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教育教学中,与学科整合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在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模式变革的手段,使教育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也使学校变成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学习场所,更是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环境和资源,更好的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探索创新的能力。<br></h3> <h3> 这次在桂林逸仙中学高中部举行的广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优秀课例融合课规模水平很高。踏入校门,必须佩戴观摩牌才能进入,观摩的教师需扫码签到,每一节展示课,座无虚席,场场爆满。同时,在教学楼一楼还设置了希沃的展览区和学习区。</h3> <h3> 多数的展示课都是上新内容,当来自逸仙中学的周璇老师开启他的复习课与信息技术融合教学之时,为之眼前一亮。</h3> <h3> 周老师的教学内容为高三一轮复习课——钠及其化合物</h3><h3> 观看视频结合课前导学案,回忆钠的部分性质,分析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察方式,并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方式对知识进行整合。化学学科知识点繁多,思维导图非常适合我们复习中梳理知识点。</h3> <h3> 学生平板上做钠的随堂练习,老师应用多媒体技术统计做题情况,针对错得多的题目和选项进行讲解,高效率完成知识点突破。</h3> <h3>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以学生竞赛形式做练习复习。<br></h3> <h3> 训练过程中,难度较大的题目,学生难以解决时,老师利用课前录好的微课随即上传至小组学习群,学生利用平板自行观看解决问题。这个方式真的很赞,能充分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讲解!<br></h3> <h3> 将主干知识复习完成后,随堂检测,学生们在平板上解题,并派一个代表到讲台书写解题过程。<br></h3> <h3> 课堂的最后回归思维导图,总结钠及其化合物的主干知识点。</h3> <h3> 来自百色市的生物特级教师宋老师说:“这节课总的来说非常简约,但却给了我们不一样的启发点,在复习课当中还可以这样融合技术教学,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展示课!”</h3> <h3> 当展示观摩课结束时,回顾这一天的学习,收获颇多。上午的物理单摆展示课,老师让学生们通过手机的慢放功能来观察记录单摆过程。下午的物理楞次定律课上,老师让学生利用桌面上的朗威数字化实验(DISlab)连接电脑,学生在电脑直接处理实验数据。以及电脑上观看老师自己录制的Flash动画,让学生记录数据并把数据上传至电子白板。</h3><h3> 听完这几节课,我陷入深深的反思,之前自己也参加了信息技术融合课的比赛,但对比起来,自己对希沃5.0的应用真的只是学到表皮,很多时候更多的只是注重形式,比如习题的讲解用的是竞赛形式,甚至在课件的制作上更侧重一些动画的设置,没有深入探究在我所上的这节内容中,能否让信息技术来解决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比如模拟实验探究过程。</h3><h3> 感谢学校能给予这一次出去学习的机会,对比、反思,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