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9年11月17日,有源书院2019年西安研学暨第六十八次活动在古色古香的西安卓生书院如期举行。本次会讲由左克厚教授主讲,会讲的主题是《道德经与生活智慧》,卓生书院马辉院长担任全天主持,有源书院师生及卓生书院学员近80名学友共同参与了这场文化的饕餮盛宴。</h3> <h3> 会讲期间,举行“有源书院西安研学基地”挂牌仪式。</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导师简介</b></h3> <h3> <b>左克厚</b>,安徽枞阳人,现任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老子学院主讲教授;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名誉教授,研究生导师。青海省首届全民阅读推广人。数十年来,左克厚教授持续关心经典基础教育。2001年与鲍鹏山教授、王世朝教授在西宁市创办复兴私塾,后发展为西宁市学生经典导读中心,致力于向适龄儿童教授国学经典。近年来,左克厚教授应邀去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安徽、山东、辽宁各地讲授国学,传播传统文化。2016年底在青海西宁创办有源书院。</h3> <h3><b> 本场主持:卓生书院马辉院长</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见学书院:卓生书院简介</b></h3><h3> 卓生书院,秉承导师制度,以源头活水清心润身,将国学通识亲证实践于工作、经营管理,活化于日用常行,使学生如实知自,由明而智,生命气象焕然于慧途。以书院为平台,启辟国内外交流之门径,以等济之心,知人短长,探他山之石,取好用之。卓生书院亦保有会讲导师制度,萃聚各领域资深师者,跨越行业门户国际之分别,融合中西,囊括古今,举无碍哲思之火烛,照山河万朵,破迷津暗昧,涤人意于无明,静民心于浮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铃声响起,学员躬身向左教授行师礼</h3> <h3> 《老子》虽然晦涩难读,但左教授循循善诱,深入浅出,逐句分析,引经据典,见解自有体系,把两千多年前圣人的智慧与当代生活相结合,带给了每位学员新的感受和启迪。晦涩难懂之处,被左教授解析的通俗易懂,谈古论今,以古喻今,让听者叹服。</h3> <h3> 一整天的听讲,在场听众凝神聚气,专注聆听,时而眉头紧锁,似遇难解疑惑;时而笑逐颜开,宛若恍然大悟;时而笔声沙沙,奋笔记录心中所得,全身心陶醉在老子的思想中。有源书院、卓生书院众学友无不为左教授极富张力的人格、圆融通达的思想、极富思辨的智慧、诙谐幽默的语言所折服。</h3> <h3> 左教授开篇介绍老子的生平,讲到古时候真正隐士的生平是无法流传下来的,而被历史记住的都是为了寻找“终南捷径”而隐居的“假隐士”,而司马迁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对老子生平由假入真、由真入假地描写,让老子“神仙”一般的形象跃然纸上。</h3> <h3> 在第一章的阐发中,左克厚教授认为: “道可道,非常道”,阐述道是不可言说,言说道是降低道的品格,道不可说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它带来生活的意义。“名可名,非常名”,名是概念,概念有两种,低级概念是从经验中产生的,是先有对象,后有概念。高级概念是理念,是先有概念,后有对象。概念创造了对象,道作为高级概念,是有与无的统一。有和无是两种观察世界的角度,通过有把握万物的规律,通过无发现人的自由、平等、爱,关于有与无的关系,老子认为它们是“同出而异名”,它们具有同一个来源,又是同时产生的,有无“同出异名”是万物奥妙所在。</h3> <h3> 午餐过后,下午的课堂上非但无人生起倦意,同学们反而更加投入。左老师以道家的“无为”做为主题:“无为”并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不作为,而是按照符合规律的方式,去完成自己能够完成的事情,所谓无为有三层意思:第一,适性而为;第二,循理而为;第三,顺势而为。深深感叹,只有遵循“无为”之道才能做到“无不为”啊!</h3> <h3> 美好的时光总是显得如此短暂,2019西安游学之旅,在象征下课的金铃振振声中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此次游学践行了有源书院“在休闲中读书,在读书中休闲”理念,书院将继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一步加强与海内外传统文化学者及文化团体间的交流与联系,经常性地为书院注入新的文化内容,丰富书院的文化内涵,确保书院自身的文化活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