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经古街的泥与火

霜钟余响

<h3>滎经古城,黏土产地,筛以煤灰,搅拌成泥,匠人运心,捏塑多艺,入窑添火,烧制成器。地连交通枢纽,货便集散之利。家家手工作坊制造,户户路边设店交易。攘攘古街烟火不断,熙熙集市客流不息。此为余对滎经县严城古镇砂器市场之概括也。 一方火烧一方泥,一方泥成一方技。火有入窑出窑之功。泥有拿捏造型之技。 泥,东有宜兴紫,西有荥经黑。 各有各的特质,各有各的名气。 泥,承袭了百代传统,塑出了继承,借鉴,创新。 窑,储藏了千年之火。烧出了耐力、坚持、心智。 泥有干湿,如人个性,刚柔相济,才能拿捏自如; 窑火神秘,亦如人性。历经百练,方能平稳成熟。 泥巴中有慧根,心生芳莲。 窑火中炼金睛,明察热度。 取泥、轮转、捏塑、衔接、定型、雕饰,全凭气定神怡。 摆胚、焙烧、勾挑、封坑、烟熏、闷燃,全凭不急不燥。 做匠人要有匠心,不为市侩,匠人不无意味阶层高低,匠人是立身之本。 做匠人要有匠气,只为品位。品位与陶器相连,不但为世人所用,也为世人所欣赏。 坚持,意味着几十年、一辈子、几代人以匠人为荣,代代相承,生生不息。 精致,着意味着心无旁骛,始终如一,深专透研,默默劳作。 一泥一砂一器一艺,一坑一窑一烟一火。是满手泥巴,满面尘土;是汗水湿背,含辛茹苦。迎来的则是货卖四方,名满天下。<br></h3> <h3>古街路边砂器店铺</h3> <h3>手工作坊现场</h3> <h3>作坊里做黑泥砂陶器的匠人</h3> <h3>捏塑胎胚</h3> <h3>搬运胎胚干燥</h3> <h3>馒头盖下烧制胎胚</h3> <h3>窑工拿起长钩准备开窑取胚</h3> <h3>揭开窑盖</h3> <h3>长钩去胚放入烟熏坑洞</h3> <h3>备一箕锯末子等待添坑烟熏</h3> <h3>添坑烟熏</h3> <h3>勾盖封坑焖烧</h3> <h3>勾取烧制胎胚后,对坑窑内添煤补充燃料</h3> <h3>码放新的一窑胎胚</h3> <h3>匠人搬运湿胚进入库房</h3> <h3>两层码放</h3> <h3>为码放后的坑窑加盖烧制</h3> <h3>运取泥灰原料的工人</h3> <h3>摆架子上凉干胎胚</h3> <h3>另一家作坊里制陶大妈</h3> <h3>在作坊里朗读课文的孙女</h3> <h3>2008年滎经县沙器烧制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br></h3> <h3>照片图解,砂器制作的工艺流程: 配料、制胚、干燥、焙烧。 一、粘土堆放露天场地储存。碾碎,细箩过筛成细粉状,按比例掺合无烟煤灰渣混合均匀。 二、手工轮制作,下半部分称为底胚,干燥后做上部分称为接胚,手工捏塑成形,胎壁薄厚不均。器皿外表多为素面、篾纹。 三、做出胎胚放入阴凉通风棚内晾干。 四、平地掘坑做窑床,辅以烟道。盖上如馒头状窑盖,吹风助火,炉温达到1000~1280度左右,待胚胎烧透后,用带铁钩长杆勾出,放进有锯末子的窑坑内烟熏,密封窑坑,让高温胚胎与易燃烧物产生闷烧,将胎子中的石英等金属物质析出,形成挂在砂器表面有光泽的结晶体。<br></h3> <h3>滎经县古为严城,现在遗址上已开辟出以种植花草为主的公园。</h3> <h3>2019.10.7摄影,2019.11.24撰文并整理照片<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