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  冬雪纷飞,万物隐遁。让人感受到的是寒冷,但惯于傲霜斗雪的人却自得其乐。冰雪诚然寒冷,却更能燃烧勇士的热血。2019年11月23日,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二中学的孩子们,在冽冽的冬日里,开始了他们期待已久的研学之旅。</h3>  <h3>研学第一站:甘肃省科技馆</h3><h3>         体会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挑战与未来的奥秘!</h3>  <h3>  步入科技馆,同学们立刻被充满现代科技元素的机器和设备所吸引。各类体验式科技游戏、装备、实物与媒介让同学们驻足,先进的科技智能冲击着孩子们的视觉和大脑。“学科知识展区”、“生命健康展区”、“节能环保展区”、“低碳生活展区”、“天文地理展区”……各类科技成果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同学们认真参观着馆内的各个展区,体验前沿科技所带来的的层层魅力。</h3>  <h3>  科技馆之行,让他们感受到了科技的无穷魅力,加深了对科学的理解,激发了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浓厚兴趣。</h3>  <h3>研学第二站:甘肃省博物馆</h3>  <h3>甘肃彩陶展厅,了解古人的文明与智慧</h3>  <h3>  远古人的生活基本是以手工业为主。古人做陶的工艺流程,栩栩如生。看看我们的彩陶、看看工艺流程,你就不得不佩服我们的先祖:运用低下的生产力,却制造出了如此精湛、辉宏的工艺,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h3>  <h3>  小陶罐大学问:这些不同形状的陶罐上的花纹代表着不同的含义,讲述着一个个故事。</h3>  <h3>  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集中展示了420余件系统反映古丝绸之路的文物,包括北方草原文化青铜器、铜奔马及仪仗队、汉唐丝织品、佛教造像、金银器、唐三彩、元青花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h3>  <h3>  听,狂风在呼啸,浩瀚的大漠绵延数千里,无边无际,我们走进了古代军事。在这里没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却有当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残骸。</h3>  <h3>  列队威严的铜奔马车队,似乎是在把一批批弥足珍贵的文物拉进博物馆的繁忙景象。</h3>  <h3>  凝神屏气的参观,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尤其是看到中国旅游业的标志"马踏飞燕"的原件,更是让我们的灵魂再次震颤。</h3>  <h3>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莫过于在这里看到家乡特有的白牦牛,很多同学失声大叫,大家都觉得特别激动,一直以为我们的家乡只是一个小地方,今天这个小地方着实让同学们自豪骄傲了一番。</h3>  <h3>同学们驻足观看并详细记录。</h3>  <h3>  虽然参观只有短短的两小时,但同学们满满的了解了西北的历史、古生物、天文、地理、地质地貌发展。博物馆之行,同学们对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更加了解甘肃,喜欢甘肃,激发了大家热爱家乡的情感!</h3>  <h3>研学第三站:兰州大学</h3>  <h3>  古朴的小石坊,静静地诉说着这所百年名校的历史与沧桑。</h3>  <h3>  积石堂头顶的时钟,时刻在激励莘莘学子,时间是人生最美妙而又易逝的东西,我们必须珍惜它。</h3>  <h3>庄严、肃穆的校史馆</h3>  <h3>  领队老师积极帮我们争取到了进入图书馆的机会。图书馆内秩序井然,书架上的书更是琳琅满目,称之为“书海”毫不夸张,行走其中,向往之情油然而生。</h3>  <h3>   总有一份记忆让我们心潮澎湃,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热血沸腾。本次研学旅行,孩子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在旅途中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学会了思考,学会了研究,游有所得,学有所获。这也正是我们本次研学的意义所在。</h3>  <h3>审核:张发武   杨大全</h3><h3>图片:陈多平   窦国录   陈振华   张忠才</h3><h3>撰稿:贾占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