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论“见”:“新时代·学科育人”——2019年南通市中青年名师工作室小幼组领衔人首届论坛活动

叮咚

<h3>  小雪未寒,通城论“见”。11月23日下午,南通市中青年名师工作室小幼组领衔人首届论坛活动在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举行。</h3> <h3>  本次活动由南通市名师培养导师团主办,刘昕名师工作室、姜树华名师工作室、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承办。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江苏省师训、干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季春梅,南通市导师团团长王笑君、秘书长任梅英、导师袁炳飞、许友兰、丁锦华、谢玉萍、朱秀芬等参加了活动。</h3><h3> 南通市中青年名师工作室小幼组领衔人及成员代表,江苏省小学语文名师刘昕工作室、江苏省小学语文名师姜树华工作室全体成员及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部分教师,共12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h3> <h3>  本次活动由领衔人刘昕主持。活动第一板块,徐金贵、任卫兵、黄美华、姜树华四位领衔人围绕“学科育人”话题作了精彩的主题发言。</h3> <h3>  徐金贵主任从“是什么”“怎么做”两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对“学科育人”的片段思考。他认为学科育人不能窄化为学科德育,“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时代需要我们培养明白、生动、聪明、能干、健康的人。学科育人要充分关注结构视野下的教学内容开发,建构论基础上的教学活动过程,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价设计。</h3> <h3>  任卫兵老师以《数学学科育人的“可为”与“不可为”》为题,结合小学数学故事课程的开发谈了自己对数学学科育人的理解。小学数学故事课程具有激趣、审美、至善、蕴思、联结五大功能,以主题贯串引领学生感悟数学思想,引导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感受人文内蕴,社团推进让学生体验创造乐趣,从而实现学科育人。</h3> <h3>  黄美华老师就为《国歌》开发的音乐文化专题课程聊开去,基于问题,源自教材,紧扣课标的课程设计时时处处彰显学科育人的魅力。黄老师说:思变,需要自己不断思考,不断实践;思变,是为了寻找适合性,适合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思变,就是立德树人,就是成长……一句“和孩子们一起努力成长,把每一天过成典藏版”道出了黄老师的育人心声。</h3> <h3>  姜树华校长结合生动的课例谈语文育人之“道”,他认为语文育人之“道”首先是道德之“道”,语文教学要把读者“代”进去,把编者“代”进去;语文育人之“道”也应该是道理之“道”,语文课堂要引领学生把握语言规律,发展语文思维;语文育人之“道”还应该是道白之“道”,引导学生真正读懂编者;语文育人之“道”还应该是“问道”的“道”,“天道”的“道”,“布道”的“道”,“道顺”的道……</h3> <h3>  四位领衔人主题发言之后,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季春梅女士作了简短而精准的点评。她充分肯定了四位领衔人的观点,学科育人就是要回到课堂,回到教学,基于真实的过程。她启发大家进一步思考学科育人的独特价值,如何实现育人目标,教育人的初心如何实现和学生的共同成长,学生通过学科育人可以获得什么样的人的成长……</h3> <h3>  第二板块进行的是主题沙龙。沙龙由成尚荣所长主持,领衔人祝禧、董一红、邵云、顾娟、褚嘉耘、吴彩霞、刘昕参与。领衔人们首先谈了倾听四位领衔人发言后的感想,接着就学科育人和知识的关系展开深入的探讨。领衔人们充分链接生活,勾连课堂,积极的思维碰撞中,金句不断:学科教学的任何细节都指向育人;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科育人就是生活育人;爱国主义教育、学科育人是需要智慧的;学科育人要有学科特质、学段特质……大家都很赞同成所提出的观点——“学科育人”说到底就是教师的人格育人、素养育人。现场观摩的老师们也积极参与互动,发表自己的见解。</h3> <h3>  最后,导师团团长王笑君对本次活动作了总结。他高度肯定了本次活动,希望领衔人要有教育关切,打开视域,提升格局;要有教育思考,敏锐感知,要有未来观、前瞻性;要注意教育表达,注重教育表达的正确性、独特性、深刻性、批判性、精要性、感染性。要增强学科育人意识,实现教育自觉,带着思考探索、丰富、完善,让学科育人真正实现,让孩子能够真正健康快乐地成长。</h3>

育人

学科

领衔

南通市

语文

名师

工作室

之道

小学

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