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欧阳氏作为宁远县第二大姓,无论翻开地方志,还是翻开族谱,都提及欧阳氏改姓单杨氏的记载,和一个人欧阳平章有关。由于他,明朝洪武十四年,被迫由欧阳氏改姓单杨氏入黄册或不得不背井离乡。而改姓者一改就达五百年多年才得以恢复原姓,有的甚至种种原因到今天仍然没有恢复原姓。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欧阳平章究竟是谁?原来欧阳氏改姓单杨氏,都是欧阳平章惹的祸。</h1> <h1> 事件的由来:元代的种族压迫非常强烈,元朝末吏治腐败,政局混乱不堪,农民造反,风起云涌。为保护宁远百姓。宁远县人欧阳起焕、字:相公、号:平章。(权威的记载是《宁远文史》(第四辑,第145页,1992年五月编发:“元末时,……欧阳平章随徐寿辉起兵反元。”)在当时舂陵山(属阳明山脉元朝时归宁远县管辖解放后划归双牌县)中的荒塘举行武装起义,并把荒塘作为农民起义的根据地。根据地势力范围主要包含现在的宁远县东部、北部和新田县(元朝时归宁远县管辖,明崇祯时从宁远县划出成立新田县)西部、南部、祁阳、双牌、零陵和蓝山。人称“欧阳峒主”。</h1> <h1> 权威的记载是《宁远文史》(第四辑,第595页,1992年五月编发:同时吴伯颜,李文卿,字梦九,宁远县幕投乡彰家山村人。举行武装起义,……并占领县城。)二支农民起义军跟随徐寿辉起兵反元,为徐寿辉手下二员大将。追随徐寿辉与朱元璋对抗,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是为明太祖。</h1><h1> 明洪武二年(1369)明太祖朱元璋,派营阳侯杨璟进军湖南,身份是湖广行省平章(此平章是一种官职。元代及明初设有行中书省(现在的省就是从元朝的行中书省而来的,置平章政事,是地方高级长官,简称平章。它的官职相当于今省长。湖广行省平章即湖广行省省长。杨璟是营阳侯兼湖广行省平章。此平章非彼平章,欧阳平章其实是名字,而不是官职)。 剿杀政治对手徐寿辉余部。李文卿审时度势,上表归服。随后,率子为明王朝立下功勋,调四川为武略将军,死后赐葬南京钟山。</h1> <h1> 我们《龙岗欧阳氏族谱》也有记载:“舂陵草寇伯颜(吴伯营李氏所称吴伯公是也,即吴伯颜)、总管孟九(李文卿,字孟九,彰佳山村人,后降朱元璋,)窃据延唐。参谋欧阳,术法大张,僭称南楚。”从这段记录我们可以看出:①欧阳平章是参谋;②欧阳平章在“南楚”称雄,不被朱元璋所容忍。③南楚: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王朝,史称马楚,又称南楚、马楚国、马楚政权。文中称宁远县为延唐,亦是旧称。</h1><h1> 民国《宁远县志》对其有记:欧阳平章率领的农民起义,不知外部形势变化,继续抗拒归服明王朝。 营阳侯兼湖广行省平章杨璟,手段十分残暴,扬言要杀掉宁远城北十里外的“瑶蛮”。没有给欧阳平章义军以任何机会。但这次镇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欧阳平章的义军,在洪武初年还十分活跃。但最终欧阳平章被杀于今柏家坪镇红坝村,将其头悬于荒塘示众!瑶民们视其为恩人,将其葬于荒塘,建祠庙俗称“相公庙”永为祭祀。</h1><h1> 六十年代农业学大寨时,荒塘乡菜秧丘村的村民在欧阳平章住宅(当地人称“相公府”)遗址处,挖出了大量锈蚀了的刀枪。</h1> <h1>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当时朱元璋得势得天下,1368年建立明朝,由于朱元璋清除异己、政敌。将追随徐寿辉的欧阳平章当然视作判逆,要剪除并实施连坐法,要血洗宁远及周边县欧阳氏。欧阳氏怕诛九族而受牵连,故而远避之或改姓。因为,这小不忍则乱大谋。你不避祸趋利,改名换姓,生存都谈不了,怎么去谈开枝散叶,兴旺发达呢?</h1><h1>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一个宗法制社会,对宗族、姓氏看得比田地都重要。讲究“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为了避免“欧阳平章事件”受灭族的牵连。 宁远县境内欧阳氏特别是横龙岗、平田、中和和下坠的欧阳姓,祁阳、双牌、零陵和蓝山欧阳平章农民起义的根据地的欧阳氏(因这些地方有的是欧阳平章直系血亲,有的是欧阳平章农民起义的根据地的同姓欧阳氏)都采用欧阳氏改姓单杨氏,希望营阳侯杨璟念在同宗之谊网开一面。这一办法来保存欧阳氏宗族。</h1><h1> 在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这一年,明朝政府在户帖制度基础上建立了黄册制度。黄册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载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并按从事职业,划定户籍。为了能保住田产,划清宁远欧阳平章与欧阳氏的关系,欧阳姓不得不统一改姓杨。</h1> <h1> 为了让子孙后代记住自己本姓欧阳氏,有朝一日兴旺发达了,就要恢复自己的欧阳氏原姓。不得不采取“暗度陈仓”的办法,改姓单“杨”的欧阳氏不得不采用了一种特殊记姓方法,上报朝廷户籍为杨氏。族谱封面、首页是:《杨氏族谱》但内容都是欧阳氏记载,并在谱序中详细写清楚,欧阳姓不得不改姓杨氏姓始末。家先牌主神位是:“渤海郡欧阳氏”而不是“弘农郡杨氏”。人百年归寿后墓碑上刻欧阳氏,以示认祖归宗欧阳氏。这就是宁远县周边“生为单杨,死为欧阳”的传说由来。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就用一块碑上的欧阳氏姓名作例子。</h1><h3> </h3> <h1> “生为单杨,死为欧阳”的传说。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就用一块碑上的欧阳氏姓名作例子。上碑是宁远县平头寨上碑文截图,其中有“杨振芳”和“欧阳振芳”两个名字。其实这两个名字是同一人(欧阳振芳是柏家坪火烧石人),碑文中记录他活在世上时,为平头寨捐款名叫“杨振芳”,而当他去世后,其子将其文稿书写在碑刻上时,就书为了“欧阳振芳”。这就是典型的“生为单杨,死为欧阳”。即,在生时,户口薄上和人们称呼姓名时,就是杨某某,而当其去世后,在碑上记名就记为欧阳某某。</h1> <h1> 宁远周边、平田、中和和下坠的欧阳姓,祁阳、双牌、零陵和蓝山的欧阳氏,都是采用了这一办法来保存其宗族。有的因为涉及到田地契约、政府文档等,现在都还没有恢复欧阳姓。如:新田县上庄杨姓,宁远鲤溪东山岭、三元里、柏家坪皇家洞等杨姓,他们就原本姓欧阳,至今也未恢复。但家先牌主神位是:“渤海郡欧阳氏”,辈分排行使用的也是欧阳氏排行。</h1> <h1> 明朝延续了277年,改姓后,欧阳氏不是不想恢复欧阳姓。在封建时代,改姓和复姓都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朝廷户籍上又登记为杨姓,要想惊动国家户部,谈何容易?更何况,整个明朝统治时期!欧阳氏不仅不敢向外人提及(怕锦衣卫、东厂、西厂那些特务机构获悉治罪),还要忍受周边其他宗族说“欧阳氏改姓数典忘祖,为傍大姓而卖祖宗跟别人姓”受尽冷朝热讽,穿尽了小鞋,受尽了冷眼。就连与邻村争山争水也不敢起高声,生怕被人捅到上面去,宗族发展举步维艰。</h1><h1> 封建时代的科举考试填报档案,要填报祖宗十八代,所以,宁远的欧阳氏,在明朝是没有举人、进士的。去报考进士、举人,一查祖宗十八代,不是自投罗网吗?即使不追究你,但绝对不会录取你。不录取,怎么会有人在户部或朝廷任大员呢,怎么能恢复姓呢?《宁远县志》记录:“前明及清四百余年,无敢议复姓者。”这就是欧阳氏不敢提及复姓的证据。</h1> <h1> 复姓历程:一直到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在清朝乾隆年间,才有了明显的好转。宁远库里的欧阳焕在乾隆五十七年壬子科(1792)考取第十一名武举人,次年中癸丑徐殿飏榜(1793)第二十名武进士。也就是在欧阳焕成为进士之后,他面见乾隆皇帝,向乾隆皇帝讲叙了库里杨氏实系欧阳修之后裔,因为明朝时为了避祸,欧阳氏不得不改姓杨,经乾隆皇帝的恩准才首先恢复了欧阳氏。他在库里的族谱中写道:“平章异类,暂报单杨。学士夺标,仍称双姓。”就这样,中和欧阳修一支后裔,就正式恢复了原姓。后来,欧阳焕官居二品,与道县何绍基之父还成了好朋友。有了人才和朝廷大员,欧阳氏也就开始自己的复兴之路。</h1><h1> 宁远平田欧阳氏,虽是欧阳,但并非欧阳修直系裔,因此在这次中和欧阳姓复姓之后,他们并没有改回原姓,因为朝廷没有下文。但是,这件事,也让他们看到了复姓的希望,只要族中出了人才,到户部去递交一个报告,那就有希望了。</h1><h1> 然而,事情远没有平田欧阳氏想的那么简单。 权威的记载是1992年五月编发 的《宁远县志》第四章,第87页, 介绍了平田欧阳氏曲折的改姓历程:嘉庆21年(1816),平田人杨上受考顺天(今北京)府举人,四年后堂弟杨上容开始上书朝廷,请求恢复欧阳姓,第二年,杨上容又考取进士,做了兵部官员、四川知府。后来,请求复姓的事情,清礼部请湖南有关方面调查,结果以“远无可考信”驳回,仍旧姓杨。这给平田欧阳复姓之路以很大的打击。</h1><h1> 平田复姓事件到了杨上授的孙子杨宗佶官至户部员外郎时,发生了重要转机,因为他就任的是户部员外郎,经他向户部请示,复姓一事终于受到皇帝的恩准,于同治六年(1868年)恢复本姓欧阳氏。但比库里欧阳氏晚恢复75年差不多一个世纪。近五十年的时间,平田村有的都是仍姓杨,来不及改,或习惯了,不想改。由于下坠欧阳氏系从平田迁去,所以下坠杨姓也跟着开始恢复欧阳姓。</h1><h1> 因朝中无人,清水桥镇龙岗派欧阳氏。在民国七(1918)年五修族谱时才提出恢复欧阳氏,比平田又晚提了半个世纪50年。</h1><h1> 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柏家坪区岗之头村、大路尾村、清水桥老、新龙岗村、晓塘铺村都还是杨氏和欧阳氏共存的村子,但现在已经完全恢复本姓欧阳氏。</h1> <h1> 至此,因欧阳平章与朱元璋对抗,而蒙受严重损失、屈辱的欧阳氏复姓之路结束。开始走向复兴之路。</h1><h1> 要想复兴家族,必须得有人才,人才才是最大的生产力。欧阳氏自清朝武进士欧阳焕、兵部侍郎杨上授之后,人才辈出,有户部侍郎杨宗佶、清朝著名诗人杨季鸾、琴届宗师,九疑琴派创始人杨时百(杨宗稷)、同盟会员,革命先驱、早期革命家欧阳振声等杰出的人才。民国画虎第一人欧阳华中等。</h1><h1> 解放后,像欧阳晓平、欧阳昌裕、欧阳韧雄、欧阳文辉 、 欧阳泱、欧阳新周等都是不可多得高端人才,今年平田村双喜临门二人分别考取清华、北大不仅为欧阳氏争光,也为宁远,为永州,为中国人争了光。复姓之后,宁远的欧阳姓真正走向了复兴之路。</h1><h1> 2019年11月24日农历10月28日</h1><h1> 文:欧阳植勇根据《大明梅语》整理。</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