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当年驻守在克拉克勤的战友们

彭鸣天山

<h3>2002年12月1日,经白水县人民政府批准我正式入伍,和我一样的有75名战友,我们背起行囊一路奔波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来到了新疆喀什。在新兵连里经过3个月严格训练,我们和其他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被授予了红肩章,佩戴上领花帽徽正式成为了一名合格的中国军人,服役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新疆总队喀什支队。下了连我来到了克拉克勤,也就是三大队,主要任务是看押看守关押在这里的罪犯,七八九中队各自有自己的营区,距离大概有5公里,形成个三角形阵势,对这里的三所监狱进行24小时监管……</h3> <h3>新兵连里,由宣传干事,在障碍训练场拍的训练间隙擎枪照</h3> <h3>我在站营区自卫哨时四川爱好摄影的战友为我拍摄的照片</h3> <h3>我在训练射击时战友杨晓平拍摄的照片,也是唯一一张训练休息间隙的照片,部队有铁一般的纪律,执勤训练凡事操课时间里,除宣传干事新闻报道其他人员一律禁止拍照,所以在站一号哨的时候没有照片!</h3> <h3>着冬常服时的照片</h3> <h3>克拉克勤,是塔克拉玛沙漠深处的一块“无人区”是生命的禁区,代表着“魔鬼都不愿意去地方”,形容这个地方艰苦的程度赋段小诗:</h3><h3> 天上无飞鸟,地上风吹石头跑,八个蚊子一碟菜,只见公来不见母😬</h3><h3> 确实,这里不是没有水,而是压根没有能喝的水,涝坝水听说过吗,就是从雪山上下来的水,经过草地盐碱地,最后挖个池子沉淀下来的水,里面有200多种微生物还有十几种矿物质,以前在这里当兵就只能喝烧开以后的涝坝水,稠黏涩还泛着黄色,根本无法下咽,最关键的是拉肚子,止都止不住,所以有好多人得了胃肠病。以前这里是戈壁荒漠和盐碱地,没有菜地和花草,是通过一代又一代革命军人,从外面运来土,一次又一次实验,这里才有了花草,有白杨树,才有了菜园子……还有生活在这的骆驼刺,沙枣树和胡杨,他们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胡杨有着“生千年不死,死千年不倒,倒千年不朽”美誉,所以三千年胡杨,一亿年历史,它代表了克拉克勤人“”坚持,坚强,坚韧,顽强”的品质,记录着一代又一代克拉克勤人的“激情燃烧的岁月”!</h3> <h3>指导员,赵公安,本文数码照由指导员同志收集!</h3> <h3>司务长,贾文广,也是我的接兵干部</h3> <h3>一排长,杨东波</h3> <h3>二排长,吴军伟</h3> <h3>同年兵雷小宇,山西侯马人</h3> <h3>同年兵王梦辉,河北唐县人</h3> <h3>同年兵郑少游,江苏泗阳人</h3> <h3>同年兵王彦明,甘肃泾川人</h3> <h3>魏鹏程,一期士官,我下连后的第一任班长</h3> <h3>同年兵彭祥斌,四川乐至人</h3> <h3>朱建林,一期士官</h3> <h3>同年兵胡国庆,江苏泗阳人</h3> <h3>同年兵杨晓平,四川乐至人</h3> <h3>张建林,二排六班班长</h3> <h3>同年兵张志胜,江苏泗阳人</h3> <h3>同年兵朱海涛,河北唐县人</h3> <h3>刘艳启,一期士官,专管后勤工作</h3> <h3>同年兵冉军军,甘肃泾阳人</h3> <h3>副班长解瑞武,山东曲阜人</h3> <h3>雷士兵,一级士官</h3> <h3>同年兵冯联泼,四川乐至人</h3> <h3>同年兵邓春雨,四川乐至人</h3> <h3>同年兵景鹏飞,陕西白水人</h3> <h3>同年兵王辉,陕西白水人</h3> <h3>同年兵李栋兴,河北唐县人</h3> <h3>同年兵柴文彬,山西侯马人</h3> <h3>同年兵王民章,甘肃泾阳人</h3> <h3>一排三班全体战斗员,由左至右第一排冯联泼,何永勤,段鹏飞,王小龙,第二排石兴荣,卢光辉,班长郭远东,张强,副班长解瑞武</h3> <h3>2003年底,当时老兵刚复原,我被分到了尖刀班,马学权班长任尖刀班班长,藏族,甘肃天祝人,全连军事素质最好的班长。</h3><h3> 不久一天晚上队部接到支队命令,组建的电台中队,抽调各中队尖刀班全体人员为队员,中队长勾兴广和指导员对我们做了简短动员,也就像我们平时说的:“革命同志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第二天起床哨一响,我们班各自就把背包打好了,几乎是全副武装,携行包,后置包,一件不拉的都带齐了,并且从军械库按枪号领了各自的武器,天还蒙蒙黑就上了停在中队院中的小型大巴车,并由大队部派人把我们八个人送往新中队,途中每个人都紧握自己的钢枪,心情既紧张又很兴奋,其实更多的是对克拉克勤的留恋,一路上我又看见那颗最大最高的胡杨树,在向我们诉说500多年前的丝绸之路的历史,又似乎在向我们挥手道别,还有那没有边际的,泛着白光,就像大地上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雪一样盐碱地…</h3> <h3>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2022台,背后是电台的办公楼</h3> <h3>江苏籍战友范明刚同志和支队首长在喀什市清真寺前的合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