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获奖800万,曾被授共和国勋章@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故居

程风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1月10日上午,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获奖800万,曾被授共和国勋章</font></b></h1><h3><br></h3><h3><b><font color="#ff8a00"> 2020年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召开,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核潜艇专家黄旭华,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大气科学家曾庆存,两位国宝专家荣获2019年度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每人奖励800万人民币。</font></b></h3><h3><br></h3><h3><b><font color="#39b54a"> 资料显示,黄旭华院士是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开创人和先驱之一,曾担任中国海军第一代核潜艇工程副总师和总师,带领团队研制出第一代核潜艇,为国家海基核力量迈出了从无到有的第一步,在当时的背景下有效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曾被授予“共和国勋章”。</font></b></h3><h3><br></h3><h3><b><font color="#167efb"> 1月10日上午,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获奖800万,曾被授共和国勋章。</font></b></h3><h3><br></h3><h3><b><font color="#b04fbb"> 曾庆存院士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是国际数​值天气预报奠基人之一,世界著名大气动力学家、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家。在现代大气科学和气象事业上,曾庆存院士做出了开创性和推动性的贡献,他首创的半隐式差分法至今仍是行业内的核心技术,为全世界的天气预报和遥感卫星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献。</font></b></h3><h3><br></h3><h3><b><font color="#ff8a00"> 两位耋耄之年的老人,一位在国防事业上做出卓越贡献,另一位在民生事业上做出开创性贡献。他们的行业不尽相同,但对国家的贡献却是同等重要,核潜艇护国海疆,气象事业也关乎民生大计。黄旭华院士和曾庆存院士拿到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实至名归!</font></b></h3><h3><br></h3><h3><b><font color="#39b54a"> 祝贺黄旭华院士、曾庆存院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中华有幸得此专家,希望你们保重身体长命百岁。同时也希望所有台前幕后为中华崛起之事业添砖加瓦的同胞们,注意安全,你们都辛苦了!</font></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习近平出席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font></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习近平出席大会并为最高奖获得者等颁奖</font></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李克强讲话 王沪宁出席韩正主持</font></b><br></h3><h3><br></h3><h3><b><font color="#39b54a">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10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韩正主持大会。</font></b></h3><h3><br></h3><h3><b><font color="#167efb"> 上午10时30分,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首先向获得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黄旭华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院士颁发奖章、证书,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并请他们到主席台就座。随后,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两位最高奖获得者一道,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发证书。</font></b></h3><h3><br></h3><h3><b><font color="#39b54a">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讲话中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体获奖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向参与和支持中国科技事业的外国专家表示衷心感谢。</font></b></h3><h3><br></h3><h3><b><font color="#167efb"> 李克强说,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科技发展波澜壮阔、成就辉煌。去年,我国科技事业再创佳绩,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迈向深入,新动能持续快速成长。今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font></b></h3><h3><br></h3><h3><b><font color="#39b54a"> 李克强说,要筑牢基础研究这一科技创新的根基。加大财政稳定支持,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增加投入,完善经费保障、成果评价和人才激励机制,尊重规律、宽容失败,支持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潜心钻研,创造更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让“板凳甘坐十年冷”的专注得到更多褒奖。要紧扣经济发展和民生急需把准科技创新的着力点。加速产业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催生更多新产业新业态。加大重大疾病防控、环境治理等研发力度,让技术贴近群众、创新造福人民。</font></b></h3><h3><br></h3><h3><b><font color="#167efb"> 李克强说,要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减税降费政策,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提高企业创新的能力和意愿。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大中小企业、高校院所、普通创客融通创新和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提升创新整体效能。</font></b></h3><h3><br></h3><h3><b><font color="#39b54a"> 李克强说,要增强科技创新内生动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展科研管理“绿色通道”和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试点。完善科技成果和人才评价办法,人才不论年龄资历、背景出身,都应一视同仁、凭本事说话,让金子都能发光。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注重为青年人才挑大梁创造更多机会。拓展国际创新合作,为各国科技人员来华交流、企业来华发展提供便利。</font></b></h3><h3><br></h3><h3><b><font color="#167efb">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主持大会时说,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是任何时代都不可或缺的精神特质。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获奖者为榜样,坚定创新信心和决心,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font></b></h3><h3><br></h3><h3><b><font color="#39b54a">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font></b></h3><h3><br></h3><h3><b><font color="#b04fbb"> 黄旭华、曾庆存代表全体获奖人员发言。</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奖励大会开始前,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了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并同大家合影留念。</font></b></h3><h3><br></h3><h3><b><font color="#39b54a"> 丁薛祥、许其亮、陈希、黄坤明、蔡达峰、肖捷、何立峰出席大会。</font></b></h3><h3><br></h3><h3><b><font color="#167efb">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军队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国家科技领导小组成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委员,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及亲属代表,首都科技界代表和学生代表等约3300人参加大会。</font></b></h3><h3><br></h3><h3><b><font color="#39b54a">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5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5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22项、二等奖160项;授予10名外籍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font></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黄旭华简介</font></b></h1><h3><br></h3><h3><b><font color="#ff8a00"> 黄旭华(1926年3月12日-),中国核潜艇之父,广东汕尾人,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区田墘镇,祖籍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新寮村,交通大学1949届校友,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9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省科协荣誉委员,曾任前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719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兼代理党委书记、以及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职。2014年1月,黄旭华当选中国中央电视台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7年10月25日,获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1月9日,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奖项。黄旭华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多次海上试验任务中,作为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副指挥,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根据主席令,授予黄旭华“共和国勋章”。</font></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基本信息</font></b></h1><h3><br></h3><h3>中文名:黄旭华</h3><h3>性别:男</h3><h3>国籍:中国</h3><h3>民族:汉族</h3><h3>出生日期:1926年3月12日</h3><h3>出生地: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区田墘镇</h3><h3>毕业院校:交通大学</h3><h3>职业:核潜艇设计师</h3><h3>主要成就: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荣获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奖项</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人生经历</font></b></h1><h3><br></h3><h3><b><font color="#39b54a"> 1926年3月12日,黄旭华出生于广东汕尾市红海湾区田调镇一个乡医之家,名曰“黄绍强”。</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 1938年,黄绍强和大哥赶往迁广东揭西山区的聿怀中学求学。初中肄业于汕头聿怀中学。</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 1940年夏,战事吃紧,黄绍强已无法坚持在聿怀的学习,意欲追随大哥去广西桂林中学读书,北上梅州,因错过考期前行受阻。</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1941年夏初,黄绍强经兴宁、越韶关、奔坪石、掠湘南,经过整整两个月终于在8月初抵达桂林,并顺利通过桂林中学的入学考试,并改名“黄旭华”,取自“旭日荣华”。</font></b></h3><h3><b><font color="#39b54a"> 1944年,黄旭华几经辗转到了重庆,进入国民政府为流亡学生开办的大学特设先修班。后被保送到中央大学航空系,接着又以第一名考上国立交通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 1945年,黄旭华被保送到中央大学航空系,接着又以第一名考上国立交通大学。</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 1949年,黄旭华毕业于交通大学造船系,成为中共预备党员。7月,黄旭华被选派到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学习。先后在上海军管会船舶建造处、上海招商局(海运局)工作。</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1952年秋,黄旭华被调往港务局担任团委书记。</font></b></h3><h3><b><font color="#39b54a"> 1954年,黄旭华被调到上海船舶工业管理局,选送参加苏联援助中国的几型舰船的转让制造和仿制工作。</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 1956年,黄旭华与同事李世英结婚。</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 1958年,黄旭华调到北京海军,任核潜艇研究室副总工程师。</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1961年11月,黄旭华被任命为国防部第七研究院〇九研究室副总工程师。</font></b></h3><h3><b><font color="#39b54a"> 1965年,研究所组建,黄旭华任副总工程师。</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 1966年,黄旭华和一批技术人员进驻辽宁的荒岛葫芦岛。</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 1970年,黄旭华主持设计的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1983年,黄旭华被任命为第一代核潜艇的总设计师。</font></b></h3><h3><b><font color="#39b54a"> 1988年,在完成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深潜试验和水下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后,黄旭华把接力棒传给了第二代核潜艇研制人员,此后致力于为核潜艇的研制献计献策,促进国家和地方的科技发展与人才培养。作为核潜艇技术领域的带头人,黄旭华率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重点型号研制,培养锻炼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位、船舶设计大师两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首席技术专家两位、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1位、型号总设计师7位、型号副总设计师30余位。</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 1994年,黄旭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 2017年,黄旭华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全国道德模范”“潮汕星河成就奖”等多项荣誉。12月8日,黄旭华捐给母校白沙中学和白沙小学各10万元港币,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12月21日,黄旭华从自己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奖金中拿出20万元港币捐赠给中船重工719所离退休及社区管理办公室,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离退休职工。</font></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主要贡献</font></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核潜艇 </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无中生有 </font></b></h3><h3><br></h3><h3><b><font color="#39b54a"> 参研人员只参加过苏制常规潜艇的仿制工作,至于核潜艇是什么样的,谁都没见过。没有90厘米厚钢材的加工设备,潜艇专用的特殊钢板的研制工作也没有开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才使解决了核动力问题,“09工程”才取得了进展。</font></b></h3><h3><b><font color="#39b54a"><br></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攻克难关 </font></b></h3><h3><br></h3><h3><b><font color="#167efb"> 黄旭华带领设计人员搞出了比常规流线型潜艇水下阻力更小的水滴形潜艇,同时解决了核潜艇的操纵性问题。国外的技术封锁加大的研发的困难程度。某国为加强导弹发射时艇身的稳定性,专门设计了一节舱来安放一个重达65吨的大陀螺,水下空间异常珍贵,占用了潜艇的黄金空间。经过反复计算、分析、研究,通过调整核潜艇内设备布局,黄旭华团队解决了65吨大陀螺的问题,为潜艇节省了空间,而且摇摆角,纵倾角、偏航角、升沉都接近于零。</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交付使用 </font></b></h3><h3><br></h3><h3><b><font color="#b04fbb"> 从1970年到1981年,中国陆续实现第一艘核潜艇下水,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交付海军使用,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font></b></h3><h3><br></h3><h3><b><font color="#39b54a"> 1974年8月1日(建军节)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1988年中国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又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第二次核报复力量的国家。</font></b></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深潜实验</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br></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水下300米,水下300米时,核潜艇的艇壳每平方厘米要承受30公斤的压力,黄旭华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并获得成功,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font></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获奖记录</font></b></h1><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黄旭华曾先后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获国防科工委二等奖,参与完成的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制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导弹核潜艇研制获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font></b></h3><h3>1986年,被授予船舶工业总公司劳动模范。</h3><h3>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h3><h3>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h3><h3>2017年10月25日,荣获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h3><h3>2017年11月9日,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奖项。</h3><h3>2018年3月20日,华人盛典组委会公布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名誉所长黄旭华获得“世界因你而美丽——2017-2018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h3><h3>2018年11月9日,黄旭华获公示为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表彰推荐人选。</h3><h3><font color="#b04fbb"><b>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根据主席令,授予黄旭华“共和国勋章”。</b></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个人生活</font></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隐姓埋名</font></b></h3><h3><br></h3><h3><b><font color="#39b54a"> 由于严格的保密制度,长期以来,黄旭华不能向亲友透露自己实际上是干什么的,也由于研制工作实在太紧张,从1958~1986年,他没有回过一次老家海丰探望双亲。直到2013年,他的事迹逐渐“曝光”,亲友们才得知原委。</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 1988年南海深潜试验,黄旭华顺道探视老母,95岁的母亲与儿子对视却无语凝噎,30年后再相见,62岁的黄旭华,也已双鬓染上白发。面对亲人,面对事业,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默默无闻,寂然无名。</font></b></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艰苦朴素</font></b></h3><h3><br></h3><h3><b><font color="#39b54a"> 他的办公室里没有空调,分房时挑了没人要的顶层,夏季室内温度经常达到39.5摄氏度,直至2005年,他才在家里装了一台空调。黄旭华没有专车,所里最好的两辆小车是买了几年的“桑塔纳”。黄旭华名片上面只有分机号码。</font></b></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家庭成员</font></b></h1><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父亲 </font></b>黄义林(又名黄育黎、黄树榖),出生于揭阳县玉湖镇新寮村。</h3><h3><b><font color="#ff8a00">母亲 </font></b>曾慎其,出生于揭西县五经富镇水门。</h3><h3><b><font color="#ff8a00">夫人 </font></b>李世英,1956年与同事黄旭华结婚。</h3><h3><b><font color="#ff8a00">子女 </font></b>黄燕妮、黄峻等。</h3> <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人物评价</font></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中国的李科维尔,中国核潜艇之父。</font></b><br></h3><h3><br></h3><h3><b><font color="#39b54a"> 感动中国颁奖词: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 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得淡如水,是中国知识分子最优秀的一群,他们就是鲁迅先生所讲的——“中国的脊梁”。</font></b></h3> <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参观黄旭华院士故居有寄</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罗锦亮</font></b></h1><h3><b><font color="#ff8a00"><br></font></b></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卅年如遁世,何日得回乡。</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对母叹心愧,焚膏图国强。</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情怀融核艇,奉献焕勋章。</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为问人奚仰?中华一脊梁。</font></b></h1><h3><br></h3><h3><br></h3><h3><br></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