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山武工队

鸡鸣村角

<p class="ql-block">柴山武工队排长,华民兵战斗英雄武继友。</p> <p class="ql-block">  从这张建国初期的沂中县(沂水)地图上,我们可以发现,当时的沂水县有个柴山区。它东起沂河岸边的金鸡埠,西至歪头崮山脚下的肖家沟。战争年代,这块方圆五十里左右的狭长地带,曾是一块血染的土地。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这里的人民,参军参战保家园,浴血奋斗抗敌寇,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篇章。“最后一粒粮食做军粮,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郎送战场!”这是柴山老区人民在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在这篇拙文里,叙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柴山区武工队的一些往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47年5月17日,孟良崮战役胜利结束。在我华东野战军战略转移后,蒋军分两路向沂水进攻。东路从界湖一带沿青临路向沂水进犯。西路则由蒙阴坦埠一带沿泰石路向东攻击。到六月上旬,国民党军占领了沂水全境,敌整编83师进驻了沂水城。随蒋军回来的还有一部分早已逃跑了的伪顽恶霸坏分子。他们组成“还乡团”,对老区人民进行了疯狂的反攻倒算。当时的王庄区是山东分局所在地,受害就首当其冲。全区40多个村庄都被火烧,就连看山屋子都无以幸免。用“还乡团”们的话说,就是“村村冒火,户户冒烟”。蒋军和“还乡团”们,为了报复老区人民,押着逮来的妇女,到土改后自己分到的土地里踩踏庄稼。两三天功夫,就把五百多亩刚刚吐穗的高粱谷子踏成一片平地。更为残忍的是,入夜,他们把这些妇女押进王庄教堂,集体强暴蹂躏。罪恶滔天,罄竹难书!</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柴山区紧靠沂水县城。离沂水县城一河之隔的金鸡埠村就属于柴山区。蒋军和还乡团进驻县城后,就在与金鸡埠近在咫尺的马荒村,修起了碉堡,建立了据点。他们以此为依托,向柴山区的村庄进犯骚扰,抓人,抢粮,牵牲口,还逮大姑娘小媳妇。破坏生产,祸害百姓,疯狂报复。而金鸡埠,朱午,越庄一带平原村庄更是深受其害,老百姓的生活一时处于了水深火热之中。</p><p class="ql-block"> 从四七年六月份开始,柴山区就处在了对敌斗争的最前沿。为了更有效的打击敌人,保护百姓生活。柴山区委在组织各村民兵联防开展斗争的同时,成立了一支精悍的地方武装组织——柴山区武工队。</p><p class="ql-block"> 柴山区武工队最初只有十八个人。后来不断壮大,发展到近四十名队员。这些队员都由翻身的贫雇农组成,也都是从各村民兵中挑选出来的精英。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出身好,觉悟高,立场坚定,文武双全。身强力壮武艺精,灵活机动头脑灵。首任武工队长是柴山区武装部长黄鉴祥(柴山村),指导员是区委书记耿太三(张耿村)。这支精悍的武工队里,有华东民兵战斗英雄武纪友(柴山),有机枪手李洞春(柴山),荣誉复员军人刘德全(泉沟)陈树全(中峪)、李富岗(朱午),有独肩膀的神枪手王廷全(信家庄),有黄修勋、杜全林,文新富,杨培善,还有十七岁的小伙子张纪春(团坪峪)。……</p><p class="ql-block"> 武工队的队员们,大多都是柴山区本地人。他们发挥村熟、人熟、地形熟、社情熟的优势,采用游击战,麻雀战,伏击战等形式,忽南忽北,声东击西,时聚时散,时分时合,时进时退。埋地雷,烧碉堡,割电线,打冷枪,夜摸营。灵活机动的周旋在以无儿崮、盆山顶为中心,方圆二十五里这块土地上。四七年六月四日首战肖家沟,再战柴山河套。在最初两个月的时间内,武工队就先后作战二十八次,打伤蒋军营长以下三十二名,打死蒋军连长以下十四名,俘虏蒋军逃兵十五名。烧毁敌人碉堡十五座。缴获美式枪两支,子弹二百三十多发,手榴弹十八枚。他们用这种“挤脓”战术,硬是把蒋军和还乡团这些“疖子脓”挤出了越庄以东。在无儿崮、盆山顶至养老山一带,筑起了一道牢不可破的钢铁防线。从此,蒋军再也没有突破过盆山防线,西进到南套、团坪峪、中峪、柴山一带半步。</p><p class="ql-block"> 武工队打的最漂亮的一仗,是越庄伏击战。那一次,打的是城西马荒据点下乡抢粮的敌人。蒋军进攻时,柴山区各村都实行了坚壁清野。马荒据点的敌人在近处抢不到粮食,就越过朱午一带向西骚扰,最后竟然胆儿肥了,深入到了南套、中峪,团坪峪一带。武工队就隐蔽埋伏在越庄南山坡,当大约一个排的敌人牵着抢来的牛和驴,驮着抢来的粮食,还有大包袱,小提留,“满载而归”时,武工队猛然间就从山坡上冲下,迎头痛击,把他们打了个措手不及。武工队员王廷全一枪干掉了领头的连长,三十多个蒋军群龙无首,成了一窝无头苍蝇。哭爹喊娘,连滚带爬,丢了牛,撇了驴,抛了包袱,甩了提留,还丢下了六具尸首,一路狂奔逃回了马荒据点。</p><p class="ql-block"> 武工队打的最险恶的一仗,是金鸡埠战斗。也就是在这次战斗中,时任武工队班长的武纪友和同班队员张纪春一同立了大功。四七年十月五日,柴山武工队在金鸡埠西边的石埠子山,被蒋军的一个连包围。敌人的一挺机枪把武工队压在了一条沟岔子里。守不住,也撤不了,情况万分危急。武纪友悄悄的向敌人机枪阵地侧后爬去,而队员张纪春就隐蔽在沟岔子下,用枪探子(通条)挑着帽子,左晃右晃,忽高忽低,迷惑吸引敌机枪射手。帽子被打透了两个眼子,可还是晃悠。敌机枪手就感觉纳闷,抬起头来观察,张纪春就把握住了这个机会,一枪把他打了个仰巴叉。这时,武纪友已迂回到了机枪阵地后方,抱起石头把付射手砸的脑瓜子崩裂,脑浆四喷。武纪友抱着机枪向敌人猛扫!掩护武工队安全突围。那次战斗后,武纪友被提拔为武工队长,而张纪春也接替他当了班长。</p><p class="ql-block"> 武纪友缴获的那挺机枪,后来就交给了他的同村队员李洞春使用。李洞春就成了武工队的机枪手。他一米八几的个子,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日常行军,他自己扛着机枪,还背着四个梭子,从来不叫累。他的射击技术提高很快,在战斗中,当敌人进攻时,远了用单发,近了用连发。快慢结合,有张有弛,他的机枪一响,敌人就伤亡一片。武纪友就夸他——过去连个爆竹都不敢点,没想到还成了个呱呱叫的机枪手!</p><p class="ql-block"> 武工队和蒋军打过狙击战,伏击战,也和蒋军的还乡团打过遭遇战。四七年七月下旬的一天晚上,武工队的一个战斗小组在马荒北洼里活动,监视着马荒据点。活动了大半夜,就在路边的高粱地里,抱着枪背靠背休息。突然间,身后高粱地里就钻出了一伙还乡团,悄手蹑脚的,准备向武工队偷袭。武工队员李富刚最先发现了敌情,他大喊一声“抄家伙啊!”顺手就甩出去了一个美式手榴弹。“轰隆”一声响,接着他们就来了一阵排枪。这一下子,就打伤了五个,一个还乡团的肚子被手榴弹炸了个“稀胡烂”。还乡团以为是被打了伏击,架着断腿的,拉着瞎眼的,惊慌失措的逃回了马荒据点。事后,区委书记兼指导员耿太三表扬说,这才是“狭路相逢勇者胜”!</p><p class="ql-block"> 和还乡团打这次“遭遇战”的这个小组,共四个人,除李富岗外,还有王廷全和陈树全,组长是刘德全。他们都是负伤回村的荣誉复员军人,原来都是115师和山东纵队的老八路,身经百战,战斗经验丰富。武工队每次出发活动,他们都是尖兵组;每次战斗,他们都打先锋。是武工队的顶梁柱。提起这个“荣军战斗组”,每个人都有一段出彩的故事,而组长刘德全更有一件传奇的经历。</p><p class="ql-block"> 蒋军占领沂水县的时候,大部分军属,积极分子都在村区干部们的带领下,转移到了黄河北。刘德全坚决不走。他就和村里的民兵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兜圈子”。一次他去柴山村,正好遇上蒋军扫荡。一个落单的蒋军士兵,在街上的墙旮旯里拉屎。刘德全二话没说,悄悄的摸上前去,抓起美式步枪,扎上子弹带,揣起手榴弹,没费一枪一弹,就得了全付武装。临走,他还砸了墙旮旯里的蒋军士兵一石头蛋。埋头拉屎的士兵被砸的晕头转向,刘德全早一溜烟儿,没影踪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柴山区武工队是一支战斗队,也是一支工作队。他们不但在战场上和敌人拼搏,同时,也肩负着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保卫土改果实,武装复查,除奸反霸等繁忙的工作任务。</p><p class="ql-block"> 蒋军占领沂水县后,一些过去在土地改革中,被清算、处理和打击镇压的伪顽汉奸,恶霸地主等,就觉得天又变回来了。他们就像清明谷雨后的长虫、癞蛤蟆一个个都“醒醒”了。那架步恰似当年的“胡汉三”。一个个张牙舞爪,趾高气扬。有的就公开恶上贫雇农户的门子,索回被分走的土地、财产和粮食。在这些蠢蠢欲动的恶霸分子里,朱午一带有名的地主、外号叫“大肚子”的,表现的尤为恶劣。武工队就决定“枪打出头鸟”,给他点颜色看看!这天一鸡叫两遍后,武工队就守在了“大肚子”的家门口。清晨,“大肚子”擦着眼屎,嘴里哼哼着“姐儿啊,南园啊,摘方瓜啊……”边哼哼边开院门,一露头,就被武工队员们掐着脖子,封着膀子,抓了个正着!武工队员押着他,把反攻倒算回来的财产家什粮食,背着扛着一样一样的,又送回到贫雇农户家,让他挨家挨户赔礼道歉。一顿折腾下来,累的“大肚子”散了架。大肚皮也憋了下去。那天正好是朱午集,武工队员们给“大肚子”找了个洋瓷盆子,让他在集上边敲盆子边喊话。“我这大肚子里都是坏水坏蛆,我不该反攻倒算……”三圈下来,“大肚子”威风扫地,气焰顿消!</p><p class="ql-block"> 武工队还在柴山区委的统一部署下,开展“救人” 运动。四七年的八月十五日那天,武工队深入马荒、金鸡埠、朱午一带,一晚上就召开了五个村的村民大会。他们向群众通报解放军大反攻的消息,宣传党的宽大政策,发动群众开展“救人”。他们还专门召集蒋军和“还乡团”家属会议。动员他们写信捎信,把蒋军士兵和被迫参加“还乡团”的人从火坑里拉出来。</p><p class="ql-block"> 武工队员们作战打仗是精兵,群众工作当模范,个个是好手。在做群众工作中,他们办法颇多。硬法子,软法子,半硬半软的法子,斗智斗勇的法子,发挥的淋漓尽致。最成功的一例,是智斗“三番子”。所谓“三番子”,就是和敌伪顽蒋军三方势力,都有勾嘎和联系的人。他们脚踏三条船,就是不踏共产党的船!某村这个外号叫“三番子”的,就是这样一个狡猾的对手。蒋军进驻沂水城后,这个“三番子”也显得活跃了很多。他曾几次借故进沂水城走亲戚。得到群众举报后,引起了武工队的怀疑,可也拿不住他的具体把柄。于是,武工队就对他来了个“敲山震虎”!这天深夜,武工队员们悄悄的压上了“三番子”家的屋顶,神不知鬼不觉的掀开屋笆,把一颗废了的手榴弹,用麻线栓着,吊进了屋内。第二天早上,“三番子”看到悠荡在头顶上的手榴弹,吓了个仰巴乍。感觉自己可能露了黄,当即跑到村公所,进门就磕头。交代了自己曾是国民党员的身份,和想去城里接关系的企图。</p><p class="ql-block"> 柴山区武工队,能打仗,能工作,能让敌人畏惧,能使恶霸胆寒。是一个威振四方,美名远扬的英雄群体!在四七年的《鲁中大众》报上,屡屡见到赞扬柴山区武工队的文章。其中受表扬最多的是武工队长武纪友。在此,也应该再说一说他。</p><p class="ql-block"> 武纪友(1917——1987),是柴山村人。在他懂事的时候,姐姐,弟弟,妹妹就相继饿死。他一九四零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曾任柴山村的民兵队长,积极开展抗日活动。1946年秋,他带领柴山区支前民兵,跟随鲁中军区第四师,第九师参加了安丘战役。一次,他们的民兵队向前沿阵地送弹药途中,遭遇敌炮火封锁。五个民兵当场牺牲,其余受伤。紧急关头,他只身一人冒着敌人炮火,爬着把弹药拖到前沿阵地。又从阵地上抢下了八名伤员。而自己却受伤和劳累而昏倒。1947年6月,他参加了柴山区武工队,任班长。后来因战功卓越,就被任命为武工队长,从而带领武工队创造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儿。</p><p class="ql-block">50年他被评为华东民兵战斗英雄,出席了群英会。建国后,他担任柴山村党支部付书记,直到晚年,还在柴山小坝水库为集体看鱼。1987年夏天,老英雄与世长辞!这是个铁骨铮铮的沂蒙汉子!他是柴山人民的骄傲!也是沂蒙山的荣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八年来到了。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战略大反攻!随着形势的好转,四八年三月份,沂水城里蒋军不得不向南撤退,沂水全境再一次获得解放。在蒋军占据沂水县的十个月里,柴山区武工队,与敌人进行了针逢相对的顽强斗争。夺得了一次次胜利,取得了辉煌的战果!</p><p class="ql-block"> 沂水无敌踪后,柴山区武工队,又投入了波澜壮阔淮海战役大支前。他们抬担架,运军粮,押俘虏,离别沂蒙山,奔赴最前线。他们的汗水洒在了淮海战场,他们的足迹到达了长江岸边!</p><p class="ql-block"> 岁月流逝,时光如梭。几十年过去,人们都过上了幸福安详的好日子。再也不用“躲反”,再也不用担惊受怕!如今的柴山老区,也早已划归了龙家圈社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柴山老区人民,不忘初心,艰苦奋斗,发扬战争年代的那股劲,那么一种精气神,把昔日战火纷飞的柴山老区,建成了美丽富饶的幸福家园!</p> <p class="ql-block">柴山武工队班长张继春</p> <p class="ql-block"> 喜看昔日柴山武工队拼搏奋斗的这块土地上,道路四通八达,高楼拔地而起,人民富裕安康,一派歌舞升平。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柴山大地换新颜。今天,我们沐浴在新时代春风里,我们不会忘记,也不应该忘记,那些曾经为这块土地流血留汗,无私奉献的老前辈们!虽然武工队已不复存在,虽然他们大多离开了我们,可他们的英灵永昭日月!他们的精气神,将同柴山三崮一样,永远长存在这块奉献的土地上。</p> <p class="ql-block">柴山区民众敬立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四八烈士纪念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