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云南大理、腾冲九日游。

zhilan

<h3> 2019年11月2日一一11月10日(1)</h3><h3>一、广西百色</h3><h3>二、云南大理</h3><h3> 1、崇圣寺、三塔</h3><h3> 2、喜洲小镇</h3><h3> 3、大理古城</h3><h3> 4、小普陀</h3><h3> 5、双廊古镇</h3><h3> 6、大理洱海</h3><h3> 7、苍山一一世界地质公园</h3><h3> </h3><h3> </h3><h3><br></h3><h3><br></h3><h3> </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  我们四人(刘紫玉、胡瑞芳、陈芝兰夫妇)结伴而行,去云南大理、腾冲旅游。因我们夫妇在巴马养生就此前往,路过百色停留二天,顺道把百色的美景也观赏了一下。不错!白色还是可以游览的,名胜古迹不少。</h3><h3> 2019年11月4日我们四人在云南大理会合,正真开始四人游览大理、腾冲的行程。</h3> <h3>一、广西百色</h3> <h3>  百色市是广西最大的市,是著名的革命胜地。邓小平曾经在这里发动和领导了百色起义,在这片热土上留下许多宝贵的历史财富。现有白色起义纪念馆、粤东会馆、清风楼、岑民古建筑群等人文景观。</h3> <h3>  粤东会馆:位于百色市解放步行街,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建筑具有南方古建筑的艺术传统和风格。粤东会馆是百色人民的骄傲,因为当年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运筹指挥了白色起义。</h3> <h3>  百色起义纪念馆:位于百色起义公园东门附近,也是整个公园的核心。馆内详细记录了关于右江革命根据地和百色起义的历史,算得上国内数一数二的革命纪念馆,游人领票即可免费入内参观。</h3> <h3>  鹅泉:位于广西百色市靖西县城南5公里的鹅山山麓,与大理蝴蝶泉、桂平西山乳泉并称西南地区三大名泉,自古既是靖西八景之一。鹅泉既是德天瀑布的源头,也是珠江的源头之一。</h3><h3><br></h3> <h3>  澄碧湖:百色城北7公里处,原是一条地下河,后修建水库,成为桂西一处著名的大湖。澄碧湖的湖面面积39公里,湖水碧波荡漾,壮阔又漂亮,是百色市的著名旅游胜地。</h3> <h3>  旧州:距离靖西县城8公里,以奇山秀水著称,是靖西风光缩影。旧州一带奇峰秀美、山水如画、田园似锦、历史悠久,壮民族民俗风情浓郁,素有“壮族活的博物馆”之美誉。</h3> <h3>  大石围天坑:“造型美丽奇幻”,它在广西百色乐业县西部,以独特的巨型漏斗状天坑地貌著名,是白色地区最著名的景点之一。这里的天坑规模巨大,数量众多,天坑内还有神奇的地下溶洞风光,造型美丽奇幻,是观景、摄影的绝妙去处。</h3> <h3>大石围天坑周边的红叶</h3> <h3>二、云南大理</h3> <h3>  大理市;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州政府驻地。大理市地处云贵高原上的洱海平原,苍山之麓,洱海之滨,是古代南诏国和大理国的都城,作为古代云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时间长达五百余年。 1982年,大理被中国政府列为第一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大理市为中国首批十大魅力城市之首,是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面积1468平方千米,全市人口61万人,其中白族占65%。下辖10个镇,1个民族乡,共有20个居委会、109个行政村。市人民政府驻下关镇。名胜古迹有巍山风景区、太和城遗址等。<br></h3><h3> 我们在大理的住处和用早餐的厨房,每天有专人为我们做早餐。</h3> <h3>  大理的小院子给我们留下不错的印象,它的风格有些象日本民居的外观。</h3> <h3>  大理的历史: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刺激汉武帝探索从西南方前往印度的“蜀身毒道”,经营西南边疆。前109年(汉武帝元封二年)在大理地区遥置叶榆县,是中原王朝最早在云南设县的地区。东汉时隶属于南中地区的永昌郡。 大理地区三国时臣服于诸葛亮的南征军,设立了蜀汉云南郡。南北朝时先后属河阳郡、西河郡。当时,白族已大致形成,并在洱海边建筑了多座城邑。<br></h3> <h3>  唐朝初年,洱海周边有6个部落,称为六诏。唐高宗时,蒙舍诏以外的五诏均被吐蕃征服。737年(唐开元二十六年),蒙舍诏首领皮逻阁兼并五诏,建立起南诏国,并将都城从蒙舍(今巍山)搬迁到了太和城(今太和村),并以此为基地,继续征服周边地区,控制今天云南大部。<br></h3> <h3>  902年(唐昭宗天复二年),南诏权臣郑买嗣夺权,建立“大长和国”。927年,杨干贞扶持赵善政建立“大天兴国”,随后又自立为王,建“大义宁国”。 937年(后晋天福二年),段思平也于羊苴咩城定都建国,国号大理。段氏自称是汉人后裔,立国后,大力推行汉文化,并与南宋遣使通商。<br></h3> <h3>  大理国历经了316年后,在1253年,为忽必烈亲征所灭。1274年,元朝为便于统治,在押赤城(又名中庆路,今昆明市)设置了云南行省,同时设立大理路及太和县,隶属于云南行省。从此云南的中心城市便由大理转移到了昆明。<br></h3> <h3>  1382年,明军攻占大理,大理路改为大理府,仍治太和县,并筑新的府城,即今大理古城。1659年,清军攻入云南。清代沿袭明制。1856年(清咸丰六年)爆发云南回变,建立杜文秀回族政权,控制云南大部分地区。<br></h3> <h3>  中华民国建立后,裁撤大理府,太和县则改名为大理县。1950年析置下关市,1983年,下关市与大理县合并设立了县级大理市。目前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州府,全市人口中约三分之二是白族人。<br></h3> <h3>  大理的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占百分之六十五左右)。此外四川省、重庆市等地也有分布。 白族有本民族语言,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白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外。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与周边的各民族相互往来,创建了灿烂的经济文化。 白族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有民家、勒墨、那马三大支系,受汉文化影响较深。<br></h3> <h3>  1、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距山脚约为1500米。南336米处有桃溪向东流过。北76米处有梅溪,东靠滇藏公路。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阁组成。 大塔又名千寻塔,当地群众称它为“文笔塔”,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级,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南北小塔均为十级,高42.17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h3> <h3>  2005年4月崇圣寺大规模重建竣工,结束了崇圣寺三塔近百年来“有塔无寺”的历史。崇圣寺的规划布局以保护三塔为核心,借鉴了世界著名寺庙布局的特点,集唐、宋、元、明、清历代建筑特色之精华,按主次三轴线,八台九进十一层次进行规划建设 。<br></h3> <h3>  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南诏王劝丰祐时期(公元824一一859年),先建了大塔“千寻塔”,高69.13米,是座方形密檐式砖塔,共16层。稍后又建了南、北小塔,均高42.19米,是一对八角形的砖塔,都是10级。修建三塔,除了佛家所宣扬的可以成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理古为“泽国多水患”。<br></h3> <h3>  崇圣寺三塔,它是大理乃至云南的标志,是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盛行一时的历史见证,也是古代大理各族人民精湛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br></h3> <h3>  三塔位于大理城北约一公里处,后面是巍峨的苍山,波涛万里的洱海在它的前面。三塔修建于唐宋,如同玉柱横空,雄浑壮丽,在苍山洱海间静静地屹立千余年。<br></h3> <h3>  2、遇见千年古镇一一喜洲镇</h3><h3> 喜洲镇隶属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位于大理市北部,西倚苍山,东临洱海,隋唐时期称“大厘城”,是南诏时期“十睑之一”,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云南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和重点侨乡之一。<br></h3> <h3>  喜洲白族民居基本形式是三合院和四合院,三开间的“坊”是建筑的基本组合单元。三合院是常典型的组合形式,由三个坊及一组照壁组成,称为“三坊一照壁”,两坊山墙之间设耳房及漏角天井。四合院则由四坊建筑组成封闭式的院落,四角均有漏角天井,加上院落,称为“四合五天井”。由此能组成两重到四、五重的院落,称为“重院”。喜洲镇,一进数院的“六合同春”式建筑有十多院之多,以镇上四方街旁严家大院为代表。至今保存比较完整的明、清、民国间建造的民居就有99院之多。<br></h3> <h3>  刚下过雨的喜洲街道格外的清新、自然、亮丽!</h3> <h3>  喜洲古镇保存着最多、最好的白族自治州民居建筑群,皆为“三坊一照壁”。</h3> <h3>  喜洲是大理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六诏与河蛮并存时就已是白族聚居之地,原为大理河蛮的城邑,隋史万岁曾驻兵于此,因而称“史城”或“史赕”,唐代南诏的故都亦曾建于此,时称大厘城,当时已时“邑居人户尤众”,是南诏时期“十睑之一”。<br></h3> <h3>  喜洲民居特别注重建筑内部的艺术装饰,屋檐、木雕门窗、精致的照壁、彩画、大理石画、古井等,非常精巧和美观,使喜洲民居充满了艺术的魅力。<br></h3> <h3>大理喜洲,四方街上,我们四人,漫步观赏。</h3><h3>白族民居,建筑风格,很不一般,三坊照壁。</h3><h3>街道两旁,商家林立,尤以银楼,饰品满目。</h3><h3>各种小吃,美味佳肴,吸引胃蕾,就地品尝。</h3> <h3>  3、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h3><h3> 大理古城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苍山,形成了“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从779年南诏王异牟寻迁都阳苴咩城,已有1200年的建造历史。现存的大理古城是以明朝初年在阳苴咩城的基础上恢复的,城呈方形,开四门,上建城楼,下有卫城,更有南北三条溪水作为天然屏障,城墙外层是砖砌的;城内由南到北横贯着五条大街,自西向东纵穿了八条街巷,整个城市呈棋盘式布局。<br></h3> <h3>  大理古城简称叶榆,又称紫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方圆十二里,城墙高二丈五尺,厚二丈。东西南北各设一门,均有城楼,四角还有角楼。解放初,城墙均被拆毁。1982年,重修南城门,门头“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书法而成。 由南城门进城,一条直通北门的复兴路,成了繁华的街市,沿街店铺比肩而设,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艺品及珠宝玉石。街巷间一些老宅,也仍可寻昔日风貌,庭院里花木扶疏,鸟鸣声声,户外溪渠流水淙淙。“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的景象依然。 <br></h3> <h3>  古城内东西走向的护国路,被称为“洋人街”。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馆、咖啡馆、茶馆及工艺品商店,招牌、广告多用洋文书写,吸引着金发碧眼的“老外”,在这里流连忘返,寻找东方古韵,渐成一道别致的风景。<br></h3> <h3>  大理古城的城区道路仍保持着明、清以来的棋盘式方格网结构,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称。南北对峙的两座城楼被修复一新。<br></h3> <h3>  城内由南到北,一条大街横贯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东纵横交错,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显示着大理的古朴、别致、优雅。<br></h3> <h3>  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大理古城为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br></h3> <h3>  4、小普陀,我们去双廊镇经过的地方,它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挖色镇。是洱海上的一个小岛需坐船前往,上面有一座庙,“称蓬莱仙岛”是一个景点,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画面也很美。</h3> <h3>路过此地不忘留下身影</h3><h3><br></h3> <h3>  每年的十一月中旬开始,候鸟迁徙来大理越冬,小普陀景区的海鸥在飞趐嘻戏,好一片祥和景象!</h3><h3><br></h3> <h3>  虽然是路过小普陀,我们还是下车选景、拍摄,因为在洱海边上所以不能错过。</h3> <h3>  同样两位也是不放弃一路的美景,衣服颜色相仿好似一对卵身姐妹👭</h3> <h3>  </h3><h3> 5、南诏风情岛,苍洱风光第一镇。</h3><h3> 双廊镇位于大理市东北部,洱海东北岸,东靠宾川鸡足山,南接挖色镇,西临洱海,北连上关镇,东北方与鹤庆县黄坪镇接壤。双廊北有萝莳曲,南有莲花曲,前有金梭、玉几二岛环抱于双曲间,因此而得名双廊。<br></h3> <h3>  大理双廊古镇原来是个小渔村,图为双廊的渔民们正在收网劳作。</h3> <h3>  双廊镇的风光,双廊镇的秀丽。</h3> <h3>  双廊镇位于云南省大理市东北端,洱海东北岸,是云南省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苍洱风光第一镇”。其面积218平方千米,位居大理市第二位,常住人口18890人(2017年),双廊镇地处东经100˚11˝,北纬25˚53˝。大理市是中国最佳魅力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南诏风情岛”所在地。镇域三面环山,一面临海。西跳苍山十九峰,门临洱海万倾碧波,东靠“佛教胜地”鸡足山,南接“蓬莱仙岛”小普陀<br></h3> <h3>  境内水天一色、群山叠翠与湖光水色交相辉映,金梭织锦、“双岛双曲”与古色淡雅、风情浓郁的白族集镇相环抱,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天然图画,是最适宜人居的小镇,素有“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之盛誉。<br></h3> <h3>  双廊自古就是名人学者滞留的地方,古有杨升庵、李元阳,今有舞蹈家杨丽萍、作家苏童、画家赵青等。同时也是大理地区主要民间建筑雕塑彩绘艺人辈出的地方,“佛教胜地”鸡足山七十二寺塔及云南民族村白族村建筑彩绘多出自于双廊匠人之手。<br></h3> <h3>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大理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唐宋时南诏大理国的重要军事要塞和水军基地,是唐天宝战争、清杜文秀起义的古战场,是集佛、道、儒、原始宗教等多元文化共融的人间沃土。<br></h3> <h3>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升温,双廊镇内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双岛酒店、毗舍客栈、船家客栈、海上人家、海月楼客栈(双廊十大白族风格建筑之一)、阳光海岸等一大批大大小小风格各异、档次不同的客栈酒店一应俱全,可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晚上,随意入住一家客栈,伴着徐徐的海风,一切烟消云散。<br></h3> <h3>  这里是杨丽萍的太阳宫、孔雀舞的工作室,名为工作室但有七、八间客房对外营业,据说每晩二万元以上。不是一般人能住的,就是有钱也不行,可想而知他有多么神秘。但现在由于环保沿洱海的餐馆都在拆除改造中,不知他的命运如何还是个未知数。</h3><h3><br></h3> <h3>杨丽萍太阳宫的简介</h3> <h3>  我们只能在外围远远地看了一眼,只有咖啡馆还在营业。一杯茶100、咖啡300,好多人因为好奇前往进去一睹里面的真容,其余的都巳经停业了。</h3> <h3>  6、洱海一一浪漫迷人!</h3><h3> 洱海,古称昆明池、洱河、叶榆泽等。因其状似人耳,故名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一般湖水面积约246平方千米(一说251平方公里),蓄水量约29.5亿立方米,呈狭长形,北起洱源县南端,南止大理市下关,南北长40公里,是仅次于滇池的云南第二大湖,中国淡水湖中居第7位。洱海形成于冰河时代末期,其成因主要是沉降侵蚀,属高原构造断陷湖泊,海拔1972米。<br></h3> <h3>  “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是这里迤逦风光的四大景致。洱海到苍山之间是一片扇形的冲击平坝,这里田地肥沃、村落相连,崇圣寺三塔笔立挺拔,素有“风景画廊”之称,风光、名胜、民俗融为一体。附近的白族渔村是我国唯一的高原的渔村,五十年代著名的电影《五朵金花》反映的就是这里白族人民的浪漫生活。<br></h3> <h3>  洱海具有供水、农灌、发电、调节气候、渔业、航运、旅游七大主要功能,洱海西面有点苍山横列如屏,东面有玉案山环绕衬托,空间环境优美。<br></h3> <h3>  1981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1994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原淡水湖泊及水生动植物、南北动植物过渡带自然景观、冰川遗迹,面积79700公顷。<br></h3> <h3>  洱海、微风、细柳、白云、湖面涟漪,碧水蓝天。洱海不愧是浪漫迷人的地方!</h3> <h3>  面对洱海我们俩心旷神怡,好不自在!</h3> <h3>  洱海一一湖光水色湛蓝、碧绿好赞!好美!</h3> <h3>被洱海的美景深深吸引,翘起兰花指在拍摄。捕捉每一个不愿丢弃的好景!</h3> <h3>  洱海是一个风光明媚的高原湖泊,呈狭长形,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泛舟洱海,那干净透明的海面宛如碧澄澄的蓝天,给人以宁静而悠远的感受。<br></h3> <h3>  7、苍山一一世界地质公园</h3><h3> 苍山是云岭山脉南端的主峰,由十九座山峰由北而南组成,北起洱源邓川,南至下关天生桥。苍山十九峰,巍峨雄壮,与秀丽的洱海风光形成强烈对照。 其峰自北而南依次为:云弄、沧浪、五台、莲花、白云、鹤云、三阳、兰峰、雪人、应乐、观音、中和、龙泉、玉局、马龙、圣应、佛顶、马耳、斜阳。<br></h3> <h3>  苍山雪在苍山横亘大理境内,山顶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人称“苍山雪”。苍山十九峰,每峰海拔都在3500米以上,最高的马龙峰达4122米,由于海拔较高,在峰顶异常严寒,终年白雪皑皑,在阳光下晶莹洁白,蔚为壮观。<br></h3> <h3>  十九峰背负青天之高远、千年历史之厚重、映衬着一种最独特而最神奇的生活方式。在嵯峨高峻的点苍山雄浑的身上,镌刻着那久远的逝去时光;苍山如画屏,将它的东西两侧分割成截然不同的两种气派。在高远得几乎与蓝天相接之处,苍山十九峰抖动着黛色鬃毛逶迤飞动南北,成为云岭山脉那庞大身躯所释放出来、并在最南端的这里骤然止住前行的庞大激情。雄奇的群峰崛起千古的高峻,苍山,兀立成我眼前巨大的惊叹。屏立的十九峰如龙游动,连绵百里,气势磅礴。它们姿态万方,巍峨耸立,直插云霄,崛起大理的性格,成为一种雄伟的标志。<br></h3> <h3>一切就绪,准备登顶。</h3><h3>古稀之年,挑战自我。</h3><h3>心态常青,定能实现。👌👌👌</h3><h3><br></h3><h3><br></h3><h3><br></h3> <h3>  苍山的泉水亦为人称道。除了18条长流不息的溪水外,在海拔3800米以上的苍山顶上,有着不少高山冰碛湖泊,是第四纪冰期遗留下来的痕迹,其中著名的有洗马潭、黄龙潭、黑龙潭等,潭水莹澈,泻出的泉水更是清洌异常,青碧璀璨。苍山群溪中,清碧溪、七龙女池素享盛名,古今骚人墨客有不少精妙的描写。<br></h3> <h3>  苍山云景变幻万千,其中最有名的是“望夫云”和“玉带云”。 望夫云每年冬春季节常出现于玉局峰顶,这云出现后洱海随即狂风大作掀起阵阵惊涛骇浪,渔船不能出海,因此望夫云又被称为“无渡云”。 玉带云不仅妩媚动人,而且按白族农谚所说,她还是丰收的预兆:“苍山系玉带,饿狗吃白米”。<br></h3> <h3>  各种濒临灭绝动植物的发现将为“申世”起到辅助作用。苍山有种子植物170科755属2330种,有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列入濒临灭绝的植物有黄杜鹃、白菊木、蓝果杜鹃、硫磺杜鹃、延龄草等10种;有鸟类170多种,国家保护动物16种,其中有一级保护动物云豹、羚牛,证明苍山生态完好。<br></h3> <h3>巅峰之上,小脚踮踮。</h3><h3>试与顶峰,比个高低。</h3><h3>哈哈哈哈,不自量力。</h3> <h3>  苍山十九峰孕育着终年奔流而下的十八溪,孕育成风光漪旎的洱海,孕育成苍山洱海间的百里绿野平畴,也孕育成这绿野平畴间迷人而神奇的生活。苍山形胜,莽莽苍苍,大气磅礴中尽显阳刚之气;洱海碧水,浩浩荡荡,舒卷起伏中充盈阴柔之秀。大理作为名胜之地,其性格莫不在这山水的交融之中。“西南雄阔地,点苍冠群山”。让我们再次诵读这一千古名句,再一次阅读点苍山十九峰这大理数千年历史的永恒注解。<br></h3> <h3>  苍山之溪,水尽清洌,潭则秀美。在高峻的马龙峰和幽静的圣应峰间,我们站在名冠众溪的清碧溪前,看一水如游龙穿峡临涧,山崖上数丈清泉飞泻而下,如落九天,聚成银液之潭。水清石丽,碧翠叠加,清纯无比。潭中水清似玉,卵石粒粒珠圆玉润,其上下的涧中更是飞峡流急,瀑布溅出万千玉珠,阳光从中透过,七彩光泽缤纷,如入太虚幻境。<br></h3> <h3>站在巅峰之上,不忘造型秀美。</h3><h3>已是耄耋之年,仍然动作敏捷。</h3><h3>心态决定状态,乃是长寿秘诀。</h3><h3>刘老师的童心,可谓大家榜样。</h3><h3><br></h3><h3><br></h3> <h3>  洗马潭位于苍山玉局峰与龙泉峰交接处,海拔3920米,被称为“山巅之湖”。其实,洗马潭距峰顶尚有20余米。在苍山著名的潭水中,它以海拔高、水质清而自成特色,是苍山顶上一个风景绝佳的高山湖泊。相传,元世祖忽必烈征大理时,率兵翻越苍山,曾在这里驻扎洗马,洗马潭因此而得名。<br></h3> <h3>  大理苍山是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隆起的杰作,独特的高原山岳地貌景观,是一本孕育了20多亿年的“天然地质天书”,也是大理石和大理冰期的命名地。<br></h3> <h3>  苍山还是驰名中外的大理石的出产地。大理石又名苍山石,是一种以碳酸钙为主,间含微量氧化硅、镁、铁等金属、非金属杂质的石灰岩。大理石石质细腻,光滑如脂,花纹奇美,其中以花纹取胜珠“彩花石”一经打磨便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山水、花鸟、人物的天然画面,被誉为“石中瑰宝”。苍山由千姿百态的石头构成的石峰、石崖、石洞,让游客流连忘返。<br></h3> <h3>  大理苍山小径曲折险峭,过去上苍山探奇揽胜攀爬十分困难,1996年2月中美合资、投资1600万元人民币在苍山修建游览索道,该索道全长1668米,爬高478米,采用了美国进口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仅用了两个半月的时间就建成,投入使用,为游客探寻美丽神奇的苍山提供了安全、可靠、舒适和快捷的交通工具。<br></h3> <h3>  苍山既是自然保护区,又是风景名胜区。1992年,当地政府在海拔2600米玉带云出处新辟了一条玉带云游路。游路南起马龙峰,北至应乐峰,长约法18公里,将苍山许多景点连接在一起,游人至此,可尽情观赏苍山奇峰异石、林泉飞瀑,也可俯瞰苍洱大地的壮丽景色。<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