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的红色记忆

浩然之气

<h3>莫斯科红场列宁墓。这些红色记忆只在莫斯科才能见到,所以说,要看前苏联到莫斯科,要看俄罗斯去圣彼得堡</h3> <h3>列宁墓前的留影</h3> <h3>进入列守墓瞻仰,不允许拍照,这是网上下载的图片。</h3> <h3>列宁遗体,列宁(1870.4.22—1924.1.21)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主要缔造者,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俄国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h3> <h3>前苏联领导人墓园位于列宁墓后面,克里姆林宫墙之下。</h3> <h3>斯大林墓碑</h3> <h3>朱可天元帅</h3> <h3>朱可夫大元帅,我深深的感到俄罗斯是很祟尚英雄的民族,而且对国家和民族做过贡献的英雄都会为他们树铜像立碑,或命名大街公园或建筑物以供人们缅怀。一个国家的的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就是靠这些有卓越贡献的英雄们树立的,所以我们对红色资源进行开发和投资是非常正确的。</h3> <h3>无名烈士墓 ,现在是俄罗斯联邦是资本主义,与前苏联社会主义不同,但由于普金很会平衡,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前苏联的红色记忆。</h3> <h3>无名烈士,长明的火焰。</h3> <h3>无名烈士墓镌刻着这样一句话: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永世长存。</h3> <h3>1941—1945二组显赫数字,苏联卫国战争艰苦的岁月,永远不能忘却。</h3> <h3>这位俄罗斯中年男子汉,在石碑前哭得撕心裂肺,或许是因为在二战中有父辈们牺牲,让他如此悲痛。(我抓拍到这一真实的场景)</h3> <h3>莫斯科二战胜利广场,建于1995年5月,为纪念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50周年而建。占地面积135万平方米,高达141.8米的纪念碑如剑指苍穹,象征着苏联的卫国战争的1418个日日夜夜,广场的地面由2660万块大小不同的方砖铺就,代表着苏联在卫国战争中2660万死难者,其中军人只有866万,大量平民的死亡,是二战中最惨烈的一面。</h3> <h3>胜利广场是俄罗斯人民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卫国战争的纪念,寄托着他们对和平的祈祷。</h3> <h3>在广场西面即正面就是胜利女神纪念碑,纪念碑顶部是胜利女神高举月桂花环,在一男一女两位吹着号角的天使陪伴下,带着胜利的消息,迎向人们。三棱形的碑身仿佛一把青铜利剑直指长空,上面各种人物的浮雕,再现出战争中那些人们缅怀的英雄人物与难忘的战役。纪念碑上还刻有在此战争中被战火波及的城市。</h3> <h3>胜利女神纪念碑的下部是俄罗斯勇士格奥尔基持长矛英勇刺杀毒蛇的雕塑。</h3> <h3>纪念碑下是五层台阶,象征着五年艰苦战争,纪念碑两旁的大草坪,用不同后植物拼出了“1941—1945”两组数字,时刻提醒人们和平来之不易。</h3> <h3>这个纪念碑,纪载着人类正义战胜邪恶的光荣一页,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在这片土地上战胜了法西斯德国,迎来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并为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做出了巨大贡献。</h3> <h3>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所进行的伟大卫国战争是极其惨烈悲壮和英勇的。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大会战取得胜利,这是卫国战争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全城建筑几乎全部被毁。1945年4月27日,苏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军签字投降,欧洲战场以盟军最终胜利而宣告结束。</h3> <h3>胜利女神纪念碑后面的白色建筑,是卫国战争胜利纪念馆。馆内收藏了众多珍贵二战文物,如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的签字原件,战争中苏军使用的方形喇叭,士兵日记,插在柏林国会大厦上的红旗等一件件文物让人回味着那段人类历史上最悲壮的历史。在馆内哀悼厅内,从宽敞巨大的顶棚上垂下数条缀满玻璃珠的灯绳,这些灯绳使用了2700多万颗玻璃球,意在代表二战中苏联2700万死难者所流下的泪珠,这些玻璃珠晶莹剔透,神圣而纯洁,也从侧面展现了战争的残忍、杀戮………在纪念馆的荣誉厅的墙上,刻满了英雄的名字,在纪念馆中还珍藏有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张万年访问俄罗斯时赠送的纪念品。</h3> <h3>这是位于广场北面的大型喷泉组,一长排的喷水池与两排造型优雅的蘑菇水池,供游人欣赏。</h3> <h3>1941年7月至9月间,德国突然袭击列宁格勒(即圣彼得堡)割断了列宁格勒与内地的联系,并包围了整个城市,二战期间,列宁格勒被围城872天,德国始终没有攻下这个英雄的城市。</h3> <h3>胜利广场南面是15座顶部插着铜旗的纪念柱,代表着当年15支参战部队。1941年9月至11月,德国集中77个师团约200万兵力,动用14000多门大炮,1700辆坦克和1400架飞机,向苏联首都莫斯科发动大规模闪电式的进攻,一度攻到莫斯科城外25公里处,苏军在斯大林统帅下进行了悲壮的红场大阅兵,从红场直赴反攻的战场最终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h3> <h3>胜利广场东南侧俄罗斯国旗和双头鹰国微下的群雕。</h3> <h3>一队俄罗斯军人正往纪念碑参观</h3> <h3>与喷泉池相对的胜利广场南面是常胜圣格奥尔基大教堂,金色的圆顶非常耀眼,象征圣洁的白色墙面,细致的浮雕格外美丽。</h3> <h3>二战胜利广场东面是莫斯科的凯旋门,无论从艺术角度,还是纪念意义上讲,莫斯科凯旋门与法国巴黎的凯旋门都不相上下,两者风格各异,却同是艺术珍品。莫斯科凯旋门是为纪念俄国1812年的卫国战争而建。高达28米,摒弃了复杂的装饰,门体身上并没有华丽的装饰,只是在顶立有一尊背有双翅的胜利女神。</h3> <h3>胜利女神手执月桂花环,乘着六马战争向前行驶,在女神像下层,几位武士的雕塑,生龙活虎的武士有的手执利剑,有的高举橄榄枝,还有向手捧月桂花环,每一个人的表情都很生动细致,武士雕塑再往下便是底层深色的高柱,高柱之间分列着四尊俄军士兵雕塑,士兵表情严肃,身着古时盔甲,执枪执盾,在他们后手上还刻有“驱逐法西斯,解放莫斯科”的字样,气势雄伟,古典大方。</h3> <h3>二战三巨头:罗斯福总统、丘吉尔首相、斯大林统帅在雅尔塔。近代以来,唯一能够被世界公认为战斗民族的国家,就只有俄罗斯了。其近代征战300年,领土扩张了400倍,而且很多关键战争,如一二战等都是俄罗斯力挽狂澜才胜利的。所以俄罗斯那是强悍到了极点。</h3> <h3>当几乎整个欧洲都屈服于希特勒的淫威,戴高乐也只能隔着大西洋向德国骂上几句的时候,只有俄国人拿起了武器,人在城在,进行了顽强抵抗。胜利广场的肃穆气氛,那里的气势不由得使人强烈地感受到苏联卫国战争的残酷和惨烈,也强烈的感受到苏联人民那种不畏强暴,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战斗意志。斯大林,这个后来被妖魔化的硬汉子,二战盟军的三巨头之一,真是有中流砥柱的气慨,让人敬畏。二战也给了苏联一个壮大自己的机会,斯大林攻克柏林后,不失时机为苏联增加自己的势力范围,东欧很多国家由此纳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为苏联成为超级大国奠定了基础,苏联也由此傲视世界多年。</h3> <h3>俄罗斯各个城市均有二战纪念碑</h3> <h3>莫斯科歌剧院对面是马克思石雕广场</h3> <h3>建筑物上还保留了前苏联社会主义宣布的印迹。</h3> <h3>列宁地铁像,在当下俄罗斯列宁的雕像保存得最多,最完好。</h3> <h3>俄圣彼得堡列宁铜像苏联解体时被激进分子炸出大洞。</h3> <h3>斯大林,(1878—1953)是苏联执政时间最长(1924—1953)的最高领导人对二十世纪苏联和世界影响深远。2008年,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举行了一次“最伟大的俄罗斯人”的评选活动,斯大林居第三,甚至位于彼得大帝之前,可见俄罗斯人对二战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的斯大林还是公认的伟人。</h3> <h3>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直冲苍穹,这是在莫斯科航空博物馆的留影。</h3> <h3>航天博物馆中的苏联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塑像</h3> <h3>莫斯科列宁大街上的加加林雕像</h3> <h3>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俄罗斯联邦大使馆</h3> <h3>圣彼得堡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巡洋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h3> <h3>中共六大会址,位于莫斯科市南部郊外五一村公园街18号。这里属于莫斯科纳罗法明斯克区,距莫斯科市中心40公里。</h3> <h3>这是一栋三层建筑,因2009年和2010年发生的二次火灾彻底毁坏而被废弃,会址楼房巳破败不堪,没有房顶,没有窗户。</h3> <h3>莫斯科中共六大会址,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与普京共同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落成仪式。2010年,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俄罗斯时,向时任俄罗斯总理的普京提出在原中共六大会址上建立纪念馆,得到了普京赞同与支持。</h3> <h3>在莫斯科郊外的中共六大会址。由于当时正值白色恐怖时期,召开代表大会的地点成为问题。经与共产国际商量,决定在苏联首都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但时间紧迫,多数省份来不及选举代表,毛泽东、朱德、刘少奇、陈潭秋、李富春等党内主要领导人由于种种原因也不能出席中共六大。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决定,瞿秋白,周恩来出国负责筹备第六次党的代表大会。</h3> <h3>由于当时出国参加六大的代表大都为国民党政府通缉的对象,所以六大代表在出国途中都有某种历险的经历,根据邓颖超回忆,六大代表分批出发经大连,哈尔滨赴苏。当时周恩来赴苏联的途中乔装古董商人,在大连遭遇水上警察仔细盘查,警察怀疑周恩来的身份,甚至直接喊出其的姓名,周恩来机警地应付过警察的盘查,但是为了安全起见,甚至销毁了接头的证件。</h3> <h3>各路代表经历千辛万苦,历时一个月,于月中旬到达莫斯科,1928年6月12日斯大林在莫斯科接见了前来参加中共六大的代表瞿秋白,周恩来,苏兆征、向忠发、李立三、邓中夏等人。斯大林向与会代表谈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和革命的形势问题以及革命高潮和低潮的辨证关系。李立三夫人李莎女士在《我的中国缘分》一书中读到当年斯大林接见中共六大代表的情况。她回忆说会见是在绝密条件下进行的,最关键时刻斯大林把速记员都打发走了。斯大林和中国同志长时间地讨论了国际形势与中国革命发展规律。</h3> <h3>俄共总书记久加诺夫成为中共六大会址展览馆“第三个荣誉参观者”。我驻俄罗斯大使李辉,会见了久加诺夫,并授予了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第三个荣誉参观者”称号和证书。第一个和第二个荣誉参观者分别为俄罗斯副总理戈罗杰茨和中国副总理刘延东。</h3> <h3>俄共中央书记久加诺夫说,中国同志,将中共六大会址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原创的博物馆。在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陪同和讲解下,久加诺夫仔细地参观了承载并记录中国珍贵历史和见证中俄两国人民传统友谊。</h3> <h3>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曾经在这里举行。出席大会共有142人,会议选举了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由委员23人,候补委员13人组成。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向中发、周恩来、苏兆征、项英、蔡和森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六大以后名义上总书记是向忠发,实际主持中央工作的是李立三,向忠发因其产业工人背景身份符合当时的共产国际的条件,此人因顾顺章叛变被逋,随即叛变,周恩来曾说向忠发连一个姘妇都不如,向忠发相好的女姘都没有招供,他却先招了。</h3> <h3>俄罗斯外交部,这是社会主义的苏联新建的七大建筑之一,由斯大林下令建造,高大的建筑上至今仍保留了前苏联的国徽和国旗。</h3> <h3>莫斯科大学,这是一幢有三万个房间的极其宏伟的斯大林时期的莫斯科地标性建筑。就在这里,毛主席在访苏时曾对留苏学生发表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篷勃,就好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身上”,的著名讲话。</h3> <h3>莫斯科大学位于列宁山,是莫斯科城的至高点,海拨180米,在此可鸟瞰莫斯科全城(现已恢复原名麻雀山)</h3> <h3>中歺馆墙上有毛主席、老子、孔子的头像。</h3> <h3>新圣女公墓位于莫斯科西南部,这里是各国游客深度游最青睐的地方。许多曾经对俄罗斯历史发展过程中起过推动作用的名人和革命志士都长眠于此,为欧洲三大公墓之一。</h3> <h3>墓主的灵魂与墓碑的艺术巧妙结合,形成了特有的俄罗斯墓园文化。</h3> <h3>米高杨墓,俄共政治局委员,解放前夕曾代表斯大林来过西北坡与毛泽东会面。</h3><h3>新圣女公墓,始建于16世纪,位于莫斯科的西南部,占地7.5公顷,有2.6万位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的名人长眠于此。其中有文学家诗人普希金,果戈里、马雅可夫斯基、法捷耶夫、作曲家德米特里、芭蕾舞蹈家乌兰诺娃、著名播音员列维坦、飞机设计师瓦维诺夫、政治家米高扬、波德戈尔内、叶利钦、赫鲁晓夫、共产国际宠儿王明与妻子,还有卓娅、舒娜等革命青年、奥斯特洛夫斯基等英雄战士也安息在这里。</h3> <h3>卓娅,苏联英雄,别名丹娘。新圣女公墓陈列了俄罗斯整个历史,每个墓碑都仿佛是历史的一页,而公墓的雕塑又各具特色,是整个俄罗斯雕塑艺术发展的缩影。每个长眠于此的人,都通过自己独特的墓碑,向世人讲述着他们不同的生命故事。在俄罗斯人的心中,这里不是告别生命的地方而是重新解读生命,净化灵魂的教堂。</h3> <h3>卓娅被处死英勇就义。</h3> <h3>卓娅纪念碑,卓娅1923年出生,1941年英勇就义(类似于中国的刘胡兰),被奉为勇敢、爱国的典范,鼓舞了前方战士浴血奋战,后方百姓众志成城。她是卫国战争年代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首位女性。</h3> <h3>卓娅的弟弟舒拉,他曾进入坦克学校学习,毕业后以指挥员的身份参加了战斗。获得卫国战争一级勋章和红旗勋章。在战争胜利前期也不幸牺牲。</h3> <h3>奥斯特洛夫斯基墓,一个真正的钢铁战士,墓前有一顶苏联红军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名言:“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也是他一生的写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这本书以及这段名言,曾激励五、六十年代新中国的一代青年投身于火热的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用芳华青春谱写了新中国的创业史。</h3> <h3>赫鲁晓夫墓</h3> <h3>王明墓,王明(1904—1974),安徽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系统的受过马列主义的教育,共产国际曾作为“未来中共领导人才”加以特殊培养,曾在党内担任重要职务。在中共六大上王明任俄语翻译,斯大林在中共六大期间秘密会见中共领导人,也是王明任翻译。王明一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自诩。解放后,长期在苏联养病不归,1974年3月27日在莫斯科离世。</h3> <h3>延安时期的王明</h3> <h3>高尔基雕塑(1868 —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人。著名的作品有回忆录及自传三部曲《童年》、《人间》、《我的大学》等。名言: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h3> <h3>俄罗斯文学三面旗帜:列夫.托尔斯泰(代表作:战争与和平)、肖洛霍夫(代表作:静静的顿河,获诺贝尔文学奖)、高尔基。</h3> <h3>1931年高尔基与斯大林</h3> <h3>高尔基雕像</h3> <h3>俄罗斯杰出的革命家、哲学家、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 ,有时行经丛林……还原历史如同穿过伏尔加河上的水汽与迷雾,迎接太阳的到来,敬畏历史如同去枯枝杂草,才能固民族之本,树民族之魂。这难道不是俄罗斯的红色情结给予人们的启示吗?</h3> <h3>为什么俄罗斯的城市雕塑大多与战争有关呢?细细研析就不难找到答案。其实,俄罗斯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的历史,一部寻找出海口,扩张领土的历史。从一个小小的莫斯科公国,经数百年之后,就成为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国家,不就是打出来的吗?这样的历史和民族英雄俄罗斯人民难道不引以自豪吗?特别是在决定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键时刻俄罗斯民族有一股不被敌人所压倒的气慨和勇气。这就是俄罗斯民族的战斗精神。但有人认为,俄罗斯人的性格中有向外扩张的天性。历史上,俄罗斯人侵占了许多地方,包括我国的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大片土地。但从历史文明史上的国家兴衰看,从来都遵循强食弱肉的法则。不被人家侵略最好的办法,就是使自己足够强大。不可否认,俄罗斯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除政治、军事家之外,在科技、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中,都有世界级的顶尖人物。比如,发现化学元素周期律的门捷列夫,太空第一人加加林,文学家托尔斯泰、诗人普希金,画家列宾,作曲家紫可夫斯基等等。我觉得,俄罗斯人将这些民族英雄的雕塑展示在城市公共空间,看似纪念英雄,实则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让民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这不能不说是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高明方法。其实,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用当下的话语,就是真正的第一次“脱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