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在老汝州

风儿

<h3>  古老神秘的峡谷丛林,溪瀑纵横的奇山峻岭,梦寐以归的人间仙境,美妙和谐的自然风物。一位长发飘飘的至美女子,款款走向位于嵩山余脉和伏牛之间的桃花谷,只见她宽衣解带,在两山夹一川的北汝河幸福地沐浴在一池荡漾着袅袅薄雾的温泉水。玉指撩波处,桃花谷的花瓣纷纷飘落池内,满池花香萦绕着她的一头长长的秀发,耳边飞不绝蝴蝶起舞,鸟儿欢叫。</h3><h3> 转眼间,8000年过去了,女娲国变成了故事中的传说。现在的北汝河,已变成国家湿地公园,在芦苇荡间游弋的全是水鸟、鸳鸯、白鹭、苍鹭、白天鹅等野生鸟类数十种。</h3> <h3>  汝州,又叫老汝州,因汝水而得名。汝古水称为女水,约8000年前,女娲在此建女娲国,《山海经》载为女子国,女娲都是在汝古水沐浴更衣。依然是这方水土,现汝州温泉镇崆峒山,又是黄帝问道广成子治国养生的地方,汉薄太后、唐太宗、武则天等十帝三后妃先后21次前来沐浴神汤。</h3> <h3>  古老的山水文化,载着古老的汝古水,悠然于老汝州这片神奇的土地。光阴移走在天地之间,而今再看汝州城,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胜景,无意之间抒写着“一水护城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诗情画意。</h3> 等你,在汝水一方 <h3>  山有百藏而不言,水润万物而不语。北汝水,作为老汝州的“母亲河”,被汝州人视为神圣之水,它不仅养育着一方古老的历史文明,而且还养育着生生不息的老汝州儿女。</h3> <h3>  时代,终究会改写历史。守着汝古水,汝州人不知道过了多少年“半城煤灰半城灰”的日子。灵性的汝古水,一度被灰尘所蒙蔽。汝州这个城市是得“收拾”了,四个班子形成共识:凡违法建筑一律拆除,每个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都要拿出一间门面房作为公共卫生间……如此的“收拾”,让汝州很多基层干部听起来就像听天书一样,习惯了旧思维定式的汝州人一时思想上跨不过这个“坎”,他们认为所谓的“收拾”,就是上街打扫一下路面,清理一下卫生死角,修剪一下路两边绿植。一边对城市进行改造,一边组织党员干部外出考察学习,汝州人用实际行动推动全市领导干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他们冒雪来到了许昌考察“水润联城”,又去了山东荣成、济南,湖南长沙等地考察。之后,汝州市委提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大力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加快山水宜居绿城建设”。</h3> <h3>  一边策划,一边规划,一边建设,一边美化。上海同济大学城市建设规划团队被汝州请了过来,这个团队平均年龄30岁左右,他们为未来的汝州城作了30年的远景发展规划。正是他们的年轻与才智,为老汝州注入了一股股新鲜血液和“又青春”活力。上海同济大学的规划团队,一个乡接着一个乡地去调研、去察看、去座谈、去问计、去宣讲,他们一深入基层就是半年时间。汝州市委常务副秘书长范红超说,市里成立了由有关市领导任组长的10个工作小组,每个人肩上都要挑重担,每个人都分配有任务。白天抓落实,夜晚听规划,一板紧跟一板,终是汝州人把汝州改变了旧模样。</h3> <h3>  500个塔吊,5万个建筑工人齐上阵。2018年5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汝州市广成东路景观大道,作为汝州的“迎宾大道”横空出世,令所有前往老汝州的人都感到吃惊、震撼,乃至震动。广成东路景观大道全长10.9公里,施工范围人行道两侧100米,总绿化面积199万平方米。“多种树,多色彩,多层次,四季有花,四季常青”,广成东路实现了道路绿化生态价值、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有机结合。以广成东路为参考目标和样本,他们将15条城市道路建成林荫大道。</h3> <h3>  一个优秀的城市公园可以成为城市的形象代言。在汝州市69个公园、游园中,城市中央公园无疑荣升为汝州城市的形象代言。本着“绿道+公园”,拓展公共空间的指导思想,汝州市采取PPP模式,总投资近30亿元,2016年7月开工建设汝州市城市中央公园。城市中央公园由北部森林公园、中央城市公园、南部湿地公园三部分组成。“城市中央公园跨7条主干道,南北将近10公里长,从风穴寺龙山森林公园到汝河国家湿地公园”,汝州市委办公室副主任樊和平说起城市中央公园无比自豪,“城市中央公园在汝州城东,东西宽300米至800米,公园依托广成河而建。汝州市在北汝河上游拦坝蓄水,河水通过幸福渠、跃进渠,流入广成河,之后又汇入北汝河。沿着广成河自北向南建设了5个湖,分别是云禅湖,因北连白云禅寺而得名;丹阳湖,因位于丹阳东路附近而得名;望嵩湖,湖附近规划重建望嵩楼,因此而得名;天青湖,天青色,为汝瓷釉色的一种;鹳鱼湖,源于汝州出土的国宝级文物‘鹳鱼石斧图彩陶缸’。五湖,仿佛串联起来的一串青玉,微风佛来,碧水泛起层层涟漪。湖水周围,花木葱茏,亭台楼榭倒映水中,空中走廊、亲水平台让人漫步其上流连忘返。”</h3> <h3>  汝州市委办公室副主任樊和平的话足以吊人胃口。约来汝州市委外宣办副主任胡敏,坐着她的私人宝座,我们开始畅游汝州城市中央公园。用城市巨肺、广袤视野、心灵圣域来形容汝州城市中央公园一点也不为过。车移景换,只见公园湖水如镜,溪桥曼妙,花径迂回,廊道勾连,芳草萋萋,楼阁俨然。这一城市开放空间,不仅是昂贵的自然不动产,而且将为汝州新区汝东带来更卓越的城市想象。行走在汝州城市中央公园,如同行走在水墨画卷间。听胡敏讲,“公园有90多种绿化植被,13万株乔灌木,这里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两季有果,一季有叶。”</h3> <h3>  围绕“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田园城市、文明城市”的规划理念,以“绿廊相连,水网相通,文脉相继,城园相融”为规划目标,汝州市着力构建“一水•三段•五湖•多点”的美观结构。“汝州城市中央公园,于2017年7月免费对市民开放,平均日接待群众2000多人,先后有几十个县市考察团前来学习参观。眼下,生活在城市中央公园区域,已经成为金钱和名望的象征,以往这里的地价上不去,现在碧桂园、建业都围着湖跑。”</h3> <h3>  在汝州城市中央公园行走,我爱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土一丘,一水一石。亲水栈道,观景平台,休闲长廊都留下了我的身影。我惊诧于汝州人的“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开拓与创新精神,他们时刻不忘加强文化建设,把汝瓷、汝帖、汝曲融入汝州城市中央公园建设,形成多了多个文化历史景观节点,真正使汝州“文起来,动起来,乐起来”。由北向南建了14个滚水坝,在有效的消解30米地形落差的同时,还叠成了独特的叠水景观。还有那水幕电影,音乐喷泉,大型秋千休闲椅,让汝州市民更是热爱有加。还有那石院,雕梁画栋的巧妙技艺,实现了院内360度无死角高颜值。牡丹园,配植了著名的山东菏泽牡丹6000余株,红、粉、黄、白四色争艳,独领风骚。</h3> <h3>  很成熟,很大气,很有文化,很有内涵,很有味道,很有个性,很有特色,很有风范,很有风尚,这是我对汝州城市中央公园的第一印象。也难怪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感慨说:“我的感受不是震撼,而是震动。我去过纽约中央公园两次,我觉得汝州城市中央公园不但不差,在某些方面以及文化内涵方面是超越纽约中央公园的。”</h3> <h3>  通过努力,汝州人彻底打响了一场“翻身仗”,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文明城提名城,海绵城项目入选2017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h3> <h3>  把森林引进城市,把城市建在森林。把公园引进城市,把城市公园变成公园城市。现在的汝州市民推窗就可以见绿,抬步就可以闻到花香。汝州这么美,你来不?要来,我在汝水一方等你。你要来了,我再约汝州市委外宣办副主任胡敏开着她的私人宝座,陪着你再游游汝州城市中央公园和汝州湿地公园。</h3> 等你,在汝瓷之都 <h3>  汝瓷,因产于河南汝州而得名,北宋五大名窑之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国家地理性标志产品。</h3><h3> 到了汝州,就会想起汝瓷。</h3><h3> 历代文献关于汝窑的记载,仿佛在诉说一个悠远飘渺的神话。</h3><h3> 它的釉中,加入玛瑙,釉下气泡闪烁,晶莹如攒珠。</h3><h3> 它温润的釉色,仿佛万花筒,在不同的光照下幻化出不同奇妙的光晕。</h3> <h3>  在中华陶瓷艺术史上,它仿佛一颗耀眼的流星,经历了瞬息辉煌而遽然湮灭。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中国瓷器烧造的又一次高峰,曾创制多种精美盖世的瓷器,也曾命令御窑仿制汝瓷,但以失败而告终,以至乾隆感叹:“仿汝不似汝”,无奈在一件汝瓷上写诗一首:“赵宋青窑建汝州,传闻玛瑙末为釉。而今景德无斯法,亦自出蓝宝色浮。”</h3> <h3>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孟玉松接受了恢复汝瓷天青釉的科研项目。这显然是一个异常艰巨的任务。且不说釉料配方难以解决,就是目睹一件传世汝官瓷对许多人来讲都是一种奢望。因失传时间太久,存世的天青釉汝官瓷极为稀少,在南宋就有“近尤难得”之叹,在明清两代,民间则流行“家有钱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之说。</h3> <h3>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1984年,为了研制汝瓷天青釉,带着春天和煦的气息,孟玉松第一次到北京故宫找到陶瓷组专家耿宝昌先生,说明来意后,为了支持汝瓷的恢复,院长当即签字并通知拿钥匙的四名馆员到珍宝馆现场从玻璃柜里捧出弦纹尊,让她近距离观看天青釉弦纹尊。只见那弦纹尊的釉色青中泛绿,绿中泛青,开片均匀,柔和典雅,像一湾静泊的泉,又像一首美丽的诗。“如果回到汝州后,这种记忆模糊了怎么办?”就在这一刻,女性的细腻发挥了作用。孟玉松赶到北京市最繁华的大栅栏布匹市场,去寻找与那件弦纹尊颜色接近的布料。整整转了五个小时,就在孟玉松有点绝望的时候,她忽然在一个不起眼的摊位上,看到了一种与天青釉颜色十分相似的棉布。她快步上前,毫不犹豫地买上三尺。多少个日日夜夜,孟玉松依托布料的颜色做基础,对各种釉色的配比进行调整,反复进行试烧。1985年,当配方调整到41号时,孟玉松拿上烧制的几个汝瓷小碟再次来到北京故宫请教耿宝昌先生,耿先生看后说,“嗯,有点味,但是有差距”。耿先生再次找院长批准让孟玉松再进一次到珍宝馆观看弦纹尊。回到厂里,她又一头扎进试验室,扎进试验窑洞,继续试制汝瓷天青釉。又是720个日夜过去了,当1987年配方调整到91号时,终于试烧出了天青釉的雏形。孟玉松把自己试烧出的天青釉瓷器再次送到北京,请专家们鉴评时,专家们说:“小孟,这种颜色与古汝瓷的天青釉十分相近了,但宋代的汝官瓷敲起来声音短而哑,你这实验品声音清脆,和汝瓷声音不符合。”孟玉松回到厂里,疯一样反复配料反复试烧,又经过古陶瓷专家们的多次鉴评和指点。当配方调到222号时,历经上千次的烧制,汝瓷天青釉经过专家们最终鉴定,各项指标都达到和接近宋代汝瓷水平,陶瓷界一致认为研制成功,并引起海内外各界的关注。</h3> <h3>  “玉德松风书传奇,一抹天青写人生。”今年77岁的孟玉松,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献身汝瓷研制工作40多年,荣获“中国陶瓷艺术、设计、教育终身成就奖”,曾受到邓小平、李鹏、杨尚昆、邓颖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后来,她创办玉松汝瓷,由她研制的汝窑天蓝釉、十七号豆绿釉、月白釉、天青釉,填补了陶瓷史上的空白。</h3> <h3>  李晓涓,孟玉松的儿媳妇,玉松汝瓷第二代传承人,河南汝瓷行业领军人物。李晓涓的作品既有儒家‘中庸和谐’的思想追求,也有道家‘清静无为’的精神理念,更有着佛家‘大德圆满’的文化内涵。出于传统,又高于传统,在新的创造里获得了新的生命力,使得其作品在同类中卓尔不群,唯美自然,风情俊雅,让人静下心来在细细品味汝瓷美和韵的同时,也能为喧器浮躁的生活带来一抹清心安逸的抚慰。从造型、瓷胎、釉色和品像,处处彰显着李晓涓的理念和睿智。她的作品不仅含蓄典雅、质朴厚重、端庄大气,而且明丽柔和、清新滑润、神韵天成。</h3> <h3>  冬日里,造访玉松汝瓷有限公司。前往玉松汝瓷有限公司大展厅,只见这里的展品精彩纷呈,琳琅满目,很荣幸地看到了孟玉松大师的作品《童趣》《梅瓶》《国色天香》等。也同时看到了李晓涓的作品《绽放》《丹凤合璧》《祥瑞》等。其中,《绽放》荣获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丹凤合璧》荣获2019年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金奖。《祥瑞》,荣获中国(北京)国际精品陶瓷展览会“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陶瓷艺术创作与设计大赛特等奖。</h3> <h3>  汝州市玉松汝瓷有限公司制作的汝瓷,是当代汝瓷和汝窑的知名品牌,是以孟玉松为首的汝瓷工程技术人员40年来苦心钻研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汝瓷烧造技艺失传800年来成功得以恢复和传承发展的范例。</h3> <h3>  汝瓷,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美学精神。在玉松汝瓷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我看到了宋代汝瓷制作流程沙盘,也深知制作汝瓷的不易。在手塑坊,只见工人们正在创作《童趣》《伟人像》《茶壶》《鼎》《凤凰》等。在拉坯房,工人们正在制作《瓶子》。值得欣慰的是,工人们一边工作,一边听着老歌,也是一种愉快的工作方法或享受工作的一种方式。</h3> <h3>  从玉松汝瓷有限公司出来,我又径直去了中国汝瓷小镇。中国汝瓷小镇位于汝州市城区西南部,紧靠九峰山和蒋姑山生态旅游风景区,蟒川河四季常流自西向东贯穿整个小镇。小镇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致力于打造以汝瓷产业为主导,集文化传承、非遗展示、收藏鉴赏、康体养生、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汝瓷文化产业旅游小镇。目前,小镇已先后获评“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河南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等荣誉称号。在中国汝瓷小镇,工作人员马艳丽带我看了传世汝瓷珍品展厅,共展出《圈足洗》《三足樽》《玉壶春瓶》《莲花式碗》《水仙盆》等18种传世器型。“大道无私,赠与众人”是对传世汝窑作品的最好诠释。其中《圈足洗》在香港拍卖出2.934亿多元(港币)。</h3> <h3>  之后,马艳丽又领着我们来到了惒堂文化国际青瓷艺术研发中心。该中心是以景德镇陶瓷大学文创研发机构、生产和文化交流。惒堂文化拥有景德镇、汝州两个研发基地,旗下品牌有景德惒器、惒堂汝窑、中原紫砂紫金壶、汝水礼物四大品牌。惒堂立足瓷都,广泛吸纳全国知名的青瓷艺术资源,以学院派创新人才为基础,在传承学习传统汝瓷艺术的同时,创新陶瓷艺术表现形式,全力打造现代人审美追求的现代生活陶艺。</h3><h3><br></h3> <h3>  看了这么多地方,对汝瓷感兴趣了吧?想来汝州看看吗?那我在汝瓷之都等你。我们再去其他大师的作品,相信一定会使你大开眼界的!<br></h3> 等你,在中原名寺 <h3>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野果香山花俏,狗儿跳羊儿跑 ,举起鞭儿轻轻摇,小曲满山飘满山飘……”这首《牧羊曲》,你知道是哪部电影里面的插曲吗?</h3><h3> 对,是电影《少林寺》插曲。</h3><h3> 在《少林寺》电影中,少林寺和尚从珍珠瀑下面的水池里提水,你知道是在什么地方拍摄的吗?</h3><h3> 对,是在汝州风穴寺。同时还在拍摄过电影《少林俗家弟子》。</h3> <h3>  风穴寺又名香积寺、千峰寺,白云禅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汝州市区东北9公里的中岳嵩山少室山南麓风穴山中。始建于东汉初平元年,后经北魏、唐、宋、金、元、明、清历代重修与扩建。风穴寺总面积约50余亩,现存主要建筑有天王殿、中佛殿、悬钟阁、藏经阁、七祖塔等。在中原四大名寺中保留下诸多唐宋金元明清的建筑遗存,为中国建筑史上留下厚重的实物资料,被古建专家誉为中国的古建博物院。</h3> <h3>  关于风穴寺,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北魏重建寺院时,寺院地点定在白马石沟中的银洞山下。传说当时物料齐备,正要破土动工时,一阵狂风将砖石木料刮到现在寺址,故名"风穴寺"。</h3> <h3>  风穴寺保存了祖国灿烂的文化遗产,现存唐至清历代建筑140余间;唐开元二十六年所建的“七祖塔”为全国现存七座唐代高塔之一;宋代悬钟阁内悬挂一口宋宣和七年铁铸大钟,重9999斤,被誉为“中原第一钟”;中佛殿为金代建筑,为单檐歇山式,梁架结构科学严谨;涟漪亭是河南仅有的明代双层六角亭;西面山坡上的上、下塔林是中国第三大塔林。</h3> <h3>  风穴寺保存了唐、宋、元、明、清历代的文物和建筑,其中最完整的三个建筑是唐代七祖塔、宋代悬钟阁和金代中佛殿,这三个建筑被称作是风穴寺的三大国宝。走进风穴寺,我更多关注的是它的历史文化。除去电影《少林寺》和尚在珍珠瀑提水的镜头不说,在其他地方看到的某种现象也是一种奇迹。过了接圣桥,便来到了大慈泉。据同行的汝州市委外宣办副主任胡敏说:“这口井水能预报天气,要是晴天,井里的水就会清澈见底,要是阴天它就变得浑浊。” 大慈泉,与观音阁里面的一口井近在咫尺,一个门里,一个门外,然而它们却来自山里的不同泉眼。尤其是观音阁房屋里面那口井,无论是下雨还是天旱,它都始终保持着同一高度的水位,数年不变。走过曲径通幽处,拾着石头台阶往上走,便遇见一木亭,只见上面写着“白云绕青山画意一新,清泉映翠竹琴韵千古”。再接着往上行走,又遇见一个亭子叫望州亭。胡敏说,站在这个亭子面前,朝汝州城市的方向望去,真的能看见汝州市。亭子上书写的“望州府苍茫迷离仿佛蓬莱仙境,览殿阁金碧辉煌分明人间天堂”,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h3> <h3>  过了望州亭,便是下山的路程了。偶遇悬钟阁,只见其大门紧闭,只能隐隐约约看见悬钟的模样。藏经阁也在眼前,也不知道藏经阁里究竟藏有多少经书,但我深知读经书就是一种修行。</h3> <h3>  下山到山脚下,忽然又听有人在拉唱《牧羊曲》。阳光洒满一地,建有游客骑着一头白马沐浴着冬日阳光里。</h3> <h3>  风穴寺,距今有1800余年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佛寺之一,曾与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齐名,被称为“中原四大名刹”。</h3> <h3>  如果你要来中原名寺,我会等你在风穴寺。在这里我们可以一起登山,一起悦水,一起唱唱少林寺的插曲《牧羊人》,不问岁月几何,只管潇潇洒洒红尘度日。<br></h3> 等你,在曲剧之乡 <h3>  已是过了小雪节气,尽管天气有点寒冷,但在汝州市夏店镇甄窑村,送戏下乡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不断赢来群众的阵阵热烈掌声。</h3> <h3>  眼下,行走在汝州城乡,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曲剧票友,或聚集在街心公园,或围坐在村头地旁,敲起铿锵的锣鼓,拉起悠扬的曲胡,唱起地道的曲韵。上至花甲老人,下至懵懂顽童,都会哼上三板五板。甚至在路上行走,在田间耕作,人们都要哼上两句小曲自娱自乐。曲剧在汝州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可谓是“曲声载道”。</h3> <h3>  我也算是个戏迷,打小就喜欢听戏。那时候,只要听说某个地方逢会,就会整天泡在会上听戏,有时候甚至“连灯拐”,一天的戏唱不结束就不回家。尽管那时候听戏听得一知半解,但看到舞台上演员们那漂亮的脸谱(化妆),就格外地喜爱他们,觉得他们好漂亮、好帅,自己好悄悄萌生出“长大了我也要学唱戏”的想法。那时候听戏,多多少少对戏曲也有点感觉,凭着个人经验判断,知道河南豫剧排在第一位,其次就是河南曲剧了。不同的唱腔,不同的曲风,但听起来格外悦耳,尤其对曲剧《风雪配》记忆犹深,觉得在雪花飘飘中迎接新娘子是多么一件幸福而浪漫的事情,乃至遐想等我辈结婚时,是不是也要挑个好日子,赶个飘雪的日子,与我的娘子浪漫地拜天地。此为懵懵懂懂的想法,甚至现在回想起来,心里依然美滋滋的。</h3> <h3>  是冬,到了老汝州,才知道汝州原来是曲剧之乡。1926年5月18日,由朱万明、关遇龙带领的临汝县农民同乐社(由赵庄、郑铁炉、大张同乐社等曲子玩家组成)一行16人首次将高跷曲搬上舞台,从而促进了一个新剧种——河南曲剧的诞生。93年来,质朴通俗、贴近民众的曲剧以优美、抒情、细腻而又明快活泼的音乐唱腔为群众所喜爱,在河北、甘肃、陕西、山西、安徽、江苏、内蒙古、湖北等10多个省区广为流行。目前,河南曲剧在全国300多个地方戏剧种中位列第八,在河南三大剧种中名列第二,2005年又列入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3> <h3>  通过有关人士介绍,我也才对汝州曲剧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曲剧的形成和发展曲子戏在汝州由来已久,曲剧的形成经过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自由哼唱。这时期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想咋唱就咋唱,没有什么规定。第二阶段:坐班清唱。在清末民初时期,人们在晚上闲暇无事的时候,就集一些会唱小曲的人在一块哼唱。通常是家里放一张方桌,桌上放些烟丝、茶,会哼小曲的喝着茶,卷着烟丝吸着烟,哼唱着小曲。这时候的哼唱小曲就已经加上了伴奏乐器,经常用的乐器有大弦(曲胡)、三弦、一副手板。演唱者不分角色,不分行当,唱词都是活词,现编现唱。所以,听唱的人也非常多,常常是屋里围的水泄不通,有人提出把方桌搬到院子里哼唱。第三阶段:“地摊戏”。当时人们把方桌搬到院子里,又搬到宽敞的麦场里,这是最初的“地摊戏”。“地摊戏”仍然是不化妆,不穿戏衣,不分角色和行当,唱的都是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情。第四阶段:高跷戏。由于“地摊戏”非常受欢迎,常常是围观者挤场子,哼唱者无法哼唱,也有人提出把“地摊戏”与踩高跷相结合,踩着高跷唱小曲唱。这就形成了高跷戏。第五阶段:高台曲(汝州曲剧)。高台曲是在一次偶然的演出中创造出来的。1926年农历4月初,登封市李洼村起小麦会,邀请汝州的朋友(踩高跷)们到李洼村踩高跷玩玩艺,汝州的踩高跷能手朱万明、关遇龙召集了当时最有名气的踩高跷能手一行16人到登封的李洼去踩高跷。正在演出过程中,天突降大雨,无法再踩高跷,都到龙王庙里避雨。雨后,地上泥泞,无法踩高跷,在李洼村众多观众的一再要求下,在龙王庙对面的戏楼前用牛车棚搭建一个平台,在上边演出了《周老汉送女》和《蓝桥会》,演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临汝人在登封李洼登台唱戏迅速传到临汝。自此,临汝的踩高跷的都开始尝试着丢下跷腿,登台唱戏,高台曲也就是汝州曲剧迅速在河南及周边传开。</h3> <h3>  曲剧带着天生的民间性格,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以普通百姓的好恶爱恨、喜怒哀乐、审美习惯演绎着市井百态,她和劳动人民血脉相连。因此,她在诞生之后,便迅速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在民族危难的紧要时刻,曲剧为国而歌、为民而唱,激发了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为抗战、解放做出了贡献,由此,在神州大地上迅速传播。至解放初,曲剧已在河南民间深深扎根,并成为河南地方戏三大剧种之一。解放后,曲剧创作出大批优秀作品,代表剧目《游乡》《风雪配》还赴京汇报演出,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好评。改革开放以来,曲剧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不断继承、创新和发展,涌现出了大批优秀剧目和优秀人才,在省内外的影响力日益扩大,不但盛行于中原大地,而且在河北、甘肃等10多个省区传播流行,其流传地域之广、影响之大,是我国戏曲史上少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曲剧的声腔韵也在不断地创新。曲剧唱腔小调曲子吸收了大调曲子的调门,如坡儿下、上下楼、关西腔等,被搬进的调门仍保持原剧种的曲调,同时又博采众长,吸收了京剧、豫剧等剧种的长处,进而使曲剧的唱腔得到了充实和提升。经过数十载的洗礼,曲剧发展了繁多的剧目,取得了斐然的成就。据调查,曲剧主要剧目总共有252部。这些剧目中大约60%以上(主要为历史剧)是在“高台曲”形成以后从其他兄弟剧种陆续移植、改编过来的。其中,汝州人编演、创作的主要剧目有:《赶脚》《风雪配》(1959年赴京汇演)《游乡》(1965年代表中南局赴京汇演,后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拍制同名电影)《巧中巧》《错中错》《打沙锅》《东郭馔》《风雪配》《嫦娥奔月》《春秋配》《江姐》《包公招亲》《曲大老送寿》《烈女牌坊》《卷席闹府》等。</h3> <h3>  怎么样?对汝州曲剧动心了不?你若也喜欢曲剧,我就在曲剧之乡等你。等你来了,我们一起去拜访拜访汝州市的曲剧老人,好好给他们学唱一两段唱腔,闲来无事我们也可以哼唱着生活,岂不美哉、妙哉!</h3> <h3>  不知不觉中在汝州行走就要一天过去了,甚至觉得还没有好好看汝州几眼,天色就暗了下来。为了赶拍日出,从汝州怪坡门口路过就没有去看,而是争分夺秒往汝河湿地公园赶。天如我愿,一轮红红的、圆圆的落日让我过了一把连拍瘾。待再回到汝州市区,已是披上了夜晚的盛装,处处灯火辉煌。说句实话,汝州对我不浅,还在文化体育广场中心,隆重上演了一场“铁花秀”,真的让我大饱眼福。汝州中大街的幸福巷、仁义胡同也同时被点亮了夜晚的灯光,顺着悠长的小巷,我听到了汝州人聚在一起推杯换盏的幸福笑声。陪看了一天的汝州市委外宣办副主任胡敏说,走,我带你们去吃老汝州的绿豆粉皮和锅馈去……</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010101">汝瓷之都 曲剧故里 </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 style="">中原老汝州欢迎您</font></h1> <h1><b>写在后边的话:</b></h1> <h3>  说起汝州,汝州市委外宣办副主任胡敏始终一脸春风般的笑容。她说,汝州实现大变化、大发展、大跨越,也是最近3年之事。30年的远景规划做好后,汝州人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更美更好的蓝图还在接着绘就呢!汝州,在短期时间内,为什么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这也和汝州市委使用干部的政策有关。汝州市委规定,凡是围绕市里中心工作,表现优秀,且做出突出贡献者,优先提拔重用。怎样考核?根据每个干部平常的表现和实绩,对在中央、省市县获奖和表彰情况进行打分,记录在案。适时,看得分结果进行使用干部。这一举措的推行,使汝州市的干部干起工作个个都像小老虎……</h3> <h3><b>  来汝州请记住,汝州6条公交线路是全免费的!</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