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山河多壮丽

夜船吹笛雨潇潇

<p>  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每个人的一生都弥足珍贵,既要手不释卷,也要不断远行。很久以前,受一篇文章的影响一直神往远方,去瞻仰祖国山河的壮丽与秀美,感受或阔大或精致。那篇文章便是苏辙阐述养气与作文的关系,借增阅历以养气的《上枢密韩太尉书》。文中写道:“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淡,颇有奇气。”苏辙接着又说: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p> <h3>  据此,一家人登座高山、看条大川的出游计划油然而生。2018年夏,本来是最接近这个计划的,可由于我休息时间的不确定,年假最终是跟团走青海、甘肃,并非我们的计划。2019年夏,妻子说孩子小学毕业考完了,我们去哪过年假呢?我说该实现先前的登高山看大河的计划了,给孩子见识见识天地之广大,让他也知道天高地厚,山外有山。就这样,我们选择了陕西行,看黄河壶口瀑布,登华山。</h3> <h3>  8月5号清早,在西安秦唐酒店不远处的隧道口等来接我们的旅游大巴,上了车每人领到了一个袖珍“汉堡”,据说这是要抵挡半天的,于是突然很想念昨晚我们吃过的bianbian面,想起那个粗瓷大碗。</h3> <h3>  一路上年轻的导游叨叨不停,说这些年陕西的面貌与之前大不一样,尤其在绿化上进步很大,绿水青山成效显著。是啊!只见窗外,窑洞的背景已不再是黄土,黄土高原披上了层层绿装。</h3> <h3>  除了到城市买房的,还有相当数量人家住在窑洞,而窑洞的规模见出穷富之分,像这样有集中连片几十间窑洞的自然是殷实人家。但说到底,窑洞毕竟是窑洞,通风换气不好,毛主席在延安曾说过“窑洞里头放个屁,三天三夜散不去”。据说久住窑洞的人患风湿关节病的十有八九,所以住窑洞毕竟是没法子的法子。</h3> <h3>  在黄陵服务区小休息后又驱车一小时,我们行驶到了黄河南岸,哦!听到了黄河大合唱“保卫家乡,保卫华北,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作为一个军人,听到激昂的旋律一定是血脉喷张。我看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奔涌,想起了《歌唱祖国》中的词句“中国,中国,壮丽的山河……”。这是中华文明的滥觞,浊浪排空,惊涛拍岸,气魄非凡。壮大宏伟的景致,令人心潮澎湃,涌动起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对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强烈责任。</h3> <h3>  8月6号的行程比较宽松,晚上我们就近去看钟楼,走进人山人海的回民街。钟楼流光溢彩已越千年,明月相伴,亘古如斯。一开始,我以为是我们来看西安的鼓楼和明月,到后来方才明白,其实对于鼓楼和明月而言我们却是路过的客人。在熙来攘往、人声鼎沸中拍照,却想着鼓楼和明月对我的映照,感恩鼓楼明月对我的观望。</h3> <h3>  挤挤碰碰似乎好不容易才接近街的尽头,感觉到透气了些,看到一个门庭虽小、院落却深的大户。原来是榜眼及第,还是民盟一个教育基地,再细看内里还有科举文化介绍,最最惊喜的是接下来有场“华阴老腔”演出,我们第二天就是要去华阴县登华山,想想真是应景,好比是做预备课,我们岂能错过?</h3> <h3>  心中神往,脚下有力,我们备好干粮、雨披、登山杖摸黑出行,乘早上第一班高铁到达华山北麓的华阴县,摆渡车顺盘山公路把我们送到瓦庙沟,路过华山勇士群雕我们肃穆致敬!</h3> <h3>  上了索道车,方知并没有那么惊悚,上下途中、颠簸之间窗外景色是超乎寻常的美,尽管之前百度浏览过不少有关华山的图片和视频,但见到真的还是深为惊诧这天斧神功。左右随行都“,咔擦”拍起照来,很快一个说“唉呀!手机像素不行”,另一个叹息“内存根本不够用啊!”还有的说“早该来华山,错过了那么多年哦!”</h3> <h3>  据说华山是一整块花岗岩,所以那颜色与我以往所见的土山和别的石山大相径庭。</h3><h3> “自古华山一条道”,说的是华山以险著称。眼前到处是壁立千仞,只见山松苍翠,花岗岩乳白,白绿相间,天作之合,美不胜收。纯洁的白云环绕其间,高山流云快速流转仿佛伸手可采,空气清新脱俗,宛若仙境。</h3> <h3>  下了索道车开始艰苦的步行,征服的第一座峰是海拔1614.9米的北峰。</h3> <h3>  北峰顶上有金庸手书“华山论剑”,说的是射雕英雄传,小优和他的同学吴宇哲合照,小吴搞笑说“华山论剑,我俩比比谁更贱!”自然是孩子们的玩笑。俩孩子还真不错,征服了第一座高峰,然而这只是开始,还有中、西、南峰要登,更艰难的路还在后头。</h3> <h3>  在北峰,我拍下了那丛山花,感动于它们身在高崖不忘绚烂。我想对花说,我从远方来看你,可能仅此一回,谢谢你给我看到你最美好的样子。你在这里,不知祖祖孙孙炫了多少代,但愿你永远这样炫下去。</h3> <h3>  忽上忽下,不知挨了多少步,越发艰难起来,不仅是路陡,眼前擦耳崖更是逼仄得很。</h3> <h3>  身前身后的流云,耳畔的风,让我感觉行走天地无边阔大,这或许就是孟夫子说的“浩然之气”吧。</h3> <h3>  文人雅士难得征服此山,题字刻石绝非易事,且让尔等千古流芳吧!这其中,以民国时期人士题字居多。</h3> <h3>  难得碰到一个相对开阔地,便歇歇脚,一抬头看到“韩退之投书处”,我不禁哈哈大笑起来,说起二十多年前在一个专书韩愈的小册子上看到的故事。韩愈登华山至此,回望山势奇险上不得下不去,以为将命绝于此,遂写下绝命书投往山下……后来官府着轿夫抬至山下“脱险”。后来我想了想,唐时的华山应较今更险,又无索道缆车借助,韩愈之举其实不足为笑,倒是华山之游的趣事。</h3> <h3>  北峰往中峰有座娘娘庙,接近出树木葱茏,适才的热意顿消,景致现出阴柔之美,有台阶左右各有一联,颇有趣味,于是拍下,不知此处“萧郎”与从此“萧郎是路人”有无关联?</h3> <h3>  到达中峰,交口称赞“风景更胜一筹啊!”尤其云海更甚,然而拍照处虽很平坦但边上即正是悬崖,不便久坐。</h3> <h3>  走了一大段下坡,又开始上坡,这就到了陈香劈山救母的西峰。此处人最密集,应当是凡游华山都选择要登一下西峰的缘故吧。</h3> <h3>  登西峰路段应有大片空谷,被云海填满,从未如此切近如此大片云海,令人流连忘返,嗟叹祖国山河俊秀,嗟叹不虚此行。</h3> <h3>  登完计划内的北中西峰,只剩下南峰了,原来南峰就在西峰近旁,只不过山路不比平地,登顶南峰我们几乎用尽了全力。</h3> <h3>  据说中华之“华”就是来自“华山”,华山果然是不寻常的。华山所见终生难忘,时时回想,期待下一次如此这般增智广目的旅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