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三弄,别有幽韵生 ---解读秦观的三首词,三份心情

日出守望者

<h3>  纵观秦观一生,三分经历,三分心情,一曰淡雅,一曰悲愁,一曰理智,恰似梅花三弄,经过了春天的繁华似锦,绚丽多姿,自也有一番馥郁芬芳动人情致;待到二度开花,已是白雪纷飞,严霜满地,它虽也是清丽绝伦,终免不了凄凄惨惨幽幽怨怨;三度开花,离枯萎之日不远矣,梅枝乱颤,似也在回首昔日盛景,从容思考,于是摇头叹息。</h3><h3>  少游的词,充塞了他的身世,他的情感,他的忧郁,他偶尔的清醒,于是有着梅花的幽香梅花的哀愁梅花的冷静……</h3> 梅花一弄     花自媚春成馨逸 <h3>  这是元丰八年前的少游。此时的他正处于读书求仕时期,他为人豪隽慷慨,志强气盛,喜读兵书,尝自谓“功誉可力致而天下无难事”,其文章也多“雄篇大笔,宛然古作者之风”“可与贾谊陆贽争长”。他的词则充满了生的乐趣和生命的鲜活,正如刚开的梅花,清鲜芬芳带着生机盎然,试看:</h3><h3> 行香子</h3><h3>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扬轻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h3><h3><br></h3><h3>  一幅田园风光活动画图,随着词人的足迹次第展开。他信步徜徉,被眼前一所色彩缤纷春意盎然的小园所吸引:红艳的桃花,雪白的李花,金黄的菜花。鲜明的色彩,浓郁的香味,真个是春满小园。一个“啼”一个“舞”一个“忙”,三种虫鸟的特性被勾勒得丰满而活跃,进一步强化了春色满眼,生机勃勃的气氛。</h3><h3>  我们眼前浮现的是一个美少年形象,他翩翩然迈步徐走,除了眼前的花鸟便没有沉重的牵挂,就象自由自在的小鸟,洒脱地振翅翱翔。他有滋有味地享受生活,于是一个平凡的小园在他心中也充满了乐趣。</h3><h3>  从这首词里我们看到的是作者顺利的人生轻快的心情,既没有失意也没有颓唐,就只是那一分春光那一片烂漫。事实上,从1049--1094年,作者确实生活舒适,仕途顺利,几乎是“不识愁滋味”。他的好大一部分作品对此种心情均有所反映,如《泗州东城晚望》云“渺渺孤城白水环,小舟人语夕霏间”,又如“青山未落诗人手,白发谁知国士心”,风格均清旷雄豪,无沉重之感。</h3> 梅花二弄 过尽飞鸿字字愁 <h3>  年月把人抛,把拥有变做失去,把繁花变做憔悴。 绍圣以后为秦观的贬谪期。此时新党执政,他受苏轼所累,坐党籍,先出通判杭州,既而贬为监处州酒税。仕途失意,他充分体会到世道艰难,在词中则带有明显的感伤情调。又因为失意占有他人生的大段,于是这份感伤显现得尤其长尤其深,成为他词的主调。所谓“忧患出诗人”,正是他这番经历造就他成婉约之尊。试看</h3><h3> 阮郎归</h3><h3>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彬阳和雁无。 </h3><h3>  绍圣三年,秦观被贬,平时不敢过问政治,常常到法海寺修忏。然而使者犹乘风望旨,以谒告写佛书为罪,于是再次削秩徙彬州。词人丢官削秩,愈贬愈远,那颗一再遭受打击的心似乎破碎了一般。在经过潇湘南徙的时刻他几乎哭泣着说:“人人尽道断肠初,那堪肠已无。”</h3><h3>  在彬州贬所挨过了整整一年,眼看又到了除夕,词人心情无比哀伤,便有此词。</h3><h3>  除夕之夜,人们合家守岁,此时此地的少游却独居在与世隔绝的深深庭院,耳中听到的只是风声雨声以及凄楚的从城川楼上传过来的画角声。这种种声音,仿佛是利箭乱石,不断刺激敲打着词人的心灵,词人“乡梦断,旅魂孤”。一个“又”字蕴涵艰难世事中多少次点燃又熄灭的希望之火:一个又一个除夕到来,接着消逝,词人依旧流徙在外,痛楚之情溢于言外。明人沈际飞评此词曰:“伤心!”确是切中要害。从词的内容到音调,无不充满了凄婉悲伤色彩。</h3><h3>  以一斑而窥全豹,一首词见出了他的风格他的忧郁,一首词也见出了他的人生。他最擅长的是那些带有惆怅色彩的“悲愁凄婉郁塞无聊之言也”。他一生中作过很多词,大部分都是忧郁的,如《八六子》、《千秋岁》、《江城子》,“倚危亭,恨如芳草,凄凄刈尽还生”等等名篇名句数不胜数。</h3> 梅花三弄 花自飘零水自流 <h3>  久做樊笼鸟,不觉白发已沧桑,无力再回望。</h3><h3>  徽宗即位时,秦观放还北归。此时他空有才学,然廉颇老矣,纵有凌云之志也无力施展,仕途注定潦倒,1110年,他死于途中。他曾《自作挽词》曰:“藤棘皮棺,蒿葬路旁陂。家乡在万里,妻子天一涯。孤魂不敢归,惴惴犹在兹。”此一个秦观,苍老之极,哪有昔日半点意气风发风采。与前不同的是他虽也愁,但多了一分理智,一分清醒,一分反省与思考。请看:</h3><h3> 踏莎行</h3><h3>彬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彬江幸自绕彬山,为谁流下潇湘去。</h3><h3>  同样写春,前面春满小园,这里却是春寒春晚,日暮鹃声,寂寞凄凉。前三句塑造了一个迷蒙不清的环境,作者望不见也找不到他的桃源。雾失两句隐射了社会的黑暗。他渴望离开尘世到那理想的桃源社会里去。下一片,一个砌字,使人若见其愁恨一层层地堆砌着,看得见,摸得着。最后两句,是作者自己的愁闷无法清除,却去埋怨与之无关的江水,说彬江本来是绕着彬山流的,为什么又要流下潇湘去呢?他主要不是悔恨自己踏上仕途,尽管在词中有桃源何处之思,这只不过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代名词,其实在封建社会里的知识分子,十之八九都是想在仕途上奔驰的,秦观也不例外。不然,他完全可以泛舟江湖,归隐山林,可是他并非如此。他之所以悔恨,主要是在于不该卷入新旧党争之中。他认为,凭自己的才学可以取得一官半职,卷入党争旋涡中而被淹没了。</h3><h3>  这是作者后期作品。他将外在幽迷之景与内在感伤之情做微妙的出神入化的结合,以加强词的凄婉意境,深得含蓄之妙。我们看到了作者的感伤,更看到的是作者对生活的新态度;关照过去,总结人生。可以说,这时的他更成熟,词也更精到了。</h3> <h3>   梅花香有几许,苦亦有几许,它的香来自严寒来自冰冻,少游的词亦多来自困苦来自坎坷,它的艺术魅力之所以长盛不衰,是因为他真正用的是心,是情,是经历,正如古人所赞,“少游,词心也。”梅花三弄间,感人肺腑,催人泪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