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深秋,一个思絮绵绵的季节。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石家庄市委政法委机关全体党员赴邯郸涉县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举行“重温入党誓词,重读入党志愿书”活动。为了参加这次活动,前一天晚上很多同志都在通宵加班,赶完手头的工作。一大早,在充满期待中我们出发了。</h3> <h3> 临近中午,车入涉县,眼前一亮,宽阔通畅的“将军大道”,湿润洁净的路面,显示着一场小雨刚刚拂过。两侧的绿化生机盎然,县城建设整齐有序,红色文化雕塑富有创意,大家不禁称赞起来,看得出这里的美超乎了他们的想象。是啊,革命老区多少年来似乎成了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十几分钟后,车子停在了挂着“八路军大食堂”的一排瓦房前,红色的氛围扑面而来。食堂宽敞明亮,干净整洁,实木圆桌和厚实的板凳,给人一种亲和感。普通丰盛的农家饭让大家兴趣盎然,啧啧称赞,看来味蕾也是有初心的,连剩下不多的柿子烙饼也打起了包。</h3> <h3> 用餐完毕,稍事休息,大家便在导游的引领下,首先来到“邓小平和他的战友们”的雕像广场,六尊青铜色的雕像分别是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副师长徐向前、参谋长李达、政治部主任蔡树藩及副主任黄镇。雕像栩栩如生,神态各异,集中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铮铮铁骨、刚毅果断的光辉形象,大家怀着敬仰的心情在这里合影留念。这座下沉式广场的台阶,分为一级、二级和九级,寓示着“一二九师”的番号。随后我们来到了通往一二九师司令部的小街巷,巷口一侧粉墙黛瓦间,有一个由青砖砌成的拱门,拱门上方“赤岸村”三个大字散发着岁月的沧桑。小巷入口的长墙上一幅幅展板、一行行文字描述着一二九师在这里硝烟弥漫的烽火岁月……</h3> <h3> 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40年6月,作为八路军下辖的三大主力之一的一二九师临危受命,东渡黄河,挥师太行,进驻涉县赤岸村,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时离开,在中华民族遭遇亡国灭种的最危难的时刻,刘伯承,邓小平在这里浴血奋战了五年之久……</h3> <h3> 风雨压不垮,苦难中开花。五年间,刘伯承、邓小平在这里指挥了大小战役31000多次,收复了105座县城,歼灭了42万日伪军,根据地的面积达到了23万平方公里,人口2800万,成为三大主力中消灭日寇最多的一个师,创建了全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最为巩固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兵员也由最初的9000多人扩展到正规军30万、民兵40余万,从这里走出了共和国300多位将军,谱写了一曲“九千将士进涉县,三十万大军出太行”的红色传奇。踏着斑驳光滑的石板路,望着栉风沐雨的石墙,抚摸着门口一个又一个拴马石,这里的一切似乎又鲜活起来,耳畔仿佛响起了当年战马的嘶鸣和战士们紧张的脚步声,也仿佛看到了当年太行军民浴血奋战反击日寇“大扫荡”、攻城拔寨、斩关夺隘的壮烈场面。走进司令部伙房、刘邓旧居,一座座普通的农家院里,充盈着军民一家、共克时艰的鱼水深情。再往前走,拾级而上,是一座不起眼的大门,若不是门楣上“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几个金色大字提醒,真以为这就是一座普通的庄户人家,迎面墙上是当年一二九师及边区政府、机关和收复县城的分布图,晋冀鲁豫军区、边区政府、朝鲜义勇军总部、新华日报社、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等130多个党政军机关分布在清漳河两岸。从地图上可以看出,这里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西倚太行山,东临清漳河,地势险要,是当时华北的抗战前哨。</h3> <h3> 整个院落呈四合院布局,朴素大方,庄重整齐,让人油然而生一种运筹帷幄、气壮山河的豪情壮志。在北屋两侧有刘伯承和邓小平亲手栽种的丁香树和紫荆树。全体党员在苍劲坚韧的丁香树下,在枝叶繁茂的紫荆花旁,在鲜红神圣的党旗前,整齐列队,举起右拳,庄严宣誓。誓言铿锵回响,心潮澎湃激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先烈们艰苦卓绝,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今天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我们只有倍加珍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使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h3> <h3> 走出司令部旧址,迎面就是松柏叠翠,泉流淙淙的将军岭。由邓小平亲笔书写的“将军岭”纪念碑巍峨耸立,这里安放着刘伯承、徐向前、李达、黄镇等将帅的灵骨,除八宝山外,这里是安葬共和国将军最多的地方。将军岭共有三个129级台阶。从岭下往上第一个129级台阶前,是邓小平题写的“刘伯承元帅纪念亭”。亭中元帅的雕像倚势而坐,一手执卷,目视前方,一副儒将风度。在这里导游给我们讲述了“一代军神”的故事。当德国医生为24岁的刘伯承做眼睛手术准备麻药时,刘伯承担心用麻药会对大脑有影响,对医生说:“我需要一个清醒的大脑用来闹革命。”在没有麻药剧烈疼痛的情况下,刘伯承记下了手术一共割了72刀,德国医生震惊地说到:“你不是军人,是军神”。对一个24岁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什么样的决心和毅力?没有强烈的报国情怀,怎会有这样钢铁般的意志!难怪毛泽东曾这样评价:“他是一条龙下凡”。也正是刘伯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无数革命先烈,用矢志不移的理想信念和血肉之躯铸就了“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于担当、勇于胜利”的一二九师精神。在这里我们集体三鞠躬,表达对他们的无限怀念和崇高敬意。再往上的两个129级台阶,分别是徐向前元帅的雕像和邓小平的衣冠冢,5.6米高的邓小平雕像,记录了5年零6个月的峥嵘岁月。</h3> <h3> 太行有幸埋忠骨,红色基因励后人。漫步在将军岭下“历史长河”广场,望着络绎不绝的瞻仰者,眼前不禁闪现出黄镇将军临终时留下的遗愿:“生前追随刘伯承元帅挥师太行,浴血奋战,死后心系老区人民,伴随刘帅遗骨坚守太行,世世代代同老区人民在一起。”这些共和国的缔造者,生前牵挂着老区人民,身后眷恋长守着这片热土,他们一刻都不愿离开群众。英雄的太行儿女一刻也没有忘记革命先辈的期望与惦念,今天,他们正以勤劳质朴的双手,以战天斗地的豪迈气概,使这片红色的土地绿意更浓、花簇更红……干群一心,每天上万名群众鏖战在工地,100天开凿完成的“太行天路,千里画廊”,就像一条绿色的项链,串镇连村,也串起了深山群众的绿色致富路;纵贯八百里巍巍太行,穿山越岭的太行山高速更是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希望之路;设施齐全,生活方便的新民居建设,极大地提升着山区人民的生活质量;特色鲜明,游客爆满的太行民俗小镇正在鼓起群众的腰包和憧憬……</h3> <h3> 晚上,在驻地,窗外清风阵阵,室内灯火通明,各个党支部聚在一起,大家畅谈一天的感悟,重读入党志愿书。对照初心、共话使命,忆往惜今、慎终追远,每个人的心里都经受着“入党为了什么、入党干了什么、为党做了什么”的叩问,追寻中回荡着坚定,激情中沉浸着反思……今天,在五彩流光的物质世界里,在匆匆行进的人生旅途中,我们有时需要慢下脚步,检视不该丢掉和应该丢掉的东西,焦灼的心灵需要滋养,脆弱的灵魂需要锻造,多歧的方向需要勘校。唯此,眼睛才能专注明亮,肩膀才能硬朗宽壮,脚步才能踏实沉稳,前行才能更有力量。</h3> <h3>知来路、明去途,心中的明灯愈擦愈亮,忘记过去就会失去现在,更没有未来。 一个人不忘初心,修身笃行,人生的路方能走稳走长,实现人生的理想。一个党不忘初心,勇于担当,才能凝聚和带领各方实现党的目标和主张。 一个民族不忘初心,众志成城,才会同心同向,汇聚磅礴的力量,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h3> <h3>(作者:张聚华、系石家庄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