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南方

文哥

<h3>走近南方,走进春天的故事,走进秋天的诉述。</h3><h3>故事里有位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诉述中从春天到秋天;木棉花开花落轮回,雨打芭蕉粤曲声声不断。</h3><h3>曾经走过的海珠桥,陈家祠,西关骑楼,黄埔军校,都是深深的记忆,重重的思念。</h3><h3>南方不老的天空,给了你生命的源泉;北回归线的阳光生长着希望的家园,让每一个走近南方的人深感惊讶。这个忙碌的南国依然四季地转个不停。</h3><h3>花城变了,变得美丽如画,变的繁花似锦。越秀公园,珠江新城,还有高耸入云的广州尖塔无不体现出城市的魅力。</h3><h3>城市,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让美丽的心情诉说追寻。这般岭南绿色的土地将停留在我的脚步中慢慢而行。</h3> <h3>听着崔峥嵘的“木棉花儿在风中歌唱,轻轻地我走近南方......。” Z99直通列车经过一晚上的颠簸到了羊城。因为这几天正好是广交会期间,酒店必须得预定,在驿站休整了一下,乘电梯出来,慢步在南国的街道上。空气中,潮湿南风的芬芳,似少女的轻吻,吹拂在脸上,感到特别地滋润。走着走着,忽然抬头看到一家超记煲仔饭,里面人气很旺,就餐得排长队,咱午餐就在此地解决,我提议。大约半个多小时,热气腾腾的煲仔饭端到桌上,腊肉,牛腩加上一个卤蛋、青菜和汤,色彩诱人。同行说好吃,但我觉得怎么也不能与80年代末,在广州第一次吃煲仔饭的那种味道相比,尽管这里也是一家颇有名气的店铺。</h3> <h3>吃完午饭,办了正事。睡了一晚,到附近的北京路步行街兜了一圈,街道不宽,人也不多,道旁商店的繁华程度不能与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相比。</h3><h3>虽然已经进入11月中旬,夏季早已过去,而行人却是夏天的打扮,夏艳仍然普照着大地。今年的天气真是怪怪的,不仅仅是上海没了秋天的感觉,广州的更是,的确是这样子的,穿着短袖,没走几步路就汗流浃背。</h3> <h3>到了广州海珠广场非得去看一看,走一走。镶着广州宾馆四个大字的大楼在五星红旗的辉映下,显得无比壮观,同时让人感觉到这里是南方。</h3> <h3>旁边的建于30年代的海珠桥已经非常陈旧,它是取其临近的“海珠石”改名为“海珠桥”,以前行人可以通过,现在过珠江只能绕道走其他几座桥。</h3><h3>这座广州市区唯一的跨过珠江的开合式桥梁,如同圣彼得堡宫廷桥一样,以前会定时启合。</h3><h3>海珠桥经历了风云变幻的日子,曾经的日军飞机轰炸。把桥体的开合器震坏,从而中段桥面无法开合。</h3> <h3>海珠桥是广州的标记,如同外白渡桥是上海的座标一样。漫步在江边百花盛开的堤岸上,沐浴在温暖如春的和风里,岸边鲜花折射出城市的倩影,让美丽的心情一起飞越天空。</h3><div></div> <h3>让美丽的心情赞美舞动,一道风景,一排建筑。</h3><h3>天蓝蓝,水清清,阳光浸透清澈的江面。</h3><h3>心情编织着美好的憧憬,风啊就像那放飞欢乐的鸽群,飞向远方的故乡。</h3> <h3>到了广州就得去光顾位于市北的机场路25号怡发广场音像批发城, 里面集中经营有几百个出版和发行单位的摊位, 所有的音像类别和制品应有尽有。</h3><h3>我是从酒店附近的团一大广场乘坐地铁6号线换2号线到三元里站下车的,交通非常方便半小时就到了,不过还得走一段路,其实坐地铁最大的好处就是快捷不堵车,能掌握时间。</h3> <h3>在世界黑胶中心逛了一下圈后,坐二站公交到中唱广州分公司掏碟什么都没有,于是出来在三元里大道租了哈罗单车,沿着大道向解放北路流花路,左拐就到了人民北路686号太平洋影音公司的所在地,现已改为广东人民广播电台。</h3><h3>原来的二开间门面房早已不见踪影,耸立起一幢高高的大楼,太平洋公司的摊位就在一楼,里面的音像制品不是很多,看来唱片市场在广州也不怎么景气。</h3><h3>记得第一次去太平洋公司门店时音像制品品种繁多,不过都是些磁带,6.7元一盒,碟片那时还未面市。</h3> <h3>一天下来,掏碟工作没什么收获。早早回到酒店,继续收看湖南卫视直播的谍战深海之惊蛰连续剧。</h3><h3>第二天睡到自然醒,去了位于白天鹅宾馆附近的沙面。</h3> <h3>沙面是珠江冲积而成的沙洲,故名沙面,曾称拾翠洲。</h3><h3>沙面位于市区西南部,南濒珠江白鹅潭,北隔沙基涌,与六二三马路相望的一个小岛,有大小街巷八条,面积0.3平方公里。</h3> <h3>沙面在宋、元、明、清时期是我国与国外的通商口岸和游览胜地。鸦片战争结束后,在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后沦为英、法租界。现在,这里仍然能看到遗留着的外国领馆建筑的影子,其中有的已成为广州对外友好协会所在地,以及宾馆和小学。</h3> <h3>同时沙面也是广州的重要商埠,历经百年,成为十多个国家在沙面设立领事馆的主要地方,并且有着九家外国银行、四十多家洋行在沙面经营发展,粤海关会所、广州俱乐部等等都设立在沙面。现在的沙面宾馆曾经就是一家俱乐部,里面设施豪华,舞厅、酒吧、泳池、康乐球应有尽有。</h3> <h3>沙面见证了广州近代史的历史变迁,留下了孙中山先生、周恩来总理等伟人的足迹。</h3><h3>沙面已成为我国近代史与租界史的缩影,沙面岛上欧陆风情建筑形成了独特的露天建筑“博物馆”。</h3> <h3>去沙面坐地铁1号线到黄沙站下,走过高架桥就是沙面,交通非常方便。沙州岛上不仅保留着各国领事馆的特色建筑,而且更有一片片的绿地,是旅人旅游度假的休闲之处。图中百花丛中上的那条高架右边就是著名的白天鹅宾馆,第一次来时曾在那拍了很多照片。</h3> <h3>说来也挺奇怪,最早来广州时总喜欢逛高档的五星级酒店,什么白云宾馆、东方宾馆、中国大酒店等。现在对这些已经不再感兴趣了,喜欢些古老、陈旧的东西。</h3> <h3>沙面的特色就是每条街道旁都有各种各样的铜雕,却姿态百异。当我正要向一个铜塑的摄影师镜头对着一对恋人接吻的动作按下快门时,突然女的看到我举着相机,不好意思扭头转向正视,于是就成了这样一幅画面。</h3> <h3>百年历史的沙面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师,他们拿着长枪短炮,摆着各种各样的拍摄姿势,将这里的光影分享给更多的人。图中的二人,我观察了很久,原来是日本人,他们讲着叽里呱啦的日语不停地拨弄相机,拍这拍那的忙个不停,忙得不亦乐乎。</h3> <h3>当然也少不了一些的街头艺人,弹着吉他,享受人生的乐趣。</h3><h3>拐角处还有唱歌的,拉小提琴的,更有一些路人在与流浪猫话语。</h3> <h3>总之,沙面给人的影响非常宁静而华丽,在沙面的每一条步道漫行都有着不可复制的念想。</h3><h3>看浮云,了闲情,翻翻卷卷朝长夕短,闲听世事潮起潮落似浮云。</h3><h3>听涛声,饮浊酒,天地传情朝朝暮暮,看今朝把酒当歌涛声依旧。</h3> <h3>广州唯一一个留存着百年历史的旧址,随着旅人们的蜂拥而至,那些尘封了的记忆开始变得浮华明艳。</h3> <h3>探索,追寻,经历,沿着百年的线路前行,去触摸宁静美好的人生百态,去观赏美丽而神奇的异国建筑,去感受旅行和人生苦行的真谛,每一站都是终点,也是起点!</h3> <h3>如果你在沙面呆一天,你会写首诗;呆一周,你会写本书。的确,当你舒心的徜徉在其中,仿佛时光交错,分不清昨天与今天。</h3> <h3>沙面出来,经过南方大厦,沿人民南路左拐到一德路就是石室圣心大教堂。</h3><h3>该教堂于1863年6月18日圣心瞻礼日举行奠基典礼,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宏伟、最具有特色的一间大教堂。</h3><h3>当时,法国教会协商专门请了在这方面有造谐的建筑师Vonutrin和Humbert,并仿照了巴黎圣克洛蒂尔德教堂设计图纸,同时聘请了广东揭西工匠蔡孝等数百位中国工人参与修建。蔡孝作为一位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的石匠,巧妙地应用中国传统的工艺和技术,完成了流芳百世的作品。</h3><h3>该教堂可与闻名的法国巴黎圣母院相媲美,也是国内现存最宏伟的双尖塔十字哥特式建筑之一,与世界上另外三座的哥特式教堂(巴黎圣母院 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威斯敏斯特教堂 The Collegiate Church of St Peter at Westminster、科隆大教堂 Kölner Dom ,被称为全石结构式教堂。由于教堂的全部墙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岗岩石砌造,所以又称之为“石室耶稣圣心堂”、“石室天主教堂”。</h3><h3>法国的巴黎圣母院用了87年建造完成,英国的威斯敏斯特教堂用了将近一个世纪,德国科隆教堂造了7个世纪,而该教堂费时只用了27年,1888年竣工。</h3><h3>今天周一不对外开放。门卫说,因为晚上有一对教徒在此举行婚礼,如果你傍晚有空的话,可以去参加。</h3> <h3>漫步,骑车在广州的条条街道,开拓视野的享受过程中,细细品味南国的风土人情别有滋味,穿梭在忙碌的人群中看人生百态。紧接着去了位于东风中路上的由青年设计家吕彦直设计《中山纪念堂》,它与越秀公园连成一片,门票10元,60岁周岁以上不享受免费。</h3> <h3>以前去《中山纪念堂》是从越秀公园进去的,这次从正门进,感觉比较庄严肃穆,远处就能看到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h3><h3>纪念堂草坪上屹立着一尊5米高的孙中山全身铜像,由雕塑家尹积昌和詹行宪、廖加复一起塑造。尹积昌总共制作了4个铜像,另外3个在黄埔军校,中山医科大学和南京的中山陵。</h3><h3>铜像的孙中山左手用三只手指叉腰,代表着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右手用五只手指拄着拐杖,代表着五权宪法。挺立的身姿、深邃的眼神、从容的步态,显示出一种饱经沧桑之后的踌躇满志和大风大浪之前的安静。</h3><h3>像下的座基上刻有孙中山于1924年4月12日手书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全文。</h3><h3>1998年这座雕像重新打造修复,感觉比以前更有气势,更加伟大。</h3> <h3>瞻仰孙中山先生,是去广州的一项主要任务。从先生炯炯的目光中,可以看到他那深邃、执着,刚毅和自信。是他唤醒民众推翻了统治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他的丰功伟绩和不朽的壮举是不能用文字赞誉得了的。它的警世名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永远激励着中国革命的先烈。到这里无论用那一种方式都要对这位革命先行者致以崇高的敬礼和深深的怀念。</h3> <h3>孙中山纪念堂会场,参观者络绎不绝,讲解员述说着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的丰功伟绩,从推翻清朝封建帝制到建立中华民国这段历史的过程。</h3><h3>大会堂内空间宽阔,舞台前上、下两层有4729个席位,而中间无一柱遮挡,全部由隐蔽在墙壁间的八根大柱支撑,堪称建筑艺术之瑰宝。堂内采光通透,装饰丹彩华丽,金碧辉煌,可以用作大型会议和文艺演出。</h3> <h3>纪念堂外的一个大花园和宽大的草坪,鲜花朵朵娇艳滴翠。蓝天里射出的光芒,闪耀着舞动的精灵。四周木棉高屹,绿榕成荫,宁静而又肃穆。</h3><h3>入口蓝顶红墙的门洞格调与纪念堂八角型建筑遥相呼应。不协调的是周边高楼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破坏了纪念堂的整体风格。</h3> <h3>走出纪念堂,骑上哈罗车,到解放中路左拐,沿着中山六路、七路就到了恩龙里34号陈家祠。</h3><h3>陈家祠又陈氏书院,它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二十年(1894)落成,是清末广东省各地陈氏宗族共同捐资兴建的。陈姓也是百家姓中的大姓,国内姓陈的人数为数丛多。参观书院60岁以上者门票免费。</h3><h3>书院占地15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由大小19座单体建筑组成。建筑间以青云巷相隔,长廊相连,庭院穿插,典型的岭南祠堂式建筑。</h3> <h3>书院的建立主要为参与捐资的陈氏宗族子弟赴省城备考科举、候任、交纳赋税、诉讼等事务提供临时居所。</h3><h3>看到这些神态各异的人物雕塑,忽然想起小时候的老庙小学,建筑风格其实都差不多。走在这里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少年时的回忆。</h3> <h3>里面纵横交错的小道四通八达。书院集岭南历代建筑艺术,前院、西院、东院及后院,占地一万五千多平方米。</h3><h3>走进书院,漫步于古朴幽雅的庭院,穿越笔直秀美的连廊,感叹岭南人的艺术造谐。</h3><h3>我国文豪郭沫若曾写诗赞道:“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h3> <h3>陈家书院对面是一条比较繁华的康王中路,直接通茘湾区(西关)上下九步行街。</h3><h3>相信去过广州的人都知道这条著名的上下九步行街。步行街全长1237米,从上九路、下九路到第十甫路。两边的店铺上千家之多,大多数是美食和服装店铺。</h3> <h3>如果你是吃货,这里到是不错的选择,几乎包括了广州十大小吃,如艇仔粥、肠粉、虾饺、牛杂、叉烧包和云吞面等。</h3><h3>从此地走过去就是恩宁路,它的特色就是满条街都是颇具岭南特色的骑楼街。</h3> <h3>恩宁路是西关的一条主要马路,这里除了骑楼外,也充斥着很多的广州百年文化的记忆;从粤剧銮舆堂、八和会馆到李小龙故居、詹天佑纪念馆等。</h3> <h3>这里骑楼连接成片,在此走一走,看一看,能充分体现到被誉为广州最美骑楼老街的沧桑古朴。但是,最吸眼球的要算两边街上开着的具有南粤风味特色的美食店,瞧一眼就会让你味蕾大开。</h3> <h3>这里一片区域为西关,是老广州人对位于荔湾区,北接西村,南濒珠江,东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明清时地处广州城西门外一带地方的统称。</h3> <h3>一天走路,骑车,公共交通,非常地累。回到酒店,没过多久就睡得很深。早晨起来吃完酒店的自助餐,向黄浦军校进发。</h3><h3>黄浦军校在市区的东部,去一次挺不容易的。要坐差不多一小时的地铁,地铁5号线鱼珠站下,10分钟走到鱼珠港,坐轮渡到黄浦军校旧址码头。渡船每小时一班,凑巧的话,就不需要多长时间等候。</h3><h3>船靠岸到长洲岛,就能看见黄浦军校码头旧址高耸的石碑。</h3> <h3>走进黄浦军校大门,可以看到里面墙上的校歌:</h3><h3>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h3><h3>主义须贯彻,纪律莫放松,预备作奋斗的先锋。</h3><h3>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民众。</h3><h3>携着手,向前行,路不远,莫要惊。</h3><h3>亲爱精诚,继续永守着,发扬吾校精神! </h3><h3>当然,军校内最多的是歌中的军校校训“亲爱精诚”4个大字。</h3><h3>黄浦军校是人才辈出的地方,国共两党的几期学员生平事迹都有展厅一一介绍。</h3> <h3>军校的长廊上还贴有军校一期的誓言:</h3><h3>尽忠革命职务。</h3><h3>服从本党命令。</h3><h3>实行三民主义。</h3><h3>无间始终死生。</h3><h3>遵守五权宪法。</h3><h3>只知奋斗牺牲。</h3><h3>努力人类平等。</h3><h3>不计成败利钝。以及其他几期的誓言,在此不一一列举。参观黄浦军校对于了解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h3> <h3>像这样的长廊军校内有多条,走过去就是校长办公室。军校于1924年6月16日创办,1926年3月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8年5月更名“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同年9月又改名“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1930年9月迁往南京。1938年军校校本部曾被日军炸毁。广州解放后,广州市政府和驻军修复了军校部分建筑。1996年广州市政府按"原位、原尺度、原面貌"原则重建校本部,重而使军校旧址恢复昔日的风采。1990年对外开放,2000年评为广东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h3><h3>军校毕业的校友,禀持"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之精神,也间接促进两岸交流,希望国人能多多提升"礼、义、廉、耻"当初创立亚洲第一民主共和国之立国精神。</h3> <h3>走到军校校长室,留影的人特别多。于是在门口抓拍了一张。看上起这些门及窗框都是重新整修过的,里面的物品到是很陈旧的,总之,校长室在这个地方是永远不会改变的。</h3> <h3>走出军校抬头望见就是孙总理纪念碑,得爬多级石梯。纪念碑高达43米,四面均有刻有铭文,正面为“孙总理纪念碑”,背面为“总理像赞:先生之道,天下为公。先生之志,世界大同。三民建国,允执厥中。况在吾校,化被春风。江流不废,终古朝宗。”在纪念碑的顶端,还耸立着近3米高、约1吨重的孙中山铜像。</h3> <h3>走下来对面是孙中山先生故居,里面陈列着一些物品与史料。</h3><h3>黄浦军校总共有校本部、孙总理纪念碑、中山故居、东征烈士墓园、北伐纪念碑、大坡地炮台等。</h3> <h3>参观完黄浦军校,就近吃了点饭,不到13:00,回来还得摆渡过江,再从鱼珠站坐5号线到杨箕换成一号线到东山口,出站就是海印电器广场,里面有很多私人老板是经营正版CD的,这家店铺品种齐全,有挑选的余地。</h3> <h3>出广场后,想去星海音乐厅,广州大剧院,珠江新城CBD。公共交通不怎么方便,走路又不行,还是骑哈罗单车吧,沿着东湖路,大通路到达星海音乐厅。路途映入眼帘的广州塔在我心里是那样的高大,那样的挺拔。</h3><h3>走在风景如画的烟雨路上,呼吸着一种甜蜜清新的空气。周围的绿叶青葱,带露的各色鲜花,在路边欢乐地舞蹈。一种城市花园般的景象,从内心深处感到特别的温馨。</h3> <h3>到了位于越秀区二沙岛的星海音乐厅时,哈罗单车信息提示已经使用了30分钟,醒目的一条:“你是否还在使用?”。</h3><h3>音乐厅是以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名字命名的,其建筑风格为双曲抛物面钢筋混凝土壳体,将建筑空间与声学空间融为一体。</h3> <h3>雄踞广州珠江之畔风光旖旎的二沙岛,那檐角高翘,造型奇特的壮丽外观,富于现代感,有如一只江边欲飞的天鹅,又如撑起盖面的巨大钢琴,与珠江的碧水合奏着永不休止的弦乐;远眺两条抛物面的弧形脊恰似五线谱上圆圆的音符。</h3> <h3>从星海音乐厅参观出来,经过广州美术馆,然后跨越广州大桥,过桥下车推行,骑车还真不方便,七拐八拐地导航总是出错。到广州大剧院,才知道这里就是珠江新城CBD商务区。它是广州新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东毗广东省博物馆和广州图书馆,西邻美国总领事馆,南望珠江与海心沙,北靠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地理位置十分显赫。</h3><h3>广州大剧院由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英籍伊拉克女设计师扎哈·哈迪德设计,形状宛如两块被珠江水冲刷过的灵石,独特的造型充满瑕想。它被国际舆论评为“世界十大歌剧院”。</h3><h3>但我从外观看,既不像飞碟,也不像蘑菇房。剧院外墙广告打着即将上演的法语音乐剧《巴黎圣母院》20周年纪念版。</h3><h3>之后,从这里的坐地铁3号线珠江新城站到体育西路站天河城兜了一圈,然后坐地铁1号线到公园前站。</h3><h3>要想远眺大剧院外型,可以观看本篇的封面照片。</h3> <h3>在公园前站上就有几层机电五金商城,里面罢设有点像虬江路电器商场一样。其中,一些私人老板的CD商铺都出售直接从母带翻录的玻璃碟,30元/张。比如李娜的《苏武牧羊》,朱哲琴的《阿姐鼓》等,据传店主的原片都是3万多买来刻录,奇怪的是说比原版的音响效果还好,能听出高亢拔尖音质纯美的嗓音?我感到不可理喻,也只是看看而异。</h3><h3>旅途中淘碟的日子,似乎比平时要慢一些,长一些。在花城四天的时间里,当你已经熟悉她了,你会感觉过的很快;但当你去了一个全新的地方,你会感觉时间变长。</h3> <h3>广州城基本上该去的都去了,新城与旧城都比较过。第二天一早,乘坐广州到深圳的大巴,从皇岗进入香港。然后去了太平山,其实太平山晚上去灯火辉煌,是观赏维多利亚港的最佳的位置。但是这二天不安全,本以为周六周日会闹事,想不到平时也会有突发情况发生。</h3> <h3>其实,香港的建筑以前看看高楼林立,雄姿挺拔,风光诱人。现在有的高楼显得陈旧,除了维多利亚港两岸稍许好些,更有居民楼破旧的无法形容。不能与上海的现代化高楼相比,比如,浦东陆家嘴,虹桥商务区,以后的建成的苏河湾,更会超越香港。</h3> <h3>从太平山下来,去了浅水湾。她位于香港岛,依山傍海,海湾呈新月形,号称“天下第一湾”,更有“东方夏威夷”之美称。</h3> <h3>浅水湾坡上是香港最高档住宅区之一,众多的高楼与别墅豪宅遍布于此,其中就有香港一大批富商,如李嘉诚、包玉刚等的豪宅。</h3> <h3>浅水湾在香港岛之南,坡缓滩长,波平浪静,水清沙细,沙滩宽阔洁净而水浅,风景优美,是港人和世界各地的游客的消夏弄潮的胜地,也是来港游人必到的游览胜地。</h3> <h3>以前人们称香江八景之一的“海国浮沉”,指的就是浅水湾的海滨浴场。这里的阳光、沙滩、海水确实令世界各地喜欢日光浴的旅人,特别是北欧,俄罗斯那一带的泳客提供最佳的天然游泳池以及躺在沙滩上享受太阳光的照射。</h3> <h3>位于香港会展中心的新冀海旁的博览海滨花园,“永远盛开的紫荆花”雕塑,是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而设立的。金紫荆雕像矗立于新翼人工岛上的金紫荆广场。三面被维多利亚包围,与对岸的尖沙咀对峙,地理位置优越,是观赏维多利亚港湾最佳的地方。</h3> <h3>经历了无数风和雨,五星旗终于飘扬在这里,鲜红的身上洋溢着和平回归的情意。</h3><h3>飘洒中播撒下中国人的智慧和伟绩,当国歌庄严奏起,国旗和区旗迎风飘扬在港岛的上空。</h3><h3>回归的日子是难忘的,曾经心中编织着最美的花环,亲吻着难忘的1997。今天,让天下所有人的眼睛,凝视这血一样的红旗。</h3> <h3>香港的故事不知说了多少年,从屈辱到回归的曲折历史。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和港人治港方针的成功实践。终于实现中华民族几代人为之奋斗的夙愿。</h3> <h3>你给我一滴水,我还你一片海。你给我一颗种子,我还你丰收的硕果。</h3><h3>回归后的香港,躺在母亲的怀抱里。从此再也不分离,心手相连。</h3> <h3>我慢步在浅水湾海边,听那涛声依旧。守候日出的心,依然没有改变。</h3><h3>看海边浪花飞溅,我和阳光作伴。遥看海鸥飞翔,我和蓝天对话。</h3> <h3>海边的蓝蓝海水,染绿了浅水湾。情人的故事在海边回忆,曾经唱过的旋律,还是那么地熟悉。生活就像圣洁的紫金花,开在我心里,永远美丽芳香。</h3> <h3>从香港回归后,今年是最差劲的一年,再也不在像以前那样繁华热闹,那样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景相。</h3><h3>今天的这种情况,就是因为英国高超的意识形态渗透,不仅使得香港的法律体系至今依附于西方势力,还导致香港居民的本土意识远比国家意识更强烈。相对澳门来说,这就是一个根本的原因。</h3> <h3>昨天香港的马路上还不时看到有砖头等设置的路障,导致公共交通巴士停运严重受阻,今天全港学校,包括幼稚园、小学、中学及特殊学校,本月(15日)至星期日(17日)继续停课。这样子的情况已经有5个多月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h3> <p class="ql-block">这几天香港的地铁也时有时无,本想坐地铁去鸭寮街的,遗憾的是,那里的商铺都拉上了卷帘门停止营业了。因为阿寮街属深水埗地区,时不时会有废青闹事者出现设障。</p><p class="ql-block">以前去香港,买了八达通卡,坐地铁在九龙和港岛来回穿梭非常方便,这几天就不好说了。走路中,看到有个像“寿”字一样的标记就知道是地铁站了,该标志由设计师李永铨设计,“寿”字的含义比喻平安吉祥之意,与今天的状况形成极大的反差。</p> <h3>岁月在流逝,容颜也会老去,只有那些随着年岁的增长,见过更多的风景,发生更多的故事的人,才会抵住时间的侵蚀,随着时间的推移,动乱景相一定会消停。</h3> <h3>其实有的道路还是畅通的,没有废青在捣乱,只有路障和砖头。赶紧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吧。紧急着驱车去香港口岸人工岛,买了65港币的过桥费。要过港珠澳大桥出香港就必须从人工岛走,人工岛和北大屿山及屯门等地区相连。在这段路上正巧碰上香港商人张董回中山处理商务,他祖籍中山市人,1973年移居香港。在澳门、西哈努克港经营酒店与博彩业,同时还拥有其他优质产业。咱俩很投缘,有种相识恨晚的感觉,以至于大巴行驶在港珠澳大桥时,都无暇顾及桥外的风景。到了珠海后依依不舍地分手握别,期待有机会再次相见。在珠海住了一个晚上,明天去阳江参观世界发烧音响博物馆。</h3> <h3>从珠海拱北汽车站到阳江2个小时,找到网上预定好的酒店,稍微整理一下,走过去5,6分钟,坐上8路公交,约一小时的路程,到了十八子站下车。对面就是十八子集团总部。该企业主要经营刀具的,现在除了推广旅游产品,还专门设立四个楼面展示音响发烧器材及售卖一些唱片。</h3><h3>这次去阳江也是冲着李积回先生这个“世界发烧音响博物馆”而去的。</h3><h3>美国发烧天书TAS(The Absolute Sound)主编Robert·harley 称李先生为世界第一发烧友,的确名副其实。</h3> <h3>听说李老板一下子买下了一家日本图书馆的20万张LP。整整三层楼,近2000多平方米,可以看到整排整排的数不尽的LP黑胶唱片、CD以及DVD,至于音响器材,大都是经典或绝版的。他的影音房大大小小总共十二间,根本来不及参观,其花费在音响器材和唱片上估计超过一个多亿。其宗旨是:让音乐净化人们的心灵。</h3> <h3>他的音响器材从最早的启蒙音乐盒到最近发行的黑胶唱机应有尽有。上百套的听CD的顶级卡马,听LP的大乌拖帮,立体感的影院是七台贵丰铁甲威龙推顶级马田卢跟静电喇叭,30多万的ATC100的35周年纪念版和20多万的威卓胆机。此外,JBL4350等发烧友所期盼已久的器材却堆放在地上。有的音箱几乎可以到达房间的天花板了,此外,博物馆还收藏着世界顶级的钢琴,竖琴,小提琴等。</h3><h3>这就是进入展厅的大门,颇具圆型的唱片风格设计,墙边上挂满绝版的黑胶唱片,每一张都有着一段难忘的故事。</h3> <h3>这厅展示的唱片不对外出售,张张孤品。再上一层楼有7间高规格的视听室可以满足不同阶层人的需求,另外还有多间的音响室,按音响器材的发展历史和音乐效果分门别类。每间视听室的空间设计和配置都极具专业水准,当今世界最昂贵最先进的音响器材,我想应该都在这里了。最大的一间视听室可以容纳五十个人坐的软座。</h3> <h3>打小时候起,所能听见的音乐也就是唱机上旋转着的唱片,薄模与黑胶。70年代末收录音机的推出,有了播放磁带的空间。随着电子音乐和数码技术的高速度发展,唱片逐渐变为奢侈品,磁带被淘汰,各种格式音乐出现,越来越方便,但要听出纯真的声音,非黑胶莫属。你如果不发烧,还真听不出唱机旋转出来的层次丰满的音乐,更不会去收藏黑胶唱片了。</h3> <h3>坐上这个世界发烧音响博物馆的皇帝宝座上,旁边两排历历在目的图片是李先生与国内外名人的合影。有奇虎360董事长&amp;CEO周鸿祎参观时的合影,省法学会会长梁伟发,国家一级录音师李小沛,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和男低音沈洋等的合影。</h3> <h3>在这间视听室聆听了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奏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音乐会组曲和其他一些曲目。隔壁的超大视听室里观赏了波切利在纽约中央公园的演唱会。音响效果二个字“震撼”。</h3> <h3>此外,该博物馆还收集了世界各国从古到今的各种音响器材、乐器(从最早的音乐盒,到母带制作机)以及各唱片公司发行的各种各样版本的黑胶唱片,CD 片,LD片。二楼有(正版),四楼(二手)唱片出售,三楼有十几间视听室。</h3><h3>单就一天功夫,只能走马观花,匆匆而过。</h3><h3>总之,这次去阳江非常值得,不虚此行。我虽不发烧,但参观一下,了解一些唱片发展史,增加音响器材与乐器方面的知识也是值得的。</h3><h3>经工作人员劝说,要求我留下来,继续明天的音响发布会,说是全国各地参加的人员很多。算了,俺不发烧,看一下就可以了。</h3> <h3>第二天一早,从阳江到东莞坐大巴。主要是去以前曾经去过的,影响比较深的莞城新风路101号丽新影音唱片行,可惜的是,经营了30多年的商店,在3个月之前关闭了。</h3><h3>前几次去东莞除了在粥城品尝到各种各样的美味粥外,还去了虎门炮台,林则徐焚烧鸦片的地方,服装城及虎门大桥。当然丽新影音是少不了光顾的,买了些唱片,至今还经常听着呢。虎门是与可乐公司的中方老板唐董一起去的,我俩曾在虎门大桥前留过影。</h3> <h3>东莞变化也很大,有的地方还在建设着。最繁华的要算国贸城,地铁可以直接到达,过去的小街小巷已经看不到了。唯独位于人民公园的丽新影音上的新风路几乎没有变,还是老样子。</h3> <h3>晚上,从东莞东站到汕头坐火车睏了一夜,奇怪的是早上5点多提前一个小时就到了,公交车要6点才发车,等上了车后,车上就我一个人。司机仍然很认真的每站停靠,坐到中旅汽车站再步行到附近红领巾路预定的酒店,一路上早已不见了以前看见的汕头的模样。</h3><h3>90年代初曾为单位打官司来过汕头。那时它虽被列为经济特区,但城市建筑仍然陈旧,除了一些有名的华侨投资的酒店和船餐外。</h3><h3>从机场下来连出租车都没有,只有小乌龟的突突车。不过马路上的从香港、东南亚走私过来的服装与正版CD片的流动摊位到是不少。现在汕头变化很大,高楼林立,唯一不变的是令人垂涎欲滴的潮汕菜肴。</h3> <h3>酒店休息一会,坐大巴去潮州。路上与老单位的老革命微电话谈了一些汕头的往事,因为她也与我一样去汕头处理过此类事情。</h3><h3>一个多小时后到了潮州,经过广元寺,香火很旺,我也没有进去许愿,因为要还愿的,下次不知道什么时候再来呢。广元寺与牌坊街是连在一起的。慢步在牌坊街顺便品尝了一家当地特有名气的,以经营牛肉丸为主的食铺。味道真的不错,尤其是高汤非常鲜美,在上海是吃不到那么正宗的。</h3><h3>牌坊街四通八达,井字型,商铺林立,古色古香,走路也不会迷失方向,有点像平遥古城的模样。尤其是石级楼梯走上广济门城楼,远眺下面的湘子桥入口,感觉这边风景真好。</h3> <h3>湘子桥又称广济桥,在潮州城东门外,横卧在奔流不息的韩江之上,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闹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壮丽迷人。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是潮州八景之一。当地民谣唱曰:“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h3> <h3>桥面上人流络绎不绝,甚是热闹。团队的,个人的,家庭出游的,都举起相机,手机拍个不停。湘子桥景区门票20元/人,60周岁以上免费,不过得在入口处排队登记,因为老年人特多,加之登记者用手写身份证信息出生年月,故比较慢。</h3> <h3>有关湘子桥的传说,版本很多。这是其中之一:唐代韩愈来潮州后,为了沟通两岸,请他的侄孙韩湘子等八仙与潮州的广济和尚分东西斗法造桥。由于中途法力失效,致中间一段未能连接,由广济和尚用禅杖和八仙之何仙姑用莲花化作巨缆和十八只梭船连接起来,因此分别称桥名为“湘子桥”和“广济桥”。</h3> <h3>湘子桥游览出来就是广济门城楼又称“广济楼”,也称“韩江楼”,民间俗称“东门楼”,它是潮州城的主要标志。广济楼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之后,在民国廿年(1931年)重修。</h3><h3>在城楼上走一圈,别有情趣,有种时光交错的感觉,从古代轮回到现代。</h3> <h3>潮州回来走高速坐车1个小时的路程,到了位于华侨大厦旁的中旅汽车站。看看时间尚早,就在马路对面坐28路公交到陈厝西下,来到长江中路安和街5号二楼陈楚生经营的淘宝实体店《旭升音响唱片行》,里面堆满了唱片。</h3><h3>他这里主要经营二手原版银圈首版的CD,以及一些黑胶唱片。不过价格不菲,每张基本都在500元以上,有的如邓丽君香港宝丽金,日本 Taurus 版的都在1000元以上,并且还看到了老彭的一些绝版唱片。图中就是他的店铺,在淘宝商城中颇有名气。后来经他介绍说海关那边创业大厦有些正版的CD,从长江中路过二个十字路口,再左拐到珠江路,走路大约需要15分钟。</h3> <h3>远远看见创业大厦四个大字就知道快到了。其实这里主要经营音响及电子产品,人气不旺,冷冷清清的没有几个人。整幢大楼四层楼面经营,只有一家唱片店叫《一听钟情唱片行》在二楼。</h3> <h3>里面唱片品种到蛮多的,挑了几张。其中有陈慧娴的《GET UP &amp; DANCE》专辑,里面有多首现场版和 Remix 版,以前去东莞丽新影音因价格贵不舍得买。</h3><h3>另一张《极品·天籁2019》香港音响展发烧专辑。整张示范碟包含了古典、人声、爵士、新世纪、流行等元素,既有中文歌曲也有英文歌曲。</h3><h3>我喜欢其中的三首:</h3><h3>1、以古典爆棚的《火鸟组曲》。由美籍俄罗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 Stravinsky 根据芭蕾舞剧《火鸟》的总谱改编而成的三部组曲,而其中《魔王卡茨之舞》非常耐听。</h3><h3>2、《坠花湮》,情歌诗人黄凯芹的作品,出自自资出版的全新原创大碟《诗人说梦》。</h3><h3>3、德沃夏克 Dvořák 作品《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Symphony No 9 In E Minor op 95,From the New Word,该曲的创作灵感源自创业时代的美国,配器丰富,音效丰满,是交响曲体裁中口碑极佳的伟大作品。</h3> <h3>一天下来,走路挺累的,膝关节又开始疼痛。休息一晚,早上8:00坐车去福州,一辆50座的大巴只有3位乘客,这个私人承包的老板亏死了,只得顺便搭点货,以便减少损失。因此一路上,耽误了很多时间,到福州北汽车站17:00多了,我也非常理解,毕竟最后只剩我一人,挺不好意思的。到预定好的酒店睡一晚,上午坐地铁1号线东街口下,游览三坊七巷。</h3> <h3>“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h3><h3>“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h3><h3>“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h3> <h3>三坊七巷是福州老城区经历了建国后的拆迁建设后仅存下来的一部分。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自晋、唐形成起,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国走向辉煌。以沈葆桢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等9处典型建筑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筑群,被作为重点文物保护留存。</h3> <h3>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2009年6月10日,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获得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其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荣誉称号。</h3> <h3>众所周知,盛唐之际,福州已然为成为福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唐、宋之时,中原人民曾有过大规模的南迁,到达福州的中原迁客亦不在少数,择地拓居,就有不少的士大夫、文人雅士营居于三坊七巷一带。</h3> <h3>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作流线形,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h3> <h3>坊中段北侧有闽山巷通衣锦坊。坊南侧有支巷大光里和丰井营;坊北侧还有秃头巷东林里;坊西北有打线营、驿里、车弩境。</h3> <h3>慢步三坊七巷也算是一次旅行。它对我来说,就是每次都可以进入到一个梦里面去,在梦里获得极度的享受和极度的自由。</h3> <h3>像这样的旅行,一个人在外行走几十天都不会感到孤单,而且更能感受到城镇小巷,历史古迹,人文典故以及他们的动人故事。那种满足感远胜你在城市喧嚣的纷扰里无法获得的灵感。</h3> <h3>人生,其实就像一次旅行。你怎样对待它,它就会怎么对待你。</h3> <h3>旅行让你以另外一种身份开始一种新的生活,进行新的尝试,让你重新发现自己。</h3> <h3>有时候慢步出行,总会因为自己的无知浅薄,而错过许多值得留恋的风景。因此,对即将抵达的目的地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旅途中摸索曾经发生过的故事,从里面寻找它的历史轨迹。</h3> <h3>一个人从旅行中得到感悟不在于他去过多少美丽的地方,而在于他在一个地方发现了很多美丽的故事。</h3> <h3>走近南方,走进南方的故事,走进南国的秋天。</h3><h3>故事里一天又一天的诉说着,一年又一年的回忆着。广州的故事潮州说,南方的故事咱老百姓说。故事里面流转着唱片的声音,传说着过去和现在,传说着美好的未来。</h3><h3>南方变了,变得更加令人向往,变得更加美丽如花。这片南方热情的土地将永远停留在我的脚步中继续慢慢而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