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大院情缘

竹影(袁正贤)

<h3>  在80年代的头一年,我爱人和孩子随军到云南,开始了部队大院的生活。那是一座苏式军营,家属院在军营侧后,中间一条路隔开,两家人一小院,每户三间平房。在办理随军前一个月,部队领导对我说,希望我把家属接来安顿好后,去南京上一年半的军校。我在8年前曾经上过技术性的军校,这一次真的不想去,但不好拒绝组织上的安排。爱人随军后安排在部队加工厂上班,我把油盐柴米及小孩子入学弄好后,很不情愿地去南京军校报到。</h3> <h3>  我在家属随军后20天,离开爱人及孩子,到南京开始第二次军校生活,心里老是不放心,担心她们不习惯部队大院的生活。学员大队的领导很了解我的情况,第二年放暑假时,请示校首长同意后,破格让我往返乘飞机回部队度假。我们这一期都是营团干部,全班10个同学除我之外,其他的家庭经济条件都比较好,每年共有400多块钱的福利费,班长找他们商量后,他们一分都不要,大家一致同意全部给我补助,那个年代这一笔钱是很管用的,我拿来给爱人及孩子添置新衣服,至今让我难以忘怀,非常感谢学校领导及全班同学对我的关怀。</h3> <h3>  我家在云南时夫妻俩,每月只有100来块钱的工资收入,经济上不很宽俗。为了让日子过得好一点,我和爱人把家背后的三分空地,用柳条柳枝竹子圈起来,在园里种植瓜豆蔬菜,并搭建简易猪栏和鸡鸭围栏,自己养猪养鸡养鸭,除油盐柴米外,其他都能自给自足。自部队有了加工作坊后,连队的那些面条机和石磨闲置起来,我弄来一台压面机和石磨,对齿轮进行清理维修后,供家属队的人使用,自己加工面条、馄饨皮、豆腐等,付出的辛勤劳动,让日子过得很滋润。</h3><h3><br></h3> <h3>  我在80年代中期,调回原籍的省份,爱人和孩子随我进入军分区大院,爱人安排在市属的造纸厂工作,孩子们进入附近的名校就学。这里的环境比在野战部队好得多,我家分得4间平房,这是一个很大的四合院落,有10来户随军家属,中间有一大块草坪。孩子们完成作业后,就在坝子里跳绳跳皮筋、弹玻璃球、滾铁环,玩得非常开心。我家门囗有一颗100多年前的老槐树,夏秋季节枝叶茂盛,大家下班、放学后,喜欢带上櫈子坐在树下摆龙门阵、吃饭、剩凉,人与人之间关系非常和谐。我在90年代初转业下地方,爱人和孩子随我从野战部队开始,到离开军分区,在部队大院生活了10来年。</h3> <h3>  而今的10多年前,我女儿考进部队最高科研单位,并成为一名从事科研工作的军人,我和老伴又成为部队家属,每年都要在部队大院生活一段时间。这里的部队大院规模大级别高,实行封闭式管理,四周筑有高墙,门前由卫兵守卫,持有部队制发的出入证,才能刷卡入内。院内分为工作区和生活区,生活区就是一个居民区,地方街道办在这里设有居委会及党组织。营区绿化得非常好,建筑物密度小,显得很清静,管理也很到位。生活在大院内的家属交往少,但都很有教养,见面时互相都很客气,应该说生活在大院内的人都比较幸福。我这一辈子与部队结下不解之缘,在我离开军营多年后,又回到部队大院生活,也许是缘分所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