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思伴读的美篇

清思伴读

<h3>八大山人的故事</h3> <h3><br></h3><h3>南昌除了历史悠久的千古名楼滕王阁之外,还有一个郁郁葱葱,书香味很浓的地方---八大山人纪念馆。八大山人实则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世孙朱耷,是个人名。朱耷(1626—约1705),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驴屋等,汉族,江西南昌人。明宁王朱权后裔。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宗,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存世作品有《水木清华图》《荷花小鸟图》《六君子图》等。朱耷,(zhū dā)清初画坛“四僧”之一。谱名朱由桵,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子。宁王改封南昌后,历代子孙世居南昌等地,共分八支,八大山人是弋阳王七世孙。其祖父朱多是一位诗人兼画家,山水画风多宗法二米,颇有名气。父亲朱谋觐,擅长山水花鸟,名噪江右,可惜中年患暗疾去世,叔父朱谋也是一位画家,著有《画史会要》。朱耷生长在宗室家庭,从小受到父辈的艺术陶冶,加上聪明好学,八岁时便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山绿水,小时候还能悬腕写米家小楷。少年时曾参加乡里考试,录为生员。</h3><h3>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朱耷时年十九,不久父亲去世,内心极度忧郁、悲愤,他便假装聋哑,隐姓埋名遁迹空门,潜居山野,以保存自己。朱耷的画幅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签押,仿佛象一鹤形符号,其实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组成,借以寄托怀念故国的深情(甲申三月十九日是明朝灭亡的日子)。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后人调侃为「白眼」翻的最为特别的一位。翻白眼属于微表情,很多时候我们翻白眼是一瞬间的事情,但是整个表情往往表达了千言万语。</h3><h3>历经千年变化的八大山人,赋予这个地方不同的魅力和吸引力。历经周、西汉、东晋、唐、宋、元、明、清数朝,自古以来就是游客瞩目名胜之地,现辟为“八大山人纪念馆”。</h3><h3>此处是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环境的江西净明道教发源地,院内殿宇堂阁,丹桂碧池,凉亭月楼,展示岁月的沧桑,漫游其间,感受二千多年神秘道教文化深蕴的内涵。</h3><h3>清流环绕,白墙古墓,绿荫掩映。漫步此间,随意都可安静怀想,是南昌一处人文胜景。</h3><h3>值得一提的是,八大山人-朱耷本人是一位艺术,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h3><h3><br></h3> <h3>八大山人纪念馆成立于1959年,是中国第一座古代画家纪念馆,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南郊十五华里处的梅湖定山桥畔青云谱。 八大山人纪念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7年被评为“江西省文化保护单位”,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2011年开始免费对观众开放。</h3><h3>展出的作品均为国家一、二级珍贵文物,共选取了故宫博物院典藏的元、明、清、民国时期的19位中国美术史上的代表性人物的58件书画珍品,且大多数是已经载入中国美术史的精典作品。有影响八大的,也有八大同时代的,更有受其深远影响的。力求对八大山人艺术脉络进行梳理,呈现艺术传承关系,努力理清八大山人艺术从哪里来,又走向哪里,努力体现八大山人作为大写意中国画的开创者地位,展现其艺术对中国美术界300多年的影响,以及对世界文化艺术的贡献。</h3> <h3><br></h3><h3>丰盈金秋,万菊盛开。11月18日上午,南昌市第31届菊花展在八大山人景区梅湖花博园正式开幕,此次菊花展主题是“菊赞华诞 芳香洪城”,共展出品种菊100余种,菊花200万余盆,其它时令花卉200万余盆。800余亩的梅湖花博园成为菊花的海洋,多种造型的菊花组成菊田花海,上千品种的百万盆菊花展现英雄城的全新风貌,喜迎八方游客</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