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与怒江

阿妮老木

<h3></h3><h3><br></h3><h3>一、怒江<br>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于1954年8月,是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怒江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大峡谷腹地,西邻缅甸,北靠西藏自治区,东连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市,南接云南省保山市,国土面积1.47万平方公里,因怒江纵贯全境而得名。受高山峡谷的地理环境所限,以前的怒江交通基础设施非常滞后,目前也是云南省唯一没通飞机、铁路的地州。全州四个县(市)之前均为深度贫困县,集“边疆、民族、贫困”为一体。<br>据2018年底情况调查,怒江州境内居住着傈僳、怒、独龙、普米等22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49.5万人,占总人口的91%。独龙族和怒族是怒江特有民族,傈僳族和普米族主要居住在怒江,是全国民族族别最多和人口较少民族最多的民族自治州。怒江州属于典型的民族“直过区”,全州29个乡镇中,26个属“直过区”,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白族支系勒墨人和那马人、景颇族支系茶山人都是“直过民族”,直过区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62%。长期以来,怒江州多民族和谐共存、互相包容、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h3><h1></h1><h3></h3><h1><br></h1> <h3><br><h3><br><h3>2008年4月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8第9卷 第2期刊登了中共怒江州委党校李川南的调查报告《怒江州农村贫困原因透析及破解》,报告写到:<br>“贫困问题是一个长期的、世界性的难题。减少贫困乃至消灭贫困始终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主题之。<br>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社会历史进程等诸多因素,使怒江农村的贫困问题十分的突出。要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切实关注和尽快破解怒江农村的贫困问题。</h3></h3></h3><h1><h3>怒江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州, 85.29%的人口分布在农村。怒江州的贫困面和贫困程度及返贫率都位居全省、全国之首,全州 4 个县均为国家级重点扶贫的贫困县。2005 年末,全州 29.89万贫困人口中,收入在924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还有15.16万人; 收入在668元以下处于绝对贫困的有14.73 万人。”</h3></h1><h3><br></h3> <h3>  <br>怒江一直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牵挂的地方。2014年1月,获悉独龙江公路高黎贡山隧道贯通,总书记亲切致信祝贺,希望独龙族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早日实现与全国其他兄弟民族一道过上小康生活的美好梦想”。</h3><h3><br></h3><h3><br></h3><h3><br></h3><h3><br>  </h3><h1></h1><h3></h3><h1></h1><h3></h3> <h3><br></h3><h3><br></h3><h3>1954年自治州成立至今,怒江的扶贫工作在国家的关心重视和省政府的帮助下,在怒江州委州政府及全州人民的拼搏努力下,怒江州GDP总量从593万元到161.56亿元翻了2725倍,人均GDP从32元到2.94万元翻了918倍。2011年至2018年,全州生产总值从64.68亿元增加到161.56亿元,年均增长9.88%;人均生产总值迈上2万元台阶。<br></h3><h3><br></h3><h3>从“云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了解到,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31.29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14.2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71.1%下降到32.52%,建档立卡贫困村从249个减少到206个。<br></h3><h3><br></h3> <h3><br><br>二、画家<br>  为展现新时代党和人民的脱贫攻坚事业道路上的感人故事和伟大事迹,中国国家画院于2019年8月启动《扶贫颂》采风写生创作项目,切实将文化扶贫、艺术扶贫融入到了全社会的脱贫攻坚事业中。2019年10月9日,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舒建新和徐冬青从北京出发,经停昆明、保山,坐汽车沿山路而下,首站抵达了怒江州的州政府所在地六库,开始了国家画院《扶贫颂》——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采风写生之旅。</h3><h3><br></h3> <h3><br>他们在采风报告里写到:“通过中国国家画院《扶贫颂》采风写生活动,通过实地来到怒江采风写生,我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怒江的脱贫攻坚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在安居住房、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社会事业、生态环保以及基层党建发生的巨大变化,真真正正领悟到了党中央、国务院让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的诚挚心愿。通过采风,我们更加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重要性。怒江巨大发展的好势头,带给我们极大的创作激情,积累了多幅写生画稿和一些文稿,从现实生活中汲取了艺术源泉与素材,为我们在接下来的《扶贫颂》创作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br>  祝福怒江!祝福独龙族!”</h3><h3><br></h3> <h3><br>舒建新,山东省青州市人。中国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br>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br>中国画研究院副研究员;<br>任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助理;<br>中国画研究院美术馆馆长;<br>2007—2010年受中组部委派到云南省楚雄州挂职任副州长。<br>2012.08挂职于云南省普洱市人民政府挂职任副市长。</h3><h3><br></h3> <h3><br>2007年5月,受中组部委派中央十五个部委的十五位同志一起赴云南省各地州县挂职担任领导,舒建新老师任职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州长,五年后的2012年8月又挂职于云南省普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舒建新老师无论是一个京城画家还是一名地方官员,在任何工作中都有着社会使命感和责任心,他把云南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以一个“云南人”身份,将自己从思想、感情上融入、工作融入,生活融入,他不仅奔走在云南的楚雄彝州和普洱的土地上,更走遍了美丽云南的山水村寨,他关心少数民族同胞疾苦,扶贫助困,动员内地家乡青州老乡无偿援助资金,积极向上级争取了千万元资金支持地方工作,在传承保护民族文化、发展地方社会事业上做了大量有效成绩。舒建新先生以自己的人脉关系和睿智卓识,竭尽为云南做许多工作。<br>媒体评价舒建新老师说:他已经是一个国家级著名画家和领导,但在生活中他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风趣,大家都更愿意把他作为长辈或兄弟姐妹相待,他对待官员百姓一律同等看待,他对贫困弱势群体悲悯情怀,他救助了濒临辍学的贫困儿童重返校园,救助汶川地震学生完成学业。<br>舒建新先生是师承黄宾虹、赖少其等大师而自成风格的著名画家。他的山水绘画和人物绘画,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受到了当代美术界的关注。他在云南挂职期间,云南边疆美丽的山水风光、质朴热情的少数民族风情深深地感动了他,他在肩负挂职行政工作的同时,他把云南当作自己采风创作的重要基地,他安排利用好时间长期奔走在云南这块神奇美丽的土地上,他倾心深入体验生活,感受云南的山山水水,了解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多姿多彩的风俗民情,他把功力深厚、技艺精湛的笔墨,移情于云南的山水风光,移情于多彩的少数民族生活。我们可以从他的云南题材的绘画作品中看到一个画家对云南的情感温度和精湛的艺术高度。<br>作为画家舒建新老师在挂职期间的成就且称为“舒建新现象”,给我们提出了艺术家“关注艺术,更关注艺术家带给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责任感”。目前,国家事业进入扶贫主题,高级别专家和领导如何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融入其中,也许才是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没有“大家”就没有“小家”,没有时代就没有个人。<br>有人评价说:师继黄宾虹“平、留、圆、重、变”五笔法及“浓、淡、破、积、泼、焦、宿”七墨法,是贯穿舒建新先生挂职前后的扎实精湛的艺术功底,却为何在深入基层挂职锻炼,深入生活现场采风创作以后的创作,比挂职前的艺术境界,突飞猛进了许多呢?我们欣喜的看到,在短短两年内,舒建新先生一改过去对白眉长髯的古代名士高山流水题材的偏好,大抒特写云南少数民族风情浓郁的山水人物题材,将传统山水与民族风情糅合在一起,给人一种全新的艺术感受;更重要的,是画家通过题材的转变,把原生态的山水,原生态的人物,赋予了清新独特的神韵,创造出似曾相识又完全陌生的艺术语境,极大地丰富了画家的创作领域,突破了画家固有的创作局限,达到了一个中常画家一生都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峰。</h3><h3><br></h3> <h3><br>徐冬青 : 安徽阜阳市人。美术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画家。任职于中国画研究院。</h3><h3><br></h3> <h3><br>群花穿越时空,随风而来,它们比人类古老,却永远年轻。人类的时代一个接着一个过去,花儿年年常开常新。绘画使我与它们连接,我和万物恢复了联系,画中的物象随着一笔一画、一勾一点慢慢生长。于是,纸不再是空白的纸,花鸟也不再是一种景观,而是相互之间的感应, 此时,自己就成为线条,成为花鸟与万物。<br>摘自《青鸟之歌·徐冬青画集》/徐冬青<br>困惑也是一种感觉。<br>成为真正艺术家的心理转换,我个人认为自我确认最重要。这种心理转换和过渡期可以认为是他(她)的再一次觉醒,艺术本身就是他(她)的生活。意识到这点后,我就踏实了。<br>艺术本身内在的生长,自然而然很多东西就去除了。然而内力的增长是需要时间的,没有那么快,急不得,就像女孩子真正的美是那种从内到外都散发光的天然美,很稀有。因为真的毕竟少,所以也最珍贵。<br>我理解的当代艺术应该是指生活在当代的艺术家在当时的情形下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的真实的话。<br>形式是自身产生的。<br>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艺术是自然心性的一部分,遵循的是生命法则,艺术无国界,也不是当下能归结的。<br>艺术家选择语言是出于表达的需要。<br>在艺术上所有画种的问题都是一样的。<br>绘画是语言本身在表达,我们不能对语言本身作出当代或过时的判断。<br>如果说有问题,那也是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在理解上出了问题。真正的艺术是活着的东西,是活着的形式的问题,艺术本身没有固定,只不过是人的习惯固定了它。<br>艺术不难,是一种直接的打动。<br>艺术不是仰视,是一种尊重。<br>艺术没有国界,也不分年龄。<br>摘自访谈:《艺术不是仰视,是一种尊重——与艺术家徐冬青的一次对话》/徐冬青<br>南方温润的空气唤醒了隐藏在身体里的粒粒细胞,皮肤像刚刚经过爱的洗礼一般鲜嫩、光滑,根根头发吸足了水分,像被柔软剂浸泡过一样,温顺地垂直着,随着走路的节奏快乐地左摇右摆。早起的第一个动作就是迫不及待地卷起窗帘,打开阳台的门,这时,就像戏台上的大幕被拉开一样,大自然的美色就这样 “呼啦”一声映入我的满眼:植物园雾气蒙蒙,掩映于阳台上的植物叶儿湿漉漉地泛起珠光,颤巍巍往下滑落着水滴,遮天蔽日的热带植物极力向着阳光的方向生长。放下眼儿低头望,粼粼的水影掩映着微醒的睡莲,充满着莫奈油画中的意境,和着鸟鸣的清音,整个世界成为一个整体,天与人、人与自然密密地私语。<br>摘自《在西双版纳等你——我的感性、情愫和思绪》/徐冬青<br>哲人说:有一种宁静的神圣,不带有英雄毁灭性的力量,这就是艺术家创造的行动,即神圣又完善又伟大的行动。<br>“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花中感觉到时间的流逝而至于以花溅泪,在别离愁肠中感觉鸟鸣的惊心,在杜甫的这首千古绝唱中传达的感觉就是诗性的感觉。何谓诗性,诗性就是在寻常中发现意义,在物象中觅得情感;就是给短暂以永恒,就是使人超越有限而至永恒。绘画有物质的一面,但却不能物化,物化的绘画将没有任何价值,绘画的价值在于感性、精神性和文化性。<br>诗性就是将感觉引向灵魂。<br>真正为艺术家是能够感觉到天籁的。<br> 摘自《当绘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徐冬青<br> </h3> <h3><br>徐冬青,轻柔像一阵清风,恬静像画中的美人,一个恬静娇美的女子。</h3><h3><br></h3> <h3><br>画家舒建新和徐冬青怒江之行,让他们感受了怒江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到边疆各少数民族的纯朴善良和他们的贫困,————他们力所能及,带着情感用手中的画笔参与着扶贫工作。<br>对于扶贫工作来说,需要资金、科学的技术、组织机构、可行的规划。更重要的是需要做扶贫工作人对贫困人群真挚深厚的感情,有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的思想态度,只有真心的爱和努力的付出,才会有扶贫工作的实效。</h3><h3><br></h3> <h3><br>比起神奇的山川,美丽的风景,那些纯朴善良的人才是我们更多需要关注的。<br>如果说“贫困问题是一个长期的、世界性的难题。减少贫困乃至消灭贫困始终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主题之”,那么无论是什么职业、什么地位、什么阶层的人,只要是人生存在这个地球上的人,都应该用心、用情、用实际行动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努力为他们做一些实际的事。</h3><h3></h3> <h3><br>中国画研究院<br>中国画研究院是国务院文化部直属的中国最高的国画学术研究机构。该院前身系197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国画创作组。<br>中国画创作组后在中央领导的关心下,于1980年建立中国画研究院筹备组,1981年11月正式成立中国画研究院。<br>首任院长<br>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br>中国画研究院建院以来,围绕着对中国画的继承、研究、创新与发展这一宗旨,大量搜集、整理老一辈艺术家的宝贵艺术资料;不断丰富艺术库藏;先后主办和组织了,中国国际水墨画大展、中国画学术研讨会、画院工作会议等大型艺术研究活动;受文化部委托,完成了国家重要场合及国家领导出国需要的国画的创作任务,特别是出色地完成了组织创作为香港回归一周年江泽民主席赠送礼品《锦绣中华》大型山水画的创作任务。<br>为加强对中国画的研究,出版有《中国画研究》画刊、《中国画研究》丛书,《中国画研究院通讯》。为推动国画艺术的创作与繁荣,先后组织编辑出版了大型画册《三峡刻石》和《当代中国画院》。<br>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画研究院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文化部的直接领导下,面向时代,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力争在中国画艺术的继承、研究、创新与发展方面作出更大的<br>中国画研究院下设创作研究部、展览馆、院办公室、总务部及工会等部门,现有在职人员58人。其中专业创作和理论研究人员20余名,均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是一支年富力强的创作、研究团队。</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