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目为载体,探索基于学科融合的新型课堂

化明

&nbsp; &nbsp; &nbsp; &nbsp; 11月20日,湖南省地质中学教学开放日,长沙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学科教育教学融合研究团队推出了一堂课例研修示范课。在通用技术教研组长、长沙市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研究团队成员黄仁忠老师的主导下,推出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新型课堂:在90分钟的课堂里,通用技术、化学、物理三个科目的老师同时进堂授课,围绕电动汽车模型制作项目,三位老师引导学生利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应用场景下的具体问题。这种立足培育核心素养的新型课堂,让观摩的老师们耳目一新,称赞连连。长沙市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通用技术学科研究团队成员与望城区孙宇暄科技名师工作室成员参与观摩。地质中学党委蔡席春书记、教务处肖自强主任亲临现场观摩,长沙市教科院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主任邹良全程听课,并在课后对课堂进行了精彩点评。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通用技术黄仁钟老师在授课</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参与听课的领导和老师</h3> &nbsp; &nbsp; &nbsp; &nbsp; 课堂中,黄仁钟老师先从通用技术学科的视角,利用一系列信息技术手段,带领学生分析了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外的技术发展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基于技术分析的预测,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出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和相关功能模块,让他们熟悉电动汽车的工作原理,最后要求通过自主学习,利用给定的材料拼装电动汽车模型。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化学龚娟熙带领学生制作电池</h3> &nbsp; &nbsp; &nbsp; &nbsp; 完成模型拼装以后,实践项目面临没有动力电池的问题,于是化学龚娟熙老师出面,引导孩子们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尝试自己制作一个动力电池。师生一起梳理相关知识,总结出可以制作电池的化学物质和反应式,并寻找出最佳的理论方案,然后让他们利用给定的化学药品和材料制作一个适合在电动汽车模型上使用的电池,并组装测试,找到最佳方案,完成电池的制作。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利用物理知识进行小车加速度测试</h3> &nbsp; &nbsp; &nbsp; &nbsp; 实践任务至此,面临作品性能评判的问题,于是物理唐芳芳老师开始带领大家分析小车模型性能评价的方法,结合物理知识,大家决定通过从小车加速性能方面对小车进行测试。于是在唐老师的带领下,大家一起探索模型车加速度的测试方法并进行实验,然后根据测定的结果来分析总结模型制作中的经验教训。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仁钟老师课后分享</h3> &nbsp; &nbsp; &nbsp; &nbsp;课后,邹良主任对这种立足核心素养培育,打破学科鼓捣、淡化学科边界新型的课堂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样的课堂让学生不再是单纯的学习孤立的知识点,而是在面临实际问题时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不同知识来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和解决问题,从而真正实现能力的提升。三位老师在课堂中各种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也获得邹主任的高度认可,她觉得三位老师新技术手段的使用均立足课堂实际需求,信息技术手段丰富且使用选用合理,使用熟练,对课堂教学取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nbsp; &nbsp; &nbsp; &nbsp; 示范课结束以后,长沙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学科教育教学融合研究团队成员、周南中学通用技术教研组长张志刚老师,为融合团队和孙宇暄科技名师工作室成员做了题为《信息技术在通用技术课堂中的灵活运用》的讲座,与大家一同探讨通用技术课堂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的途径与方法,在思维碰撞中,大家都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