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医院游戏自主观察

👾

<h3><font color="#1564fa">  区域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娃娃家是幼儿最喜欢的区域之一,但是孩子们在区域里总是乱玩不懂得如何去玩,总是很单一的去玩,缺乏一定的生活常识以及灵活性。</font></h3> <h3><font color="#1564fa">观察时间:2019年11月19日 11月25日</font></h3><h3><font color="#1564fa">观察区域:小医院</font></h3><h3><font color="#1564fa">观察对象:毛奕霏,吕润贤,李珂瑶</font></h3><h3><font color="#1564fa"> 孙凯泽,吕汶璐。</font></h3><h3><font color="#1564fa">观察年龄:5岁</font></h3><h3><font color="#1564fa">观察方法:定点观察</font></h3><h3><font color="#1564fa">观察人: 高敏</font></h3> <h3><font color="#1564fa">幼儿观察实况记录一:</font></h3><h3><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幼儿在小医院游戏中,如果病人生病只会直接的拿药,小医生吕润贤不会诊断,病人吕汶璐不懂得要先找医生就诊以后再去拿药,直接去拿药(且只拿同一种药)。</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观察分析:</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游戏呆板,医生,护士,病人不明确各自的职责,不懂得医院就诊的流程,单纯的将医院游戏变为一个机械的拿药游戏,缺乏去医院就诊的生活常识。 </span></h3><h3><font color="#1564fa">措施方法:</font></h3><h3><font color="#1564fa"> 用反映式讲评方法,有目的方式引导幼儿“去医院只能拿药吗?”“还能干什么?”等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多去观察留心看。</font></h3> <h3><font color="#1564fa">  再了解之后,在之后的区域个别指导中我有询问她们为什么这么玩医院游戏,他们都说上医院就是光拿药呀,妈妈说生病了吃药就能好。从他们的话语中可以看出来孩子们生活常识的缺乏,且幼儿在社会性发展这一块的发展有浅薄。由于孩子们生活环镜面狭窄,家长和老师引导对于孩子社会性,生活常识的直接和间接经验占很大一部分。</font></h3><h3><font color="#1564fa"> 因此在医院游戏中我开始有意识,潜移默化的增加孩子们的常识性知识,先是为孩子们准备较好接受的图片式方式。帮助幼儿更好理解医院游戏的流程。</font></h3><h3><font color="#1564fa"> </font></h3> <h3><font color="#1564fa">情况实录二:</font></h3><h3><font color="#1564fa"> 医院游戏开始幼儿面临第一个困难是排队挂号,小病人们孙凯泽,吕汶璐,李珂瑶都抢着要先看医生,导致游戏乱哄哄的。</font></h3><h3><font color="#1564fa"> 这时珂瑶小朋友想到用蛋糕房的排队等候卡当作医院的挂号卡,谁来的早谁拿一号,医生第一个给你看,剩下的小朋友再另一旁等待,在游戏中灵活的利用区和区之间的联系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新的提升。</font></h3><h3><font color="#1564fa"> </font></h3> <h3><font color="#1564fa">  孩子们在流程图引导下孩子们开始有模有样的看医生拿药等等。不再只是局限于单纯的机械性拿药游戏,懂得了一步步看医生的流程,在看医生过程中,会和医生护士都会出现语言交流,锻炼了幼儿的语言以及社会性的发展。</font></h3><h3><font color="#1564fa"> </font></h3> <h3><font color="#1564fa">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创造性的出现了多种病症的治疗,不在只是局限于我感冒了,头疼这些常见常见病痛。心脏疼,骨折这类病症出现,幼儿们开始丰富游戏内容。</font></h3> <h3><font color="#1564fa">情况实录三:</font></h3><h3><font color="#1564fa"> 游戏中第一次出现打针的场景,护士毛奕霏在给小病人打针时细心的用棉花球为病人消毒,在之后为病人拔针时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毛奕霏小护士主动的提醒病人要按一会棉花球,不然会流血的。</font></h3><h3><font color="#1564fa">观察分析:</font></h3><h3><font color="#1564fa"> 幼儿开始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经验,在上一次反应式讲评之后,将生活中的直接或者间接经验运用到游戏中去,致使游戏内容开始丰富,游戏中生活化程度提高。</font></h3> <h3><font color="#1564fa">  自主游戏不是真正的让幼儿完全的放任自己去玩,在游戏中真正出现问题时,还是要加以引导的,但是我们所采用的方法可以有所变更,在这次的小医院游戏中所采用的反映式讲评,让幼儿自己去讲述,老师通过话术引导幼儿,让发挥自己的能力去解决,幼儿可能比你想象的更有能力。 </font></h3><h3><font color="#1564fa"> </font></h3> <h3><font color="#1564fa">教师反思:</font></h3><h3><font color="#1564fa"> 1.幼儿在游戏中通过大胆的尝试,在游戏中自己协商游戏的规则,提高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font></h3><h3><font color="#1564fa"> 2.幼儿的能力是有巨大潜力的,我们那应该让每个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能力,老师不再以旧时想法去过多的干预孩子,老师成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观察者,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在幼儿有困难时适时给予帮助。</font></h3><h3><font color="#1564fa"> 3.重视无意中隐性提示的作用,区域游戏中隐性东西的添放是能帮助孩子更好的游戏一种很好的方式,但是老师要注意我们在投放这些辅助性的东西之前应该考虑到其价值所在,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如果不适合孩子当前能力发展的水平,那么这些东西的投放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如是否可以在小医院中再做一个服务导诊流程图,丰富幼儿对于疾病种类的了解。</font></h3><h3><font color="#1564fa"> 4.观察时间可以更长时间的深入观察,并且可以递进式连续观察,对区域观察层层深入,更加了解区域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幼儿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如特殊病症的治疗,医院没病人时,医生和护士应该干什么等等的观察。</font></h3>

幼儿

游戏

观察

医院

拿药

孩子

医生

病人

区域

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