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据《平乐县志》记载:“1979年越南当局在我国云南、广西边境挑起战火,中共中央军委发出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命令。为了保卫祖国神圣领土不受侵犯,平乐县有330名青年参军上前线,直接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的200余人。在这次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平乐有5位青年壮烈牺牲,有16人负伤致残。立功受奖人员共94名,其中一等功3名,二等功6名,三等功66名,嘉奖19名。”光阴荏苒,如今距离那场硝烟迷漫的战争过去整整四十年,四十年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在平安祥和的环境下享受着幸福和快乐的时光。曾几何时有几人还记得那场战争的残酷,还记得那些为我们赢得今天和平和安宁环境英勇战斗,不怕流血牺牲的参战将士……</h3> <h3> 一次朋友聚会当中,笔者收获到一条线索,平乐二塘马鞍山茶林村委有一个叫李萌的越战老兵,不仅参加过自卫还击的重要战役,荣立三等功,而且详细记录了战斗的惨烈经过,回乡后常作义务宣传员,宣传自卫反击战参战将士的英勇事迹。</h3> <h3> 2019年10月,趁着国庆十一黄金周,笔者驱车来到马鞍山李萌住处,在其客厅里近距离的聊起了家常,倾听了李萌在越战中所经历的,刻在他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战斗往事。</h3><h3> 李萌告诉笔者说,他家原藉是广东封开县人,落户马鞍山讫今已有九代以上历史。爷爷叫李成林、奶奶梁日飞,育李日保、李德才二子,李德才解放初期当兵,转业后在平乐县公安局工作。李萌的父亲叫李日保,母亲林观秀,育两男五女,李萌为长子,其下有弟一人,妹五人。李萌出生于1958年10月,在茶林念完小学初中后,被选到二塘中学念高中,1976年高中毕业即参加班山尾电站建设,白天干活,晚上负责组织文艺宣传队排练演出。</h3> <h3> 1976年冬季征兵,李萌毅然应征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五军一六三师红一团“大渡河连”二排五班的一名战士。入伍后李萌刻苦训练,很快在连队里学到了过硬的军事技能。1978年,五十五军抽调四个尖子连举行大比武,四项比武,李萌所在连夺得三项第一,一项第二。其中投掷手榴弹李萌以60米的成绩树为标兵,五六式班用轻机枪13颗子弹,3颗单发、10颗点射,以105环的总成绩获得特等射手称号。同年,李萌被上级抽调到团里轻机枪集训队任领队,带出了一批技术过硬的机枪手,为日后的实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h3> <h3> 1978年底,由于越军气焰嚣张,强占我领土,杀害我边民。李萌所在的55军163师奉命成建制调入广西边境凭祥友谊关方向,此时,战争箭在弦上,一触即发。1979年2月16日,李萌所在连奉命进入进攻出发地弄尧,战前短暂平静之时,李萌与战友邓光明、何锦华、王本才、王家奎凑在一起,面对即将到来的战斗,谁也无法预测自己的结果,紧张、兴奋、担忧,五味杂陈全部涌上心头。于是你一言我一语,聊起了自己的想法:</h3><h3> 邓光明:“如果没死就回去给老祖宗多烧几柱香!”</h3><h3> 何锦华:“如果没死就把战斗经历写下来,回到广州讲给工友们听。”</h3><h3> 王本才:“如果没死把战斗经历讲给村里人听,多有意思呀。”</h3><h3> 王家奎:“如果没死回去肯定有工作安排!”</h3><h3> 李萌:“如果活着回家,不求安排工作,先把战斗经历写下来,像电影《英雄儿女》那样,该多么动人又流传久远啊。”……</h3> <h3> 最后大家表示,战场上不管谁负伤都要互相救护,要利用平时苦练的本领多杀敌人,争取立功,为家乡人民争光。如果牺牲了,活着的就要记得为牺牲的战友上香烧纸。 不难看出,所有人都想到了死亡(牺牲),所有人都作出了最坏的打算,所有人都作好了随时可能牺牲的准备,所有人都把幸存当作了如果!</h3> <h3>2月17日凌晨,中央军委一声令下,拉开了中越自卫反击战的帷幕,我方阵地万炮齐发,暴雨般的炮弹带着复仇的怒火飞向越军阵地,只见越方一侧整个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此情此景,让多次在电影里见识过战争场面的李萌心跳加速,整个心都提到嗓子眼里。恰在此时,连长张道安下达了作战命令:自卫还击战打响,惩罚越寇的时候到了,为人民立功的时候到了!各排、班战斗小组记住攻击线路和目标,前进!</h3> <h3>李萌告诉笔者: “战斗一旦打响,之前的五味杂陈一扫而光,唯有复仇,唯有取胜的坚强信念”。按照作战计划,李萌所在连主要负责攻战五号、六号、七号(玻堡)高地,连队出发不久就遇上地雷和铁丝网的阻碍,在开辟通道和炸掉铁丝网后便直向高地挺进。李萌所在排负责攻占七号(玻堡)高地的任务,在冲到半山腰时突然遭遇一大个子越军投来的手榴弹,一个战友被炸伤了双腿,李萌左脚被弹片划伤鲜血直流,他强忍伤痛顽强还击,将投弹的敌人击毙。占领七号高地(玻堡)后,李萌、王家奎和另外两战友各守一方,这时排长杨建华也来到了阵前,李萌刚向他报告对面山腰发现越军阵地有重机枪和无后座力炮瞄准我方阵地时,话未落音一发炮弹打在他们中间炸响,排长杨建华当场牺牲,王家奎身负重伤,李萌被炮弹震昏倒地。待醒来后,李萌冒着枪林弹雨继续坚守阵地,直到我军援兵赶来……</h3> <h3> 攻占玻堡高地后,李萌所在班又接受了攻战423高地的任务。战友们在指导员谢石朋、排长邓泽怀的带领下,冒着枪林弹雨,交替掩护,勇猛冲杀,终于在天黑前拿下了该高地。这时天空下起了毛毛细雨,战士们又累又饿,但仍然分兵把守阵地并保持高昂的斗志,晚上10点时分,敌人突然向我炮击,半山腰上漂来一股浓烟,凝是越军动用毒气弹,妄图用毒气置我方人员于死地,殊不知我军将士都戴着防毒面具早有防备。半夜三点左右,越军派出小股部队向我方阵地进行偷袭,李萌发现前方树木晃动,扛起机枪一顿猛扫,次日打扫战场,岁现昨夜树木晃动之处横躺着几名越军尸体。</h3> <h3>之后的时间里,他与排里战友一道肃清了高地周围的残敌后,在副连长黄明树带领下撤往460高地修筑工事,敌人发现我方作战意图后迅即向我方阵地发起猛烈炮击,黄明树身负重伤,李萌冒敌炮火迅速为其包扎抢救,黄明树终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2月21日,李萌所在排又接受了上级命令,协助友邻部队攻打久攻不下的同登法国炮台山阵地。该阵地是当年法国军队占领越南后,把一座山挖空并在四周用钢筋水泥修建的一座坚固的堡垒。李萌所在排在新任副连长陈学度带领下趁夜接敌,摸清敌军火力点,趁天亮便采取步炮协同,各个击破的方法消灭敌人。战至下午五时左右,攻占了炮台山表面阵地,李萌在战斗中机智灵活,只身冲到敌一个钢筋水泥结构的碉堡旁,用手榴弹丢进敌射击孔,将里面的越军炸死。战友们采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控制了敌人的各个出口,采用爆破等各种方法消灭了炮台山里面的敌人。战后得知,驻守此地正是越军王牌(金星师)第三师12团(英雄团)的团部,炮台内1200多名越军被我全歼。</h3> <h3> 然而,真正的残酷战斗还在后头。1979年2月28日,李萌所在连在扣马山下的黄铜高地接受了攻打536高地的任务,536高地位于越南谅山市西北侧,是该市的重要门户。越军为确保谅山市的安全,在该高地地城部署了一个加强连和一个炮兵营的兵力。我军推进至536高地前的无名高地时即遭遇越军突然袭击,8班长李潭寿中弹牺牲,3名战友负伤。连长立即组织还击,在重机枪掩护下,仅用20分钟全歼无名高地越军一个加强班,夺得了通向536高地的前沿阵地。</h3> <h3>下午2时25分,师炮群向536高地发起猛烈攻击,全连战士在炮火的支援下向536高地发起冲击,李萌、唐宗秀、卢光耀一同冲过越军机枪封锁的U型洼地,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奋不顾身向536高地主峰冲去。 三人交替掩护前进,在半山腰处发现杂乱的断树堆里隐藏着一个大防炮掩体,一个越军举弹要向三人投来,卢光耀眼明手快一梭子弹结果了他的性命。当冲至距山顶20米处发现一处狭小的掩体,卢光耀、唐宗秀纵身一跃进入掩体,不料随之而来的是不远处越军一串子弹射来,卢光耀头部中弹当场牺性,唐宗秀被一颗子弹穿过脸夹,嘴里的牙齿被打掉几颗,血流不止。李萌见状赶紧替唐宗秀进行包扎,并安慰他待拿下高地后一定回来救他,随后转身向山顶冲去。突然,越军一挺重机枪正向我方射击,李萌不愧为射击标兵,迅速举抢一个长点射消灭了越军机枪手。然后他与战友们一道操起各自手中的无座力炮、轻、重机枪一同向敌人打去。越军终于支撑不住,丢下几十具尸体向山下逃跑。这时,不甘失败的越军从另一方向,向他们刚失守的536高地打来密集的炮弹,把整座山头炸成一片火海。让李萌终身难忘的血腥场面在他身边发生了:</h3> <h3> 炮火中2排4班班长何锦华被弹片削去后脑勺,脑浆和鲜血流了一地,牺牲在高地。4班副班长王成富胸部腹部多处被弹片击中,战友们立即为其包扎并抬上担架,可王成富则坚强的从担架上翻滚下来,嘴里说着:“不要抬我下去,我还要和战友们一道战斗!”后终因伤势过重牺牲在阵地上。卫生员吕志经在炮火中奋不顾身抢救伤员,在自己身上多处受伤肠子都流了出来的情况下,仍坚持替负伤的战友包扎伤口,当战友们帮他包扎时,他用尽了最后一点力气告诉战友们:“不要把我的眼睛蒙上,我还要抢救伤员!”说完就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抢救完伤员,巩固好阵地后,李萌心里惦记着战友唐宗秀,于是折返回到原地,只见唐宗秀在原地强忍着伤痛,嘴里吐着鲜血和碎骨,脸上充满着痛苦和祈盼。李萌一边安慰着他并吃力的把他背在背上,踩着泥泞,绕过雷区,跌跌撞撞奇迹般把唐宗秀背到了伤员集中点。当李萌将唐宗秀轻轻放下时,不料却被唐宗秀紧紧抓着不放,极力的张开嘴巴想说话却一个字也讲不出来,鲜血又不断的从嘴里流出。只见他痛苦的用手指着自己的胸前口袋,李萌当即将唐宗秀口袋打开,掏出一本被鲜血浸透的夹着5元钱的党费证,唐宗秀吃力的指了指不远处的指导员,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用无言的行动请战友为自己向党上缴了最后一次党费……</h3> <h3> 出征20余天,经过浴血奋战,李萌所在连分别取得攻克玻堡高地、460高地、423高地、 同登法国炮台山、冲上800米高扣马山,勇夺536高地,以牺牲28名战友,伤数10名战友的代价,换来了歼敌213人,俘敌8人,缴获武器弹药无数的胜利。战后,李萌所在连队获“突击英雄连”称号,荣立集体一等功,并获“无攻不克,无坚不摧”奖旗一面,所在排获“突击英雄排”称号,荣立集体一等功。李萌因作战英勇,荣立三等战功。</h3> <h3> 战争结束后,临战前与李萌一道谈心的几位战友何锦华、邓光明、王本才长眠于烈士陵园,王家奎伤愈回贵州家乡工作。1981年,李萌退伍回乡后,用行动践行了自己和战友生前所说的诺言,他详细记录了那场战争的残酷经历。自2001年起至今,他每年都带领成千上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战友到中越边境的烈士陵园为牺牲的战友扫墓,并不失时机在多种场合讲述战友们不畏艰险,不怕流血牺牲的英雄壮举……</h3> <h3> 2004年冬,李萌儿子李进背上行装,胸配红花,从容不迫踏上了父亲的从军之路。</h3><h3> 【作者注:本文只是简述了李萌的参战经历,如果读者有兴趣了解更多更详细的战斗故事,以及战后他带领全国各地战友齐聚烈士陵园为烈士扫墓的动人场面和感人的故事,请与李萌联系。电话(微信)15677366856】</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