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816地下核工程

野源

<p class="ql-block"><b>2019年11月18日,我与朋友们有幸参观游览了久闻神秘的816地下核工程部分景区。当观光游览车驶入深宫,所到之处,巨大的人工洞穴厂房,宽阔的通道,四通八达的路网,洞室里那些精密机械仪器仪表,无不令人敬畏,令人震撼,令人惊叹,可谓观为叹止!</b></p><p class="ql-block"><b>816地下核工程是中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是三线建设中的重点项目,承载了我国三线建设那段特殊的使命和核工业国防建设的一段重大历史。从1966年到20世纪80年代初,成千上万的建设者怀揣建设祖国的崇高理想,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云集于深山峡谷,进行了一场鲜为人知且规摸宏大的工程建设。他们风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艰辛、血汗、青春和生命,建起了这一举世震撼的地下核工程。历时十八年的816地下核工程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是一部国防军工建设的光辉历史,是一座六万余军民用热血和汗水浇铸的永恒丰碑!</b></p><p class="ql-block"><b>今天,当我们放眼未来,享受着和平之下的美好生活时,请不要忘记,在这繁华的背后,有着几代人忘我的奉献和牺牲!今天,我们参观游览816地下核工程,了解和铭记这段历史,怀着对816工程敬仰、敬慕、敬畏的心情,学习和宏扬建设者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爱国热情和革命精神,热爱祖国,护卫祖国、建设祖国,早日实现中国梦,让伟大的祖国永远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作者心语</b></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中华816地下核宫赋》</b></h1><p><b>威风凛凛,气度煌煌。</b></p><p><b>惊心动魄,盖世无双。</b></p><p><b>气贯长虹,挽民族之危难;</b></p><p><b>神昭至勇,示仇寇以雄强。</b></p><p><b style="color: rgb(1, 1, 1);">浩浩忠魂,凿开幽幽核洞;</b></p><p><b>巍巍神盾,声闻渺渺遐荒。</b></p><p><b>斯乃中华复兴之基石,</b></p><p><b>国家安定之剑芒。</b></p><p><b>核何神哉,九万里江山增其辉媚;</b></p><p><b>洞何奇也,五千年国运臻于鼎昌。</b></p><p><b>远望焉青葱之山岭,</b></p><p><b>近探焉恢奇之核宫。</b></p><p><b>深藏若虚,诧洞口之隐蔽;</b></p><p><b>悚骇似幻,惊山体之中空。</b></p><p><b>幽邃无端,叹工程之雄伟;</b></p><p><b>迷离如梦,似天地之鸿蒙。</b></p><p><b>洞中有楼,楼与洞兮相接;</b></p><p><b>楼中有洞,洞与楼兮相融。</b></p><p><b>洞中有宫,宫与洞兮合一;</b></p><p><b>宫中有洞,洞与宫兮互通。</b></p><p><b>大宫挽小宫,依稀毗连之街衢;</b></p><p><b>主洞套支洞,宛如绞合之虬龙。</b></p><p><b>噫!赫赫兮世界奇观,</b></p><p><b>巧夺天工之伟力;</b></p><p><b>昂昂乎人间伟构,</b></p><p><b>尽显中华之尊荣。</b></p><p><b>兄弟阋墙,北疆云诡;</b></p><p><b>中美交恶,南海波惊。</b></p><p><b>祁连苍芒,难寻隐身之壤;</b></p><p><b>乌江幽曲,复有衔山之凭。</b></p><p><b>遂乃铁路改道,白涛消声,</b></p><p><b>大军入驻,工程匿名。</b></p><p><b>血肉之躯,誓与顽石拼坚硬;</b></p><p><b>精卫之志,每同日月共晨昏。</b></p><p><b>鸣炮隆隆,天地动矣;</b></p><p><b>开山登登,隧道通矣。</b></p><p><b>凿石磊磊,洞窟成矣;</b></p><p><b>电光荧荧,地宫现矣。</b></p><p><b>尤可叹者,</b></p><p><b>挥手之间,汇聚八方英彦;</b></p><p><b>转瞬之际,集结六万军民。</b></p><p><b>尤可敬者,</b></p><p><b>汗飞如雨于地心,无愧勇士;</b></p><p><b>血流染襟于幽窟,真乃铁军!</b></p><p><b>中华军工核洞,寰球景观一绝。</b></p><p><b>其核也,神奇、神秘、神圣;</b></p><p><b>其洞也,震惊、震撼、震慑。</b></p><p><b>雄哉地下长城,为大三峡增彩。</b></p><p><b>美矣世界遗产,与兵马俑同列。</b></p><p><b>探奇者为之浩叹,</b></p><p><b>游观者为之击节。</b></p><p><b>歌曰:</b></p><p><b>煌煌核洞,茫茫剑光。</b></p><p><b>扬国之威,固国之疆。</b></p><p><b>武陵苍苍,涪水泱泱。</b></p><p><b>英风惊世,肝胆清芳。</b></p><p>(录自816地下核工程展览厅)</p> <h3>816地下核工程,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地处重庆市涪陵白涛乌江东岸金子山腹地,与白涛河相邻,东南横跨武陵山,是中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即三线建设进洞的原子能反应堆及化学后处理工程遗址,代号为“816工程”。<br></h3><h3>1966年,该工程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建设。1967年,一支神秘的特种兵部队秘密进驻涪陵深山,开挖建造为生产原子弹服务的重庆816地下核工厂。该工程前期由工程兵进行开凿打洞,1975年后由816工厂建设队伍进行厂房建设。由于国际形势变化和国民经济战略调整需要,该工程至1984年停建,18年间共投入人力6万余人,工程总投资7.4亿元。至1984年停建时,已完成85%的建筑工程、60%的安装工程。</h3><h3>816地下核工程总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大型洞室有18个,道路、导洞、支洞、隧道及竖井等达到130条,所有洞体的轴向线长叠加达20余公里,开挖的土石方量达到150余万立方米。其中,主洞室共12层高达79.6米,侧墙开挖跨度为25.2米,拱顶跨度为31.2米,面积为1.3万平方米,工程完全隐藏在山体内部。整个洞体建筑布局宛如迷宫,体量庞大,洞中有洞,洞中有楼,楼中有洞,楼层功能分布明显,该工程的设计和建设荣获国家科技大会奖集体奖。</h3> <h3>2002年4月,国防科工委以科工密办(2002)14号文同意对816地下核工程解密。2009年工程遗址被认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4月,该工程101工号主体部分被作为旅游产品首次对外开放,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2015年7月1日,本着“保护再现,利用创新”的原则,816地下核工程景区实施升级打造,2016年9月18日一期工程对外限制性开放。</h3> <h3>816地下核工程是一段不可磨灭的三线建没历史,也是已知世界上最大人工洞体建筑。它集神秘、神奇、神圣为一体,聚合了三线建设、国防军事、核能利用等诸多元素,具有极高的国防军事、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活教材。中国核学会会员、旅游专家朱顺知教授称其为“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著名景观设计大师、北大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教授将其比喻为“深埋山间的和氏壁”,并称其“堪与三峡大坝争锋”。中国旅游规划少壮派领军人物刘锋博士将816地下核工程景区评价为“地下长城、洞体三峡、三线绝密”、“世界旅游资源中独一无二、震古烁今的历史遗迹”。</h3> <h3>816核宫洞体紧靠乌江,背靠武陵山。山高林密的小山包下,隐匿着工程浩大的地下核工厂,但从外貌看,除笔直高大的排风烟囱外,看不出任何工程的痕迹。</h3><h3>为修建该工程,整座大山被挖空,主洞厅共12层高达79.6米,总长24公里。洞体施工挖出的石方量有151万立方米,如果将这些石渣筑成一米见方的石墙,可长达1500公里;山体周围共有大小19个洞口,根据不同规划,人员出入口、汽车通行洞、排风洞、排水沟、仓库等应有尽有;里面共有大小洞室18个,道路、导洞、支洞、隧道等130多条。当年工程停止后,有些洞口被封,因此没有人知道洞口的确切数字。<br></h3> <h3>工程的价值意义:</h3><h3>816工程是作为甘肃404工厂(生产"重水"的高度机密的军工企业)的后备核企业而筹建的。上个世纪60年代,前苏联对中国进行核威胁,中央决定在三线腹地建设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要求靠山进洞。1966年9月,中央选定在涪陵白涛镇的大山里建设816核工厂。 816工程规划生产核燃料,而不是核原料。816厂的核反应堆为石墨水冷反应堆,是生产、发电两用的洞内工程。洞体工程除了反应堆部分,还有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核废料处理部分,包括废水、废燃料棒等有污染废物的处理。1975年部队完成坑道施工任务,之后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由816厂建设队伍实施。<br></h3><h3>洞体内厂房进洞深度400米左右,顶部覆盖层最厚达200米,核心部位厂房的覆盖层厚度均在150米以上。816洞体可以预防100万吨当量氢弹空中爆炸冲击和1000磅炸弹直接命中攻击,还能抵抗8级地震的破坏。</h3> <h3>“816”工程</h3><h3>为和平而建又为和平而停,</h3><h3>承载太多的历史记忆,</h3><h3>留下了永恒的精神!</h3> <h3>当年参与建设816地下核工程的老战士重回816的情景十分感人,令人动容。</h3> <h3>历史背景</h3><h3>1958年中苏决裂,1964年8月2日北部湾事件爆发,美国驱逐舰马克多斯号与越南海军鱼雷舰发生激战,并延烧到中国南部地区。毛泽东随后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两次指出,中国经济命脉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各省要建立自己的战略后方。</h3> <h3>上个世纪60年代,前苏联对中国进行核威胁,中央决定在三线腹地建设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要求靠山进洞。1966年9月,中央选定在涪陵白涛镇的大山里建设816核工厂。</h3> <h3>选址批复</h3><h3>20世纪60年代,国家决定在大后方西南地区建一个核工厂,有关部门多次考察、论证后,在重庆涪陵白涛镇选址。为了保密,从此白涛的地名也随之从地图上消失。</h3><h3>1966年,周恩来总理批准在涪陵白涛建造中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三线建设”进洞的原子能反应堆及化学后处理工程,即为制造原子弹提供核原料的地下核工厂,中央军委特调8342部队担负主要施工任务。这被列为绝密级军事机密。</h3> <h3>秘密兴建</h3><h3>建厂伊始,816工程便作为国家高度保密的军工单位,816当时对外称是“国营建新化工机械厂”,厂区有一个团的部队负责警卫,建设地点也绝不允许外泄,通讯地址只能写重庆市4513信箱,职工家属不能进厂,职工只能回家探视亲属。</h3><h3>816工程位于涪陵白涛镇,这是乌江边上仅几千人口的一个小镇,为了保密,凡是有“问题”的人一律迁出,白涛的地名也随之从地图上消失。1967年2月,工程兵第54师(“文革”代号“8342部队”)所属三个团入川,承担起西南三线816工程的建设任务。1970年,54师参加抗美援越的一个团和留在酒泉基地的一个团全部归建。国家核能工业部也陆续派出三个建筑公司,主要任务是架桥铺路、建厂房和住宅区。涪陵区县调配的民工1万人左右,加上从全国征调的人才和老厂转调的技术尖子也近1万人。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沟里,一下聚集了将近6万人。</h3><h3>1975年,54师完成坑道施工任务,奉命撤离白涛。</h3> <h3>停建封闭</h3><h3>1984年2月,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816工程”被封闭了起来,始终没有正式投入过生产。再后来,“816工程”中的极小一部分洞体被中国核工业建峰化工总厂作为物资仓库加以利用。</h3><h3>停建时工程已完成大半,1982年接到缓建指示时,816厂已完成85%的建筑工程、60%的安装工程、总投资达7.4亿元人民币。</h3> <h3>解密开放</h3><h3>2002年4月8日,国防科工委以科工密办(2002)14号文同意对816工程解密。经过几年的酝酿筹备,2010年4月底,作为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中国唯一解密核反应堆,816洞体工程的部分区域开始成为旅游项目 。</h3><h3>2010年4月作为景区开放。2016年9月25日,休整一年后重新开门迎客。</h3> <h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七十六位烈士长眠于此</span></h1><p class="ql-block">在距离“816”核工程洞体3公里的“一碗水”烈士陵园,长眠着在工程建设中牺牲的76位烈士,他们平均年龄只有21岁。</p><p class="ql-block">(央视新闻客户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