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竞渡 激情飞扬

茱茱

<h3>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杲杲冬日出,我们走进文山实验小学,走入《文山州教育体育局关于举行2019年文山州青年教师述课竞赛》的现场,代表广南县参加三年级小学语文和四年级小学数学的述课比赛。</h3><h3><br></h3> <h3>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两个精细的小老师,一路走来,给予我们太多的惊奇和欢喜。感动她们对待课堂的真诚,感受她们对待自己近乎完美的苛刻。</h3> 文有文心  诗有诗眼 <h3>  轻轻开场,子曰:温故而知新。</h3><h3> 娓娓道来:《司马光》整篇文章,文字简洁,内容浅显,学生对故事的熟知,三者相合,让本文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古文学习的起点,准确定位为:启蒙!</h3><h3><br></h3><h3><br></h3><h3><br></h3> 一份静好  一份淡然 <h3>  “以一当一”、“以一当二”、“以一当五”、“以一当多”……这样层层推进,即复习了旧知,又突出重难点。</h3> 瑕不掩瑜   精彩纷呈 <h1><font color="#ed2308"> 教有法 生有径</font></h1><h3></h3><h3> 《司马光》是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何为“文言”,李莉老师很“简洁”的用“古人说话或写文章使用的语言”,让三年级的学生,认识这样的语言形式,不必赘言其他,符合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h3><h3> 怎么进行这篇小古文教学?李莉老师以“读”为线索,初读→读通文句,文言文的读与白话文的读,是有所区别的。让学生自读,从实践中进一步体会文言文的“简洁”;再读→读出节奏,让学生“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三读→师生合作,把读这一环节的目标,推向一个小高潮,曼声吟哦这种文绉绉的语言的美,形成了心,浸润了脑。</h3><h3> 读,是为“解”做准备,李莉老师利用学生对“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的旧知,让学生默读,圈画出动词。学生用旧知带新知。很容易就用白话文释清《司马光》的故事,“温故而知新”这句话在本节课中,落实到了实处。</h3><h3>通过读、找、说,过渡到最终的背,一切水到渠成,看到学生摇头晃脑,沉醉在读的快乐中。这节课,已经成功的让学生爱上了文言文。</h3><h3> 本节课,亮点很多,不足之处亦有:教学过程中,老师有点“急”,会情不自禁的拉着学生走:过度的语言有些随意。</h3><h3> 但瑕不掩瑜,李莉老师本节课很好的贯彻了部编教材的理念----守正创新,学之有法。(周雪燕)</h3> <h1><font color="#ed2308"> 数读生活 课留余味</font></h1><h3></h3><h3> 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说:“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h3><h3> 在这堂课中,温雪老师紧紧抓住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来教学,以环境保护为主线,以报道为切入点,在现实之境引统计、洪涝典例学统计、畅所欲言话统计、课留余“味”蕴统计这四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学数学”使课堂富有浓浓的生活气息。</h3><h3> 文似看山不喜平</h3><h3> 通过对学生创造的条形统计图的分析、比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以往的条形统计图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在学生形成认知冲突的基础上,温雪老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根据数据特点选择“以一当多”来绘制条形统计图。也较好地诠释了作图只是手段和工具,读图是经历和过程,最终培养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本环节,温雪老师注重学生“说”数据,通过学生的“说”,感知他们思考的过程,数学语言的运用,逻辑思维的锻炼。</h3><h3> 绝知此事要躬行</h3><h3> 真正的学习源自亲身实践,温雪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让学生进行课前实践调查,学生亲身体验了探索、尝试和创造。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分析的能力,实现了多学科的整合,同时也突破了教学难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实践中清楚: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数学,和我们息息相关。</h3><h3> 总把新桃换旧符</h3><h3> 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抛出涉及本节所学内容,又超出本节难度的问题,不仅蕴含着对生态环保的重视,同时做到了“课留余味”,给予学生永不满足的求知欲。本节课,亮点很多,不足之处亦有: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h3><h3> 但瑕不掩瑜,温雪老师这节课通过学生思考、思辨、探索、创造等教学策略,还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对新课标最直接的诠释。</h3> 图文并茂  点睛之笔 <h3> 万籁无声人不寐,</h3><h3> 一尘何处夜将阑。</h3> <h3>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h3><h3> 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h3> <h1><font color="#ed2308"> 百舸争流 激情飞扬</font></h1>

学生

老师

温雪

教学

李莉

本节

文言文

旧知

瑕不掩瑜

司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