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同学,这简简单单的二个字,它饱含着无穷无尽的深情和友谊,它蕴藏着无与伦比的亲密与纯真。</h3> <h3>而如今这年近七旬的老同学,这份同学情谊,它经过了五、六十年的历练,更加弥足珍贵,更加大放异彩。</h3> <h3>他们中间有孩提时代的纯真记忆,有"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那稚嫩的童声,有"让我们荡起双桨"那幸福的童年让我们回味。</h3> <h3>有青春年少校园里课堂上那朗朗的读书声,有数学课堂耳目一新的X、y,有生物课堂亲眼目赌的"光合作用"试验课目。成为了学生时代的最值得珍惜的追忆。</h3> <h3>有"文革"时期什么"八一八"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什么"红烂漫"红司兵团那扭曲了的年代,那些扭曲了的文革印象。</h3> <h3>有广阔天地大有作为那些艰难的知青生活的苦涩和磋砣,那首难忘的歌,那不容分说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人生一幕,更是让人难以忘怀。</h3> <h3>而今,这些全都过了甲子之年的老同学们又以健康向上的心理承担起含饴弄孙,在家庭中还有被需要的快乐感来认真的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h3> <h3>老同学们如今都成为了幸福老人,充分的享受着只有在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充分享受的到的雨露均沾、无忧无虑的夕阳无限好的幸福生活。</h3> <h3>去年我们纪念老知青上山下乡50周年聚会,定居上海市的殷惠玲同学没能参加,今年,惠玲同学荣归故里,11月14日,她热情邀请老同学一聚在四道沟海鲜大酒楼。</h3> <h3>惠玲她1972年从广阔天地的知青队伍中抽调回城至营口市公安局,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1981年抽调到靑岛市国家安全局。现在是儿孙满堂定居在我国第一大城市一一上海市。</h3> <h3>惠玲同学,一向要强上进,一生谨言慎行,工作中、生活中她都在力求完美。她很遗憾去年没能参加老同学的知青50周年纪念活动,今年特来弥补这个遗憾,并答谢九十年代她回营时同学们的热情款待。</h3> <h3>11月14日,天空晴朗,空气清新,同学们陆陆续续都来到了酒店,有的同学和惠玲51年没有见面了,有的同学28年没有见面了,一颗颗激动的心情,一张张熟悉的笑脸⋯</h3> <h3>这张照片照相技巧真的很高超,30多人的大桌富丽堂皇,从上而下一览无余全部进入相框。国宴级别的聚会,佩堂同学辛苦了,照的真好。</h3> <h3>他是老同学赵耀堂,颇有大哥风范。这次惠玲荣归故里暨答谢老同学宴会,他精心策划,他操心受累,他跑前忙后。</h3> <h3>耀堂大哥特令人敬佩,上个世纪1968年代,我们一同下乡在复县闫店公社东张一队,耀堂是我们的点长,全点14个人,5名男生,9名女生,他带领我们畦菠菜、种云豆等等,我清楚的记得,我们青年点从来没有因为没有粮吃断顿了,从来没有说是没有菜吃喝咸盐水了。</h3> <h3>而更令人称赞,如今想起来都不可思议的是,我们从来没有偷过生产队的苹果、地瓜、花生等等任何东西,我们从来没有偷过社员家鸡呀、菜呀、打狗吃肉等等,相反,我们青年点养猪年年有年猪出栏,养鸡,都用洗脸盆蒸鸡蛋羮吃,真是带出了一支过的硬的队伍。</h3> <h3>老同学吴佩堂,这次惠玲回来他订饭店点酒水的特给力,更主要跑前跑后的给大家录像视频,有一个镜头让我特别感动,他刚抓一把瓜子放一颗在嘴里,门口新进一位同学,他赶紧抓起相机,眼睛望着镜头,这手斜着身子把瓜子又放回到盘子里。珍贵的瞬间,哪能放过呢,特感人。</h3> <h3>佩堂在家他是典型的暖男,而在同学的眼里他又是位标准的暖大哥,去年的50周年聚会,他同样给大家照相洗相片的忙前忙后,而给大家发放视频或照片时,镜头里唯独没有他。真真正正我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h3> <h3>谢丽娜同学来了,她和惠玲51年没见面了,好想好想啊!</h3> <h3>丽娜姐,高挑的身材,想当年的大美女,如今照样风韵犹存,现在她全天候的侍候终生相依相伴的老伴。</h3> <h3>而美女又往往和美图美景不可分割,娜姐姐画的一手好画,佩服吧,篇幅所限,这只是其中一张,许多牡丹花、玫瑰花那画的更是栩栩如生。而更加让人敬佩不已的是,她能在繁忙的、一日复一日的侍侯老伴之中居然还有这份闲情逸致。真是乐享人生的典范。</h3> <h3>赵树范老大哥来了,亲切握手,大家尊敬的老大哥。</h3> <h3>老大哥现在看起来己是两鬓斑白,但大哥下乡就在东张小学校当教师,他那宏亮的嗓音和那个年代的样板戏郭建光唱段"朝霞,映在阳澄湖上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响彻在东张大队那贫脊的土地上。</h3> <h3>肇晓明同学来了,她是我的知青点中的八姐,她现在长年在鞍山生活,此次夫妇特意从鞍山赶来与惠玲相聚,亲切的坐在姐姐身边。这一幕不禁让我们想起在青年点时惠玲姐姐象对待自己的小妹妹一样关心晓明的一桩桩、一件件⋯此情此景好亲切呀。</h3> <h3>晓明是我敬佩的八姐,是一名出类拔萃的女兵,人的生涯有女兵这一段光荣历史多么令人骄傲。而现在她又亲力亲为亲手侍侯了二个大孙子,真是一个伟大的奶奶。</h3> <h3>豆寇年华,多么美好的瞬间,时间若能停止在这一刻该有多好啊。</h3> <h3>梁元科同学,晓明的知心爱人,天造地设的一对儿,环绕四周,看看容颜,顶属梁元科最显年轻,瞅瞅,这哪象大孙子已经上了初中,己经有了二个孙子的爷爷呀。</h3> <h3>梁元科最是个福将,下乡他也没受到累,什么毛泽东思想宣传工作队什么的,然后参军,回来就在西市公安分局就职。现在在鞍山市距儿子、孙子一碗湯距离买了个一楼养花侍鸟,含饴弄孙,幸福之人。</h3> <h3>靳雪芬同学来了,她不仅多才多艺,还多情多谊,上山下乡她随姐姐的班级去了青年点,而毎次同学聚会她都积极亲切的和我们共叙友情还给我们带来她的剪纸作品。</h3> <h3>雪芬同学,是我们班为数不多的几个大美女之一,那高挑的身材和那高高的鼻梁,毛嘟嘟的一双眼睛,樱桃小口,活托一个十足的俄罗斯女郎,一个十足的雪芬娜塔沙。</h3> <h3>她可是营口市的名人,她的剪紙艺术那可是报纸上有名,艺术馆里有作品,她是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我们同学可为她感到骄傲呢。</h3> <h3>闫霞同学来了,秀气的闫霞,爽快大度的闫霞,我一直非常敬佩她,去年我们的下乡50周年聚会,她是发起人,她也是自始至终的执行人。可以说没有她的倡导和建议,50周年纪念的聚会是不会出现的。</h3> <h3>想当年的闫霞,红卫兵小将闫霞,在天安门前留个影。这是一张珍贵的照片,一去不复返的留影。</h3> <h3>霞姐姐培养了一个很优秀的儿子,儿子北大毕业后现在定居在北京,月薪N万,可以说她为国家培养了一位栋梁之才。而她的三个孙辈二个孙子一个孙女更是乖巧聪明,特别招人喜爱。秀气的闫霞,爽快的闫霞后面现在还可以加上一个幸福的闫霞。</h3> <h3>孙淑英同学来了,惠玲和淑英51年没有见面了,热情拥抱之后手拉着手,说不完的深情厚谊,诉不尽的离别之情。</h3> <h3>淑英,当年在学校英姿飒爽,极富号召力,而今虽然头发白了,但依然看的出性格爽朗,精神矍铄。</h3> <h3>唐春捷同学来了,惠玲和春捷也是51年没见面了。春捷老师我特别羡慕她,因为我特别热爱教师这个职业,而春捷正好是在自己的母校任教,祟高的职业,可爱的校园,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多么可亲可敬。</h3> <h3>春捷说话响亮清脆,逻辑思维性极强,春捷在家还是长女,想当年为了能够尽最大能力尽孝,不惜把在大连市工作的机会和营口的单位对调。如今,九十多岁的老妈还健在,足以说明儿女尽孝功不可抹。</h3> <h3>这张照片的背景是,想当年文革初期,这四位姐妹共同出去进行红卫兵大串联,四个十四、五岁的红卫兵小将,去清华、去北大抄写大字报,去天安门接受毛主席的检阅。时光荏苒,五十多年后的四位老红卫兵合影留念。</h3> <h3>三姐王永双来了,三姐聪慧幽默,下乡我与三姐睡的是一铺炕,三姐在炕头我在炕二,三姐为青年点做饭,我16岁下乡,下乡之后个头长了一个脑袋与三姐做的那好吃的大饼子和格子粥是密不可分的。</h3> <h3>三姐是个才女,写的一手好字。老知青50周年纪念征文活动她积极参加,才女刷刷点点动动笔,稿件就被征用了,三姐的大作终于以铅字印刷成册。点开了看哟。</h3> <h3>李淑英同学来了,我们这茬人都是守孝悌知仁耻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屡行之人,淑英是好样的,侍奉走了病弱多年的老妈妈之后,如今又一心一意不持劳苦的每日每夜,细致温柔的照顾丈夫,和相约白头之人共度晚年。</h3> <h3>同学情,而今的夕阳生活,说不完的话语,唠不尽的友谊。我拍这张照片其实更主要的角色是为了突出佩堂同学,因为他是我们的总攝影师,所以镜框里很少他的镜头,我趁他闲睱赶紧给他拍下一张。</h3> <h3>幸福的时刻,大家都早早的来到了现场。</h3> <h3>苏虎生同学来了,虎生同学是改革开放大潮的弄潮儿,他赢了,他富了。</h3> <h3>他致富不忘同学,先后多次开车带同学们去复县闫店公社我们上山下乡的第二故乡,去看望那里的乡亲们,亲切的坐在乡亲们的土炕上,饶有兴致的品尝曾经战天斗地过的第二故乡炕桌上的原滋原味。</h3> <h3>张印生同学,他也是我们同学中的佼佼者,68年下乡69年他就光荣入伍。现在夕阳红生活安排的有知有味,满满的生活正能量。</h3> <h3>这是印生同学的大作,他在部队是什么通迅或光缆什么的技术兵种,可他大器晚成,画山水、画鱼鸟栩栩如生,真是令人敬佩。我们班,我们的同学真是人才济济吧。</h3> <h3>桑正栋同学来了,这是个憨厚老实的老同学,这是个仁义可靠可敬的老大哥,现在咱同学父母双双健在的也就是正栋大哥的父母了。</h3> <h3>正栋大哥老实正直,朴实能干,从不多言多语,同学们却都乐意和他往来,年近七旬的正栋大哥现今日复一日地守候在九十岁双亲身边日日尽孝,时时尽孝,人在做天在看,好人大哥一生平安。</h3> <h3>杜兰香我们的大姐来了,大姐真是在百忙之中抽空来了,谁也没有我们的大姐真能抓钱,到现在还有工作可干,算养老金每月有二份收入进账。佩服。</h3> <h3>大姐想当年是我们的校花,大姐那嘹亮的歌喉更是她这一辈子的闪光点,下乡那会儿,贫下中农"来一块,来一块"大姐那《毛主席𥦬前一盞灯》调子一起,晓明那双穿着黄军鞋的小脚就跳起了独舞,一招一式豪迈有力,和着大姐的歌声,那叫一个绝配。</h3> <h3>杯中的美酒,摞列的歺盘,一张张笑脸,洋溢在这久违了的相聚之间。</h3> <h3>广阔天地睡的是一铺炕,战天斗地吃的是一锅饭,时隔51年,越老越亲享,越老情感越凝重。</h3> <h3>林建新同学来了,他可是我们班的大才子,可说是当今的小曹植,曹植七步成诗,我们的建新同学坐在椅子上张口就是一首七绝,还上下阙呢,他可真是生不逢时呀,想当年毛主席大手一挥他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知青"。</h3> <h3>这诗句,这書法,这文釆,这是下乡50周年聚会建新同学展示出来的大作。我觉得更可贵的是,每一次的聚会建新同学都能突出很有正能量的主题去认真对待毎一次的同学聚会。</h3> <h3>老同学刚建群时,建新同学兴致勃勃挥毫泼墨写下苍劲有力的四个大字。点开了大家仔细来欣赏哟。</h3> <h3>二姐刘素娟来了,说起大有作为的知青生活,二姐付出的很多,什么干部什么长的也轮不到咱们头上,连起码的果树组咱都没有进去,只能是伴随着太阳起,伴随着月儿归的在大田组实实在在的挠了五、六年的地球。</h3> <h3>社员孙文耀的妻子生小孩大出血生命垂危,我们的二姐淑娟同学,撸起袖子,400CC鲜红的鲜血流进了贪下中农的血管里,那年头哪有什么报酬啊、补养啊,真是可歌可泣呀。</h3> <h3>李慧英同学来了,慧英是我的五姐,点里九个女生她老五,我这五姐可了不起了,在农村她就特能吃苦耐劳,回城分配到公汽公司工作,很快她就鹤立鸡群的干到了营口市劳动模范的位置上,她真的很能干。手屈一指,名副其实!</h3> <h3>我说我的五姐她无论分配到哪个行业都会是那个行业的劳模。她真是实打实干上去的劳模。上天眷顾他们,人们没有忘记他们,我们的领导识民意、体民情,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营口市在安居工程盖上劳模楼,五姐理所当然的分配到一户。</h3> <h3>五姐是营口市的劳模,是我们青年点的骄傲,她做为先进典型进京接受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与华国锋、邓颖超等国家领导人同框照相,现在她的家里还保存着一米多长的珍贵照片。</h3> <h3>周彩琴同学来了,彩琴同学聪明美丽,和惠玲还是小学同学,亲上加亲,早些年我们都在单位做劳资工作,还能经常和这位老同学在劳动局的大楼里见面或开会什么的,现在若想见面也真难了。</h3> <h3>彩琴有二个儿子,小儿子在军营工作18年,现转业地方,军旅18年生涯至于什么级别,工资N万这些都是秘密不必探究,但想来彩琴也是英雄的母亲了。</h3> <h3>秦宝珍同学来了,她学生时代就是我们的班长,文革期间又是什么班级的排长。</h3> <h3>她始终是一个跑在前面的带头人,一生操劳为人民服务,现在这把年纪了还在一个私企做管理工作,属于女強人之列之人。</h3> <h3>梁绍全同学来了,他是我们一个点吃着一锅饭的绍全同学,我们青年点的五名男生之一。绍全同学一辈子生活坎坷,但他的乐观向上精神无可比拟,人活着真的就是一个心态,绍全同学,向你学习。</h3> <h3>绍全同学一辈子命运多舛,历经坎坷,但他是一个坚强的人,他为人和善热情,他的乐观向上,和他的吃苦耐劳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的正能量精神,也使得他赢得了幸福的今天,也迎来了幸福的晚年。</h3> <h3>梁钧同学来了,看这老同学,身体健壮,精神矍铄,看不出来吧,人家孙子都上初中了。</h3> <h3>更看不出来吧,我们的梁钧同学身经历练,聪明绝顶,目光远大,治家有方,什么房子票子一切都走在时代的前列。</h3> <h3>郭金发同学来了,他是同学中的佼佼者,由部队生涯步入北大工农兵大学生,他有一个辉煌人生。</h3> <h3>你看这哪有年近七旬的影子,现在郭金发同学还在什么公路管理什么段的任职,又一位除了养老金之外还在兼职挣第二桶金的人。</h3> <h3>楊营生同学来了,营生同学真的很年轻,这哪里像近七十岁的人呢。</h3> <h3>而且他的着装很时尚,很年轻化,願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愿好人一生平安!</h3> <h3>栾连国同学来了,风趣、快乐的连国同学再看看下面这张英俊少年,</h3> <h3>岁月真是一把无情的刻刀,想当年的栾连国同学真是英姿飒爽,豪情万丈。像片保存的真好。</h3> <h3>看看这里都有少先队员时期的咱们谁?自报家门,自己认领吧。</h3> <h3>赵树范老大哥做总结性发言。</h3> <h3>四姐杜崑是七十年代被抽调到大连工矿车辆厂国营大型企业的幸运儿,如今在大连定居,这次因为家中实在脱离不开没能如愿来营和惠玲同学相聚。</h3> <h3>这是50周年同学聚会四姐杜崑和佩堂的留影,这个留影的背景是,即便是纪念上山下乡,那么想当年咱们是生产队的民兵队长和妇女队长,这是50年后的民兵队长和妇女队长留影。</h3> <h3>我们班的张永生同学,这是去年同学50周年聚会的照片。要么怎么说我们的同学人才济济呢,永生同学特别聪明好学,广阔天地的那一段日子里,他能不虚度光阴,自学哲学理论,还号召我们一起学,你想,哲学理论,什么唯物辩证法,什么主、客观存在必然联系等等,多么抽象,多么枯燥,他能学的津津有味。他能孜孜不倦的钻的进去。</h3> <h3>几年的军旅生涯之后,回到营口听说是在盼盼集团的一家企业里做技术厂长,这又说明永生同学聪明好学的劲头不减当年,技术厂长那是需要一定的行业技术知识,才能做带头人的。真是活到老学到老,为永生同学点赞。</h3> <h3>丁素云同学,这是去年聚会的照片,她闺女那年考进了大连外国语学院,她现在定居大连,今天没能来到这个现场,看这精神头,这气质,为好同学点赞!为素云点赞!</h3> <h3>这是我们东张五队的沈启荣同学,上山下乡锻练了我们一批人,当年的大队长孙秀维看启荣同学不错,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启荣同学善于精打细算,让启荣同学担仼五队青年点的伙食长。</h3> <h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h3> <h3>这是我们班的佘文胜同学,当年我在班级第一次听到佘文胜这个名字的时候我就想这个姓氏太稀少了。</h3> <h3>这跟佘老太君一个姓氏的人他一定是个贵族,因此贵姓,现在看文胜同学的网名SWS,就能看出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了吧,就能看的出非同一般了吧。</h3> <h3>这是我们班的梁有为同学,点开了看哟,92年惠玲回营哥俩都来参加了聚会,这次因为种种原因哥俩都没参加上。</h3> <h3>这个是梁再为同学,再为是弟弟。他们出生在一个三纲五常严谨,仁义礼智信儒教深深的仁爱家庭里,他们讲礼貌、识大体,敬老爱幼、自重自強,是这个年代里最有正能量的人。</h3> <h3>左边那位就是本人,朱祯杰同学,一名被大家遗忘了的小个子女生,上山下乡知青生涯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本人长高了一个脑袋的个头,由1、30米长到了1、60米。</h3> <h3>同学们纷纷回城之后,我在东张学校当了一段小学老师,总而言之七年的广阔天地生活历练了我,回城不长时间我就光荣的加入了党组织,好汉不提当年勇,人生匆匆落幕,要紧的是我们一定要珍惜好当下的夕阳红。</h3> <h3>这是1988年10月27日大队书记孙秀维来营口与我们共同庆祝上山下乡20周年纪念活动。</h3> <h3>看看这相框里的我们,时光荏苒,又过了三十年。</h3> <h3>左起,杜崑、肇晓明,王永双、朱祯杰、李慧英、对号入座。</h3> <h3>这张照片是92年惠玲来营口,男女生全体照。</h3> <h3>大姐身边那个小女孩大家肯定猜不出她是谁吧,对喽,她就是我们的小杜兰香,大姐和林建新的爱情结晶一一林雪菲小姑娘。</h3> <h3>这中间的二个小男孩,一个是晓明和元科的孩子,梁辰,一个是我的儿子,张志良。你看那时的老同学,每人都是一脑袋乌黑的头发。</h3> <h3>聚会接近尾声,大家恋恋不舍,留下这影相幸福时光。</h3> <h3>留下这回忆冲斥大脑的遐想</h3> <h3>留下这笑脸终生难忘。</h3> <h3>留下这亲切的问候与牵挂你我共分享。</h3> <h3>我们班,我们的老同学,一个多么值得骄傲的群体,个个争强好胜,人人出类拔萃。名人胜出,人才济济,我真骄傲我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h3> <h3>願我们全体老同学人人,人老心不老,祝愿每一位老同学个个夕阳无限好。</h3> <h3>我爱你,老同学!老同学,你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