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路过北京西路近西康路,见到熟悉的双剑交锋的Logo,难道号称欧洲第一瓷的迈森瓷器把店开到了上海?</h3> <h3>好奇心驱使,想看看上海的迈森瓷器店什么样。店员很客气,告诉我国内开了好几家了,上海久光也有一家。昂贵得离谱,号称白色黄金的迈森瓷器,在上海就有两家,怀疑上海真有那么多碰瓷的人?</h3> <h3>八月份开车去德累斯顿,路过迈森,不想错过见识这欧洲第一瓷的机会,特地去参观迈森瓷器博物馆。买票,寄包。工作人员询问是否日本人,可等下一班的日文解说。</h3> <h3>大约35分钟左右的参观过程,预约参观可选德、英、日、中文几种语言的讲解。我没预约又赶时间,就听德语解说了。</h3> <h3>讲究细致的全手工操作,每一个叶片,每一朵花瓣都不相同。让每一个买家都感到自己拿到了独一无二的绝世精品。</h3> <h3>你能感受到,每一个迈森瓷器人都十分认真投入并充满创作激情,并从中收获满满的自豪感。</h3> <h3>著名商标,迈森瓷器的蓝色双剑。</h3> <h3>迈森瓷器最早始于1710年,300多年来在欧洲早就是最顶级奢侈品的代表了。1710年1月,酷爱瓷器的萨克森的奥古斯特二世颁布法律成立了欧洲第一个陶瓷手工作坊,从此后迈森的瓷器驰名欧洲,进而驰名世界。</h3> <h3>瓷器博物馆里有座茜茜公主的瓷像,受电影影响,总觉得茜茜公主应该是微胖型的野丫头,仕女样子的茜茜公主和心中的茜茜有点不同。</h3> <h3>据说迈森瓷器博物馆里收藏有许多中世纪的瓷器,很多没有对外展览。</h3> <h3>奥古斯特二世曾用600名为他建功立业的精锐骑兵,交换了151件康熙年制的瓷器,这些瓷器也被称为“龙骑兵瓶”,现保存在德累斯顿茨温格宫瓷器收藏馆,当年欧洲人对瓷器的狂热可见一斑。</h3> <h3>展品精美到了极致,价格也贵得离谱。但还是有人愿意为此一掷千金。</h3> <h3>中国瓷器输入欧洲后,掀起了欧洲竞相仿制的热潮。欧洲人尝试了各种配方都没能烧出那种光润柔美的瓷质。最终还是德国人结束了这段欧洲制瓷跑偏史。</h3> <h3>德国还有好几家的瓷器都很出色。比如Rosenthal,Nymphenburg,Sitzendorf。这两个瓷器就是Sitzendorf的,也是痴迷这逼真精美的蕾丝才买的。</h3> <h3>瓷器底部Sitzendorf的Logo。位于图林根附近的Sitzendorf皇家瓷器作坊,当年是专供欧洲各皇室贵族的。</h3> <h3>这件瓷器领口的粉色蕾丝花纹十分细腻清晰。</h3> <h3>下面一圈各色的小花也做的十分精细逼真。</h3> <h3>层层叠叠的蕾丝裙,很有真实蕾丝的质感。据说是手工将真的蕾丝做成裙子,放到瓷像身上,入瓷釉中浸透,再拿出来烧制。</h3> <h3>我掉以轻心,以为瓷器都很硬朗,拿一把刷子在水下边冲洗边刷,结果刷掉了一点蕾丝边。虽然看不太明显,这个心疼啊...。</h3> <h3>这两个手绘镂空腰盆是Klausenburg的,当初是在奥地利买的,一直以为是奥地利的。</h3> <h3>后来再查Klausenburg,才发现在罗马尼亚叫Cluj克卢日,在德语地区才叫Klausenburg。</h3> <h3>这样看来罗马尼亚也有很好的瓷器。</h3> <h3>这种手绘镂空的瓷盆比较出名的是法国的利摩日Limoge,这是制作这种瓷盆的过程,全手工一根一根叠上去的。</h3> <h3>罗马尼亚的手绘描金镂空瓷盆同样精细绝美,完全可媲美法国的利摩日瓷器。</h3> <h3>腰盆四个角上鑲有细小精美的花。</h3> <h3>放大看,做的真是无可挑剔。</h3> <h3>这是国内买的,也有瓷器蕾丝,但真的没法比。差距是明显的,这就是做艺术品和做商品的区别。</h3> <h3>作为一般的装饰,也不算粗糙了,但作为艺术品,真的经不起细细琢磨。</h3> <h3>中国是一个瓷器发源国,但发扬光大的事让欧洲人做到了极致。看着特别熟悉的青花瓷,被欧洲人玩成了自己的欧式青花瓷,真该去讨回我们的专利!可我们注册过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