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北欧

马方建

<h3>  一直想去北欧看看,直到今年九月这个愿望才得以实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刚起步,国内就有一些文章把北欧比喻成:最像社会主义的资本主义国家。</h3><h3> 在北欧五国如果找一个国家作代表,那一定是瑞典。瑞典的社会形态和其它北欧四国一样具有独创性,这种社会形态的核心要义是社会公平。在经济领域,鼓励创新、加快转型成为了新的时尚,涌现出宜家家居,沃尔沃汽车,利乐包装,爱立信,风能这些令人尊重的世界级一流企业,集约型经济在全球独领风骚。</h3><h3>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长于梅拉伦湖畔,不远处是波罗的海,这里既是瑞典维京人发家的地方,又是后维京时代瑞典人精心打造的美丽家园,他们用70座桥连接了14个岛,再造了一个神奇的北方“威尼斯”。</h3> <h3>  夜景照片拍自瑞典延雪平。延雪平是瑞典最早实现经济转型的城市之一。过去的延雪平是瑞典最大的木材市场,而如今却成为瑞典合作与创新的典范城市。瑞典是世界级别的森林王国,而偏偏宜家就诞生在最不缺木材的国家,令人深思。</h3><h3> 右下是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哥德堡是闻名遐迩的沃尔沃(Volvo)之城。中国吉利当年从福特手里收购沃尔沃股权时曾提出让沃尔沃高管持股,被婉言拒绝,因为他们不喜欢因为拥有财富而导致新的不公平,这反映出瑞典人乃至北欧人公平的财富观和政治智慧。低调、内敛、简朴、平等的生活观在北欧深入人心。</h3> <h3>  联合国从2012年起同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一起搞了个《世界幸福报告》,2019年"全球最幸福国家"排名北欧五国囊括了前四,全部进入前十,中国排在第93位。这个排名的打分项是人均GDP、预期健康寿命、朋友和家人的社会支持、人生选择的自由、慷慨程度、对政府腐败的感知度等6个数据集。通俗地讲就是社会公平、信任政府、拥有自由,生活富裕、生命保障,关心彼此。这是今天北欧最真实的写照。</h3><h3> 照片说明:当我们乘坐的诗丽雅号邮轮经过一夜的航行,由斯德哥尔摩抵达芬兰图尔库(曾经的芬兰首都)时,图尔库还沉浸在睡梦中,邮轮轻轻拨开漂浮在波的尼亚湾海面上那层淡淡的薄雾缓缓前行,曙光把天际线染成了迷人的玫瑰红色且一点一点变亮,港口及海岸线斑斑驳驳闪烁的灯光从我们身边慢慢溜过,整个画面被图尔库的黎明渲染的亦梦亦幻。</h3><h3><br></h3> <h3></h3><h3>  给北欧五国下定义不太容易,我们的定义: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北欧自己的定义:社会民主福利国家;通俗的定义:三高国家(高福利、高税收、高收入)。20世纪初北欧东边出现了社会主义的前苏联,而西边则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经过权衡、比较后北欧选择了所谓的“第三条道路”。坚持社会公平是这条道路的核心,也是北欧各国依据本地区的文化传统做出的必然选择。</h3><h3> 丹麦、挪威、瑞典均为君主立宪制国家,这些国家的王室成员都有着平民化倾向。丹麦毗邻德国,历史比北欧其它国家要丰富一些,北欧很多人文特点都能体现在丹麦身上。从8世纪的维京血腥征服,再到13世纪丹麦女王的卡尔玛联盟,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丹麦和瑞典携手挪威、芬兰和冰岛成就了今天的北欧。</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照片说明:左图是守卫在王宫前的皇家卫队士兵,他们头戴高高的熊皮帽,身穿古军装,身后挂着剑和弹匣,一幅现代版的“小锡兵”模样。右下图为哥本哈根简朴的阿美琳堡王宫,丹麦女王夫妇生活的地方。右上图为哥本哈根玫瑰堡,15~16世纪皇室住所。</h3><h3></h3> <h3></h3><h3>  因为生产资料的完全私有化,北欧五国无疑是资本主义国家,但由于这五国的企业股权结构逐步社会化,社会资本没有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想在富裕的北欧找个大资本家是件费力的事。福布斯2019全球富豪榜前100里面只有瑞典HM(化妆品和服装)的老板斯蒂芬.佩尔森排在第61位,而中国有13位富豪跃然榜上。北欧那些名震业界的诺基亚、爱立信、沃尔沃、嘉士伯、宜家、乐高等等,他们的大老板是谁?富豪榜前200里都没找到他们。国际货币组织(IMF)公布了2018世界各国人均GDP排名,北欧五国的排名在前15,我们排在72,做个对比就知道要真正实现社会公平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幸运的是我们正在路上。</h3><h3> 照片说明:左上图是斯德哥尔摩市政厅“金厅”的壁画梅拉伦湖女神,这幅壁画颂扬了梅拉伦湖与波罗的海共同哺育了美丽的斯德哥尔摩,反映出北欧人对神的崇敬。下图为斯德哥尔摩市政厅裙房廊柱透视图。上中是斯德哥尔摩锡格蒂纳小镇上世界最小的市政厅。右上图为挪威一个小镇的市政厅。为老百姓办事是市政厅的基本功能。斯德哥尔摩市政厅还有另一个特殊功能就是诺贝尔颁奖后在这里举行盛大宴会。</h3> <h3>  谈起北欧的民主制度,可以从北欧的部落文化去寻找答案。</h3><h3> 照片左上图是冰岛辛格维利尔国家公园,来这里的看点有两个,一个是世界最古老的民主议会会址~冰岛议会旧址。公元8世纪,落户冰岛的移民逐渐形成了部落和它特有的部落文化。这一时期的冰岛是一个没有阶级也没有阶级斗争,没有国家也没有统治者的社会。部落里的重大活动要通过民主议事制度来完成,于是他们就在这里成立的露天议会,这一制度持续到1798年。因此这里也被称为冰岛国家的摇篮。</h3><h3> 另一个看点是这里的奇特自然景观~大裂谷。大裂谷是北美板块和亚欧板块的分界线,地壳运动使这两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而形成了一个落差达10多米巨大的裂缝,现在这个裂缝仍在以每年2厘米的速度在分离。在这里一步跨出去就能穿越两大板块,感觉真的很奇妙。2004年辛格维利尔国家公园被评为世界遗产。左下图是雷克雅未克商业街。冰岛34万人,每年接纳游客200万,旅游业产值占GDP的20%。我国世界遗产全球排名第二,入镜游带来的旅游业产值仅占我国GDP的0.3%,挪威和瑞典的这一数据是4%。</h3> <h3>  廉洁政府建设是国家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全球有个“清廉指数”,是由总部位于德国的世界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建立的,每年都会发布一个“全球清廉指数报告 ”。这个调查报告抽样调查对象是商人、学者及相关研究人员,了解他们对世界各国腐败状况的观察和感受。2018年的报告是这样的:北欧四国进入前十,冰岛排名11。我国排名77。在建设廉洁政府方面我们正在做的事是管好三张清单,即权利、责任和负面清单,这一制度性建设对于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建设廉洁政府是根本性的。</h3><h3> 左上照片中最右侧米黄色的小房子是芬兰总统府,右上照片中的蓝房子是赫尔辛基市政厅,下图大街后侧的那排房子分别是:市政厅、瑞典大使馆、央行、总统府。这些重要的政府机构隔条马路就是赫尔辛基最负盛名的露天集市,“混迹于”喧嚣集市的总统和市长自然会保持着同人民的最近距离。</h3><h3> </h3><h3> </h3><h3> </h3> <h3>  丹麦是曾经的世界强国中跌落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虽然有过辉煌的过去,但在卡尔马联盟解体后就开始了流年不利。从19世纪初,丹麦在霸权时期掠夺的殖民地因屡战屡败而逐渐丧失,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安徒生以封闭自我为代价用他那充满阳光、灵感和爱的笔触写下了《海的女儿》、《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衣》等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 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全世界的儿童,成为永不落幕的经典。不朽的安徒生在缔造了一个不朽的童话王国的同时也重塑了一个新的丹麦。</h3><h3> 上图为丹麦皇家剧院。丹麦啤酒大王、嘉士伯创始人雅各布森在这家剧院看了芭蕾舞剧《海的女儿》,感动之余便出资给世界奉献一个小美人鱼。安徒生生前非常喜欢这家剧院,也是剧院的常客。</h3><h3> 右下图是就是雅各布森出资,雕刻家爱德华·艾瑞克森雕铸的小美人鱼,这个小美人鱼如今已成为丹麦的象征。</h3><h3> 左下图是哥本哈根国王花园里的安徒生雕像。</h3> <h3>  不一样的文化,不一样的教堂(一)</h3><h3> 基督教在没有进入北欧之前,北欧是个多神教国家,直到公元9世纪基督教才姗姗来迟,但不是文化主流。真正影响并进入北欧的是16世纪宗教改革后的路德宗。北欧传统的民主文化、平等意识对中世纪天主教的腐朽和等级制是很排斥的。</h3><h3> 北欧人在教堂建设上也同欧洲其它国家不惜重金大兴土木建设教堂的情况完全不同,其中挪威的木质教堂就独树一帜,简洁、简朴,区域特点非常鲜明。左下图是挪威洛姆小镇建于12世纪的三层木质教堂。右上是是挪威滑雪胜地耶卢(Deilo)小镇的木质教堂。左上是赫尔辛基著名的静默教堂,教堂像个大木桶,被称为最不像教堂的教堂;还有人说它与其称为教堂,倒不如说是件建筑界的艺术品。右下是延雪平索菲亚教堂,这是一座漂亮的有点文艺色彩的地区教堂。</h3><h3> </h3> <h3>  不一样的文化,不一样的教堂(二)</h3><h3> 北欧是欧洲宗教人口最低的地区。有一个调查,芬兰人参加教堂活动的比例是4%,在全欧洲是最低的,瑞典也不过10%左右。北欧人的平等观决定了北欧人对宗教信仰的态度。他们之所以一致接受了改革后的路德宗并作为国教,就是因为他们不喜欢天主教教皇那居高临下的强权和霸凌。</h3><h3> 左上图:赫尔辛基大教堂。世界上最漂亮的路德宗白色教堂,芬兰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远远望去宗教的概念会被淡化,一座宏大、精美,充满艺术想象力的建筑能让你的心灵受到震撼。路德宗教堂的特点是简朴,特别是内饰,和天主教堂完全不同,符合北欧人不畏强权的民族性格。</h3><h3> 右上图:赫尔辛基乌斯彭斯基大教堂,北欧最大的东正教教堂,被称为红色教堂。东正教教堂在芬兰,说明了芬兰同俄罗斯的历史渊源。赫尔辛基的这一白一红两座教堂交相生辉。</h3><h3> 下图:锡格蒂纳圣玛利亚教堂,建于1284年,是瑞典最古老的天主教教堂,13世纪时瑞典国王曾在这里做了加冕礼。</h3><h3> </h3> <h3>  挪威首都奥斯陆有一处以人为本的艺术类公园,叫维格兰雕塑公园,公园是以挪威雕塑大师维格兰的名字命名的。建这个公园耗时20年,共有650个人物雕像,其中192座是裸体雕塑。所有这些雕像的材料用的都是铁、铜等金属或花岗岩。雕塑公园的主题是“生命与人性”,雕塑大师在这里用他们写实的艺术手法抒发出对生命的礼赞,描述了人性的光辉。是世界不可多得的艺术宝库。因为这个公园,奥斯陆又多了一个头衔“雕刻之城”。</h3><h3> 左图《父与子》。巧的是一位挪威父亲带着他顽皮的孩子也在参观这座雕像。在北欧平等的含义也包括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比如男人做家务,带孩子。</h3><h3> 右图是公园最为有名的一座雕像,叫《愤怒的小孩》,是维格兰亲手制作,足见它在大师心中的位置。</h3> <h3> 峡湾秋色(一)</h3><h3> 世界上的峡湾存在于高纬度有冰川的沿海地区,这是峡湾存在的必然条件,也是有别于其它峡谷的不一样的地方。由于峡湾独特的形成过程和独特的自然环境,所以峡湾的山山水水就有着非常独特的韵味。我们这次北欧之行挪威峡湾是重点,时间安排了三天。恰值秋季,峡湾的秋色宜人,是最具魅力的季节。</h3> <h3>  峡湾秋色(二)</h3><h3> 我们乘船游览的是松恩峡湾,松恩峡湾是挪威最大的峡湾,也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峡湾。峡湾的水面宽阔而又平静,静就像一面镜子,阳光下呈现出迷人的暗蓝色。游轮刚驶出峡湾时,峡湾两侧的山坡很平缓,小镇、农庄、牧场、牛羊构成了极具峡湾特色的田园风光,展示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当游船在峡湾深处的崇山峻岭穿行时,峡湾两岸出现的是另一种情景:飞流而下的白色瀑布,层层垂直分布的茂密森林,连绵不绝、色彩斑斓的群山,灰褐色坚硬陡峭的湾壁,白皑皑的雪山冰峰,深邃、曲折、安静的水面,这些极其丰富的图画元素,构成了一幅幅壮阔而又精美的峡湾自然画卷</h3> <h3>  峡湾秋色(三) </h3><h3> 峡湾秋色的魅力在于多姿多彩。我们乘车前往盖朗厄尔峡湾的途中就深刻感受到了峡湾这种多彩变换的景色。峡湾水面上静静卧着的是一层平流云,这是在峡湾才能一睹芳彩的大自然奇特景观。峡湾的水是雪山融化而形成的,所以是冷水。在秋阳当空,当一股气团经过冷水水面时平流云就会发生。</h3> <h3>  峡湾秋色(四)</h3><h3> 峡湾时而舒展大气,时而温婉静美。低垂的云,飘渺的雾就像一条丝带随着你的车,你的视线一直朝前延伸着。我坐在车子里沿着蜿蜒起伏的山道从一个峡湾到另一个峡湾,窗外是应接不暇的湖光山色,心是醉的,人是醉的,身心醉倒在这无穷无尽梦幻般的仙境之中。</h3> <h3>  峡湾秋色(五)</h3><h3> 游览峡湾的交通工具很多,除了游船,高山小火车也是必选的旅游项目。我们是从沃斯(Voss)小镇乘高山小火车前往终点站佛洛</h3><h3>姆(Flam)的,佛洛姆同时又是松恩峡湾的游轮码头,一镇双责。这段高山铁路1941年建成,历时14年,当年的艰辛可想而知。如今这段铁路已成为专门的观光铁路,极大促进了挪威旅游业的发展。这有点像我们河南新乡郭亮的“挂壁公路” ,当初是为了山区百姓的出行方便,如今却成了旅游胜地,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国家地理旅行者杂志》将弗洛姆铁路列入欧洲十大火车观光路线名单,2014 年《孤独星球》将其评为全球最佳火车观光路线。</h3><h3> 高山铁路火车是因方便出行而修,又因旅游而兴。这里的火车现在都是观光专列,已经不再承担一般火车的交通运输功能。我们乘坐的车厢里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团队游客,热闹中能感受到这段铁路撼人心魄的绝美。</h3> <h3>  峡湾秋色(六)</h3><h3> 峡湾的和谐与宁静是每一个到过峡湾的游客最深切的感受。我们乘车经过的每一座房屋,每一处牧场,每一道水湾无不侵染着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在哈当厄尔峡湾大桥参观时我无意中发现了近旁的一处牧场,一群北欧绵羊在悠闲的吃着鲜嫩的牧草,当它们看到一个“侵入者”进入它们的底盘时,头羊冲了过来,极不友好的看着我。</h3> <h3>  峡湾秋色(七) </h3><h3> 在我们国家要看看冰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重要原因是我国的冰川地势太高了,高到很多人必须望而却步。而在挪威峡湾的这座大名鼎鼎的布里克斯达尔冰川最高海拔不过1950米,即便是年迈老人也能轻而易举的走上去以最近的距离看看这座冰川的圣洁与壮美,感受一下水之源发生地的神奇风采。</h3> <h3>  松恩峡湾的海鸥。</h3><h3> 一群海鸥一直尾随着我们的游轮,游客纷纷把手中的面包屑撒向空中,海鸥呼啸着,翻滚着,时而箭一般的俯冲而下,时而在游轮上空悠然地盘旋,直到它们抢到了食物这才扬长而去。它们这副贪婪、勇敢、好斗的模样在美丽的峡湾给我留下了不一样的印象。</h3> <h3>  车站情结(一)</h3><h3> 挪威最著名的卑尔根铁路始建于1896年,全长493公里,由卑尔根向东经沃斯、耶卢等小镇,最后到奥斯陆。这条铁路贯穿东西,把挪威两个最大的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卑尔根铁路不仅仅完成了挪威国家重要铁路干线网的建设,还把挪威最优美醉人的景色奉献给了世界人民。</h3><h3> 左上图卑尔根铁道线上与我们擦肩而过的高山观光小火车</h3><h3> 左中图为佛洛姆(Flam)铁路博物馆,介绍这条铁路的修建历史,吃水不忘掘井人。</h3><h3> 左下是佛洛姆(Flam)车站和严守职责的铁路管理员</h3><h3> 右图是挪威神话故事里的山妖,卑尔根铁路沃斯(Voss)车站纪念品商店的迎宾先生。在挪威人看来,他们是挪威的原住民,虽然他们其貌不扬,甚至有点丑陋,还有恶作剧的癖好,但他们却有一颗善良、宽容的心,你只要同他和平相处,幸运和幸福就一定会降临到你身上。</h3> <h3>  车站情结(二)</h3><h3> 我有着浓郁的车站情结,因为车站可以带给你许许多多无穷无尽的回忆,是个很特别的地方。小时候去徒步“长征”,看红太阳升起的地方,走过了一座又一座的小车站;后来还坐着火车去“串联”,车站成了我们换票继续“革命”的场所。长大了,又去修铁路,一修就是13年,车站再次把我的命运,我的生活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h3><h3> 车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归宿。总会有那么一天母亲在车站焦急地等着儿子如期归来,妻子在车站热切盼望着与丈夫久别重逢,朋友在车站期待着友谊的再一次相聚。车站还是新一天的起点,特别是年轻的时候,长长的铁道线会把意气风发和充满希望的你和我送到我们想去的任何地方。今天,车站对于我依然重要,这里是我出发和回家的地方。</h3><h3> 照片是挪威耶卢(Geilo)火车站。暖暖的灯光,暖暖的候车厅,静静等候下一趟列车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车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