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font color="#167efb">穆青(1921---2003),新华通讯社原社长、当代著名新闻记者。</font></b></h1> <h1><b> 在湖南省邵东市,70年前的一场横跨新中国开国大典的衡宝战役在这里打响,人民解放军以势如破竹之势,在邵东中乡围歼了白崇禧主力。</b></h1><h3><br></h3><h1><b> 时为著名记者的穆青亲历了衡宝战役,写下了著名的战地通讯——《界岭夜雨》,因为邵东有两处地方都名“界岭”,且都是衡宝战役战场,一个是靠近双峰县的界岭乡,一个是紧邻祁东县的灵官殿镇界岭冲村(现界岭铺村),周末,我们一行走进了灵官殿界岭冲,寻找衡宝战役记忆,寻访穆青笔下的“界岭”。</b></h1> <h1><b> 我们根据穆青文章的描述,从时间、空间、上下地名连贯、前后战事衔接,当地老乡回忆,试图寻找70年前的战火硝烟,寻找“界岭”记忆。</b></h1> <h1><b> 周末,冬日暖阳,我们从邵阳、邵东出发,车进灵官殿后,公路两旁群山起伏,山峦迭起,山茶花盛开,车过多福岭、铜锣坪(现称同乐坪)不久,就进入了界岭冲,我们来到了界岭铺村委办公楼。</b></h1> <h1><b> 在紧邻公路旁,界岭铺村敬桂香书记(上图中)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淳朴的乡亲听说我们的来意后,纷纷与我们说起了那70年前的惨烈战斗。</b></h1> <h1><b><font color="#167efb">中为罗祝秀(83岁)左为罗晚秀(86岁)</font></b></h1> <h1><b> 罗晚秀(86岁)老人说:打仗那年我结婚了,来了好多“粮子”(当地老百姓对国民党部队军人的称呼),死了好多人,解放军要比“粮子”好多了,伤了的解放军好可怜啊,好多的事情我也不记得了,我记得解放军杀了一头断了脚的白马,马肉大多送给我们老百姓吃了。一个受伤很重的解放军干部死在我们院子里。</b></h1> <h1><b> 罗祝秀(83岁)老人回忆说:解放那年,我住在下面的老院子,开始来了很多“粮子”(当地对国民党军人的称呼),一次我娘正在家里蓷米(碾米的意思),一个“粮子”用一个布袋就装走了我家很多米,我家喂养的几只鸡,也被这些“粮子”抓走吃了,我们这里的老百姓都敢怒不敢言,后来,听“粮子”说,要打仗了,我们全家就跑到外面躲了起来。</b></h1><h1><b> </b></h1><h1><b> 几天后,我与我娘回到家,只见我家住了很多伤员,我整个院子里都住满了,我与娘都害怕,后听先回院子里的人说,这是解放军部队,不伤害我们的,也不要我们的东西,我们就大起胆子与这些解放军接触,确实,这些解放军可好啊,给我们说故事,不拿我们的东西,像亲人一样对待我们,解放军都很高大,很年轻,我们大家也帮助解放军做饭,照顾伤病员,缝补衣服。</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受伤的解放军都很痛苦,晚上可以听到痛苦的喊叫声,一天早晨,只见对面院子里死了一位受伤的解放军,听说是一位山东人,叫高连长,我们都哭了,死了的解放军好可怜啊,开始就是草草掩埋在一丘旱田里,几天后,又来了几个解放军,把掩埋的解放军遗体挖了出来,又用几块木板做了一口棺材,换了一个地方安葬了。</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一天后的晚上,这些解放军与伤员全部走了,我们早上起来,院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连门板都给我们安好了,还给每家放了几块银元。</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农业学大寨的时候,我们这里改造农田水利,这位解放军墓地,又从原安葬地移到了对面的山上。</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可怜啊,痛心呀,这位解放军在这里躺了70年了。</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王益寿(83岁)老人回忆说:罗晚秀与罗祝秀她们俩个说的与我的记忆差不多。49年10月份打仗时候,这里死了很多人,有几个地方都有解放军烈士墓地,但是时间太长了,因为没有墓碑,也难找到具体位置了,特别是靠近祁东县的祁冲,那里死的人更多。</b></h1>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据当地老乡回忆指证:牺牲的解放军干部第一次掩埋的现场。</b></h1><p><br></p> <h1><b><font color="#167efb">解放军烈士第二次掩埋现场的见证人说:过去解放军烈士墓地就在桔子树边。</font></b></h1>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参与解放军烈士墓第二次挖掘,第三次安葬的老乡老罗指证烈士当时的挖掘现场与上图的老乡说法一致。</b></h1><h1><br></h1><h1><b style="color: rgb(1, 1, 1);"> 老罗说:上世纪70年代,因为改田改水利,当时生产队安排我们四个人,负责这位解放军烈士墓的迁移,挖掘烈士墓时,靠近烈士墓有一股活水流出,装敛烈士的棺材全部坍塌烂了,烈士遗骸肚子尚存,其他就是骨头了,在烈士遗骸上发现了2块银元、几颗疑似肩章上的五角星。</b></h1><p><br></p> <h1><b> 在公路边,我们在当地敬桂香书记与当时参与烈士安葬的老罗陪同下,通过一座木桥,向烈士墓地前行。</b></h1> <h1><b> 烈士墓地离原墓地不远,就在公路旁的山上,但山十分陡峭,目测坡度在60度以上,我们小心翼翼地前行,还要穿过荆棘,行走十分艰难。</b></h1> <h1><b> 在半山腰,烈士墓就在一块窄小的坪地上,没有墓碑,墓地长满了杂草。</b></h1><h1><br></h1><h1><b> 据当时参与安葬烈士遗骸的老罗说:烈士遗骸安葬时,当时他们做了一口木盒收敛遗骸安葬的。</b></h1><p><br></p><h1><b> 据微友介绍:此解放军军官姓高,可能是连长,山东人。在泥口坳战斗中被敌人子弹打中小肚,用一匹马驮到成家堂院里抢救无效牺牲了。当时用八块大洋从罗圭七爷家购了一付棺材,埋在元柏梎山坡上。</b></h1><p><br></p><h1><b> 因为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我们没能为牺牲的烈士烧上一具香,只能虔诚地鞠上三躬,以寄托我们的深深哀思。</b></h1><p><br></p><h1><b> 据村里老乡说:这墓地每年都有老乡们清明时节前来挂青。村敬桂香书记表示:村里正着手准备给烈士修建墓地墓碑。</b></h1><p><br></p> <h1><b> 这就是当年解放军与伤员居住的老院落,70年前,这里是一个较长较大的老街,星移斗转,岁月蹉跎,老院子只留下了少许痕迹,但当年解放军的爱民情在这里代代相传。</b></h1> <h1><b> 住在老院子的罗太平老人回忆说:解放军一路追歼白崇禧部队,当时,这山上有五、六十位“粮子”,6位解放军在山下喊话,结果,这些“粮子”就全部投降了。</b></h1><h3><br></h3><h1><b> 罗太平接着说:没有受伤的解放军不住老百姓家里,就轻轻地住在街头上,当时天下着细雨,寒风凛凛,那些解放军就从老乡牛栏楼上拿些稻草做垫子睡着,天亮走前又把稻草清理扎好放回原地。在老乡地里挖了红薯,就放些银元在地里。我父亲给解放军当了向导,我院子里的很多大人都参加了伤员抬运与救护工作,有些牺牲的解放军小战士好年轻的,看上去只有十几岁!</b></h1> <h1><b> 我们继续驱车前行,来到了祁冲,这里,就是界岭冲与祁东黄土铺的搭界之地,热心的敬桂香书记给我们找来了当地一位84岁的老人刘起容。</b></h1> <h1><b> 这就是祁冲,当年解放军与国军反复争夺的两边山头,走到这里,我们仿佛听到了解放军的冲锋号声,听到了山头的厮杀声......</b></h1><h1><b><br></b></h1><h1><b> 从这里,往里走2公里左右,就是祁东黄土铺地界。</b></h1> <h1><b> 刘起容老人回忆说:在祁冲,当时国民党部队砍了很多木材放在路上以拦住解放军追赶,国军同时占领了两边山头,解放军要从山下冲上山头,战斗十分激烈,也特别惨烈,双方都死了很多人,战斗中,解放军用自带的铲子就地掩埋了牺牲的烈士。</b></h1><h3><br></h3> <h1><b><font color="#167efb">这就是祁东黄土铺地界。</font></b></h1> <h1><b> 据全程陪同我们的曾冬良老乡说:我虽没有见证过衡宝战役,但我们是从小听大人讲的英烈故事长大的,因此,我们更深深地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英烈用鲜血乃至生命换来的,确实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b></h1><h3><b><br></b></h3><h1><b><font color="#167efb">(感谢您一天的陪同支持——曾冬良老乡)</font></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文章发出后,得到了全国各地爱心志愿者与四野子弟的支持帮助,一位山东籍高姓烈士后裔联系了我,有关烈士身份确定工作正在推进。我们期待着烈士寻亲有好消息)</b></p> <h1><b><font color="#167efb">衡宝战役祁东黄土铺烈士墓</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沿界岭冲一直追歼白崇禧部队的是四野45军135师,激战祁冲后,白崇禧部队进入祁东黄土铺一带,四野158师、120师、135师等解放军围歼了白军第7军的主要力量。1949年10月16日,衡宝战役胜利结束!</font></b></h1><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1><b><font color="#167efb"> 灵官殿——铜锣坪——界岭——黄土铺,那小道、那街上露营的战士、那老院住着的伤兵、那军民鱼水情......穆青笔下的《界岭夜雨》清晰地浮现在我们面前,这看似条简单的路,一串熟悉又陌生的地名符号,但,是70年前我们的北方来的兄弟,用鲜血与生命丈量出来的,我们更当铭记!</font></b></h1> <h1><b>沿着界岭冲前行,</b></h1><h1><b>我们通过一天的寻找,</b></h1><h1><b>一天的探访,</b></h1><h1><b>当年解放军英勇无畏的精神</b></h1><h1><b>激励着我们,</b></h1><h1><b>解放军纪律严明的行动</b></h1><h1><b>感召着我们,</b></h1><h1><b>“青山处处埋忠骨”的烈士墓地</b></h1><h1><b>震惊着我们;</b></h1><h1><b>当地乡亲续写的</b></h1><h1><b>“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b></h1><h1><b>正在这里代代相承!</b></h1><h3><b><br></b></h3><h1><b>我们每到一处,</b></h1><h1><b>老人回忆起来,</b></h1><h1><b>眼眶里都含着泪水,</b></h1><h1><b>有些老人说着说着就泣不成声。</b></h1><h1><b>”好人呀,解放军,</b></h1><h1><b>可怜啊,那些牺牲的烈士!”</b></h1><h1><b>是他们说得最多的话题。</b></h1><h3><b><br></b></h3><h1><b>这里,</b></h1><h1><b>就是我们要寻找的</b></h1><h1><b>穆青笔下的“界岭”;</b></h1><h1><b>这里,</b></h1><h1><b>就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忘初心”</b></h1><h1><b>的红色记忆!</b></h1> <h1><b>参加本次活动的队友有(从左到右):乐民、唐老、娟娟表弟、酒哥、志远、娟娟、端云</b></h1> <h1><b><font color="#ed2308">本文部分图片由“传承衡宝战役红色记忆小分队”队友老鹰、志远、端云、娟娟提供;本次活动得到了邵东市灵官殿乡界岭铺村敬桂香书记及众乡亲的支持,在此一并感谢。</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未经同意,不得转载。</font></b></h1> <h1><b>有关文章链接(点击标题即可):</b></h1><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hli3uy0?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寻访父辈的足迹:四野将士后裔在邵东中乡吹响“集结号”</a><b><br></b></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eyglpte?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追记老战士宁重华:受到毛主席接见、衡宝战役路过家门不回家</a><a href="https://www.meipian.cn/2d9ur2dp?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寻找衡宝战役黄土铺战场记忆:青山处处埋忠骨 烈士何时安英魂</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