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作文课,我们有办法》囊括了于永正、朱煜、吴勇、何捷四位小学语文名师的作文教学智慧。本书既有理论论述,又有课堂教学实践的呈现,可操作性强,对我们日常作文教学有切实的指导意义。<br></h3> 寻找素材 <h3> 作文难写,主要是因为学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慢慢地心理上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于永正老师主张教师应抓住生活,开展活动,为孩子提供言语交际的机会,适时安排说、写训练。何捷老师更是为我们提供了寻找素材的途径。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学情,我们可以创造以下说、写练习:</h3><h3> 1.在家庭找素材。如:“偷”看书、厨房历险记、学骑自行车等。</h3><h3> 2.在校园、班级里找素材,如:午睡前的故事、为迟到找理由、参观种植园等。</h3><h3> 3.在师生间找素材。如:让班级充满爱、给老师颁奖、老师的功夫等。</h3><h3> 4.在社会生活找中素材。如:以日记的形式记录逛超市的见闻。</h3><h3> 5.在课外读物中找素材。如:《西游记》中的人物对话。</h3><h3> 6.在课文中找素材。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安排一次练笔,即《给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一封信》。</h3><h3> 7.在民情风俗中找素材。如:除夕夜、春节拜年、中秋赏月等。</h3><h3> 8.田园景象里找素材:田园庄稼生长过程;鸟、兽、鱼、虫活动情景;季节变化等。</h3><h3> 9.走进孩子的内心找素材。如:让心里话晒太阳、给家长的一封信、给老师的一封信等等,让孩子宣泄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真善美。</h3> <h3> 在日常作文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寻找素材,还应为学生创造写作素材的机会,激发写作的兴趣。让学生由简单的入手,从句到段再到篇。从一百字作文到二百字再到更多的字数。由先前的挤牙膏似的作文到最后收不住手的写作状况。解决了学生无事可写的问题,学生就有写作时收不住手的感觉,这样才会对写作产生兴趣。</h3> 活学活用 <h3> 于永正老师认为:作文指导光靠学例文,靠老师讲是远远不够的。有的作文虽然可以让学生依葫芦画瓢,但画的毕竟是瓢,而不是葫芦。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写个范本给学生看看。特别是小学生作文刚刚起步阶段,在他们遇到困难愁眉不展的时候,在学困生面对作文题感到一筹莫展的时候,恐怕没有比老师的下水示范文更有启发性、鼓舞性、指导性的了。</h3> <h3> 三年级是习作起步阶段,我们不妨向于老师学习,先给学生示范写下水文。等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时,再给学生建立系统的作文知识框架。最后再慢慢放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写人的作文框架可以是这样:</h3><h3> (1)开头:①介绍人物(年龄、职业、特点、品质等)及人物外貌特征(脸型、眼睛、鼻子、衣着、神情)。 ②总写人物的主要特点或品质。</h3><h3> (2)中间:重点部分详细写。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写人。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能够表现人物的某一特点或性格,或好思想、好品质、好情感。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详有略地写清人物在事情中的表现。在写事过程中要对人物进行必要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的描写。</h3><h3> (3)结尾:①总结全文,点明人物品质。 ②照应开头,自我勉励,树立榜样。</h3> <h3> 聚焦名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读完这本书受益匪浅。在接下来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可以清楚地辨清教学道路的方向,路虽漫漫,但目标却清晰明朗。如何让学生在充满乐趣、轻松的学习环境中爱上写作?这将成为我不断探索的方向。</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right;">编辑:陶 露</h3><p style="text-align: right;">审核:王盛云</h3></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