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归来说故事

马荣家

<p class="ql-block"> 美女导游茉莉花</p><p class="ql-block">到达开罗机场,前来接机的是一位埃及女导游。</p><p class="ql-block">在离开机场的大巴上,她开始做自我介绍,她有一个好听的中国名字:茉莉花。</p> <h3>茉莉花有着娇好的容颜,也拥有肥胖的身材。她的胖有些夸张,以至于让人担心她能否胜任导游这份工作。后来的旅游途中,会经常看到有她一样体态肥胖的阿拉伯妇女,行动自如。这种体型在中国很少能见得到。</h3> <h3>她虽然身材肥胖,但动作一点都不笨。在埃及旅游期间,从北到南,从金字塔到神庙,从沙漠到尼罗河,上坡下坎,她总是走在前面,还时不时地来回奔波,照看大家。</h3><h3>有两次她的鞋带开了,有人提醒她,她并没有停下来系鞋带,任由它在地上拖着。我想,可能是弯腰有些费劲,她不愿意让别人看到她的尴尬。</h3> <h3>茉莉花没有到过中国,她的汉语是在埃及国内学的。她的汉语说得很流畅,只是像许多外国人说汉语一样,有些南腔北调。</h3><h3>茉莉花具有语言天赋,除了阿拉伯语、汉语外,还会说法语、英语。</h3><h3>茉莉花对埃及历史也很熟悉,知识丰富,讲解通俗易懂,很受欢迎。</h3><h3>她很爱中国,渴望有机会到中国看看。她能说出中国许多城市的名字,也了解不少名胜古迹。</h3> <h3>茉莉花很爱打扮,经常更换头巾和帽子,每天都要换一件不同颜色的衣服。</h3><h3><br></h3> <h3>茉莉花还有不错的嗓音,记得在撒哈拉荒漠旷野的那个夜晚,茉莉花的曾经忘我地哼唱一曲阿拉伯歌曲,给人留下难忘的记忆。她的歌声充满浓郁的阿拉伯风情,舒缓悠扬,粗犷豪放,又略带苍凉和忧郁。</h3><h3>当时,茉莉花微闭着眼睛,斜倚在副驾驶的座位上,唱得十分投入。仿佛偌大的沙漠只有她一个人,完全沉浸在她自己的世界里。</h3><h3>她在唱沙漠,好像也在唱自己。</h3> <h3>茉莉花与旅游团的中国游客相处十分融洽。尽管大家对她很好奇,但是对她的了解也仅限于她自我介绍的那些。直到游程即将结束前,一个偶然的机会,茉莉花讲述了她的故事。</h3><h3>在埃及服务行业,基本看不到女人工作。餐厅饭店,端盘子洗碗,叠被收房间,这些通常视为女人的工作,在埃及都由男士承担。</h3><h3>旅游行业,女性导游更少见。因为在埃及结婚后的女性是不能在外过夜的。</h3><h3>茉莉花是少数冲破束缚的阿拉伯女性之一。</h3><h3>茉莉花不避讳她是个离婚的女人,她现在带着两个孩子与母亲一起生活。她的丈夫有多个妻子,在埃及,这是常见的,法律允许一夫多妻。茉莉花离婚后,带着两个孩子回到母亲家,由母亲帮助她扶养两个年幼的孩子。</h3><h3>茉莉花说,按法律规定,孩子的爸爸是要负担抚养费的,可是那个男人耍赖不给,自己也不愿去打官司找麻烦 ,她只好靠自己的工作养家。尽管导游工作需要冲破世俗的束缚,也很辛苦,但是她还是选择了这份她喜爱的工作。</h3><h3>茉莉花说,她所遇到的问题,是埃及社会普遍存在的妇女问题。</h3><h3>记得那天离开开罗前往红海途中,茉莉花曾指远处的小村落给大家看,说她的家就在那里。说话的时候,有些戚戚然。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她一定是想起了孩子、两个等待妈妈回家的年幼的孩子。</h3><h3>旅行结束,在开罗机场送别时,大家对茉莉花的导游服务表达了衷心感谢。在表达依依不舍之情的同时,从内心对这位坚强的埃及母亲充满敬意。</h3> <p class="ql-block"> 一个小熊挂件惹的“祸”</p> <h3>看到上面照片中的小熊挂件了吗?这是我们旅游团挂一个女孩兜子上的挂件,平平常常,普普通通。可是在埃及,这个小小的玩具熊挂件,竟然引起两孩子的强烈关注,引发一个小小的“麻烦”。</h3><h3>那天在卢克索,我们一行游人正穿过一个广场,我们团的L发现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一直紧紧跟随着她,引起L的警觉。后来才得知,这个女孩向L索要背篼上的小熊挂件。可能这个小小挂件对L来说也有特殊意义,L没有将小挂件送给那位小女孩。我们看到,埃及小女孩离去的时候显得有些恋恋不舍。</h3><h3>又过了一天,在埃德福神庙,一个10来岁的小男孩又“盯”上了L背包上的小熊挂架。那个小男孩是在神庙外边兜售旅游卡片的,他一直围在L身前身后,极力讨好L,一再要用手中的卡片与L交换。</h3><h3>为了不再惹“麻烦”,L将小熊挂架装进包里,再不敢挂在外面了。</h3><h3>为什么一个小小玩具挂件会引起埃及孩子的这么强烈的兴趣?原因就是匮乏,物质的匮乏。连日常生活用品都稀缺的国家,更不会为孩子们生产玩具。一个没有玩具的童年是可悲的,最起码不能算是幸福的童年。</h3><h3>在埃及,向中国游客索要东西是常见的事儿。</h3><h3>埃及人特别对圆珠笔、清凉油感兴趣,在我们看来极其平常的小东西,可是在这个商品经济十分落后的社会,却成为十分宝贵的东西。不仅餐厅服务员、普通百姓向中国游客要东西,连警察、军人也向中国游客索要。 得到一只圆珠笔或者一盒清凉油,他们都会对你千恩万谢。当然,你摆摆手,告诉他没有了,他们也不会纠缠你 ,只是带着失望的表情离开。</h3><h3><br></h3> <h3><br></h3><h3>埃及人对中国游客非常热情、友好。每每见到中国游客都表示欢迎。埃及的小学生见到我们的大巴车通过,热情地与我们招手打招呼。</h3><h3>当然,他们也只向中国人要东西、要小费。在同一场合,很少见到埃及人向欧美游客索要东西和小费的。实际上,欧美人也轻易不会给埃及人东西和小费,不像中国人那么好说话,又大方。</h3> <h3>在埃及经常有小孩子缠着游客,推销旅游纪念品,与索要差不多。</h3><h3>坐在中间这位韩国女游客用一美元从小男孩手里买了一打纪念卡片,然后分发给同伴。我们坐在一起,也送给我们一枚。当她得知我们是中国游客后,立即竖起大拇指,连声说:China is Number One。友好的表达令人感动。</h3> <h3>埃及人很愿意与中国游客合影,这是在阿里清真寺外遇到的两个埃及家庭。有点像我们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人对来中国的外国人感兴趣一样。过去我们羡慕欧美人,现在埃及人羡慕中国人。世界在变,埃及也会变。</h3> <p class="ql-block"> 香精与纸莎草纸画</p> <h3>埃及的香精很有名,是埃及人向外国游客推销的主要商品。埃及的香精是从埃及生长的植物中提取的,据说是欧洲许多大牌子香水的主要原料。香精与香水不同,纯度高,不含酒精。埃及制作香精历史悠久,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在神庙的壁画中,也能看到制作香精的图画。</h3> <h3>这家香精店的店铺老板中文名字叫西门庆,看来他对中国古典文学十分了解。起了这么一个恶名度很高的中国名字,容易引起中国游客的注意和兴趣。这也是他聪明的表现。他汉语说得很地道,而且幽默风趣,说话语音软软的,有些油腔滑调。既然自称是西门庆,一定具备西门庆的本领。游客对他有几个老婆很感兴趣 ,他说他有四个老婆 ,是按埃及法律最高标准配备的。至于他到底有几个老婆谁知道呢,很多埃及人都喜欢这么吹牛,中国游客也不必当真。</h3><h3>那天西门庆推销还算是成功的,销售出去大约有4000元人民币的香精。</h3><h3>但他特别卖力气推荐一款具有催情作用的香精“沙漠秘密”却没有收获,也许是大家不相信这香精那么神奇,更主要的是谁都不是中国的西门庆。</h3> <h3>这是一家纸莎草画画店的老板 ,他的中文名字我不记得了。埃及许多导游以及与旅游相关工作的埃及人都有一个好听的中国名字,而且汉语说得都很地道,虽然他们大都没有到中国学习过。</h3><h3><br></h3> <h3>这个老板很干练,留着小胡子也很帅气。他熟练地表演了纸莎草的制作过程,然后详细介绍了纸莎草画的特点。</h3><h3>他的店铺里挂满了各种题材和风格的纸莎草画,就像是一座纸莎草画展览馆。</h3> <h3>埃及的纸莎草纸画是埃及独特的艺术,是埃及的文化瑰宝,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纸画。去埃及旅游,很多人都要带几幅作品回来。我们在旅游途中,看到不少地方出售纸莎草画,价格也便宜。但是导游说那些都不是真的,担心上当,所以也没有出手来买。等回到开罗,来到导游推荐的专卖店,又感到价格太高,有些不划算,所以大多数人都没有买成。老板费了半天口舌毫无收获,但仍不失热情。通过他的介绍和操作,我们初步了解了纸莎草纸及纸莎草画的相关知识,也算没有白来。</h3> <h3>这是埃及博物馆庭院水池中种植的纸莎草,原是生长在尼罗河三角洲广袤沼泽中一种貌似芦苇草本植物。</h3><h3>距今5000年前,古埃及人发明了造纸,原料就是这种纸莎草。埃及人制造的纸莎草纸虽然与中国东汉时期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不同,但却早了3000多年。也正是发明了纸莎草纸,才得以保存下来大批古埃及历史资料。据说,世界上保留下来的纸莎草纸文献达10万多页,埃及保留下来最早的纸莎草纸画距今已有4500年的历史。纸莎草纸是古埃及人的伟大发明,是对人类文明做出的伟大贡献。</h3> <p class="ql-block"> 埃及人的精神殿堂</p> <h3>埃及人几乎所有人都信仰宗教。其中百分之八九十的人信仰伊斯兰教,少数人信仰基督教和犹太教。</h3><h3>行走在埃及,看到最多的就是清真寺。据说,仅开罗就有上千座清真寺。</h3><h3>伊斯兰教的祭拜活动也很有气势,常常几百人、数千人、上万人聚集在一起,齐声颂扬宣礼词 , 声响轰然,常常能传播出几公里开外。</h3> <h3>伊斯兰教徒一天有5次祭拜活动,所以到了祭拜时间 ,祭拜会在就地就近的清真寺进行。这是在马路边上拍到的,不少穆斯林跪在一座小清真寺的外边做祈祷。</h3><h3>我们曾去一个小卖部买矿泉水,店主人正在做祈祷,他请我们稍等一下,在他跪拜祈祷后再拿水给我们。</h3><h3>在埃及,宗教活动是至高无上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h3> <h3>在开罗我们参观两座清真寺。首先参观的一座是开罗最大的清真寺阿里清真寺,位于开罗旧城萨拉丁城堡内。</h3> <h3>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埃及总督默罕默德对治理埃及功不可没,所以阿里卒后葬于此地,故清真寺以其名字名之。</h3> <h3>第一次进入伊斯兰教的清真寺,有一种陌生带来的神秘感。</h3><h3>阿里清真寺由希腊设计师设计的,仿照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帝国清真寺建造。采用土耳其式多层圆形大拱顶,建筑恢宏壮观。殿堂内灯火辉煌,装饰华丽,是东方伊斯兰建筑与欧洲建筑艺术珠联璧合的结晶。<br></h3> <h3>阿里清真寺院子中间的这座大钟是法国国王回赠给埃及总督的礼物。而埃及总督赠给法国国王的则是卢克索神庙里的一座方尖碑。现在方尖碑还依然矗立在巴黎协和广场上,而这座大钟已经停摆了几百年。埃及人说起这件事,都认为是法国人骗了埃及人。</h3> <h3>阿慕尔清真寺是开罗也是埃及最早建成的清真寺。阿慕尔清真寺是公元624年由征服埃及的阿拉伯穆斯林将领阿慕尔.本.阿绥建造的。该寺在非洲和埃及历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是非洲的第一座清真寺,也是在阿拉伯半岛以外最早建立的清真寺。它的建立标志着阿拉伯民族和伊斯兰教开始在非洲和埃及的兴起。在此之前,古埃及人并不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公元7世纪从阿拉伯半岛输入埃及的,随之大批阿拉伯人进入埃及。经过一千多年的改造,埃及已经成为了阿拉伯人的埃及,埃及国家名称也冠以为阿拉伯的字样,全称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h3> <h3>参观的人群中许多都是阿拉伯人,其中还有不少中小学生,他们成群结队,好像是学校组织来的。</h3> <h3>参观清真寺女人要穿绿袍子,但是我们看到有的穿,也有的没有穿,不知为什么。但是无论男女,无论大人孩子,都必须脱鞋。鞋可以寄存,也可以自己提着。所以在阿慕尔清真寺参观,人手一双鞋,也是一景。</h3> <h3>清真寺实际上是加盖的广场,十分宽阔,能够容纳许多人做礼拜活动。</h3> <h3>参观清真寺的小学生见到中国游客非常热情,主动与我们打招呼,用他们的手机与我们合影。</h3> <h3>参观了两座清真寺后,又参观了被称作“悬空教堂”的基督教堂。基督教进入埃及比伊斯兰教要早五六百年,但现在的信徒数量却不多。这座基督教堂建筑很有特色,但规模很小。本来也安排去参观犹太教堂,由于维修,未能成行。</h3><h3>埃及几乎人人都信仰宗教,是一个全民信教的社会。犹太教堂、基督教堂和清真寺相距不远,各个教派之间也基本上可以和平相处 。作为至高无上的精神殿堂,无处不在,无时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h3><h3>埃及人,离不开宗教,离不开教堂。特别是离不开真主安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