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樊姓文化研究会》相约北村•寻根问祖

醋溜土豆丝

<h3>  2019年11月23日,冬日的河南三门峡,晴空万里,崤函大地,阳光微笑,母亲河畔,天鹅欢歌。<br></h3><h3> 河南三门峡樊姓文化研究会“传承姓氏文化•助力‘樊’荣家乡”,相约北村寻根问祖,来到三门峡最大的樊姓聚集地——北村,寻访挖掘姓氏历史文化。</h3><h3> 北村位于河南三门峡城乡示范区母亲河南岸,黄河支流好阳河穿村而过,故原村名好阳村,后搬建新村位于古五帝镇之北更名北村。北村原属于三门峡灵宝市大王镇,是东去洛阳西去西安的必经之地,全村2000余口人,其中樊姓人口1500余人,是三门峡地区最大的樊姓聚集地,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古村落,史传樊氏先祖元末明初,从大槐树移民到此。北村富有文化传统,村内历史遗存丰厚,老君洞、崤函古道、龙潭寺、古寨、古槐树记录着北村悠久的历史。传说《道德经》的书写者老子就在北村北部的老君洞写下的《道德经》,函谷关令尹喜晨起,东望十里紫气飘来,紫气飘逸的地方就是北村。广义上崤函古道,水路和陆路都经过北村。北村分为上北村下北村,修建三门峡大坝时候,北村父老乡亲“为大家,搬小家”,整体移民,上北村搬迁到新村,下北村分散移民到许多村。北村及附近的樊氏族人,几十年秉持一颗家国心,温暖着历史,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家国故事。北村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励精图治,初心不改,安居乐业,幸福祥和,如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人民群众收获着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大步走进新时代。村里只有两户贫困户,目前已经脱贫,等待程序认证。</h3><h3> 三门峡樊姓文化研究会一行十余人,利用休息时间相约北村,受到了村两委的热烈欢迎,村委大院醒目的位置挂着“欢迎三门峡樊姓文化研究会来村参观”的横幅,村委纪学家门樊辉家门等六位村委亲们陪同一行人,参观了老村的旧貌、1000年树龄的大槐树、佛道儒合一的龙潭寺、远观老君洞和好阳河。参观了北村的母亲河生态防护工程,远处的白天鹅翩翩起舞,好像在欢迎我们,点赞勤劳的樊氏家门,歌唱可爱的北村,清晰可见母亲河远处的羊皮筏乘风破浪,快乐远行。在村委会议室,和北村樊氏年长者,进行了交流,与会樊氏文化学者就北村的田园生态开发、文化遗存保护、蔬菜规模种植、厨师技艺走出家乡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贵敏家门代表研究会给村委赠送了书画作品,留作纪念。最后,在勺然、栓虎二位家门的陪伴下参观了后地古枣林。</h3><h3> 今天的活动很圆满,为研究会工作的开展开好了头,起好了步。参加活动的家门深入探讨发扬樊姓历史文化,一直表示团结樊氏宗亲,爱党爱国爱乡,树立文化自信,策划编辑三门峡樊姓文化研究专辑,为五彩三门峡建设献力献智献行动。</h3><h3> 感谢北村两委、感谢勺然家门栓虎家门、感谢热爱姓氏历史文化的亲们。祝福家乡“樊”荣昌盛!</h3> <h3>北村村委大院大门口。</h3> <h3>北村村委大院,听党话,满满的激情在燃烧。</h3> <h3>北村村委大院,跟党走,满满的力量在挥洒。</h3> <h3>桃林北村,繁荣昌盛,为家乡加油,为家乡点赞!</h3> <h3>博高家门,热爱历史文化,专程从灵宝市区来到北村参加活动,博高家门是北朝村人,150年前先祖从北村移居北朝村,是北村樊氏第二十世。</h3> <h3>博高家门访问樊族老者,认真做记录。</h3> <h3>樊族老者,八十八岁了,思路清晰,知道有很多故事。</h3> <h3>樊族老者,八十七岁了,感谢给我们讲述樊姓的历史故事。</h3> <h3>北村解放后的老会计,樊氏族人。</h3> <h3>母亲河畔,激情的故事。</h3> <h3>龙潭寺正门。</h3> <h3>贵敏家门代表研究会赠送字画。</h3> <h3>龙潭寺三个字由三门峡名人邵玉铮教授书写。</h3> <h3>北村远观母亲河。</h3> <h3>枸杞不畏严寒,傲立寒风,欢迎我们。</h3> <h3>古枣林的树抱石头。</h3> <h3>北村,老村老寨墙。</h3> <h3>龙潭寺的简介,老子在荷塘月色的宁静里 书写了道德经,才西去函谷关。</h3> <h3>古村老寨墙。</h3> <h3>老村的旧貌——鹰嘴。</h3> <h3>1000年树龄的古树下留影。</h3> <h3>古树,学名国槐。</h3> <h3>走,去老村看一看。</h3> <h3>谈起历史文化,亲们兴高采烈,百花齐放。</h3> <h3>正前方就是老君洞,相传老子在这里写下道德经,写完后骑青牛西去函谷关楼,关令尹喜远望十里,见紫气飘来,离函谷关十里的地方就在北村。北村当时是世外桃花源,老子在这里接天地之灵气,写下了道德经。函谷关当时车辚马萧兵荒马乱的,非宁静之地,不应该在函谷关写道德经,而是在十里之地北村老君洞写的,符合事理。所以函谷关地名而是广义的函谷关。老子饿了,就吃馍, 老子吃的馍,叫老子馍,就是现在的北村面豆,建议北村面豆,改名老子馍,更具历史文化。老子渴了就喝黄河水,喝黄河水可让老子清醒聪明。</h3> <h3>北村的黄河,与会的亲们说,这是北村的月亮湾。</h3> <h3>参观北村黄河生态保护工程。</h3> <h3>勺然家门在讲述北村的古老故事。</h3> <h3>村委大院交流樊氏历史文化。</h3> <h3>村委大院里合影留念。</h3> <h3>会议室交流中。</h3> <h3>听村主任讲解北村的历史和现状。</h3> <h3>与会的亲们,是认真的,正式的。</h3> <h3>展示赠送的书法作品。</h3> <h3>村委大院醒目的位置挂的欢迎横幅 ,令我们小小的感动,致力文化研究,我们骄傲,我们自豪。</h3> <h3>村委委员樊辉家门,帅气能干。</h3> <h3>会议室交流的很热烈,很亲切,忘了时间。</h3> <h3>勺然家门,海军老战士。</h3> <h3>勺然家门的功德牌子,感谢勺然家门的热心热情,感谢勺然家门的境界精神,感谢勺然家门的尽心尽力为这次活动的付出。</h3> <h3>古枣林后地母亲河留影。</h3> <h3>龙潭寺里讲述老子的写经故事。</h3> <h3>北村的文化遗存,龙潭寺。</h3> <h3>古枣林——后地,母亲河盼留影。</h3> <h3>发几张活动的筹备方案和通知截图,我们是认真的,我们是用心的。</h3> <h3>用心用力,幸福自己。</h3> <h3>尽善尽美,研究历史,快乐自我。</h3> <h3>组织研究活动,严谨一些,细致一些,多出一些成果,是我们的努力方向。</h3> <h3>勺然家门讲述北村的崤函古道,他热爱历史,热爱家乡,对保护北村的历史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h3> <h3>贵敏家门关心北村的扶贫脱贫事情,北村已经脱贫了,只有三户脱贫户已经脱贫,等待程序认证。</h3> <h3>忠仁家门建议挖掘北村的历史,他热爱姓氏传统文化,提出好多村庄樊姓、张姓在一起,值得研究。</h3> <h3>建州家门提出要站在历史的角度研究姓氏的发展,他说习总书记把保护黄河提升到国家战略,所以要在母亲河畔要讲中国故事,要讲黄河故事。</h3> <h3>《豫西家族的呼唤》——我们遥远的记忆永太公你在哪里?刊登发表于河南樊姓文化研究刊物。三门峡的樊氏历史文化厚重,值得研究。比如,凡村、东凡的樊去哪了、唐碑樊炜的墓志、秦赵会盟和哙祖的故事、以及樊氏家风家训,樊氏历史人物等等。</h3> <h3>  最后借美篇一角,感谢北村两委、感谢勺然家门栓虎家门在北村的付出、感谢贵敏博高建州建星忠仁建林经宁家门的热情参与和付出,牺牲休息时间为年轻人树立榜样的力量,感谢热爱姓氏历史文化的亲们。</h3><h3> 让我们在历史中汲取力量,在研究中爱我中华!祝福家乡!祝福祖国!</h3><h3> 美篇编辑:樊辉,网名醋溜土豆丝,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张茅位村人,沐浴改革春风成长,三门峡作协会员,三门峡市政协委员,湖滨区政协常委,曾被评为三门峡道德模范和三门峡最美导游,钟情家乡地域历史文化和姓氏文化,就职于三门峡中国国际旅行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