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洛阳战役

熊啊雄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流行这么一个句子:诗和远方。&nbsp;&nbsp;这不就是前人说过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吗?&nbsp;语言的创新总是把一件十分艰辛的事情描绘得这般的浪漫。</h3> <h3><br></h3><h3> N年前上学时,从课本里知道中国有座“九朝古都”的历史名城,叫“洛阳”。 洛阳有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寺庙──白马寺;洛阳有武则天时代雕刻的卢舍那石窟佛像;洛阳有新中国的第一座拖拉机厂;洛阳有久负盛名的牡丹,还有一个成语叫“洛阳纸贵”。</h3><h3> </h3> <h3>  几十年来,我一直想去洛阳看看,去探寻远去的历史,去追寻那些曾经为这座城市浴血奋战的英雄足迹。这皆缘于我曾经服役的部队有一个诞生于1927年11月13日鄂豫皖地区的“红军团”,“红军团”里有一个英雄连队叫“洛阳英雄连”。<br></h3><h3> 我服役期间的两任军长吳效闵和顾永武、军政治委员何云峰以及全国战斗英雄王引生(军参谋长)、卫小堂(军副参谋长)、军后勤部长秦三须都是1948年解放洛阳的有功之臣。</h3><h3><br></h3><h3>&nbsp;&nbsp;&nbsp; 洛阳战役是怎么一回亊?红军团的先辈们是怎样在洛阳战役中英勇战斗的?“洛阳英雄连”是一个怎样的英雄群体?国民党青年军206师师长邱行湘究竟是被哪一支部队活捉的?这些都是我心中的“结”。</h3><h3>&nbsp;&nbsp;&nbsp;&nbsp; 于是,我在一个艳阳高照的秋日,背着双肩包、独步开始了寻访洛阳之旅。去寻找当年的老部队参加洛阳战役,解放洛阳时的那些历史痕迹,厘清脑海里的那些模糊的往事,以解“心结”。</h3> <h3>&nbsp;&nbsp;&nbsp;&nbsp; 尽管己经是深秋,暖阳却是依旧。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h3><h3> &nbsp;&nbsp;列车以200公里的时速沿着古蜀道的基线从成都出发,经广元、七盘关、进入关中平原,穿越秦岭后再向东北方向的洛阳疾驶。和熙的阳光透过车窗洒落在手中的书页上,脑海里的影像时而眼前,时而往事。</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此时此刻心中有“诗”,更有远方。</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车厢里很静,身边的人有的在眺望,有的在玩手机,有的在轻声闲聊,我则静静地捧着书本,认真地倾听先人讲述3000年来的名人往事。</h3><h3> 九百多年前,宋代司马光曾留下《过洛阳故城》诗:</h3><h3> 烟愁雨啸奈华生,</h3><h3> 宫阙簪裳旧帝京。</h3><h3> 若问古今兴废事,</h3><h3> 请君只看洛阳城。</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司马光留下的诗句,给洛阳这座沉淀着千年历史底蕴的古城带来许多的思考,成为后人评料世事和追寻过往的源头。</h3><h3>&nbsp;</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公元前91年完成的《史记·周本纪四》里说:“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司马迁的这段话给我们讲了两件事:一是周成王派请叔伯周公旦新建都城洛邑,二是洛邑位于天下之中。“中国”一词(环宇之中心)大约由此衍生?</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自西周成王五年(公元前1038年),周公姬旦受成王之托选择“处中心之地”而在洛水、伊水之滨建立东周王城始,后人有把洛阳称为“九朝古都”的,也有把洛阳称为“十三朝古都的”。</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该听谁的?</h3><h3>&nbsp;</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其实,“九朝古都”一说是乾隆爷封的。</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九”在中国古代称之为极数,比如九五之尊,一言九鼎,“九朝古都”是说经历朝代数量最多的古都。</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如果详细计算的话,洛阳的都城史也不止十三朝。</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近代考古发掘和史料均表明,以洛阳为都的国家和政权有帝喾、夏(早期、末期)、商(初期)、西周(成王五年后)、东周、战国韩(早期)、秦末河南王、西汉(高祖初)、更始、东汉、曹魏、西晋、北魏(493年后)、隋(炀帝后)、李魏、王郑、唐、武周、大燕、后梁、后唐、后晋(高祖初)、中华民国(1932年日军入侵淞沪,国民政府以洛阳为行都,于同年3月由南京迁都洛阳,5月上海停战,国民政府于11月又从洛阳迁回南京), 一共二十三个朝代,其时间跨度超过三千年。</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其中,作为陪都的政权有:新莽、后赵、东魏、北周、后汉、后周、北宋、金,一共八个,合计是三十一个。</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如果仅作一个“都城”的概念而不以严谨来计算的话,洛阳可以称为三十一朝古都。</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如果严谨计算的话,按正史所载除去陪都、诸侯国、小政权、短命王朝,合并武周和唐为一朝,洛阳应是十三朝古都,这应该没有错。</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高铁列车经过五个半小时的运行,把我从成都正点送到了1100公里之外的洛阳龙门高铁站,我按照手机导航指引直奔通往洛阳市区的公交站。</h3><h3> 一小时后,我站在了修茸一新的周公庙的山门前。</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h3> <h3>&nbsp;</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我只能凭着老英雄和老首长们留下的故事去拼接历史的片段和追寻远去的往事。</h3><h3>&nbsp;</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还好。洛阳人不欺生,不排外。</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洛阳人不仅保留着古中原人的大度与和善,而且还对这座城市的历史非常熟悉。无论是路遇的青年、值守的保安、学校的老师、退休的长者、小店的老板还是走街窜巷的“收荒匠”,当他们得知我专程为71年前的那场鏖战而来时,都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为我指引路线,述说往事。  </h3><h3>&nbsp;</h3> <h3></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要寻找的故事是发生在1948年初春的那场“洛阳战役”。对历史有过关注的人,都知道“洛阳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两军一次重要的军事博奕。</h3><h3>&nbsp;</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47年10月10日,转战陕北的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在陕北佳县神泉堡向全中国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宣言》开篇第一句话直奔主题:<font color="#ed2308">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后,现已大举反攻。</font></h3><h3>&nbsp;&nbsp;&nbsp;&nbsp;&nbsp;《宣言》的结束语是:<font color="#ed2308">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font></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毛泽东主席和中国共产党人的这个决心,完全是被蒋介石逼出来的!</h3><h3>&nbsp;</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双方在重庆签订的实行国内和平的“双十协定”很快被老蒋撕毁,内战摩擦不断。</h3><h3>&nbsp;</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调集重兵突然进攻共产党在中原宣化店地区的驻军李先念、郑位三部,从而爆发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中国由此开始了长达三年半的全国内战,这场内战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人民解放战争”。</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毛泽东主席为了打破蔣介石对我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军事进攻,一改我军的守势而跳出外线作战,决心攻克国民党军盘据的军事重镇洛阳。</h3><h3>&nbsp;</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此时,陈赓谢富治兵团正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集结于河南许昌西南的叶县、襄城地区一面进行新式整军学习教育运动,一面牵制平汉路的敌人,随时准备配合野战军主力的战略行动。在洛阳守军陷于孤立的状态下,中共中央军委指示,由华东野战军参谋长陈士榘、政治部主任唐亮率部并统一指挥华东野战军第3、第8纵队和中原野战军陈赓、谢富治兵团的第4、第9纵队及太岳军区第5军分区部队对洛阳是个扼陇海路要冲的中原重镇发起“洛阳战役”。</h3><h3><br></h3> <h3>  &nbsp; 洛阳,不仅是九朝古都,它在蒋介石的眼中,是福地。&nbsp;1932年日军发动松沪战役侵犯上海的时候,蒋介石曾把国民政府迁到了洛阳西面的“西工兵营”。</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36年,为迎候蒋介石庆祝五十寿辰,河南地方政府选择位于古都洛阳城南13公里处的香山西坳,紧邻龙门石窟的香山寺南侧建了一幢两层小楼,被称为“蒋宋别墅”。</h3><h3> 香山寺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nbsp;武则天称帝时重修该寺,并常驾亲游幸御香山寺中石楼坐朝,留下了“香山赋诗夺锦袍”的佳话。白居易为了“刷存在感”凑热闹,曾捐资六七十万贯,重修香山寺,并撰《修香山寺记》,寺名大振。清康熙年间重修,乾隆皇帝曾巡幸香山寺,称颂“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当年的蒋介石于1936年 10月29日从西安乘火车到达洛阳东站。名为“避寿”,实为部署针对陕北红军的“西北剿共”计划,他于10月31日在别墅里邀请张学良、阎锡山和一众党政军要人庆祝了自己的五十寿辰之后又视察了洛阳军校、西工发电厂,检阅了重炮部队。</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此期间,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三次往复洛阳,至12月初离洛到西安,在洛阳共停留的36天,基本都是住在香山寺旁的蒋宋别墅。</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h3><h3>&nbsp;</h3> <h3></h3><h3>上图为:陈士榘与陈赓在洛阳战役时的合影。<br></h3> <h3>上图为:时任国民党青年军206师师长的邱行湘</h3><h3> . </h3><h3> 解放军针对洛阳的作战意图,被国民党军所觉查。蒋介石便匆忙派专机将驻守在洛阳的国民党青年军第206师师长邱行湘急召到南京向他面授机宜,撑腰打气,企图固守洛阳城。</h3><h3> 此时的邱行湘,因在1946年率国民党94军第5师在吉林四平街地区与林彪指挥的东北民主联军激战时,不顾师长身份手持冲锋枪亲自带兵上阵突击而被蒋介石称为“邱老虎”。</h3><h3> 由于邱行湘在四平街作战有功,蒋氏父子遂将其调任称之为“御林军”的国民党青年军整编206师担任少将师长。</h3><h3><br></h3><h3> 在今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黄埔路西侧,前南京军区总医院后面的原南京国民党中央军校蒋介石的官邸里,蒋介石把邱行湘叫到地图前说:“据侦察,西北共军在宜川得手后,陈士榘、陈赓在洛阳以南集结,大有连下九城之势,洛阳不能不防。所以,我找你来。你是知道的,洛阳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九朝都会之称。洛阳的地形同东北的四平街差不多,你这个邱老虎一定要死死守住这块土地。”</h3><h3> 临危受命的邱行湘此时装出一副轻松状说:“校长,你请放宽心,就是洛阳天空下刀子,我也要保证洛阳安然无事。”</h3><h3> 蒋介石禁不住拍着邱行湘的肩说:“好啊,你邱行湘毕竟是邱老虎嘛!”</h3><h3> 邱行湘辞别蒋介石后,又被蒋经国拦住,请他上车前往南京碑亭巷的曲园酒家设宴款待。</h3><h3> 蒋经国时任国民党预备干部局局长和青年军政治部主任。</h3><h3> 当年,蒋经国治下的青年军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凡是青年军将领受命出征之前,蒋经国皆设宴饯行。</h3><h3> 与往日不同的是,席旁多了一位婷婷玉立的美貌女子——蒋经国为邱行湘介绍的未婚妻。</h3><h3> 邱行湘见满桌的美味佳肴和身旁的佳丽,不禁流露出对蒋氏父子的感激之情。</h3><h3> 席间,蒋经国神秘地对邱行湘说:“家父有一事要我转告你。下个月底,国民政府将在南京召开行宪国民大会,选举正副总统,如果这个月洛阳保得住,对家父来说,至关重要。所以,请邱师长务必坚守洛阳。”</h3><h3> 蒋经国停了片刻,继续往下说:“邱师长,还有一件机密大事要通报给你。宋庆龄、李济琛、何香凝、冯玉祥、谭平山等,已在香港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欲与家父的国民党抗衡。前线如果总是打败仗,对家父的威望有很大影响,如果洛阳再不保,就更要授人以柄了。”</h3><h3> 邱行湘对于蒋氏父子的重托自然是忠心挚诚,应承以命相博,效命校长,为党国捐躯在所不惜。便对蒋经国说:蒋兄放心,我回洛阳后,一定鞠躬尽瘁,为保卫洛阳,战斗到最后一息。</h3><h3> 宴毕,蒋经国亲自驾车将邱行湘送到明故宫机场,临别时未婚妻也对邱行湘含情脉脉地表示:我在石头城等你凯旋。</h3><h3><br></h3><h3> 被黄埔同学称为“小蒋介石”的邱行湘回到洛阳后,立即着手全面备战。</h3><h3> 首先在洛阳建立“党政军联席会议”制度和洛阳警备司令部。二是印发《保卫洛阳告将士书》,并组织营以上军官庄严宣誓,誓死保卫洛阳。三是和副师长兼206师1团长的赵云飞抓紧防御部署。</h3><h3> 其间强抓10万民工抢修工事,强拆妨碍作战视野的民房1600多幢,并筹集100万斤粮食和300万斤柴火,企图负隅顽抗。</h3> <h3>上图为:何云峰、顾永武、卫小堂、余克法等老英雄。</h3><h3> . </h3><h3> 1948年3月7日中央军委批准实施洛阳战役。</h3><h3> </h3><h3> 此时的守军国民党青年军第206师和国防部直属炮兵、汽车分队等共计2万余人,依托工事坚固,城垣高厚,堡垒众多,易守难攻的有利条件决心与我军决一死战,固守洛阳。</h3><h3><br></h3><h3> 我军参战的部队面对这场即将开始的恶仗、硬仗,则以华东野战军3纵、中原野战军4纵担任攻城 ,华野8纵、中野9纵担任打援的部署,决心挫败敌人。</h3><h3> 据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编辑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战史记载,我军投入洛阳战役有4个纵队和1个军分区,共28个团的兵力。</h3><h3> 这是毛泽东主席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的战术原则的最好范例。</h3><h3> 华东野战军的各纵队按下不表,这里只是简单说说当年中原野战军的7个纵队。<br></h3><h3> 中原野战军的老底子基本都是原红四方面的部队。郑位三将军曾在早期的延安说过,人民军队的高级将领中,74%出自红四方面军。</h3><h3><br></h3><h3> 其时,中原野战军序列如下:</h3><h3>第1纵队(辖第1、第2、第20旅),杨勇任司令员,苏振华任政治委员;</h3><h3>第2纵队(辖第4、第6旅),陈再道任司令员,王维纲任政治委员;</h3><h3>第3纵队(辖第7、第8、第9旅),陈锡联任司令员、彭涛任政治委员;</h3><h3>第4纵队(辖第10、第11、第13、第22旅),陈赓任司令员,谢富治任政治委员;</h3><h3>第6纵队(辖第16、第17、第18旅),王近山任司令员,杜义德任政治委员;</h3><h3>第9纵队(辖第26、第27旅),秦基伟任司令员,黄镇任政治委员;</h3><h3>第11纵队(辖第31、第32、第33旅),王秉璋任司令员,张霖芝任政治委员。</h3><h3> 上面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个个都是军中英雄,人人都是阵前猛虎,各位读者想必对此必定心生敬畏之意。</h3><h3> 在战术特点和战术思想方面,有军史学者认为红一方面军的老部队擅长打运动战和游击战。 而红四方面军的老部队则擅长于打攻坚战和阵地战。 </h3><h3> 早在红军时期红四方面军就经历了黄安城攻坚战、苏家埠保卫战、大战柳林河、突围漫川关、万源保卫战、粉碎川军九路围攻、强渡嘉陵江、血战剑门关一系列恶战。其后的七垣村、神头岭、百团大战、上党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攻克南昌……。而其中鄂豫皖红军著名的柳林河战役更是一场少见的恶战。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中转述当年陈赓对这场战役的总结:柳林河战役比任何一次内战都更为猛烈,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激烈程度也是毫无逊色。</h3><h3> 中野参战部队在此次洛阳战役参战的4纵10旅(13军)和9纵(15军)在后来的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以及1979年的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的战例中似乎都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这种解读。</h3><h3> 敢打硬仗、能打硬仗,是这支部队的老传统。</h3><h3> 何谓“传统”?我的理解是:思维和行动的一种不变的自觉承继。</h3><h3> 看来,邱行湘将是大祸临头了。  </h3> <h3></h3><h3>  上面这幅照片是1936年时洛阳的航拍图。 </h3><h3><br></h3><h3> 当年洛阳老城区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大约2公里,总面积不足5平方公里,也就相当于现在一个中等城市的街道办事处管辖的范围。</h3><h3> 不过,古城虽小,却承载着无数的故事。</h3><h3><br></h3><h3> 洛阳战役的第一阶段是扫清国民党军的外围阵地。<br></h3><h3> 3月9日黄昏,我军各参战部队开始对洛阳火车站、东、北、西三关和西工兵营的国民党守军发起进攻,当夜即攻占火车站。东关,北关,西工等外围阵地的敌人也基本被肃清。 </h3><h3><br></h3><h3> 战役随即进入到第二阶段。</h3><h3> 4纵10旅旅长周希汉(13军首任军长)率部攻歼周公庙之敌,然后向洛阳西门发起进攻。</h3><h3><br></h3> <h3><br></h3><h3> 周公庙的地理位置处于“西工兵营”与西关城门之间,西距西工兵营约5公里,东离西关城门约1公里,北面是一片开阔地。</h3><h3> 始建于隋末唐初公元618年的周公庙,如今位于洛阳老城区西关的定鼎南路九号,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h3><h3> 民国21年(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迁都洛阳时这里曾经作为民国中央政府考试院的办公地。</h3><h3> 当年占地50余亩的周公庙据点是邱行湘布置的重点防御区域之一,青年军206师第6团约1000余人驻守于此。邱行湘曾将苦心经营的周公庙阵地吹嘘为“不可攻破的要塞”。</h3><h3><br></h3><h3> 3月10日晚,周希汉旅长命令28团、29团和30团向周公庙发起攻击。</h3><h3><br></h3><h3> 我多次从战争亲历者口中听说过攻打周公庙据点之艰巨。</h3><h3> 周公庙为啥这么难打?</h3><h3> 时任4纵10旅28团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的于克法老将军(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副院长、军事检察院院长)给出了答案:</h3><h3> ——敌军在周公庙精心构筑了“袋形双层集团工事”,前面是稠密的鹿砦和排列成三角形的地雷群,之后是构筑在一片高低不平的地面上的碉堡群。保护这些工事的还有一道两丈宽的壕沟,连同西门坚固的城垣防御设备,构成了洛阳守敌的防御强点。</h3><h3> 敌军在各工事间隙中密布地雷,仅周公庙四周的阵地就布下了1500多颗地雷。</h3><h3> 据于克法老人回忆:攻打周公庙的战斗自子夜发起。我军于1948年3月10日凌晨1点秘密占领了周公庙西南的营市街。</h3><h3> 下午4点,30团从西面进攻,28团3营从北面助攻,29团从周公庙南直插西关切断周公庙与城内敌主力的联系,然后由东向西从敌人背后攻击周公庙。</h3><h3> 3月11日晨,周希汉来到29团3营,组织突击队,第二次攻击周公庙,部队从东,南,西同时发起进攻。排炮的轰击把敌人前沿工事炸起一团团烟雾,周公庙的围墙、碉堡被我军毁灭性的炮火炸得稀烂。</h3><h3> 担任突击队的8连、9连在营教导员周耀华的带领下,借助火炮的支援,从烟雾里越壕沟,破障碍,迅速冲向敌人阵地,从三个方向分别突入敌阵。此时,30团的两个营也从东面发起进攻,向硝烟笼罩的寺院冲去。周公庙的守敌在“西面楚歌”的绝望中,纷纷举手投降。</h3><h3> 在最后围歼守敌的战斗中,我军俘虏了敌团长方景林以下1000余人。</h3><h3> 我军从发起进攻,仅仅用了11个小时就全歼周公庙守敌。</h3><h3> 我军年仅29岁的10旅30团政治(处)主任周之瀚在消灭周公庙敌人的战斗中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h3><h3> 请记住当年那些不怕流血牺牲的英雄:曹学海、苏秀山、阎国华、滕宗元、刘桂祥、赵树堂、…………</h3> <h3>上图为:解放军攻打洛阳城</h3><h3>. </h3><h3> 攻克周公庙仅仅是解放洛阳战役攻城战斗的开始,大家不顾休息,乘胜转向洛阳古城,投入攻击西门的战斗。</h3><h3> 我背着双肩包一路打听,行走在通往洛阳西门的路上。</h3><h3> 洛阳西门位于西门口街与金业路交叉口东,原名丽京门,于2009年3月10日正式更名为丽景门,是一座重现古都洛阳风貌的城楼。城楼红漆廊柱上高高地挂着“不到丽景门,枉来洛阳城”的对联。</h3><h3> 丽景门最早始建于隋代,据《唐两京城坊考》记载,东都皇城西面有两门,南曰丽景门,北曰宣辉门。是洛阳古城的西大门。这一带也被当地人习惯性地称为“西关”。</h3><h3><br></h3><h3> 20余米高的丽景门由城门楼、瓮城、箭楼、城墙和丽景桥(古时为吊桥),护城河等部分组成,其城垣高厚,月城宏阔,重门叠关,上干浮云,气势磅礴。</h3><h3> 面对如此高大的城楼,我禁不住倒吸一口冷气:71年前攻克这座城楼要付出多大的生命代价?</h3><h3> 当年,邱行湘为了阻止解放军攻城,在高大的城楼外围设置了无数的明碉暗堡,在瓮城上设置了上、中、下三道火力网,瓮城外的护城河内还特意安排了防止解放军云梯攀城的反射击火网。加上大桥上三道巨大的蟒状铁丝网的和无数的火力安排,几乎是构成了一座无法逾越的立体防线。</h3><h3><br></h3><h3> 赵华青团长(建国后曾任褔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与团政委何云峰(建国后曾任成都军区、福州军区副政委等职)以亲历者的身份在回忆洛阳战役的文章里描述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h3><h3><br></h3><h3> 3月12日凌晨四时,28团团长赵华青与团政治委员何云峰,副团长兼参谋长王非,副团长顾永武等人正在西关一栋两层楼的民房里分析敌情,等待命令,忽然传来一阵电话铃声,赵华青迅速拿起耳机,一听原来是旅长周希汉的声音:</h3><h3> “华青同志,昨夜我旅攻击西门的部队两次突击都未成功,仅华野部队在东门突进一个营,因为西门南门北门和东北门四个突破口尚未突破,敌人现在正集中炮火和预备队对付从东门突进的兄弟部队,他们的处境极为困难。”</h3><h3> 周希汉旅长用征求意见的口气,问到:“现在,陈赓司令员给我们指出了两条进城的道路,一是按照原定计划攻城,由我们坚决打开西门,然后向城西北角的核心阵地发起进攻。二是把我们部队调到东门,跟兄弟部队一起进城,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h3><h3> 赵华青不等周旅长说完,立即明确而坚定地回答:“旅长同志,我的意见是按原定计划排除一切困难,一定从西门打进去。如果我们把部队从东门带进去,兵力过于集中,在巷战中不便展开,反而容易被敌人的优势炮火杀伤。我们团是一只老红军部队,要是放弃从西门打进去的任务,跟兄弟部队一起进城,我们的战士会想不通!”</h3><h3> 周希汉接着问:谁打?</h3><h3> “我们团打。”</h3><h3> “白天打还是夜间打?”</h3><h3> “白天打。”</h3><h3> “你们需要多长准备时间?”</h3><h3> “最迟不超过今天下午两点!”</h3><h3> </h3><h3> 周希汉用浓重的湖北麻城口音说道:</h3><h3> “很好,那就这样定下来,由你们团主攻西门。29团和30团在你们右翼助攻,旅炮兵全力支援你们。你们要加紧准备,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打进西门同兄弟部队一起全歼206师,为我们旅争得新的战斗荣誉!”</h3><h3><br></h3><h3> 写到这里,我停下了手中的笔,眼前浮现出一个个铮铮铁骨,满是血性的硬汉。</h3><h3>.</h3><h3> 赵华青团长领受战斗任务后,立即与政委何云峰以及团里的其他干部进行了研究,召开紧急干部会议,传达旅首长的命令。 </h3><h3><br></h3><h3> 任务具体分解为:二营为第一突击队,三营为第二突击队,一营为第三突击队。二营又确定五连为第一突击连,七连为第二突击连,八连为第三突击连,同时团里还抽调了三营一个连,在五连的左翼100米进行佯攻。</h3><h3> 二营干部立即将主攻西门的任务通知了五连。</h3><h3> 动员大会上,连长安廷兰、指导员傅立志、副连长李志华和战斗英雄李步周坚定表示:坚决打进洛阳城,消灭国民党青年军206师,活捉邱行湘!</h3><h3> 副团长顾永武和二营的干部立即赶到五连研究攻城的作战方案,顾永武给五连的具体分工为连长安廷兰带领三排为第一突击排,政治指导员傅立志代领一排为第二突击排,副连长李志华带领二排负责扫除对攻城妨碍最大的护城壕底部的明碉保暗堡和大桥上三道大铁丝网组成的拒马。</h3><h3> 团里专门组织了六个爆破小组,协助五连扫除前进障碍。</h3><h3> 为了充分保证夺取攻城战斗的胜利,集中了全团仅有的20余门火炮,从一营,三营抽调了50挺轻重机枪,120余名特等射手,组成三个火力队由团参谋长王非统一指挥、定点划片对敌进行火力打击。</h3><h3> 何云峰政委对大家强调说,洛阳是九朝古都,是中原战略要点,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西城门又是敌人防守的重点,因此我们要把困难想得多一点,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多想办法,千方百计地战胜困难,消灭敌人!</h3><h3><br></h3><h3> 天刚蒙蒙亮,赵华青与何政委,王参谋长冒着风雨,踏着泥泞进入五连的冲锋出发地。</h3><h3><br></h3><h3> 3月12日下午1点,周希汉旅长下达了攻击西门的命令,夺取西门的战斗正式打响。</h3><h3> 蒙蒙细雨中,五连副连长李志华带领突击组的战士提着斧头踩着泥泞向桥头飞奔而去。他们砍断了敌人的铁丝网,冒着敌人猛烈的弹雨,先后拉开了三道拒马,然后用炸药包不断地向敌人的城墙进行爆破攻击。</h3><h3> 连长安廷兰和指导员傅立志也同时带领着五连的勇士们,一个个前赴后继的向前冲去。就在五连的战士大部冲过敌人火力封锁的长桥,后续部队陆续跟进的时候,敌人在城墙和瓮城旁边的一处暗堡里的机枪又突然狂射起来。副连长李志华带领四个战士抱着炸药包向敌人的暗堡扑去,只见火光一闪,一阵轰响,敌人的火力点顿时被摧毁。22岁的副连长李志华和四名英勇的战士在此光荣牺牲。</h3><h3><br></h3><h3> 五连攻入瓮城后,为了防止敌人在城里组织反扑,团长赵华青命令二营长郭全钧、教导员郭学文带领七连和八连立即跟进,扩大五连右翼的突破口,共同歼灭守敌。</h3><h3> 此刻,曾经担任过五连长和二营长的副团长顾永武,带着两名通信员和一名警卫员飞快地穿过长桥,加入到五连的突击队伍中。</h3><h3> 五连的战士,看见副团长顾永武冲过了桥面,都争先恐后地冲上瓮城的缺口。冲在最前面的七班长王引生,一手握着手提机枪,一手连续扔了二十几个手榴弹,把敌人的火力点全部消灭。很快,瓮城里的200多名青年军官兵被肃清了,但是高大的第二道城门还仍然紧闭着。</h3><h3> 坚守在第二道城墙上的敌人,以极其猛烈的火力将五连压制在瓮城内,敌人从城内打过来的榴弹炮弹和迫击炮弹落在外壕、长桥和瓮城外面,切断了我们跟进的后续部队。敌人企图将我突入瓮城的部队孤立起来,然后通过反冲锋加以消灭。</h3><h3> 顾永武清点突进瓮城内的兵力,包括他本人和两个通信员,一个警卫员,二营长刘泽先在内,已经不到50个人了。</h3><h3> 为了压制敌人的火力,我们的火炮开始了第二轮射击。炮弹纷纷落在城墙上面,后面的几炮打得特别准,把敌人城楼上的营指挥所打掉,守城的敌人大部分丧生,敌营长丢下帽子和枪支逃跑了。</h3><h3> 城墙下一些残余的敌人,从暗堡里爬出来,向一个汽油桶后面的暗道中往城里钻。顾永武发现后立即高喊道:快进啊,从这里可以通到城里。王引生第一个钻进了暗洞,七八个战士紧随其后,他们冲进城里,先后占领了城门两侧的地堡迫使敌人缴械投降。同时安廷兰也带领十几名战士爬上城墙垛,抓住了一批俘虏并乘胜攻击前进,占领了西门城楼。</h3><h3><br></h3><h3> 3月12日下午两点,西城门终于被28团打开,赵华青与何云峰带着后续部队很快进了西门,指挥部队向敌人纵深的核心阵地发起进攻……。</h3><h3><br></h3> <h3>  </h3><h3> 此时此刻,我站在丽景门高大的半圆形瓮城内,面对2000平米的城池抬头环顾四周,潜意识地从心理上产生一种强烈的自上而下的压迫感。 </h3><h3> 此情此景,完全可以想象出当年五连的攻城英雄们,在这里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时承受的巨大压力。</h3><h3> 不到此地,根本无法想象出那场战斗的惨烈。</h3><h3> 英雄们的故事太多,我无法一一讲述。</h3><h3> 请不要忘记那些为了新中国而献身的英雄们!</h3> <h3>  洛阳丽景门(西门)城楼的青砖墙上嵌着一块石碑,碑文记载“中野四纵二十八团五连战士前赴后继,攻克西门”。</h3><h3> 寥寥可数的二十个字,记录了当年的那场激战。</h3><h3> 真可谓字字千钧!</h3> <h3>  上图是当年邱行湘的核心阵地“洛阳中学”,现在是洛阳市第三中学东城校区。</h3><h3><br></h3><h3> 很多年以前,我曾经冒昧地问过时任13军军政委的何云峰将军:您脸颊上的伤痕是怎么受伤的?</h3><h3> 这位11岁就参加红军,身经百战的“老”将军用地道的四川话爽朗地答道:打洛阳留下的纪念。</h3><h3> 又一天,与何云峰政委同是红四方面军老红军,素有“爱兵模范”美誉的顾永武军长散步到我们连队与战士们聊天时,也曾提起过在洛阳战役中身负重伤的往事。</h3><h3> 军长与政委的负伤地就在邱行湘206师的核心阵地──洛阳老城区西北角的洛阳中学旁。</h3><h3>.</h3><h3> 当年的洛阳中学是现在地处西工的洛阳第三中学的城东分校区,坐落在洛阳唐宫东路与建安路交汇处,占地大约40余亩。</h3><h3> 我沿街在学校四周绕行了一大圈并在校园内寻访。但是,早已不见当年鏖战留下的任何痕迹。</h3><h3><br></h3><h3> 现年92岁的退休老教师,也是当年4纵10旅的老战士程帆说:近代体育传入洛阳后,洛阳县在县城的西北角修建了这个公共运动场。</h3><h3> 民国初年,河南省立洛阳中学在西北运动场建校。位于运动场的河南省立洛阳中学就是当年国民党守军206师的核心阵地,是我军解放洛阳攻克的最后一个堡垒。</h3><h3><br></h3><h3> 据《洛阳文史资料》记载:由于西北运动场地处城内高地,且地势开阔,邱行湘把206师司令部由西工兵营迁入洛阳中学,凭借有利地形构筑核心阵地。邱行湘对洛阳守备的部署是206师师部和一个团担任城内西北运动场及洛阳中学、城西北面大关庙至城东北火车站一线的防卫。邱行湘不仅在洛阳中学正面层层设防,而且还在其背后和左右两侧深挖的城壕与构筑明碉暗堡,还依托学校内的五座教学校,编织稠密的火力网,自诩为“固若金汤”。</h3><h3><br></h3><h3> 邱行湘生前曾回忆说:我在战前就考虑到一旦城破全线瓦解,就只能以洛阳中学为核心阵地,以此为支撑与解放军进行巷战。</h3><h3><br></h3><h3> 我28团攻占西门城楼打进城区以后,与华东野战军的兄弟部队一起向敌人发起猛烈的进攻,迫使敌人纷纷向洛阳中学核心阵地溃退。邱行湘眼见大势不妙,急电蒋介石求援,准备顽抗到底。</h3><h3><br></h3><h3> 3月12日下午4时我28团和29团已经突进到洛阳中学南面不到200米的居民区,华野兄弟部队也从东面接近了核心阵地。</h3><h3> 经过逐街逐屋的激战,我军歼灭一大批外围的敌人。</h3><h3><br></h3><h3> 3月13日下午3时,为了尽快打下核心阵地,赵华青把团观察所移到洛阳中学南面不到100公尺的一栋民房里,通过被敌人炮弹打穿的墙洞观察敌情,发现这时的洛阳中学内已经聚集了5000多名敌军和大量的轻重武器。</h3><h3><br></h3><h3> 在观察敌人核心阵地的时候,团政委何云峰来到墙洞边,赵华青团长说太危险了,不看吧。副团长顾永武拉了何云峰一把没有拉住。何云峰刚把头伸到墙洞边,就被敌人一颗子弹打中了左眼下的脸颊,顿时鲜血从面部直流到胸前和腿上。负伤后的何云峰坚持不下火线,赵华青只得下令叫团特派员王民信找来一幅担架,连说带劝的把何云峰送往战地包扎所。</h3><h3><br></h3><h3> 经过仔细的观察,赵华青对敌人核心阵地的情况已经了解。决定二营坚守已得的阵地,相机夺取敌核心阵地南面的几个碉堡,为我军从南面突进核心阵地扫清道路。三营担任主攻,从南面突进敌人核心阵地力争活捉邱行湘。一营作为团的机动力量,在城西门外至西北角一线集结待命,并准备随时截击可能利用地道向城外突围的敌人。</h3><h3><br></h3><h3> 14日凌晨两点,周希汉旅长和廖冠贤政委接连打来电话,命令28团采用小分队的方式,多路出击肃清邱行湘核心阵地外围的敌人,为总攻核心阵地准备条件。</h3><h3> 顾永武和刘泽先立即率领二营部队借夜幕遮掩分头行动去偷袭敌人南面的几个地堡。在他们的指挥下,七连一个班分组匍匐前进,连续摸下敌人的七个碉堡,抓了40多名俘虏。五连用攻心战,喊话争取了90多个青年军的士兵投降。可是,就在此时突然一发炮弹打来,击中了顾永武和刘泽先刚刚进入的从敌人手中夺下的一个碉堡。顾永武的下肢数处负伤,左脚骨被炸断。站在他身旁的刘泽先被弹片划伤了半边脸,顾永武的警卫员当场牺牲。 </h3><h3><br></h3><h3> 陈赓司令员果断而坚决地下达命令:邱行湘不投降,就坚决消灭他! </h3><h3><br></h3><h3> 3月14日下午2点正,我军对国民党青年军206师的核心阵地发起总攻。</h3><h3> 我军集中所有的炮火,在长达40分钟的时间里,将万余发炮弹像雨点般的倾泻在纵横不过200米的区域内。核心阵地的地面工事全部被猛烈的炮火打塌,洛阳中学原有的五座教学楼也都燃起熊熊烈火,硝烟弥漫。聚集在洛阳中学内顽抗的5000余名国民党守军大部份被我军炮火歼灭。</h3><h3><br></h3><h3> 14日17时20分,我军向邱行湘核心阵地发起地面进攻,战斗一直持续到深夜。</h3><h3> 当晚,躲进地下工事头部负伤的邱行湘眼看大势己去,拔出手枪对准心窝准备自杀,正要扣动扳机时手枪被副官和卫兵夺了下来。</h3><h3> 随后,邱行湘驱赶一批残兵败将,从地下暗道里钻出来,沿着西北城墙角外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向外逃窜。没跑出几步就被28团一营机动部队发觉,战斗英雄卫小堂带领战士们跟着追了过去,用手榴弹、冲锋枪、刺刀,把这些妄想突围的100多名敌人全部消灭。</h3><h3><br></h3><h3> 晚上10时,负隅顽抗的邱行湘不得不得被迫与千余士兵从核心阵地的地下坑道里走出来缴械投降。</h3><h3> 此时己化装成士兵,浑身都是泥土,穿着肥大士兵服装的邱行湘企图趁着夜色在混乱中逃跑,攻城的28团三营十二连战士王伍彬一个箭步冲上去将其抱住,成了我红军团的俘虏。</h3><h3> 邱行湘面对我十二连指导员刘杰的询问拒不回答,直到28团的参谋拿出照片进行比对时,才不得不承认自己就是国民党青年军206师师长、洛阳城防警备司令邱行湘。</h3> <h3><br></h3><h3> 3月15日,陈赓(左一)在洛阳中学南面的解放军4纵10旅的司令部里招询了这位黄埔五期毕业的学弟邱行湘(中间者),其副参谋长符绍基(右一)随行。</h3><h3> 而此时邱行湘的身份已经是一个被解放者, 邱行湘面对同是黄埔的一期学长陈赓,羞愧难当,无地自容。</h3><h3> 陈赓大度地对这位学弟说:放下武器就是朋友,希望你好好地接受人民的改造。<br></h3> <h3>上图:</h3><h3>洛阳中学青年军206师核心阵地的地下掩体,当年邱行湘就是躲在这个地下工事内。图中左侧战士的手里还紧握着手榴弹。</h3><h3><br></h3><h3><br></h3><h3> 洛阳的战役从3月9日开始到3月14日晚12时结束,共六天七夜。</h3><h3> 3月17日,人民解放军为了避开随后赶来的增援之敌,主动有序地撤离洛阳。 </h3><h3> 时隔19天,我陈谢兵团于4月5日再克洛阳。</h3><h3><br></h3><h3> </h3><h3> 中国人民解放军二次攻克洛阳后,中共中央于4月6日给洛阳前线指挥部陈赓司令员发电祝贺:</h3><h3> “庆祝你们解放洛阳,全歼蒋匪青年军206师的伟大胜利。此次又攻克了洛阳,全歼守敌,特向我全体指战员表示慰问之意。”</h3> <h3> 5连原有120多名战士,在这次战役结束时只剩下20余人。这幅老照片是28团2营5连在洛阳战役中获得“洛阳英雄连”称号后的合影。</h3> <h3><br></h3><h3> 3月18日,《人民日报》和各解放区的报纸均在显著位置刊载了我军攻克洛阳的消息。1948年4月5日,陈谢兵团趁敌空虚再度攻克洛阳,九朝古都由此开始了新生。</h3><h3> 我军在洛阳战役中取得的全面胜利,不仅从此切断了国民党军潼关至郑州的铁路联系,使豫西、太岳、晋察冀解放区连成了一片,而且还以强大的军事实力沉重地打击了蒋介石的反共、反人民的嚣张气焰。严重地震慑和动摇了国民党军队的战斗意志,为我军后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拉开了序幕,奏响了序曲。</h3> <h3></h3><h3> </h3><h3>上图为:洛阳战役后新生的人民政府办公地</h3><h3><br></h3><h3> 洛阳解放后,毛泽东主席于4月8日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再克洛阳后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了管理好解放城市的具体政策:“<font color="#ed2308">城市己经属于人民,一切应该以城市由人民自己负责管理的精神为出发点。如果应用对待国民党管理的城市的政策和策略,来对待人民自己管理的城市,那就是完全错误的</font>。”(《毛泽东选集》1323页)</h3><h3><br></h3><h3> 陈谢兵团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派4纵政治部主任刘有光(13军首任政委)率领大批干部入城,组成了中共洛阳市委。</h3><h3> 刘有光主任兼任市委书记,杨少桥任市长。</h3><h3> 最初的洛阳市人民政府的办公地,在原洛阳县“县前街”的旧县政府内。现在这里己经变成城市消防中队的驻地,新路牌是洛阳市老城区民主西街10号。</h3> <h3>上图:现洛阳市政府新办公区。毛泽东主席的电文镌刻在办公楼前。</h3> <h3>上图为:位于邙山之巅的洛阳战役烈士陵园 </h3><h3>. </h3><h3>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在解放洛阳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2万余人。</h3><h3> 我军参战部队共有6379名指战员伤亡,其中许多是无名烈士。</h3><h3> 先烈们为了使千年古都洛阳回到人民的怀抱,将一腔热血抛洒在了这片古老的大地上,他们的功绩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h3><h3>.</h3><h3><font color="#ed2308">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font></h3><h3>.</h3><h3> 邙山之上、洛水之滨,高大的洛阳战役烈士纪念碑在苍松翠柏的环绕中煜煜生辉。</h3><h3><br></h3><h3> 洛阳之行,解了心中的结,释然。</h3> <h3>上图:13军机关驻地大院内的雕塑:铁马金戈</h3><h3>.</h3><h3>[补白]:<br></h3><h3> 中原野战军4纵10旅28团的前身是1927年11月13日诞生于鄂豫皖的红军老部队。</h3><h3> 抗日战争时期是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h3><h3> 遵照中央军委1949年1月《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指示》,四纵的10旅、13旅和豫西地方部队一部,于1949年2月21日在河南省郾城县黄阁庄组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第13军。</h3><h3> 4纵10旅28团、29团、30团的番号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3军37师109团,110团,111团。</h3><h3><br></h3><h3> </h3><h3> </h3><h3> 2019年11月7日</h3><h3> 图文于河南洛阳</h3><h3> 2019年11月20日</h3><h3> 修改于四川成都</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