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泪一一记一次上海知青回家过年的经历。

范平平

<h3>中国的历史不能忘!</h3><h3>中国的改革不能忘!</h3><h3>中国的知青不能忘!</h3><h3> 当现在风度翩翩潇洒轩昂的你,带着老婆、儿女、孙子一家三代外出旅逰,你可能驾驶着自己崭新的豪车,也可能跨上蓝天翱翔的飞机,也可能乘上宽敞明亮舒适的高铁。飞驰在祖国风景如画的山水、平原、田野、城镇之中,你望着一家人喜气洋洋欢声笑语,你看到儿孙绕膝天伦之乐,他们漾溢着甜蜜温馨的微笑,此时的你心里一定乐开了花,你的心坎里荡漾着无比幸福美满的快乐。</h3> <h3>  可是你是否知道,或还否记得当年知青插队到祖国边疆远离故土的他们,一年一度千里迢迢回沪探亲过年,其艰辛苦楚的历程、你还知晓吗?</h3><h3> 这不是我的亲身经历,而是一个上海知青插队到黑龙江、一个崇山峻岭里的荒野山村里,告诉我的一件往事。</h3><h3> 在祖国的东北边陲,有一片神奇的黑土地,这里曾经有过淘金者的惊喜,有过狩猎者的足迹,有过贪婪者的梦想,有过掠夺者的铁蹄,更有中国史前无例的54万全国各地知青、同一时期涌向了这广袤的黑土地,他们犹如一股排山倒海的浪潮,又恰似晴天的一声惊雷,打破了这个天老地荒、人烟稀少山村荒原的宁静。</h3> <h3>  他们这批刚出校门的娃娃,在这苍凉的荒山野岭里开荒种粮,伐木盖房,种菜养猪。他们没戴帽徽肩章,却扛起锄头背过枪,他们白天干活劳动,晚上巡逻站岗。他们年少的身躯经受着冬日的冰寒,夏天的炎阳。他们瘦弱的身板肩负着超人的重量,他们缺吃少油的伙食燃烧着青春的能量,他们在这艰难困苦的黑土地上煎熬苦渡了十年,而支撑每个知青坚持的信念一一只是为了每年能和风烟万里、魂牵梦绕上海的家,和亲人团聚欢渡春节。</h3> <h3>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12月底一一1月初。北方的黑土地受到西伯利亚寒流的侵袭,这里早已银装素裹冰天雪地了。大地秋收了,山民们空闲了,知青们湧动了,他们像候鸟一样想飞回南方的计划,早已蠢蠢欲动归心似箭了。</h3><h3> 他们为了孝敬父母带了些这里的土特产,备上了路上几天的干粮,凑上了一些路费背上了简单的行囊,约上了三五同学好友结伴同行。</h3><h3> 他们搭牛车、拦拖拉机,绕过山野的七沟八梁、钻过茂密的深山老林,巅簸在坑坑涯涯的崎岖山路,一路餐风饮露朝赶夜赶、赶到县城,辗转长途汽车千辛万苦来到哈尔滨的《三棵树》车站,从这里可以有车直达终点一一上海,那个苦苦思念的家。</h3> <h3>  《三棵树》顾名思义就知道是个荒凉偏僻、野猫不拉屎的,荒芜凋敝只有三棵光零零树的地方。蹅进简朴破旧的的小站,已是夜色朦胧华灯初上,阴森漆黑的蒼穹呼啸着刺骨的寒风,苍凉的大地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的银装,在黑暗中泛着淡淡的莹光。</h3><h3>平常时人影稀疏凄凉寂寞的小站,此时却人头挤挤热闹非凡。站里站外站满了人,他们有的披着绿色的军大衣戴着棉军帽,有的身穿当地农民一样的蓝布老棉袄、腰间还系了一根绳,女知青比较注重形象,除了翻毛领军大装,还有穿了城市通行的、红红绿绿中式棉祆。他们都是周围附近百里的各路知青,他们不期而遇汇集在此一起搭车南下回家。</h3> <h3>  她们身背着简单行囊,说着各地方言参杂着普通话。他们三五一堆、七八一群,有站着、倚着、坐着,有招呼着、商量着、议论着、说笑着。虽然每个人都憔悴瘦黒,但眼睛里洋溢着兴奋的光辉,他们乱轰轰地说着话,但几百双眸子都不时焦急地张望远方漆黑的铁路尽头,一旦出现一束光亮,群情就会一阵欢呼激动、一阵骚乱涌动。</h3><h3> 此时此刻,从早晨天朦朦亮就赶着动身的知青们,虽然现在浑身酸痛、筋骨劳累,饥寒交迫,但精神仍然意志昂揚,他们要挤上了车,才算回家悬空的心才能放下,他们说着话眼睛望着前方的动静,心里却暗暗祷告佛祖、乞求菩萨、上帝保佑。</h3><h3> 等待的煎熬、望眼欲穿的心焦,现在年轻人一般体验不到,但知青们的心口一次一次划过无情的刀伤。</h3> <h3> 时间一分一分过去,分分秒秒都折磨着知青们的心身,终于前方出现了一束强烈刺眼的光亮,一列长长的绿色客车伴着嘶鸣、喘着粗气𠾐𠾐而来、缓缓减速停靠在《三棵树》小站。</h3><h3> 人群沸腾了!知青们个个如痴如狂奋勇向前,呼叫着、推搡着、蜂涌着冲向列车车门,窗户,列车还没停稳、车门刚被拉开,猴急的知青争先恐后各显技能,推着、拉着、托着、喊着、叫着、哭着。你推我挤奋勇当先。</h3><h3>此时知青们忘却了女子的矜持,男士的风雅、成人的道德礼仪,此时的车站一片人声鼎沸混乱不堪,短短的几分钟停留,列车拉响了启动长鸣,车轮缓缓转动,列车车门还有半进半出半内半外的知青荡在外面列车员和旁边人生拉硬拽强行挤压进了门。有个别单势力薄的女知青没有挤上去,跟着车哭着叫着追着,但是她的声音煙没在混乱的喧嚣中伤心落泪,只能万般心酸等待明天下一班。</h3> <h3>  火车终于加快了步伐、喘着粗气载着负荷,转动着钢铁巨轮,轰隆轰隆向南方奔驰而去。</h3><h3>列车上壅塞的情况让人触目惊心,节节车厢挤得水泄不通,曾致厕所、歺厅、过道、车门都挤满了人,坐无隙地。很多的旅客前胸贴着旁人的后背、左挤右庒似乎透不过气来,有人干脆像一条蠎蛇卷缩在櫈椅底下,有人如一只寄居蟹,佝偻着身子缩在台板一角,大部分旅客似沙丁鱼一样挤压在一起,随着列车晃动,为了避免男女有别和人贴身的尴尬境地,尽量不倚靠在别人身上,只能弯腰曲背寻找伸展空间,为了支撑身体的重心,只能紧紧抓住身边任何框架。长时间不动便觉得浑身难受手脚麻木,又必须千方百计小心翼翼见缝插针,移一下脚步另换一种姿势造型。才能勉强维持一段时间,其三日三夜苦旅,也是三天三夜诉不完的苦衷,但真正苦不堪言的还在后面。</h3> <h3> 当年的火车时速都很慢,其中还分特快、直快、普快之分,而这辆站站都停的普客更是开开停停(给快车让路)让人心焦让人烦燥。当时又属隆冬季节,车窗禁闭。车厢又限的空间挤满了超载的人流,长时期空气不流通,而泛出活人的气流,曾致是有毒的气体越来越多,越来越重。(如果有测量空气的仪器,仪表会爆表)。</h3><h3> 开始是正常的饭菜味、香烟味、烧酒味,后来增加了脚臭味和不洗澡的人身肉格味,参杂着放屁味和厕所泛出的尿粪味,这些令人作呕和窒息的气味,随着列车的晃蕩巅簸,不管你想不想闻,它都把你包裹在中间,戏弄你、逼迫你,让你欲哭无泪生不如死。</h3><h3> 加上拥挤碰撞而产生的咒骂吵闹,大家像吃了枪药一样,知青心里的满腹怨楚,肝火七窍生烟随时会爆发打架斗殴。其艰辛苦涩的历程烙上了深深的印痕。</h3> <h3>  火车日夜兼程风风火火向南奔驰而来,车窗外的原野山河房屋一晃而过,人们随着车轮节奏,早就昏昏沉沉迷迷糊糊,或坐、或站、或靠或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朦朦胧胧睡去。他们的姿态谁也说不清谁挨着谁?谁靠着谁?他们的造型生动有趣,他们的式样忍俊不噤,他们的表情欲哭无泪。只可惜当时没有摄像机,否则録下一组景头到现在,肯定是珍贵的、难得的、有意义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h3> <h3>  火车经过二日三夜的奔波,来到了南京。旅客下车的人多上来的人少,拥挤不堪的车厢开始人流松动,一个上海知青刚想舒展一下僵硬的身体,找个空隙坐下休息,这时车厢里骚动了起来,有人告知:列车开始查票了!乘警二头一堵瓮中捉鳖,一个一个排查过来,正当快要查到那上海知青时,忽然从厕所里传出一个女人的嚎啕大哭的声音,与往常相反,逃票人躲在厕所都不会吱声,但为何她哭得如此大声?</h3><h3>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乘警警惕性很高,打开厕所门冲进厕所,里面就一个哀哭的女知青,查看狭小的车窗完好无损,不像有歹徒作案的嫌疑,再三询问,那女知青只是哭,哭得双肩耸动、哭得梨花带雨就是不说原因,车警无奈只能带到歺厅继续询问。</h3> <h3> 查票结束、查获不少知青没有买票。包括这一位上海知青,全部带到歺厅。乘警要他们补票和罚款。</h3><h3> 这位上海知青在乘警的追查之下,把他身边的行李全部拿岀来,一样一样过目,只在外衣口袋里,除了零星角子一无所有,乘警要他坦白从宽,他万般无奈之下说起了在黑龙江插队的生活,每日2角8分,吃的是地瓜苞米,喝盐水当菜吃,繁重的劳动,非人的生活,一年拼死拼活劳动,连一张回家的车票也买不起。</h3><h3> 这位上海知青说得情真意切,哀怨凄凉,没有一点虚伪造假之嫌。年轻的乘警不吱声了,旁边的男知青也深深沉倒了头,有几个女知青呜呜咽咽地抽泣了起来。</h3> <h3> 这时在厕所哭泣的女知青却安静了下来,在一名女乘警的安慰下,她把事情的原委絮絮道了出来。</h3><h3> 她原来是个宁波知青到了黑龙江一个农埸,她父亲原是一个渡江干部,伤残军人、民政局干部,文化大革命含冤受屈死了。母亲是沂蒙山区妇女没有工作,母亲的亲属都在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英雄牺牲,父亲死后母亲唯一的生活要依靠女儿农埸工资,因为这个月要回家过年,所以工资没有寄,全部放在贴身的小裤衩袋里,刚才上厕所时一时大意,所有的钱都从大便排泄孔吸飞出去,故而回家没了钱过不了年,因此啼哭。</h3> <h3>  人总是有感情的,一个哭得如此伤心凄惨的人也不像说谎骗人,当年的时代、社会上含冤受屈死的人多的是,可是她的父亲为了解放事业献出了他的一生,而母亲生活无依无靠,现在回家身无分文,革命干部走资.派家属困境如此悲催,大家的心沉甸甸酸溜溜的,</h3><h3> 这时这位上海知青不知是感动了?还是一股大慈大悲浩然之气飚升了,他突然从背包里拿出一支牙膏,在众目睽睽之下,剥开牙膏后尾,抽出一只塑料袋,袋中取出唯一的一张10元人民币,放在宁波女知青面前歺桌上,目光看着大家道:"天下知青是一家,请大家搭一把手吧!"说完看了看乘警,走到他身旁,意思是:"悉听处置"。</h3> <h3>  乘警也傻了,逃票的没钱,却又变成了一埸义慈捐款,又慢慢发现众多的逃票人变戏法似的不知道从哪里变岀来的,你10元、他5元。黙默走到宁波女知青前无言、放下、转身,车厢里静极了,所有的人都静观着事态发展,,注视着乘警如何处理?</h3><h3> 这时女乘警把求援的目光投向警长,警长也深受感动,通情达理说道:"各位知青朋友,我们也是职责所在,今天的場面很感动人。今天是个特殊的例子,下不为例。请大家回车厢。"</h3> <h3>  一場虚惊一场插曲,情节跌宕起伏,故事悲哀动人又豪情万丈,是歌颂还是贬义我不便评论,那宁波女知青感动的不知如何是好?望着这些面黄肌瘦的难兄难弟,感激之泪如关不住的洪流夺眶而出。</h3><h3> 一場风波又有惊无险,乘警一声"请回车厢"逃票的知青如皇帝大赦一样心花怒放,心存感激回到车厢。</h3><h3> 列车终于历经了千山万水,千里迢迢驰进了上海站,当列车广播里告知上海到站,车厢里再次喧腾,知青们神情激昂兴奋异常,背着行囊前呼后拥鱼贯而出,走出呆了三天三夜的车厢,车厢内的狼藉埸面如经历了一場残酷的暴乱一一乱七八糟,一塌糊涂。</h3><h3> 知青们脸上灰暗、疲惫的神态,布满血𢇁的双眼,闪烁着久别重逢的感觉,他们一路风尘仆仆,终于踏上这日思夜想、魂牵梦绕熟悉的城市、熟悉的街道、这生他养他熟悉的故土,心里轰然涌上一股热潮,百感交集潸然泪下。</h3><h3> 上海知青在那黑土地燃烧了十年,演译了无数悲催的故事,血汗书写了畸形的青春,历经了生活的磨难饱尝了世间的苍桑,同样是知青,上海知青比我们苏州知青多增加了一层旅途的艰辛和北国的风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