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摩洛哥

李惠( 谢绝私聊哦... ☕️ )

<h1><br></h1><h1><b><span class="ql-cursor"></span>回忆摩洛哥之行,我觉得很多地方都是可以用颜色来记住的:</b></h1><p><br></p><p><br></p> <h1><b><font color="#010101">白城:卡萨布兰卡</font></b></h1><h3></h3> <h1>达尔贝达,在阿拉伯语中是“白色房子”的意思。公元1770年,摩洛哥在被葡萄牙毁掉的安法旧城基础上建立了达尔贝达这座新城。在西班牙统治期间,又把名字改成了卡萨布兰卡。<br></h1><h3></h3> <h1><br></h1><h1>世界第三大清真寺 —— 哈桑二世清真寺位于卡萨布兰卡市区的西北部,属于伊斯兰世界的最西端。它耗资5亿多美元,占地面积9公顷,其中三分之一面积建在海上,以纪念摩洛哥的阿拉伯人的祖先自海上来。</h1><h3><br></h3><h3></h3> <h1>它也是摩洛哥境内唯一一个,对外国游客开放的清真寺。但是入内必须脱鞋,每人一个绿色环保袋装鞋提着走。</h1><h3></h3> <h1>进入大殿内,我更感到了它的富丽堂皇和高深莫测。哈桑二世清真寺太壮美绝伦了,洁白的大理石墙壁精雕细琢,殿内外回廊玉柱气宇轩昂。主体大殿外,25扇自动门全由钛合金铸成,可抗海水腐蚀。&nbsp;</h1><h3></h3> <h1>清真寺内高大程度让我惊讶,听说里面可容纳二万人,加上外面广场上的人流,可同时容纳十万人一起朝拜,那场面可真叫震撼人心呢。</h1><h3></h3> <h1>寺内有二层,下面一层是水房。是信仰者做礼拜前,洗干净自己的地方,代表着对伊斯兰教的尊重和敬畏。在水房里,如果是洗澡,那就称之为 “ 大净 ”;如果是洗脸、漱口、洗手、洗脚等称之为 “ 小净 ”。水房里的大理石雕花洗台,都是非常的精致漂亮、入眼入心。<br>&nbsp;<br>大清真寺也是美国电影系列片《碟中谍5》的拍摄场地。<br></h1><h3></h3> <h1>这是《卡萨布兰卡》电影里的“ 里克咖啡馆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不能入内参观,只能匆匆拍个照、留个影了。<br>&nbsp;<br>面对里克咖啡馆,我感觉此时此刻的卡萨布兰卡,已经让位给了某种更为凝重的、几乎是黑白电影般的情绪,就像那部令人难忘的《卡萨布兰卡》经典电影,有着某种渴望、某种困惑以及某种莫名的感慨。</h1><h3></h3> <h1>主体大殿内,大理石地面下全部设有地暖,屋顶可以遥控开启闭合,冬天地面自动加热,夏天屋顶可以打开通风。此视频,为打开屋顶的全过程( 这是摩洛哥风情的导游,与我们分享他的幸运 )。<br>&nbsp;<br>虽说是世界第三大,可哈桑二世清真寺是属于世界上最漂亮和最现代化的。宣礼塔高250米,可通过楼梯或电梯直达其上,塔尖还装有激光设备。夜间设备打开后,30公里长的耀眼光束为穆斯林,直指伊斯兰圣城麦加的方向。</h1><h3></h3><h3></h3><h3></h3> <h1>卡萨布兰卡的气质独特,既有浓郁的阿拉伯特色,还掺杂着绚丽的地中海元素。卡萨布兰卡被法兰西的浪漫萃取后,酿造成独特的摩洛哥风情。<br></h1><h3><br></h3><h3><br></h3><h3></h3> <h1><b><font color="#010101">红城:马拉喀什</font></b></h1> <h1>被誉为 “ 摩洛哥南方明珠 ” 的马拉喀什,是摩洛哥历史上最重要的古都之一,也是一座红色之城,到处可以见到中世纪筑起的红砖建筑。</h1><h3><b><br></b></h3><h3></h3> <h1>在广场的边上,我们先看到的是库图比亚清真寺。被称为北非最漂亮的清真寺之一,是马拉喀什老城中最高的地标性建筑。在老城的任何地方都能看到此清真寺的宣礼塔。</h1><h3></h3> <h1>导游向我们介绍,清真寺的宣礼塔尖高度为77米,寺内富丽堂皇,由于修建尖塔时在泥浆中拌入了近万袋名贵香料,使清真寺能时时散发出浓郁的芳香,迄今这股香味依然扑鼻怡人,传说中有 “ 香塔 ” 之称。</h1><h3></h3> <h1>这四个球的最上面一个球,据说是真金的。那是,因为一位皇妃在开斋节的白天吃了东西,被惩罚必须把她的金银首饰全部没收,用来打造了这个纯金球。</h1><h1><br>清真寺旁边,就是吃客们的天堂 —— 热闹非凡的杰马法纳广场。</h1><h3></h3> <h1>马拉喀什老城心脏地带的杰马夫纳广场,是全球唯一还在使用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广场。它还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世界上最有名的露天美食坊,可见其魅力之大。</h1><h3></h3> <h1>我们去时早了一点,不过已经能看到有陆续准备进场的各式小货摊车、有纷至沓来的吃客们,杂耍艺人们已经开始了表演、鸟儿们也成了整场夜闹市的拉拉队,在天空中自由地盘旋翱翔…</h1><h3></h3> <h1>杰马法纳广场不单单是游客的天堂,更是马拉喀什人日常生活的缩影。</h1><h3></h3> <h1>夜幕降临后,整个广场像炸开了锅似的热闹非凡起来,令我震撼之极。这里:灯火通明、锣鼓喧天、炊烟袅袅、人山人海、人声鼎沸。</h1><h3></h3> <h1>夜深时分,这里更是人头攒动、人流如织、熙来攘往、接踵而至,那盛况就像中国节假日出游的大客流量,有过之而不及。</h1><h3></h3> <h1>在茫茫人海中,我看到了自己。</h1><h1><br>置身广场夜生活,我更感慨至极。这里:华盖云集,小摊位家家门庭若市,吃客们络绎不绝、川流不息。</h1><h3></h3><h3><br></h3> <h1>这便是马拉喀什的灵魂:从日出到深夜,永远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舞蛇人、卖艺人、说书人,广场就是他们永远的舞台;还有数不清的阿拉伯美食铺子,饮料、香料干果、工艺品;袅袅炊烟下的广场,体现了马拉喀什的生命力。</h1><h3><br></h3><h3><br></h3><h3></h3> <h1><b><font color="#010101">黄城:菲斯</font></b></h1><h3></h3> <h1>提起古老,决不能不提到古城菲斯。它可谓是非洲重色彩艺术的源头;它是摩洛哥四大皇城中最古老的一座;它是北非第一座伊斯兰城市,富有伊斯兰精湛建筑艺术的古城堡和宫殿比比皆是。</h1><h3></h3> <h1>阿拉伯人聚居区的菲斯老城,有着深厚的宗教、传统文化和哲学根基,于1981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指定为 “ 世界文化遗产 ” 保护地区,世界重点文物紧急抢救项目。&nbsp;</h1><h3></h3> <h1>我们步入古城的第一道城门叫布日卢蓝门,内侧为 “ 伊斯兰绿 ”,象征和平及生命力;外侧是 “ 菲斯蓝 ”,象征大包容和大融合。也就是说,我若站在菲斯古城内侧,看到的布日卢蓝门是绿色的。</h1><h3></h3> <h1>菲斯古城也是世界号称最大的步行街!在这个现存最大的伊斯兰古城:狭窄曲折的小巷(据说有9000多条巷子)、挤满商铺的集市、清真寺的祈祷声、刺人的皮革厂气味,对触觉、视觉、听觉和嗅觉都是一次极大的挑战。</h1><h3></h3> <h1>古城内的景物完全是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买卖不只是针对游客,主要是为当地居民提供服务。</h1><h3></h3> <h1>恺栾清真寺及恺栾大学,是世界上第一所授予学位的大学,这一头衔也得到了吉尼斯世界记录认可。</h1><h3></h3> <h1>许多小巷子只能容纳一头驴车通过呢…</h1><h3></h3> <h1>在此,我想重点提一下皮革染色坊。</h1><h1><br>摩洛哥的皮革制品名闻天下,菲斯则是摩洛哥制革业的中心。这里的皮革制作,从熟皮,到染色,仍然沿用了几千年的传统工艺。一张张的动物皮,先浸泡在石灰水,鸽子粪和人畜小便的混合溶液里,直到皮子上的脂肪,蛋白质完全融掉,皮子变软,再用纯天然的染料上色,最后加工成皮革。</h1><h1><br>导游为我们选择了一家皮货店的顶楼,参观皮革作坊。大缸里的白色溶液是混着粪尿的石灰水,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强烈的厕所味。皮货店的老板给我们每人递上一小枝薄荷叶子,能稍微缓解一下自己的不良感受。</h1><h1><br>这里有着各种颜色的染缸。制革工人整天泡在染缸里,忍受着难闻的气味。染好的皮子再晒干,最后制成各种皮革制品,比如漂亮的拖鞋、包包等等。<br>&nbsp;<br>为了生活,人人都不易啊。<br>&nbsp;</h1> <h1>菲斯最大皇宫,只是边门前哦。</h1><h3></h3> <h1>在菲斯的北山上的古堡遗址旁,俯瞰菲斯全貌的夜景,黄灿灿、金亮亮、黑沉沉。极负历史厚重的大美,不愧为摩洛哥最古老的一座皇城。</h1><h3></h3> <h1>摩洛哥国内市场每年要消费六万多顿茶叶,98%来自中国。我骄傲,我自豪 。<br></h1><h1>&nbsp;<br></h1><h1>摩洛哥最流行的饮品叫做 “ 薄荷茶 ”,即绿茶加上薄荷叶,然后根据个人口味选择是否加糖。<br>&nbsp;<br>清晨,私家老宅的老板亲自为我们做示范倒茶。<br>&nbsp;<br>精致的银制小托盘里放着一个靓丽的小银壶,薄荷茶就装在这漂亮的银壶里,旁边是一个别致的 “ 菲斯蓝 ” 陶瓷糖罐和四个小玻璃杯。因为壶里的水是刚烧开,老板用一个小花布袋套在壶柄上,便开始表演啦:<br>&nbsp;<br>在倒水时,老板将小银壶举得高高的,以优美儒雅的弧度慢慢地、或长或短地将壶中的茶水,分别均匀地倒入四只小杯中的三分之二水位处,期间我的耳畔能清楚地听到 “ 叮叮咚咚 ” 的水动敲击声,和着庭院里清幽典雅的背景音乐,以及客人们说话的轻轻呢喃声,组成了一组柔美入心的和声。<br>&nbsp;<br>随之,一股薄荷清香扑面而来、令我精神一震、沁我心脾、让我陶醉…<br></h1><h3><br></h3><h3><br></h3><h3></h3> <h1><b><font color="#010101">蓝城:舍夫沙万</font></b></h1><h3></h3> <h1>舍夫沙万是位于摩洛哥西北部的一座城市,使用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其建城于1471年,海拔高度564米,市内有多个酒店和清真寺。大多数民宅门口、阶梯和墙壁都被涂绘成蓝色,像童话中的世界一般。</h1><h3></h3> <h1>舍夫沙万的美与其他所有城市都不同,它是一个深藏在里夫山脉中的、精致美丽的山城:清爽的空气,安静的小巷,淳朴的民风;它就像真实存在的童话世界,走到哪里都是一抹蓝色的超级梦幻。</h1><h3></h3> <h1>不过据说,早前当地人是为了防蚊,所以将整个小镇刷成了蓝色。湖蓝、深蓝、蔚蓝、湛蓝、瓦蓝、冰蓝、宝蓝、幽蓝…,所有我能说出的词汇都不够形容这里的蓝色。蓝色在这里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包括门板、台阶、楼梯、窗台、花架、邮筒乃至于所有目光能及的地方,都被蓝色承包了。</h1><h3></h3> <h1>所以呢,我得告诉想来摩洛哥的亲朋好友们,若是想来这里千万不能穿戴蓝色的服饰,否侧我会找不到你哦…</h1><h3></h3> <h1>舍夫沙万的小巷,百转千回、殊途同归。因为本身比较小,纵然巷子绕来绕去,看起来像迷宫。只要埋头走下去,总能走到大道。</h1><h3></h3> <h1>白天的舍夫沙万安静优雅,到了晚上却灯火通明。在星光灯光的衬托中,蓝色小镇更显出迷人动心的斑斓璀璨。</h1><h1><br>这里是不是与想象中的非洲大不相同呀?!野蛮落后、贫困潦倒、沙尘滚滚在这里都见不到了,毗邻欧洲、被殖民过的摩洛哥,身在非洲却不像非洲,不在欧洲却貌似欧洲。气候、风景、建筑甚至喜好,都被欧罗巴风情深深地浸润了。</h1><h1><br></h1><h1>真可谓 —— 非洲的血统、欧洲的基因、阿拉伯的灵魂!!!</h1><h3><br></h3><h3><br></h3><h3></h3> <h1><font color="#010101"><b>缤纷小镇: </b><b>艾西拉</b></font></h1><h1><b><font color="#b04fbb"></font></b></h1><h3></h3> <h1>艾西拉小镇始建于15世纪,是摩洛哥的艺术之城。它像是浓重色彩中的一股清流,白色的主城基调,色彩缤纷的各种涂鸦,文艺气质十足。</h1><h3></h3> <h1>作为北非有名的小镇,艾西拉却没有一点儿非洲的样子,它干净、整齐、极具艺术感。在这里,远离世俗的喧嚣。整个人可以安静放松地漫步在阡陌小巷中,随意而欣喜地迎接时刻可能出现的意外美景。也许在下个转角,你就能遇到某位大师的佳作。</h1><h3></h3> <h1>自从1978年开始,艾西拉每年都会举办壁画节,到时候全国各地的壁画艺术家都会来这里。然而只有最好的才会被保留下来,但是也只能保留一年。<br></h1><h3></h3> <h1>除了艺术之名,另一个让我流连忘返的,就是艾西拉的落日之美。<br>&nbsp;<br>海边防波堤是艾西拉居民悠闲的好去处,他们有的一个人在这里钓鱼、发呆;有的与爱人在这里观赏日落、共享甜美;也有一家人来这里散步消遣、享受天伦之乐的。<br>&nbsp;<br>海浪拍打着防波堤,激起了雪白的浪花。人们可以在海边一直呆到太阳西下,在艾西拉看大西洋的海上日落真的好棒好棒。火红的夕阳把大西洋染红后慢慢沉到海平线下面,天空则从浅蓝色被染成红色,再变回深蓝。太阳西沉后,月亮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悄爬了出来。</h1><h3><br></h3><h3><br></h3><h3></h3> <h1><b>摩洛哥的另一些地方,是可以用地势地貌来描述的:</b></h1><h3><b><br></b></h3><h3><b><br></b></h3><h3></h3> <h1><b>大西洋和地中海之交汇:丹吉尔</b></h1><h3></h3> <h1>在前往丹吉尔的地中海途中,我们经过一片大西洋的海景区。远远望去,妇女们有越过堤坝亲近大海的、有坐在海边发呆的;沙滩上,很多男孩子们在踢球嬉笑;海边礁石上有些人在钓鱼;还有一对父子在冰凉的大海中畅游。</h1><h1><br>在明媚和煦的阳光照射下,海水呈现多种颜色:翡翠绿、祖母绿、浅蓝色、深蓝色、白浪花...</h1><h3></h3> <h1>看到一个男孩正用沙子在搅拌刚钓上来的小鱼儿们,我十分好奇地上前询问。可能猜出我在问什么,他立刻用当地话对我说道。结果出现了鸡对鸭讲的场面,我猜想可能他怕鱼儿会坏掉,所以用盐性十足的海沙腌制它们。</h1><h3></h3> <h1>接着,我们就前往灯塔 —— 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汇合处。<br>&nbsp;<br>斯帕特尔海角灯塔位于,丹吉尔西面十二公里的,直布罗陀海峡入口处的斯帕特尔海角。此地为北洲大陆的最西北角,矗立在海岬尖角上的灯塔,四方立柱形的塔身极像宣礼塔的造型,灯塔顶端在夜间发出强光为来往的船只导航。它应该属于地中海区域!</h1><h3></h3> <h1>旁边的海中礁石上涂刷了摩洛哥国旗,也算是一个小小的景观。它表示此块礁石是大西洋与地中海的分界点:西边为大西洋,东边则是地中海。<br></h1><h3></h3> <h1>离灯塔不远的大西洋边,有一处被当地人称之为:“ 大力神洞 ” 或 “ 非洲洞 ” 的景观。<br>&nbsp;<br>离丹吉尔不远的大西洋海边,有一个神奇的洞穴,被称为:“ 赫尔克里士之洞 ”。朝向大海的洞口,酷似一幅非洲地图,连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都有。<br>&nbsp;<br>当地人叫它大力神洞,千百年来由海浪冲击岩石形成。海平面下降,洞口升出海面,透过洞口是大西洋的无边浩瀚。<br>&nbsp;<br>西班牙的风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吹来,丹吉尔裹挟着浓浓的欧洲气质,矗立在北非的海岸上…</h1><h3><br></h3><h3><br></h3><h3></h3> <h1><b>沙漠之门:伊尔福特</b></h1><h3></h3> <h1>伊尔福德位于摩洛哥东南部,与阿尔及利亚的边界不远,被称为 “ 沙漠之门 ”。也就是说,这里是从摩洛哥内地前往撒哈拉的最后一个小镇和补给地,要进撒哈拉大沙漠的过客,很多选择在这儿歇脚。</h1><h3></h3> <h1>我们下榻的这个干打垒卡斯巴酒店到了夜晚,就像《一千零一夜》神话故事里的宫殿,着实迷我眼、乱我心。</h1><h3></h3> <h1>伊尔福德是摩洛哥闻名的化石产地,在大约5.4亿年至2.5亿年以前的古生代,它位于海平面以下,因此这里盛产史前生物化石。在摩洛哥东部偏远沙漠地区的大面积棕榈树林中,绿洲城镇的居民们,照管着一处即将消失的稀世珍宝。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将该地区称为 “ 全球最大的露天化石博物馆 ”。</h1><h3></h3> <h1>次日清晨一睁眼,我又跑上酒店大露台,俯瞰酒店内广场上的全貌。我拍下的只是一个视角的晨曦,这个酒店占地面积超大的,那 “ 菲斯蓝 ” 的泳池造型就是一个非洲地图。<br>&nbsp;<br>此时此刻,我们离神话传说的《一千零一夜》古城菲斯渐行渐远了;我们离三毛笔下的《撒哈拉的故事》更近啦。我的心开始悸动、浮想联翩、虔诚盼望…</h1><h3><br></h3><h3><br></h3><h3></h3> <h1><b>撒哈拉大沙漠:梅尔祖卡</b></h1><h3></h3> <h1>我们刚刚到达梅尔祖卡帐篷酒店,早已等待大家的柏柏尔族小伙子们,就为我们端上温毛巾和热薄荷蜜茶。我发觉,在摩洛哥的生活处处都有仪式感十足亲切。</h1><h3></h3> <h1>稍作休息,我们就骑着骆驼,缓缓地进入撒哈拉大沙漠的深处。瞧,那正面朝我们张望的萌萌的白色小骆驼,就是我的座驾超可爱的,我好喜欢恨不能把它带回家。</h1><h1><br></h1><h1>这个季节的撒哈拉大沙漠一丝风都没有,安详得出奇。</h1><h3></h3> <h1>下了骆驼,我们脱下鞋袜,光脚欢快地走在这黄灿灿、细腻如面粉的沙地上。我们大家手拉手,深一脚浅一脚艰难地往沙丘顶上行走。</h1><h1><br>那可爱的柏柏尔小哥就像似牵了一队骆驼一样,牵着我们一行人中的第一位手,轻松自如地、稳稳当当地大踏步朝沙丘顶峰走去,而我们一行紧随其后,却走得步履蹒跚、上气不接下气。<br>&nbsp;<br>爬到一座沙丘巅峰,我的视野一下子开阔了,身处大漠之中实感自己的渺小,突然地我就感到了一派苍凉。</h1><h3></h3> <h1>饭后,我和好友露静静地坐在帐篷外面,欣赏着浩瀚无垠的美妙夜空:繁星、云朵和明月,和着寂静无边的黛色大沙漠,真心让我惬意欣悦。<br>&nbsp;<br>深夜时分,突然一位好心的柏柏尔大叔悄无声息地走近我俩,非常体贴地为我们轻轻地披上毯子,令我顿生暖意、感恩在心。</h1><h3></h3> <h1>次日凌晨时分的大漠阴冷刺心,我没有起床去看大漠日出。有些人再骑骆驼去了,拍回的照片令我心痒痒。</h1><h3></h3> <h1>撒哈拉大沙漠在柔和晨曦的沐浴下,竟成了柿子熟透红、还带着玉透亮,那远处的色彩因地域不同,而显现出同样的独特、美丽和精致,这独一无二的绚烂立体景致,煞似夺人眼球。</h1><h3></h3> <h1>结束了早餐的欢歌笑语国际大联欢,我们便动身离开了三毛笔下的《撒哈拉的故事》。<br>&nbsp;<br>我真依依不舍,再见了撒哈拉。我们要离开这 “ 一片诗意的苍凉 ” ,我们将继续自己的 “ 流浪 ” 与 “ 远方 ”…<br></h1><h3></h3> <h1>如果说非洲的一半是原始,一半是荒凉。那么 “ 荒凉的一半 ” ,一定是用来描述撒哈拉大沙漠的。这里没有植绿芬芳、没有鸟语花香、没有灯光集市,有的只是风沙和孤寂。而银河、月亮和云朵仿佛触手可及,看来是上帝心不甘情不愿播种洒子在这大漠荒烟之上。<br>&nbsp;<br>然而,就有一个叫三毛的女子。却在这荒芜上找到了生命的原色和永恒的爱情,留下了《撒哈拉的故事》。从此,无数的人便对撒哈拉产生了一种如乡愁一般,莫名的魂牵梦绕、心心念念、日思夜想。<br>&nbsp;<br>我们就是千里迢迢,踏着三毛足迹来见证 “ 每日想你一次 ”;<br>我们高喊 “ 阿朵、阿朵 ”,用心灵体验三毛那 “ 天上飘落一粒沙 ”;<br>我们赤脚触及纯净,感同身受三毛的 “ 撒哈拉 ” 执念是值得…<br></h1><h3><br></h3><h3><br></h3><h3></h3> <h1><b>峡谷谷地:达德斯</b></h1><h3></h3> <h1>我们来到了托德拉峡谷。它矗立于阿特拉斯山脉的东部,两壁赤红色的石头山壁,如同用大斧劈砍出来的一般,显得极为气势磅礴。谷底溪流涓涓,水源于雪山之上。因一年四季不断流淌,托德拉峡谷又名:“ 生命谷 ”。</h1><h3></h3> <h1>午餐后,我们又到了达德斯峡谷。通过镜头拉近,我可以看到一片废弃老城卡斯巴的城貌和多彩的丹霞地貌。谷底郁郁葱葱,而峡谷四周却是一片贫瘠荒凉。</h1><h3></h3> <h1>傍晚,我们刚到一家卡斯巴私宅民宿。男主人就以东道主的名义,对我们发表了一番热情洋溢、暖人心窝的欢迎致词:“ 热烈欢迎你们下榻此地,庭院的一切都是我家的,服务员也都是我的亲人们。所以,你们不要拘束就像在自己家一样。真诚欢迎你们回家! ”</h1><h3></h3> <h1>这是一个非常漂亮、有着十足浓郁阿拉伯风格的卡巴斯私人大宅院。院外是一派村落平凡的景象,可一进院内就令我耳目一新、豁然开朗、为之倾心。</h1><h3></h3> <h1>男主人做了25年的导游,深知很懂游客的心理和需求。</h1><h1><br>所以,他花了整整12年的时间,精心打造了这处私家宅邸。装修非常漂亮到位,很考究,每个细节都相当花心思、有品位、很艺术、格调高,包括厕所和淋浴房都能让我发现,许许多多的小惊喜。</h1><h1><br>每间客房都是以他家人名字命名的,男主人的亲人们都住在这个大宅院内,暖意爱心浓浓。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位很有素养的另类。经营了八年保养如新,此家民宿必须提前一年才能预订到哦。</h1><h3></h3><h3></h3><h3></h3> <h1>为了给我们一个更大的惊喜,男主人不肯告知导游当晚就餐的菜单。的确,不负众望。<br>&nbsp;<br>晚上的菜太精致啦:每道菜端上桌来,都相当别致上镜,非常非常养眼。我最最喜欢吃的是菜卷,比上海的春卷不知要美味多少倍:它外皮松脆不油腻、内馅新鲜爽口细腻;摆盘更是一绝,艺术得实在让我不忍心动刀叉呢。<br></h1><h3><br></h3><h3><br></h3><h3></h3> <h1><b>戈壁:艾伊特本哈度筑垒村</b></h1><h3></h3> <h1>当日下午五点不到,我们到达了艾伊特本哈度筑垒村,是当年为守护穿越撒哈拉大沙漠的重要商人而修建的。<br>&nbsp;<br>它有着摩洛哥最美村落之称誉,也是保存非常完整的摩洛哥古老村落建筑。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1><h3></h3> <h1>我们在艾伊特本哈度筑垒村至高点拍全景和日落,我感觉它更是摩洛哥卡斯巴建筑风格的典范。<br>&nbsp;<br>别小看这些利用烘干的泥土搭建而成的建筑物群,在这片红墙赤瓦的建筑群前面,从1962年的《阿拉伯的劳伦斯》,到现在的《权力的游戏》,有数十部好莱坞大片都在这里选址拍摄呢。<br>&nbsp;</h1><h3></h3> <h1><b>大西洋:索维拉</b></h1><h3></h3> <h1>索维拉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 “ 美如画 ”,它是摩洛哥最为重要的港口,该城在2012年被美国CNN 旅游频道评为,世界十大最美小城之一。<br>&nbsp;<br>索维拉曾是葡萄牙,法国,摩洛哥与海盗争夺的港口,当年抵御外敌的大炮如今成了装饰,却更平添了历史的韵味。<br>&nbsp;<br>从大西洋飘来的风,终年光临小城。这里,吸引着很多冲浪和帆板运动爱好者,索维拉有一个冲浪聚乐部。<br>&nbsp;<br>美国电视剧系列片《权力的游戏》,正是在这里取景的。<br>&nbsp;<br>从1998年开始,索维拉每年的5月份都会举办,著名的 “ 格纳瓦世界音乐节 ”&nbsp; 。<br>&nbsp;<br>我们下榻的阿特拉斯酒店,正面朝大西洋海岸线。一进客房,我迫不及待地推开明镜似的大窗,一股带着淡淡咸味的海风扑面而来、凉意怡人、沁人心脾。<br>&nbsp;<br>窗外就是美如画的风景:<br>近看,沙滩上不少人在利用放飞色彩斑斓的风筝,来进行刺激的冲浪;很多年轻人则玩起新兴的水上运动 —— 帆板。</h1><h1><br>远眺,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沙滩。大西洋的海水在斜阳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水光潋滟、微波荡漾。骆驼们在沙滩上被 “ 骆驼祥子 ” 们牵着行走、小歇;海鸥时而在天空中自由飞翔,时而又降落在沙滩上歇脚、漫步。</h1><h3></h3> <h1>我们登上古城堡,俯视大西洋,数千只海鸥在我们头顶上,自由地盘旋翱翔。</h1><h3></h3> <h1>沿大西洋海岸线上的索维拉,远离大城市的喧嚣。在这里,我们可以尽情的体会到这个 “ 非洲风城 ” 的悠闲与亲民。站在城墙炮台上,眺望一望无际的大西洋和满是渔船的港区,细细观察这浓重的历史沉迹,令我若有所思。</h1><h3></h3> <h1>傍晚,团队里的部分人选择去往更远的海边沙滩,拍骆驼和日落。</h1><h3></h3> <h1>而部分人( 包括我 )侧选择去城堡那里,拍海鸥和日落。异曲同工,都是为美。</h1> <h1>因为吃得太饱,我们选择散步回酒店。在这个积淀着厚重历史的小城海边,在这凉风习习中,我边漫步、边欣赏、边拍照。大西洋的海水随着海风拍打着海堤,发出阵阵的低吟,仿佛在向我漫诉着,这个古老小城的过去、现在和将来。<br>&nbsp;<br>汪国真曾说:“ 看海和出海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一种是把眼睛给了海,一种是把生命给了海。” 此时此刻的我,两种境界都有啊。<br>&nbsp;<br>我们回到酒店,已经是23点多了…<br></h1><h3></h3> <h1>在前往索维拉的途中,我遇见了羊上树的奇观。<br>&nbsp;<br>为什么这里的山羊要上树呢?其实,这主要是为了补充水分。<br>&nbsp;<br>由于当地气候炎热、缺少水分,就连草地都很少见到,只有不怕干旱也不怕热的灌木,才能在这里生长。所以,山羊为了获取水分,迫不得已,就学会了上树的本领。有时候为了吃树叶,这些山羊甚至会爬到三层楼那么高的地方。<br>&nbsp;<br>摩洛哥的山羊爬的,一般都是当地一种叫 “ 阿甘树 ” 的灌木,这种树的树叶特别小,果子也不大,但是,对于生活在干旱地区的山羊来说,这就是 “ 解渴的宝贝 ”。<br>&nbsp;<br>而且,不仅山羊把阿甘树当宝贝,摩洛哥的牧民也把它当宝贝。这是因为,阿甘树果子里的果仁,可以用来榨油。<br>&nbsp;<br>一般山羊吃完果子以后,都会把果核给吐出来。这时候,牧民就会去收集掉在地上的果核,然后把果核砸开,取出里头的果仁,用来榨阿甘油。有些牧民为了得到更多的果仁,还会专门训练山羊爬树。<br>&nbsp;<br>也只有在摩洛哥索维拉的达鲁丹小镇,才能看到山羊上树的奇观呢。</h1><h3><br></h3><h3><br></h3><h3></h3> <h1><b>最后,就是摩洛哥的心脏,首都拉巴特:</b></h1><h3></h3> <h1>拉巴特是摩洛哥的首都,也是全国政治、文化和交通的中心。位于摩洛哥西北的布雷格雷格河口,濒临大西洋,与菲斯、马拉喀什、梅克内斯同是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自1912年以来,拉巴特一直是摩洛哥的政治首都。</h1><h3></h3> <h1>导游介绍, 2012年拉巴特,被入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h1><h1><br></h1><h1>你若放眼望去,橘红色的古城墙将拉巴特的远古、近代和现代的历史清晰的划分,又协调的组合在一起,充满生机勃勃。摩洛哥的每个城市都是由老城与新城和谐相处而存在,充分体现了摩洛哥的大包容。</h1><h1><br>在首都拉巴特,我们的奔驰中型客车行驶过著名的穆罕默德五世观景大道时,我亲眼目睹了建立于18世纪的城墙静静的伫立在道路的一侧,同时另一侧的高大棕榈树与之相对而立。</h1><h3></h3> <h1>乌达雅堡位于摩洛哥首都拉巴特老城以东,布雷格雷格河入海处,濒临大西洋,是一处古城堡建筑群。</h1><h1><br>温暖和煦的斜阳照射大地,我能感受到:近处那厚重的土黄色,正静静地向我诉说着几百年来的历史沧桑;放眼望去,错落有致的现代建筑正依偎在不远处的,布雷格雷格河那温柔的怀抱里。<br></h1><h3><br></h3><h3><br></h3><h3></h3> <h1><b>后记:</b></h1><h3></h3> <h1><b>以上就是我所到过的摩洛哥,我们在摩洛哥的版图上,画了一个美满的大圈。</b></h1><h1><br></h1><h1><b>摩洛哥的每一个城市、小镇和小村落留给我的印象,就是它们所显现出来的,都是不可复制的个性美。</b></h1><h1><b>&nbsp;</b></h1><h1><b>摩洛哥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国度;它又是一个大包容、大融合的国度;它更是一个坚持将古朴和原始世代延续的国度。</b></h1><h1><b>&nbsp;</b></h1><h1><b>这,就是我感受到的北非摩洛哥 —— 有点特别,有点异样。 </b></h1><h1><b>&nbsp;</b></h1><h1><b>摩洛哥真不愧是北非的沙漠玫瑰,欧洲人的北非后花园。它以多维度的景观和多元素的文化面向世界,无时无刻地吸引着各国充满好奇、心心念念、魂牵梦绕的宾客。</b></h1><h1><b>&nbsp;</b></h1><h1>(完)</h1><h1><b>&nbsp;</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真诚感谢您的观赏!</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h1><b>&nbsp;</b></h1><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