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与茜茜公主足迹交汇之地——因斯布鲁克(下)

zhangbinguoyuli

矗立在特蕾西亚大街最南端十字路口中间的<b>凯旋门</b>是1765年奥地利女大公和国母玛丽亚·特蕾西亚为儿子利奥波德二世与西班牙公主举办婚礼的纪念物。 <b>凯旋门</b>位于特雷西亚大街上的一个路口中间。这是我们穿过十字路口从另一个方向拍摄的凯旋门。 这是我们进入欧洲以来所看到的最美丽的景色!因斯布鲁小城好似一幅工笔整齐的山水画卷;清澈的溪流,湛蓝如镜的天空,青翠欲滴的山林,云雾缭绕的阿尔比斯山谷……我已经被这儿的风光山色陶醉了。呼吸着甜美的空气,感到通体舒畅。这是一种心灵的融化,一种人性向自然的回归! 特雷西亚大街上布满了各种彩色的<b>巴洛克</b>式的建筑。其实在我们家乡<b>长春的人民大街</b>上今天也还保留着一些日伪时期满洲国政府机构的建筑。窗户的样式风格也是这样的。不过过去一直不确定这个就叫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 <h3><font color="#010101">长春铁道北凯旋路上的机车厂医院,过去是沙俄中东铁路宽城子二道沟站医院旧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吉林省石化设计院。曾经的伪满洲国民生部旧址。小时候一到了夏天的假日,就会骑自行车去南湖游泳,每次经过这里都觉着这楼房盖得洋气,可是却不属于长春街头常见的那种日本洋房的样式。原来这就是欧洲的巴洛克式建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从底座的近处拍摄到的安娜柱子的全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柱子最上面站着的是圣母塑像。那一圈金光闪闪的星星和圣母脚下的那个牛魔王的犄角却不知是啥意思。</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我现在越来越觉得这种石头路面要比国内的地砖路面不知要好多少倍!爷爷修的路,孙子的孙子都不需要换路面。哪像我们国内,上一任市里领导修的地砖,下一任领导上任必须换新的。好像要是不拆了旧的换新的那这一任领导就白当了似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欧洲的食品店里看到的都是这些千篇一律的面食。如果让我们这些中国的老年人每天吃这样的主食怕是时间长了会吃不消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欧洲的大街上到处都可以见到这样的自行车。小时候的长春街头也是如此。现在长春的大街小巷里很难见到各家的自行车喽。</font></h3> <b>奥地利文的酒吧标志是这样写的</b>。奥地利文与英文和德文的<b>餐馆</b>这个单词都很相像。 <b>蒂罗尔州剧院</b>坐落在因斯布鲁克皇宫(霍夫堡宫)对面,于1967年完成扩建,装修豪华,经常上演一流的歌剧、舞剧和音乐会。 <h3><font color="#010101">因斯布鲁克街头不光能看到很多的自行车,还能看到这种古老的马车。</font></h3> 山风轻扬夏未央,林荫路上马铃儿响。 <h3><font color="#010101">车上坐着的这位年轻的女孩应当就是这辆马车的司机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街边这个古老的手动压井是为马车夫们准备饮马的取水井。不得不由衷的赞叹:井台上的卫生状况真的保持的非常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林荫道的左边可以看到登山缆车的售票处和站台。</font></h3> &nbsp; &nbsp; <b>&nbsp; &nbsp;绿槐夹道生,吐翠郁葱葱。</b><br>  <br>   <b>枝宿二三鸟,叶留一阵风。</b> <b>古木排排立,雨过道路清。<br>  </b><br> <b>一径行人少,幽幽蛙声鸣。</b> 公园门前这座人物塑像碑被胡乱涂鸦。是不是因为在世的时候名声不太好呢? <h3><font color="#010101">自从踏上欧洲就有一个疑问萦绕在心头:这里随意涂鸦难道说就没人管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林荫道旁边紧挨着霍夫堡皇宫的花园。现在被改造成一座城市公园,游人可以免费进去游览。</font></h3> 可能是刚刚下过雨的缘故吧,公园里竟然空无一人! 穿过公园我们来到了另外一条街上。迎面看到的就是著名的<b>霍夫堡皇宫(Hofburg),也称因斯布鲁克皇宫(Hofburg),</b>这座皇宫是<b>哈布斯堡家族</b>曾经辉煌的象征。1460年前后,<b>西格蒙德大公爵</b>于在位期间建成了霍夫堡皇宫。这座皇宫金碧辉煌,内部由20多个房间组成,每个房间皆以华丽精致的墙壁浮雕及壁画装饰,展示了为数不少的皇族成员肖像,亲身见证哈布斯堡王朝在欧洲兴盛的过程。<br><br>哈布斯堡王朝和因斯布鲁克有着悠久的渊源,当<b>马克西米利昂一世(Maximilian I)</b>于一四九三年被封为皇帝时,哈布斯堡的权力和版图开始走向鼎盛,他的孙子<b>斐迪南一世(Ferdinand I),</b>进一步地大张旗鼓地扩建。1754年至1773年,<b>玛利亚•特蕾西亚女王</b>下令把这座巴洛克风格的宫殿扩建成晚期巴洛克和洛克克风格的辉煌建筑。<br><br><br> <h3><font color="#010101">我们在因斯布鲁克逗留的那几天,霍夫堡皇宫中庭正在举办民间音乐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道的尽头是皇宫教堂。左边是皇宫。</font></h3> 因斯布鲁克皇宫里最引人注目的是用抛光的大理石砌成和白金装饰的豪华大厅。其实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也有一座霍夫堡王宫。(当我们后来参观维也纳的美泉宫的时候发现那里的皇宫大厅顶上的壁画与这里霍夫堡的壁画有异曲同工之妙)里面有皇帝家族成员的半身像和三幅绚丽多彩的天花板湿壁画,皇宫南端有一座修女院,修女院的两座巴洛克大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b>据说霍夫堡皇宫是茜茜公主第一次见到弗兰茨•约瑟夫的地方,如果是茜茜粉丝的话,不要错过参观一下皇宫,感受她传奇的一生吧。</b> 因斯布鲁克机场距离新城区不远。 <h3><font color="#010101">皇宫大道上的宣传画。这里正在举行一个艺术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霍夫堡皇宫广场前的喷水池以及有着几百年历史的青铜人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从霍夫堡皇宫那条街又回到特雷西亚大街上。我们决定登上黄金屋旁边的城市塔上去看一看。据说这里是因斯布鲁克建筑中的第一高度,上面可以看到小城的全貌和周围阿尔比斯山谷的风景。</font></h3> 城市塔楼修筑于1442~1450年,是茵斯布鲁克老城区的象征。<br>塔高57米,原来是座了望塔,塔楼上还曾设有牢房。后来于1560年重建,用小圆顶代替了尖顶,撤消了监狱和了望的功用。现在成为著名的观光游览景点,在塔楼的33米处有一座回廊,游客们可以从这里饱览茵斯布鲁克市的全景及四周环绕的山峰。 <h3><font color="#010101">城市塔进门处的展厅里保存着一幅三百年前一位不知名作者创作的城市塔钢笔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塔上没有安装电梯,游人们在一个门洞的里面入口处买票之后(票价五欧元)绕到塔的后面从一个很窄的小门拾级而上到达塔的中部一个平台。这里可以360度观赏小城的风光。除了这座小平台,高塔内部几乎全都没有对外开放。</font></h3> 特雷西亚大街的两边建筑。 <h3><font color="#010101">用华为望远镜头拍摄的几公里之外阿尔比斯山的<b>登山缆车站</b>。近处的这两个绿色的尖顶是<b>圣雅克教堂的双塔尖顶</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从城市塔平台上拍摄的黄金屋顶。由于阳光照射的原因,从上面向下看的黄金屋顶更加金光灿灿,熠熠生辉。</font></h3> 海布珥陵大厦的屋顶看上去应当是铁皮加沥青制作的。这种屋顶应当历史不久,因为我小时候住的房子就是这种屋顶。 站在城市塔上才相信因斯布鲁克这座小城是真的不太大。中世纪欧洲的皇族住在阿尔比斯山中的小城会不会很乏味? 好漂亮的圣雅各布教堂双塔。 <h3><font color="#010101">这座摞着补丁的大铁门是建塔初期的原物。</font>最早期的人们登上塔顶的台阶就是在这扇大铁门的后面。现在已经被封闭。我想,铁门后面的台阶应当是石头砌成的。就像我们在阿尔巴尼亚古城堡里走过的那种台阶。而不是像我们现在走的这种铁制的圆形盘旋向上的楼梯。</h3> <h3><font color="#010101">正在运行中的登山缆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从缆车中拍摄到的因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山顶的缆车站台。普通的游人一般到这里就算登上了阿尔比斯山。可是我却想继续向上步行攀登没有修建人工道路的阿尔比斯山。本来以为会遭到一向行事稳重的老伴儿的激烈反对。可是没想到,得到的回答竟然只有一个字:走!</font></h3> 站台上还有很多私家车。看来这个地方不做缆车,也是可以开车上来的。 <h3><font color="#010101">从缆车站台出来脚下已经没有水泥路了。车辙印早已无影无踪。我们决定步行沿着山上被登山者踩出的小道继续向更高处攀登。沿途不时有登山者从身边超越我们。那些人都是一身专业的登山装备和服装。绳索和登山杖一应俱全。登山的速度肯定是我们无法望其项背的。像我们这样的休闲散步型的登山者在这样的高度已经似乎是绝无仅有。</font></h3> 阿尔卑斯山的高山植被。 <h3><font color="#010101">越往上走树木变得越来越高大起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里看上去似乎已经是阿尔比斯山的原始森林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高山滑雪场的维护工作人员专用高空缆车从我们头上划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前面的路越来越不好走,云雾也多了起来。安全起见,我们也该适可而止啦。这一次没用老伴儿开口,我先提出往回走。下山的时候感觉体力还有,没有觉得出现体力透支的迹象。不过呼吸开始感到不像上山的时候那么顺畅。许是心理作用吧。年纪不饶人呀。要是二十岁的时候,在部队训练我一定不会善罢甘休!</font></h3> 牌子上面的奥地利文大意应当是:流浪动物栖息所。 汉瑟 · 伯克这个高山取水设施应当是一个叫做<b>汉瑟 · 伯克</b>的建成的。石碑的左边是一个城市塔的造型。右边是一个机械工业的标志性符号——齿轮。 十六世纪的一座皇家狩猎屋改造而成的民宿。看了一下价格,太尼玛贵了。好像总是空的,而且主人家似乎根本不在乎有没有租下这座民宿。好像就是说:本来也不想租,没人租更好! 照片是一个印度人为我们拍的。他主动请求我为他们两个人拍照。然后顺利成章的提出为我们拍照,他来自加尔各答,拍照完了还拿出自己的手机骄傲的说:我的手机与你的一样。我一看,是mate8.呵呵。 <h3><font color="#010101">回到民宿公寓洗了澡,吃了些东西。身上感觉轻松了很多。好像又回到了正常状态。说实话今天攀登阿尔比斯山是自从进入欧洲以来感到体力付出最多的一天。也是自从在萨兰达下海戏水之后的登山运动。此行的游山玩水都有了。感觉真的很爽!明天我们将要乘坐火车翻越阿尔比斯山谷前往德国巴伐利亚州的首府——慕尼黑。那里是茜茜公主的家乡,是与中国的上海一样的德国第二大城市。想想,那里出产有享誉世界的慕尼黑啤酒,猪肉白肠,黑松林蛋糕,巧克力和早已闻名的外焦里嫩,香气扑鼻的慕尼黑烤猪肘.....呵呵,我已经有些急不可耐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德国慕尼黑高速国际列车的二等车厢。第二天我们乘坐的开往慕尼黑的火车上,车厢里空荡荡的。反正我们没有在途中看到有任何旅行者上下车。大概他们都是做大巴或是飞机团队行动吧?在因斯布鲁克我们遇到了很多国内来的旅行团。跟其中的旅客聊天,</font>他们说:<font color="#010101">“这是我们第一次出国旅行,出来之前根本</font><span style="color: inherit;">没有想到自由行。只想着团队行动方便安全,却没想到不自由。<b>下回,我们也自己走。</b>”听了他们的话,</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们也在想,</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如果再遇到阿尔巴尼亚那样的轮船突然停运,下一次,我们会不会也还如这次这么走运?</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嗨,世界上的事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别人说什么只能是参考。</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说走就走,走了也就走了。</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车到山前必有路。</b></h3> <h3><font color="#010101">请看第十篇:畅饮黑啤酒和大快朵颐吃烤猪肘子的地方——巴伐利亚州首府<b>慕尼黑。</b></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