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双十一”出了趟远门,和单位三同事,到恩施、重庆玩了几天。</h3> <h3>上午南京动车出发,傍晚到了恩施。找到民宿,落实包车后,便去逛逛城郊的“女儿城”,号称是“世间男人不二心,天下女儿第一城”。此城是借土家族的“女儿会”风俗,即每年农历7月7日至12日土家族青年集体相亲的节日,打造的吊脚楼风格的“新古董”。</h3> <h3>“女儿城”不要门票,城内有300小商品店,近100家特色小吃店,500多间客房,包车驾驶员小张告诉我们。要解决晚餐,他推荐了当地有名的“张关合渣”店。“合渣”端上桌,就是黄豆磨的豆渣,和肉沫蔬菜一锅炖而已,尝了尝,味道不咋地。</h3> <h3>有味道的还是土家族青年的相恋婚俗表演。表演从入口处的敲锣抬花轿,到城中相亲长廊,一直演到城尾比武招亲舞台……行进式表演,犹如电视连续剧,一幕一幕,中间还有停顿,吊人胃口。</h3> <h3>表演内容属老套路:财主家闺女爱上了穷小子,私订终身,被财主发现关了禁闭。后来财主搞了个“比武招亲”,穷小子得胜,大团圆结局。</h3><h3>但表演设计费了心思:沿街吊脚楼黄金地,一楼商铺,二楼却作“相亲长廊”供表演用,表演看的比租金重;表演只在晚上进行,而且时长两个多小时,“留客过夜”目的性很强。</h3> <h3>第二天一早,我们来到5A景区---恩施大峡谷,遗憾的是核心景区“七星寨”(有七个山头),因前段时间出了安全事故,现在维修暂不对外开放(只得借张“七星寨”标志景观“一炷香”,作本文题图,养养眼吧)。上天不成,只能入地,去看另一个核心景区“云龙地缝”吧。</h3> <h3>云龙地缝形成于5千万年前,全长3·6千米,平均深75米,宽15米。云龙地缝属喀斯特景观,曾经是云龙河的伏流段,以暗河形式沉睡地下二、三千万年,后因水流在地下强烈掏蚀,地表不断剥蚀,暗河顶部坍塌,地缝才得以面世。主要景点有云龙绝壁、风雨桥、时空桥、云龙悬瀑及跌水。</h3> <h3>下午,我们去玩利川市附近的“腾龙洞”。到了洞口,原先宜兴的“善卷”、“张公”溶洞概念,彻底被颠覆,“腾龙洞”真他 MA的大!</h3> <h3>洞有多大?20辆卡车并排驶入,直升飞机自由出入。</h3> <h3>腾龙洞全长近60公里,目前只开发了十分之一。游客如果单单走这五六公里路,感觉除了大还是大,有点单调。好在有两场演出弥补了“空洞无物”,呈现了“别有洞天”。</h3> <h3>“激光秀”表演,采用高科技,配合歌舞,融合了激光、球幕、水秀、喷泉、火焰等多种元素。</h3> <h3>还穿插了土家女与龙王子的爱情故事。</h3> <h3>“夷水丽川”,以土家文化为背景,国内顶级导演编排,100多位演员演绎的大型情景歌舞。从土家先祖廪君会女神的古老传说,到哭嫁、肉连响民俗;从龙船调、撒尔荷歌、六口茶歌,到铜铃舞、稻草舞,将土家族所有大大小小的节日风情民俗都演了个遍。</h3> <h3>“龙船调”,在20世纪80年代被评为世界25首民歌之一,《中国民歌40首大联唱》优秀民歌。</h3> <h3>第三天,旅游线路是梭布垭石林。在车上,我们一直在议论,恩施人怎么会起这么个洋名字?后来一“百度”,才知“梭布”是土家话“三个”的意思,“垭”是山口的意思。梭布垭石林被称为世界第一奥陶纪石林,形成于4.6亿年前的奥陶纪时期,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这里随处可见狭缝秘境、化石古迹,堪称远古地质博物馆。</h3><h3>梭布垭石林不同于云南石林。一是年代早,云南石林形成于近3亿年前的早二叠纪时代。二是云南石林,全是光秃禿的石头,而梭布垭石林叫“戴冠石林”,即植被茂盛。</h3><h3>梭布垭目前只开放青龙寺、莲花寨、磨子沟、九龙汇四个景区,都是石头展,各有千秋。</h3> <h3>青龙寺景区的镇寺之宝---镇龙玉珠。</h3> <h3>一路上坡下梯,独特的“溶纹”、“浪纹”、“叠纹”石随处可见。手摸之,手机拍之,不禁感慨:“岁月”这把杀猪刀,真厉害! 不仅能把人脸划得满是褶子,还能把这些巨石雕刻成狭缝沟壑,满脸纵横。</h3> <h3>九龙汇</h3> <h3>“梭布垭”玩完回到恩施,时间还早,便又去了市区内的“土司城”。土司制度始于元代,朝廷承认各少数民族的世袭首领地位,以“土官治土民”。恩施土司城,清朝改土归流(取消土司世袭,改派流官,直接划归中央)后已几无痕迹。如今所见的土司城,是1998年新建的。</h3> <h3>廪君庙,供奉土家族先祖廪君。是他到古称夷城的恩施建立了巴国,从渔猎转为农耕。传说,他途经盐阳,与专司熬盐济世的女神,结为夫妻。后心愿已了,便坐化升天化为白虎。</h3> <h3>九进堂,包括祠堂四进和庄园五进。为土家族干栏式吊脚楼仿古建筑群落,呈层台递进式布局。</h3> <h3>鼓楼</h3> <h3>白虎,土家族的图腾。</h3> <h3>走一段城墙,来到钟楼。</h3> <h3>亭内悬一口重3000余斤的大铜钟,钟上铸有999字铭文,记述土家族的漫长历史。它主要用于土家族的祭祀和朝贺。</h3> <h3>夕阳钟楼,远眺市容。</h3> <h3>第四天,乘船游了“清江画廊”。清江,长江一级支流,古称夷水。全长423公里,流域山明水秀,号称八百里清江画廊。但游过三峡和漓江的,就感觉这三个多小时的坐船游,两岸景色一般般了。好在我们租了个包间,“掼蛋”掼到船到岸。</h3> <h3>恩施几天玩下来,都是看山看洞看石,余下几个景点也是山石系列。有点腻了,换个口味吧!游船上岸,立马订了傍晚去重庆的动车票,来个都市游吧。 </h3><h3>两个多小时就到了重庆,在商业中心“解放碑”(类似南京的新街口)附近,订了酒店,住了三晚。</h3> <h3>说好此行不再看山看石了,谁知到了重庆第二天早上,又去参加到大足石刻的“一日游”了。没办法,“大足石刻”太有名了。</h3><h3>“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的“宝顶山”。</h3> <h3>“大足石刻”与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齐名。云岗是魏晋时期,龙门是隋唐时期,而大足是南宋时期,由宋代名僧赵智风于1174--1252的70余年间主持开凿而成,因而在吸收、融化前期石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于题材选择、艺术形式、造型技巧、审美情趣方面,都较之前代有所突破。而且,大足石刻是中国石窟艺术群中保存最完好。</h3> <h3>镇山之宝----千手观音。</h3> <h3>大足石刻还有别于其他石窟艺术,它不仅仅是雕刻佛祖圣人,更有许多凡人形象,如百姓、官员等,还有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场面,如婚丧嫁娶、出游送行等等,还配有文字记载,生动形象地还原了一幅幅活灵活现的历史画卷。</h3><h3>所以导游说,如不讲解这些石刻故事,五分钟就可以逛完了。</h3><h3>此为四幅劝酒图,有妻子劝丈夫的,有儿子劝老子的,有幼弟劝兄长的。</h3> <h3>抬棺出殡。</h3> <h3>吹笛。</h3> <h3>孩儿吸奶、吃饼。</h3> <h3>吹牛(两人在牛旁边夸夸其谈)。</h3> <h3>乘“大足石刻”游玩大巴车归来,直接在网红打卡地---洪崖洞下车,正好去逛逛。洪崖洞处于长江和嘉陵江交汇的滨江地带,2006年,政府总投资3.85亿,依山就势,沿江而建,形成具传统的“吊脚楼”特色,重重叠叠、高低错落的十一层楼,集购物、美食、娱乐、休闲于一体,是重庆市最亮丽的城市名片。</h3> <h3>洪崖洞这个名字来源于“洪崖门”,在南宋时就是重庆的重要山门之一,是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和军事地位显著的管卡,到明朝时也是9开8闭17道城门之一,后来城门被毁了才根据城门旁的奇特山洞,将这一带改名为洪崖洞。</h3> <h3>楼内每一层都是购物、美食、休闲的步行街。</h3> <h3>“不揽夜景,枉到重庆”,我们从火车站出站打的,一路上的哥力推重庆的“两江游”,并半途主动停车,让我们在游客中心买好第二天的游船票。</h3><h3>重庆“两江游”,是指乘坐游船巡游于长江和嘉陵江,观看山城夜景。巡游时间从晚上7点到10点,每30分钟一班船,朝天门10个码头好像都有游船在经营。什么“朝天”系列、“满江红”系列、“女王号”系列,江中穿梭不停。我们买的只是普通船票,一张就要168元,价格不便宜,可上游船一看,一、二、三层还是挤满了人。</h3><h3>可见,重庆人把长江的旅游资源充分利用了,把“夜经济”带动起来了,“城市亮化”的成本也收回不少吧?</h3><h3>相比之下,我们南京的下关到燕子矶的游船,始终火不起来,关键是江两岸没夜景可赏。</h3> <h3>游船上远看洪崖洞,灯光下,高低错落感更强。</h3> <h3>最后一站----磁器口,历史悠久,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清朝初年,因盛产和转运瓷器,得名瓷器口,因“瓷”与“磁”相通,遂定名磁器口。</h3> <h3>“千年磁器口,万载巴渝情,要看老重庆,请到磁器口”。磁器口还真有老镇的味道,逼仄的街道,错落的商铺,杂而不乱的店招。</h3><h3>“文似看山喜不平”,古镇亦如是。现在国内好多“新古董”,商铺整齐划一,道路横平竖直,店招统一规格。</h3> <h3>心愿树</h3> <h3>磁器口商家的促销,堪称一绝。</h3><h3>店小二(机器人)正在磨香料。</h3> <h3>鱿鱼花,真好看!</h3> <h3>渔翁卖鱼。</h3> <h3>老外也在学吆喝。</h3> <h3>古装撑门面。</h3> <h3>摆个造型。</h3> <h3>春卷爷爷</h3> <h3>毽子奶奶</h3> <h3>皮弹弓</h3> <h3>沱茶一杯</h3> <h3>重庆小面是怎样做成的?</h3> <h3>为了生活,我必须呐喊! 大实话,要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