现岩上村地属泰邑三都境内,是个山高林密荆棘丛生的莽荒之地。<br>  </h3> <h3>自岩上龚氏先祖龚应宝公于康熙初年迁此地肇基以来,荜路蓝缕,披荆斩棘,风餐露宿建造起第一座房子后,派下子孙和后来迁居此境其他姓氏的先民们,经过约330多年的繁衍生息,不断发展,才有今日岩上泱泱村居的面貌。</h3> <h3>《岩上龚氏家乘》记载:“应宝字曹院,号聚亭。配苏氏。生八子三女。长适莒江夏宅,次适章背夏宅,三适青田石井。坟葬本境坳底坐酉加庚猛虎跳墙形。”应宝公是福建寿宁龚氏载公派下裔孙龚景信公(毛思田肇基一世祖)第七世孙。原居岩上村北面山下卓尾洋村附近地方毛思田,后生齿日繁,毛思田地狭人多不敷居住,公始迁岩堂居住。谱中虽未载其生卒年,但其长子龚有龙公生于清康熙癸丑年(1673)九月廿三。其最小的儿子龚有达公生于康熙戊寅年(1698)九月廿九日是有明确记载的。</h3> <h3>依古时儿子成家立业后分家的习俗,岩上村的建村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龚应宝公成家后到壮年这一时期。这个时期具体可以定在其第一个孩子出生后到最小的孩子出生年这段时间内,亦即清康熙癸丑至戊寅(1673~1698)年间。故岩上村这片土地从出现第一座房子迄今(2019)已有321-346年取中间值约333年建村历史,龚应宝公为岩上开村第一人。</h3> <h3>  岩上最初地名“岩堂”来由 岩上村最早的地名“岩堂”的来由是因地貌及周围景观而得名。<br>  据《岩上龚氏家乘》记载:“泰东北隅之区土地平旷,四围稍多岩,遂名岩堂也。”又载:“岩上始迁祖是景信公派下第七世孙应宝公原居毛思田。生八子三女因嫌地狭,故举家迁中村岩塔头。爰中村后有岩塔,前有天然水塘一口,且其塘水常年不涸清澈如镜,故称龚公之居为岩堂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后人将岩堂更名岩乡,认为岩乡从字面上理解比岩堂大,也是体现先辈乡民们对岩堂未来发展趋势的期许,后又名中村、玉岩,玉岩村名因与泗溪玉岩村重名,使用一段时间后,被县地名办更名为岩上并一直沿用至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