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初冬时节,阳光正好。两天的研学之旅结束了,快乐多多,收货满满。让我们通过图片和小视频再次回顾一下美好时光。</h3><h3>22日早晨六点,日出之前,我们在教室集合,老师再次交代研学途中注意事项,然后在校门口集中前往红星广场上车。</h3> <h3>我们旅行的首站是潜山博物馆,泾县到潜山,四个多小时的车程确实有点长,但我们并不寂寞。车上的随团医生陈医生为身体不适和晕车的学生随时就诊和安抚,风趣幽默的刘教官变着花样组织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唱军歌,讲故事,谈体会……车厢里充满欢笑。</h3> <h3>山城小哥刘教官正在组织活动,他可是泾县好人榜上榜人物哟!热爱公益事业,有幸成为孩子们的随行教官。</h3> <h3>大家唱军歌,谈体会。汪凯同学的爸爸也是名军人,听听他的谈话。</h3> <h3>来一段曹洁同学的感悟:</h3><h3>要么旅行 要么读书 </h3><h3>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h3><h3>而我们现在就在去学习的路上</h3><h3>伴随着刚刚破晓的天我们出发了</h3><h3>一撇日出的早霞染开了天</h3><h3>太阳升了起来</h3><h3>天空又变成了碧蓝</h3><h3>晴空白云和刚好的天气难道不是为了附和我们的旅行吗?</h3><h3>“将士们听党指挥 能打胜仗作风优良”</h3><h3>路途上我们正和教官学习着军歌</h3><h3>伴随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老师们也开始一展歌喉</h3><h3>转眼我们也即将到达目的地开启我们了解中华孝道和学习中国历史的旅程。</h3> <h3>到达第一个目的地还是很兴奋的,孔雀东南飞的雕塑舞姿欢迎着泾县学子。又像大v字,预示我们旅行胜利完美。</h3><h3></h3><h3>潜山地处安徽西南部,西北襟连大别山,东南瀕临长江。自古为皖西南一方首镇。境内天柱山为古南岳,县治梅城现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h3><h3>潜山是安微文物大县之一,多处历史遗存印记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足迹。早在1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城东彭家岭一带活动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皖人祖先又在潜水之滨创造了的薛家岗文化;周代院伯大夫治皖国于斯永临院水,城称院城,安徽简称“皖”即源自此延至南宋,潜山一直是都、郡、州、府治所实为古皖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长江中下游吴楚文化交汇之要冲。历代骚客云集,兵家必争,由此孕育的皖文化自皖山发脉沿皖水院江分布,影响久远,成为安徽境内与徽文化,淮河文化相媲美的一朵奇葩!</h3> <h3>在潜山博物馆我们组织了开班仪式</h3> <h3>唐银何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对宣之旅公司,随行教官,医生和老师表达谢意,代表学生保证听从教官的安排,遵守纪律,认真研学。</h3><h3>我也在开班仪式上再次强调安全,守时,文明。努力展现稼祥中学学生风采。</h3> <h3>孩子们分了组,组长喊出本组口号。</h3> <h3>参观张恨水纪念馆</h3><h3>张恨水(1895-1967),原名张心远,安徽潜山余井(原岭头)人,现代著名报人、高产作家。</h3><h3>张恨水天资聪颗,勤于自学,人称“皖中才</h3><h3>子”。二十三岁正式步入报界,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年,笔耕树艺,忠敬仁义,修身持正,追求民主自由,促进社会进步,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意识。在近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坚持大众化通俗化取向,创作了《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等中长篇小说120余部和大量的散文、诗词、言论等,共计三千余万字,数量超迈,前无古人。其作品新旧交融,雅俗共赏,对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叶的社会进行了百科全书式的艺术表现。他坚守民族文化本位,融汇古今,吸纳中西,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做出了卓越贡献。</h3><h3>天柱高古,皖源流长,文华潜山孕育了奇才张恨水,其作品之多,流传之广,为中外文学史所罕见是中国第一个把自己名字变成市场品牌的文人,有“民国第一写手”、“中国的巴尔扎克”之称,被尊为“小说大家”而享誉海内外。</h3><h3>张恨水是位因办报走上文坛的作家,其文学创作与新闻生涯相伴共生。一生践行“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的信条,历经磨难,遍尝艰辛,从未停止过奋进的步伐。他曾说:“我是一个推磨的驴子,每天总得工作,除了生病和旅行,我没有工作就比不吃饭还难受。”母亲说他是一架转动不息的“文字机器”,孩子们说是“文人中的劳动模范,报人中的拼命三郎”。张恨水正是这样“成于渐”而“聚沙成塔”,取得了罕见的高产文学成果。</h3> <h3>太平塔始建于晋咸和(公元326-334年)年间,为童师菩萨妙济真觉大师的舍利塔。现存塔体为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重建,为楼阁式砖木结构,塔基占地面积261平米,塔高七层43米,是安徽省已知年代最早、保存最好的古塔之一。2013年3月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参观程长庚纪念馆</h3><h3>程长康(1811-1880,名椿,字巫珊,谱名闻檄,安徽潜山王河镇程家井人,清《成剧表演艺术大师,工文武老生,媵笥渊博,能戏300金出。曾任三庆班主精忠庙调日1期四大徽班”总管,为老生“三鼎甲”之首。在程长庚改菜创新的引领下,微调从“昆、弋”交融到徽、以”合流,嬗变融化孕育出国样京剧艺术。程长藻由此城誊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h3> <h3>中午在县城就餐,伙食不错!</h3> <h3>最爱吃的还是那一串串的😃</h3> <h3>参观天柱山博物馆</h3><h3>博物馆以石破天惊为设计理念,分三层楼展示地献的演变、天柱山的形成、生命的进化,以及天柱山地区特色的民俗文化。博物馆打破传统博物馆的展陈模式,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动态演示地壳板块运动、地球地址年代、地球物质组成以及天柱山的形成、褶皱、地质事件等事件,来揭开地球的神秘面纱。增加互动趣味游戏能让学生们切身感受生命的奇迹。</h3> <h3>参观山谷流泉景区,该景区现存历代达官名宦、文人墨客的诗文石刻三百多处,黄庭坚曾在此筑室读书,大画家李公麟画有其坐石牛像,宋仁宗皇佑中,王安石游其处有诗刻,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诗词文图赋形式各异,楷隶篆行草五体俱全。“石牛古”、“山谷流泉”均为潜阳十景。景点有:青牛卧溪、东坡别业、黄庭坚读书处—涪翁秋兴崖等。</h3> <h3>历史老师在为学生细心讲解,诗词含义。</h3> <h3>这摩崖石刻篇幅长,还是阳刻,真🐮</h3> <h3>孩子有点😝,把老师托在手中。</h3> <h3>参观山谷流泉景区后,乘车四十分钟到达朴初学堂。晚上就在这住哟!</h3> <h3>晚餐前随手拍下文博园内的夜景。</h3> <h3>23号早晨饭后穿上汉服,游览文博园,老师帮助孩子穿戴。</h3> <h3>参观五千年文博园一梦千年景区,</h3><h3>园区景点包括五千年文化长廊、五千年根雕文化园、老子天下第一、黄梅戏艺术街、盘龙、文化古栈道、四大名著文化园、中华孝道园、华夏爱情文化园、三百六十行、清明上河图、烟雨江南和创意石界等百座人文景点。</h3> <h3>李梓诚同学讲的历史小段子让孩子哈哈大笑,掌声不断,老有才了!</h3> <h3>孩子在表演自己创作的历史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