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秋高气爽的日子,一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生活又开始了,看着学校的梧桐树,落叶在秋风中飞舞,轻轻得滑落在地上……有多久没有抬头看看天,看看云,看看这些身边美好的事物了……心理课也只是通向自我探索的途径之一,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各自寻找生命答案的钥匙。而接近自然也是一种治愈。</h3> <h3>就像泰戈尔诗句里写的:</h3><h3>“What language is thine, O sea?”“The language of eternal question.”</h3><h3>“What language is thy answer, O sky?”“The language of eternal silence.”</h3><h3>(问海何所言 其言永不止 问天何所答 其语静无声)</h3> <h3></h3><h3>不是喜欢秋天的人,不喜欢它从丰盛走向衰败。深秋的风从凉爽过渡到刺骨似乎只需要一夜,学校的梧桐叶就落光了。走在路上,我必定是将双手插进口袋,不愿去触碰秋天。而今天我想带孩子们去看看我们的校园,看看那些有生命的植物,找一找灵性的东西……</h3><h3>看看四六班的学生,坐得笔直,因为我要带孩子们去自然中享受这自然的馈赠,一节特别的心理课《秋叶的重生》,一节艺术治疗课,从他们的眼神和行动中,我看到了他们的渴望……</h3> <h3>这也许就是孩子和大人的区别,他们充满好奇,热爱生活,更愿意“浪费”时间……</h3> <h3>课前准备</h3><h3>创作过程:胶水、双面胶、透明胶、剪刀、彩笔、A4纸</h3><h3>分享过程:投影仪</h3><h3>垃圾分类要求:2个垃圾袋</h3> <h3>1 给同学们10分钟时间在校园里搜寻令你心仪的落叶,凋零的花瓣,数量不限!</h3><h3> 寻找的过程,孩子们直呼六年级的学生把操场打扫得太干净了,找不到树叶了!</h3><h3> 于是水池里,花坛里,甚至是垃圾桶都被孩子们翻了个遍……在他们眼中,这些不起眼的树叶竟成了宝贝!</h3><h3></h3> <h3>收获不少!!上楼了……</h3> <h3>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自然的馈赠在A4纸上完成一幅属于自己的作品。</h3><h3>1.给同学们20分钟时间剪剪贴贴画画。完成后,记得给自己的作品取名,并可附上一段说明(创作的缘由),或是故事、诗句。</h3><h3>2.最后的10分钟先组内分享,剩下的时间挑几位同学用投影仪进行全班分享。</h3> <h3>看看我们的作品吧!!</h3> <h3>在孩子们的眼中,落叶是雷达,是裙边,是螺旋桨,是摇篮,是各种你想不到的宝贝!</h3> <h3>这个你看出来是什么了吗??</h3> <h3>课后反思:其实在给孩子们上课前,我也去校园里捡了落叶。虽说是每天都经过的步道和小花园,但因为从未为叶子们停驻,也算是新的体验。第一次细细观察叶子纹理中的规律,触摸到从花心开始腐败的花瓣。心里不自觉地回荡起绮贞的“我的花让我开 我的花让我自己开 你适合你的 我适合我的 垂败”。好像这片刻和自然的相遇把我带入一个属于自己的特别地带,能够让我沉静下来。这份感受虽然微小,却是能照进我生命的光芒。</h3> <h3> 因为40分钟的课程时间较短,不能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我又附加了这份思考清单,想着之后如果有更长时间的团体活动可以用。<br></h3><h3><br></h3><h3>思考清单:</h3><h3>1 老师发布去寻找落叶的命令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和想法,寻找过程中的心情和想法又是什么,这之中的感受和思考有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发生了这些变化?</h3><h3>2 如果说你捡到的落叶能够代表你此时此刻的一部分,你觉得它代表的是什么?这片落叶和别的落叶于你而言有什么不一样?</h3><h3>3 关于创作这幅作品的心情和想法,你会写进你的日记里吗?如果能够把它分享给别人,你最想分享给谁?为什么?</h3><h3>4 听到别的同学分享的作品,你最有共鸣的是哪一幅?有好奇的是哪一幅?</h3><h3>最后,如果你也在课上(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这样玩儿过,欢迎在下方留言心得和感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