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由不宁静到寻静、得静、出景,而我们今天由碧水庄园出发前往北京十一中亦庄分校寻景、赏景、迷景、叹景……</h3> <h3> 寻景:萧瑟秋景今又是</h3><h3>萧瑟黯淡之中另有一种温暖之美,李班亲切问询,美女班委热情召唤,我们在暖暖的关爱中出发。</h3> <h3>处处有风景,市局领导张永红一路聚精会神读书,原来争分夺妙阅读的榜样就在我们身边!</h3> <h3>李班提醒学员今日学习流程,细节彰显关爱。</h3> <h3> 赏景:乱花渐欲迷人眼</h3> <h3>一下车,就被“遇见更美的自己”七个靓丽的大字深深吸引。</h3> <h3>高大气派的建筑,与众不同的钢架结构。</h3> <h3>百米长廊陈列着学生的各种艺术作品,布置唯美典雅。</h3> <h3>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我们沉醉在自己的世界与他人的世界里。</h3> <h3>在这里,我们遇见未知,遇见自己。</h3> <h3> 迷景:碧波深处有珍奇</h3> <h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是最有深度厚度美度的语文课!李丽老师的讲座让全员震憾。</h3> <h3>震撼于见微知著的洞察力:变化源自课标,源自学生未来发展之需求。震憾于与众不同的大单元整合教学,设计有趣的任务单,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学习活动量规,帮助学生制定自主学习规划,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的每一个阶段,都有量规提供给学生。通过量规学生非常明确知道学习任务的目标和标准,而不是盲目地随性而为。震憾于李丽老师流畅生动语言表达力,给我们心湖带来一波又一波的美丽涟漪。</h3> <h3>每个女生都有一个“服装设计师”的梦</h3> <h3>每个男生都有一个“航天梦”</h3> <h3>每个男生都有一个“造车梦”</h3> <h3>每个老师都有这样的梦</h3> <h3>我们也想有这样的操场</h3> <h3>我们也想有这样的课堂</h3> <h3>我们也想有这样的活动</h3> <h3>他们有摄影梦、航天梦、造车梦、服装设计梦、联合国大使梦……,他们都是未来的大国工匠!</h3> <h3> 叹景:映日荷花别样红</h3><h3>灯火璀璨中归来,我想“亦庄”亦未庄吧!我们未来的校园就应该是这个样子!</h3> <h3>2019年吕梁市高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北京跟岗研修班――研修感悟――中阳一中――杨艳梅11.21</h3><h3> 从教十几年,固定的模式,陈旧的知识,死气沉沉的课堂……从心里感觉自己的课堂犹如一潭死水,激不起一点涟漪……而今天北京亦庄实验中学李老师的讲座如一汪春水,让我一扫这几天的疲惫,顿有醍醐灌顶之感。</h3><h3> 在经历了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后,带着一身的疲惫我们终于来到了亦庄实验中学。下了车映入眼帘的是“遇见更美的自己”七个大字。接下来看到的便是长达百米的艺术长廊以自己唯美的方式迎接着这群好学之士。学校浓厚的文化气息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每一个人。服装设计室、图书馆、摄影展览、健身房……各种各样的活动室令人眼花缭乱。</h3><h3> 当然,更吸引我们的应该是李玉老师的课。经由美女老师介绍之后,李玉老师登台了,她虽然一身朴素的打扮,但深厚的教学功底还是让我深深折服。李老师从幸福人生和教学设计的关系入手,告诉我们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接下来她给我我们介绍了他们学校的特色。总体归结为教学目标化,目标工具化。从李老师的课件中可以看出来,她用了很多的工具,或者靶心设计理论,或者冰山理论,借用这些工具,学生不仅对文本有了更深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老师讲为学生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课也不再枯燥。</h3><h3> 听完李老师的课,我们更多的感慨是望尘莫及,同样是高中语文老师,但李老师则是专家型的老师,把一个文本从专题的角度来进行深入研究。这也给我更多的教学思考,让我明白自己教学中有很多的不足。</h3><h3> 下课了,看着那些可爱的学生们跑着去上答疑课,爽朗欢快的笑声在走廊里回荡,我想到了我的孩子,同时也陷入了久久的沉思……</h3> <h3>2019年吕梁市高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北京跟岗研修班——研修感悟——第三组——汾阳中学李睿11.21</h3><h3>日前,部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强调:“语文教学应以激发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进而享受阅读体验为目的。”但日常教学中“围着教材转”的行为,着实难以实现这一目标。再看学生语文素养的成长曲线,学生被教材束缚手脚,哪拿哪放,学完即完的方式,让知识链变得扁平而单薄,如管中窥豹,盲人摸象只看树木,不见森林。那么,如何让学生从教材这个“小孔”窥到更广阔的语文天地,将知识变厚呢?今天下午在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分校我们聆听了李丽老师的一场高屋建瓴又落地生根的精彩讲座。她给了我答案,那就是群文教学。</h3><h3>李老师讲到部编本教材注重单元整体教学,构建单元教学目标的编排意图,群文阅读,也是以一定体例编排多篇文章。这些文章或因主题、或因写作方法、或因体裁等因素上的相似而产生关联,汇集成“1+x”的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需注重群文间的比照、迁移、评议,力求通过变革学习方式,丰富学习经历的途径,来将知识深化、勾连,从而达到兴趣激发,方法迁移,体验深化的目的。</h3><h3>听后我的感触很深,以后的教学中要认真研读课标,比如课标中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学生是阅读的主要参与者。因此群文的选择必须有目的性,指向问题。我们从有意义和有趣两方面进行思考:选文是否有趣,可以把学生从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中拉出来;选文是否有意义,可以关注到学生生活,解决他们成长的困扰。为此我们确定问题体系:亲子关系、学校生活、社会(风貌)生活、自然乡村、文化体验、成长烦恼等角度精选学生精神成长所需的群文资源,力求学生的读书史便是其精神成长史。</h3> <h3>2019年吕梁市高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北京跟岗研修班――研修感悟――中阳一中――张晓琴</h3><h3> 何时遇见更好的自己 </h3><h3> 今天的研修,我只能用“震撼”和“困惑”两个字来形容。</h3><h3> 震撼的是学校一流的建设和高尖端的硬件设备,更震撼的是一流的年轻教师团队和超前瞻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可恨自己修行不够,无法用精准的语言评价李丽老师的讲座,只好冥思静坐,任由车窗外华灯初上,夜色渐浓。</h3><h3> 除了震撼,又是“困惑”。闭上眼睛,“建模”、“工具”、“素养”、“冰山理论”一系列词语铺天盖地闯入脑海,从教十三年的自信瞬间全无,一切又仿佛被打回原型。</h3><h3> 正如“志远意诚,思方行圆”八字校训所言,亦中人不缺的就是永远站在前沿的思想、思辨和践行能力。真正实现了我们经常喊在嘴边的“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 他们“做完—做好-做精-做绝-做化”的工作态度,使他们的人生写照更加魅力四射,亦展现出了最美的自己。</h3><h3> 而我们呢?前路漫漫,何去何从?是时候改变自己的固有教学模式了,否则怎么遇见更好的自己?</h3> <h3>2019年吕梁市高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北京跟岗研修班——研修感悟——中阳一中——刘艳红</h3><h3>夜幕降临,坐上班车结束了今天的跟岗研修活动,耳边响着梁静茹的歌《漂洋过海来看你》,“言语从来没能将我的情意,表达千万分之一,为了这个遗憾,我在夜里想了又想,不肯睡去,记忆他总是慢慢的累积,在我心中无法抹去……”正如这首歌里唱到,很能恰如其分的表达我此刻的一种心境,很震撼,但又说不出,脑子一片空白,努力搜寻今天的所见所闻,跨越千山万水从小县城来到大北京,感受到了亦庄实验中学先进的教学理念,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学生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篮球室,网球室,服装设计室,话剧表演室,机械工程操作室,汽车模型设计室,生物地理实验室……一种天上人间的差距,这所学校汇聚了所有优质资源,高端大气现代。回顾老师在讲座中提到的内容,见微知著,量规,冰山理论,一个一个的新概念在脑子里乱蹦……一面有深深的叹服老师思维的深度广度。</h3><h3>一个专题讲《三国书信—奏疏陈情》</h3><h3>1陈情表和《三国演义》结合起来,布置任务用文言文写写一份陈情信或者劝说信。这是最终成果展示。依据新课标18个任务群制定目标。目标引领有方向,任务分配有方法。</h3><h3>2分解核心任务,具体到三国演义的某一章回里,设置具体情景写信。比如说假如你是刘备如何劝诸葛亮辅佐自己。</h3><h3>3老师提供学习资源。有学术著作,拓展阅读相关的网络资源,视频资源。</h3><h3>4任务分解,规划具体时间。详细讲解《陈情表》,一篇带动多篇,细化了每一节课的完成的任务。</h3><h3>5制定量规,量规细化分层级。</h3><h3>分为示范级,启用级,待改进,需要求助这四个方面来了解学情。</h3><h3>自我学习文言知识卡片,谏言说理技巧工具,书信提纲工具。</h3><h3>任务分层,评价分级,这样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思维的层次化,深入化。值得细细回味,慢慢咀嚼。歌声依旧在耳边回荡,课程的精髓,更多的记忆还需慢慢调动。</h3> <h3>2019年吕梁市高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北京跟岗研修班——研修感悟——汾阳四中——第三组 杨文萍</h3><h3> 今天,经历一个多小时的行程抵达了北京亦庄新城规模大、课程新、国际化水平高的一所完全中学——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分校。</h3><h3> 这个学校整个教学楼的外观呈砖红色,带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温暖、热情、奔放,有别于外观,楼内颜色十分朴素、淡雅,带给你的是别样的温馨、宁静、安闲,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定能够远离喧嚣,静下心来完成自己的学业。</h3><h3> 从开始的专家讲座到近三日的跟岗学习,多次提到整本书阅读,反思我们自己这一点做得差之千里,无论我们还是学生没有广泛的阅读,何来深厚的积淀。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了阅读,下午李丽老师的讲座给了我们阅读的一条捷径,那就是归类,如:可以把劝谏类的文章放在一起,告诉学生这类文章就是关乎表达与交流,思想与审辩,了解作者是如何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利诱人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任何领域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找到颜如玉,黄金屋。</h3> <h3>2019年吕梁市高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北京跟岗研修班――研修感悟――汾阳五中――赵媛霞</h3><h3>语文教学逆向思维,帮助学生构建人生。</h3><h3> 以往的语文教学总是从单篇出发,归纳出这一篇应该教授的知识点。而新课改直接从高考开始改革,对学生和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我们语文老师进一步思索:语文教学到底要怎么进行。今天李玉老师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逆向思维来构建语文课堂。高考考什么?学生以后的人生之路更需要什么样的人文素养和人生指引?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就针对什么来教。相比较原来的课标要求,新课标突出了思维的发展和提升。而传统语文教学总认为语文是感性的教学,而理性不足。这就对老师提出更好的要求。思维建模对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尤为重要,而这些都恰恰是我们所缺乏的,是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学习的。新课改对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我们语文老师要有与时俱进的眼光和迎难而上的勇气。只有这样做,才能帮助学生战胜高考,帮助他们构建更美好的人生。</h3> <h3>2019年吕梁市高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北京跟岗研修班――研修感悟――汾阳二中--陈文浩</h3><h3> </h3><h3>今天访学大兴区亦庄实验中学,下车伊始,变被其现代主义风格的学校建筑深深吸引,见惯了规则立体的钢筋水泥,不免惊诧而又心生羡慕了。踱步大厅,两侧功能齐全、分类繁复的教室突出了此校教育现代化的高度。</h3><h3>从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此时此刻,看山看水,朦胧迷茫。不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更缺少发现美的精神和魄力。李玉老师的报告,让这种感觉更加强烈和迫切。其中的一段话“一切文学作品都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读者由于个人的体验发现的也正是这一种特性。读者有两种途径使不确定性标准化:或者以自己的标准衡量作品,或者修正自己的成见”,足以让我们深刻反思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远方风景恰好,山高路远,容我风雨兼程。</h3> <h3>2019年吕梁市高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北京跟岗研修班――研修感悟――汾阳中学 冯世杰</h3><h3> 今天的感悟就一行字“无处不在的课标”!</h3><h3>具体而言:一是要重视课标,研读课标,钻研和把握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应围绕本课要认识的问题,思考如何组织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探究活动;二是要先学后教,学生可以从最基本的阅读教材做起,需要教师给出不同层级的任务,循序渐进提出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串;三是整合教材,先从一节课的内容整合开始做起,抓大放小。同时还给出了方法:每节课的整合就是根据课标要求、教学任务和学习内容,找到一节课的一个主题,或者视角,把分散的点给连缀起来,关注核心素养的渗透等。</h3> <h3>2019年吕梁市高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北京跟岗研修班――研修感悟――汾阳二中――杨小惠</h3><h3>成尚荣教授有言:“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向培养‘智慧者’”。到底如何以素养考查推动语文考试内容改革进而培养真正的“智慧者”呢?今天下午于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分校聆听的李丽老师的一场高屋建瓴而又落地生根的精彩讲座为我们指明了方向。</h3><h3>李老师讲到不管是单元教学的构建还是群文阅读,老师都要尊重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 当好课堂的策划者、启发者、引领者,遵循课堂教学的思维路径:观察——思维——迁移,让学生真正读懂小说或诗歌,不能限于浅层学习,表面学习,而应对文本、人物深入地解读、分析,将课内外知识相互勾连,完成思维建模,从而实现思维迁移。</h3><h3>李老师以《老人与海》为例讲整本书阅读项目化大单元设计对我触动很大。她让我明白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反思、主动质疑、主动建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师也应该由“导学者”转变成“参与者”,和学生达成思维间的碰撞与融合,在探究与体验之中拓展思维的广度与深度。</h3><h3>总之,以名师为镜方知自己不足,以名师为榜样方能不断成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从点滴做起,坚持学习,更新理念,在教师之路上不断奋进。</h3> <h3>2019年吕梁市高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北京跟岗研修班――研修感悟――吕梁学院附中――赵小艳</h3><h3>用爱感受学生,用心触摸教育</h3><h3>走入亦庄实验中学,便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爱。“遇见更美的自己”,是对学生的一种成就;集多功能于一体的教室设置,是对学生的全面促进;多样化的兴趣课程,是对学生自由选择的支持。这样的学校是充满大爱的,有着对学生诉求的理解。这样的学校不用担心学生不学的问题,因为任何一个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成就感所在,学习也自然是由心内而发的。</h3><h3>李丽老师的课堂给我的是震撼,“真想成为她的学生”,这是我的真实想法。这堂课的用心程度是我无法量化的。一张张具体而细致的量规表,一个个奇思妙想的教学构思,一次次深入灵魂的价值观启迪……这是无数的深入研究和琢磨方才能呈现出来的。最重要的是对于学生思维模式的构建,这样的语文课堂谁会不喜欢?这样的课堂谁会说没用?</h3><h3>而我,教学生涯里做了点什么,只是在似乎感悟差错地完成工作任务而已。研究、用心、琢磨……自己是否有努力过?</h3> <h3>2019年吕梁市高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北京跟岗研修班——研修感悟——第三组——汾阳五中冯正红11.21</h3><h3>今天来北京亦庄实验学校跟岗学习。领略了走班制的学校特色,聆听了李玉老师的精彩讲座。李玉老师讲到倒逼式教学设计名词。深深体会到一个学校教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今天的展示是语文组同仁利用假期时间封闭式研讨的成果。教研活动不是做给领导和上级看的摆设,也不是完成教学常规的程序和任务。我们应该把它提升到“医生会诊”的高度,只有这样,教研才能为教学服务。尤其青年教 师更应该把搞好教学研究当成自己教学生涯成长的必经之路。而要搞教研理论知识是必备的,如李老师讲的"冰山理论""靶心理论""草蛇灰线"。我们的教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每天都在变化、发展,仅靠班主任或一、两个老师是不可能驾驭好它的,而在经常开展的教研活动中,老师就可以互通信息,加深感情,建立团队协作精神,形成合力,共同把工作做好。同时,在相互交流的教研活动中,可以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就不会固步自封,可以使学校整体得到发展和提高,也可以帮助别人,使其发展,互利互惠。我们先辈们非常强调教师比一般人“会学”,才有资格“教”,因为他的职业本质是“教别人学”。一名“教别人学”的人,自身必须是“学习者”,应有学习经验,并能启发、培养别人的学习意识,引导别人学会学习,进而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向着教研型的教师成长。</h3> <h3>2019年吕梁市高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北京跟岗研修班——研修感悟——汾阳四中——第三组李美君 11.21</h3><h3> 今天的学习就是一场头脑风暴,来不及回味的校园文化建设,来不及回味的语文讲座,来不及回味的多样化教室,一切所见,皆被震憾。既然是语文骨干教师,我就重点放在语文讲座上吧!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不是激情飞扬,不是才华卖弄,而是实实在在在的美,美在思想、美在情感,美在语言!</h3><h3> 思想之美体现在对课标的的深研,对高考试题变化的把握,对学情的分析。课标是备课的航向,备课就应当依据课标定学习目标。认真分析高考题,未来不再是模板式答题就能取得高分,从阅读中获取语文素养才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宝。分析学情就是以学定教,未来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教师就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将能力的培养根植在任务设计中,教师的作用体现在“设计”上,设计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量表,学习评估,在设计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学会做中学。</h3><h3> 情感美体现在教材的解读与学生的互动中。把厚的读薄,把薄的读厚,从《老人与海》可以读出生命重在过程,重在价值,生命总会有人误读,生命就是一场自我抗争。</h3><h3> 语言美体现在准确的术语让老师们理解深刻,生动的描述带老师们入境,流畅的表达让老师们悦耳动听!</h3><h3> 最后大家一致赞叹,这是一场具有深度宽度美度的语文课,这是一场美丽的遇见!</h3><h3>策划:新师者教育研究院</h3><h3>审核:吕梁市教育局</h3><h3>制作:高中语文培训班第三小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