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近日,幼儿园的草地来了很多“不速之客”—“蚂蚱”。蚂蚱异常活跃,一度成为幼儿关注的焦点。户外游戏时间,孩子们熙熙攘攘地捉“蚂蚱”去了,他们兴奋地讨论着哪只更大,哪只跳得高,哪只背着宝宝……好奇孩子的好奇,关注孩子的关注。这一现象引起了教师的思考,我和胡老师展开对“蚂蚱”这一主题的研究,尝试开发出了为幼儿所喜爱的“蚂蚱”主题系列活动。</p><p><br></p> <h3><b>场景一:草地大探险</b><br> 下午户外活动时间,带着你们去玩沙池,沙池旁边有一片大的草地,忽然钱彦嘉跑过来喊:“老师,这里有好多的蚂蚱。”这个时候其他的小朋友也闻讯赶来,“让我看看,让我看看......”一个个都认真的捉起蚂蚱来。</h3> <p><br></p> <h3>不一会儿孩子们抓了许多蚂蚱放在纸箱中,一起围起来观察这些有趣的草丛精灵。</h3> <h3>孩子们在兴高采烈的去找蚂蚱<br>中、小班的许多小朋友也被吸引了过来,边找蚂蚱你们的疑问也越来越多。<br>涵涵:“蚂蚱为什么会跳?”<br>轩轩:“蚂蚱会游泳?”<br>泽泽:“蚂蚱的妈妈去哪里了啊?”<br>嘉俊:“蚂蚱怎么喝水,它的嘴在哪”?<br>千悦:“那蚂蚱的腿上为什么会有毛啊?”<br>轩轩:“蚂蚱它有几条腿”?<br>依依:“你看蚂蚱有四条腿呢”“我觉得是五条”“我觉得是六条......”你们议论纷纷!<br>这时我说“你说四条,她说五条,那我们一起仔细的来数一遍吧!一二三四····”<br>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六条腿!它是六条腿”</h3> 这时浩然惊讶地说:“快看,这蚂蚱抹着口红嘞。”其他小朋友也纷纷过来围观,浩然对着她说:”这是女的,送给你了。“另一个小朋友说:“他可能是吐血了!<br>刘老师走过来对孩子们说:“蚂蚱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吐出带有臭味的液体,让人感到恶心,以此来保护自己。”<br>“哦,原来这是蚂蚱在保护自己啊“<br>刘老师:“对的,蚂蚱因为在自然界比较弱小,天敌很多,所以它们需要利用自己身上的各种条件保护自己,你看它们皮肤的颜色就是根据草地颜色而变化,这样一来它们趴在草丛中和草的颜色一模一样我们就不容易发现它们了。”<br> <p><br></p><p>大家一起来找一找蚂蚱在哪里呢?</p> <p><b>场景二:探索实践</b></p><p> 刘老师:“记得昨天你们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蚂蚱为什么能躲在草丛中不被发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吧。”<br>洋洋这时候说:“我看过一本关于动物保护色的图书,我想蚂蚱也一定有保护色!”<br> 晗晗连忙说:“那刘老师我们用电脑查找一下资料一起看看把!”<br> 然后刘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查阅网上资料了解到动物的保护色是为了保护自己或者猎捕食物,比如猎豹、青蛙、竹节虫、蚂蚱等都是优秀的“隐形高手“。我们经过探索和了解蚂蚱是因为自己为了躲避天敌,才会将皮肤颜色变成和草丛一样保护自己的生命。</p><p><br></p> 随后刘老师取出了幼儿园里的平板电脑和“乐比哟哟AR智慧课堂”软件用奇妙的游戏带领小朋友来到“昆虫世界“和小朋友们一同认识了花螳螂、竹节虫、枯叶蝶,了解到了它们保护自己的方法,还通过自己操作给它们身体配上保护色和声音,孩子们玩得可开心了。 <b>场景三:有趣探讨</b> <p> 我们就蚂蚱是益虫还是害虫进行了一番讨论,我说赞成是益虫的举一下小手,你们绝大部分都举起了小手,问完你们问题后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正确答案,而是让你们几个离得近的小朋友先去讨论,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别的小朋友分享,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有的说:“我觉得蚂蚱的嘴这么小不会吃粮食,所以它肯定不是害虫。”而有的说蚂蚱只吃草,怎么可能是害虫......<br> 随后我们一起查阅了资料验证蚂蚱是害虫。但是小朋友们还是喜欢这个蹦蹦跳跳的草丛精灵,也都喜欢模仿“蚂蚱跳”,今天刚下完早操孩子们自己组织比赛“蚂蚱跳”看谁跳的远、跳的高。哈哈哈哈,很有趣。</p><p><br></p> <b>场景四:深入发现</b><br> 经过前几次对蚂蚱的探讨,他们的积极性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越来越喜欢蚂蚱,这次带孩们出来后轩轩跑过来说:“看,我捉了一个和树颜色一样的蚂蚱,腿上还有漂亮的斑纹”<br>这个时候翔翔大声的喊道:“这个绿色蚂蚱是尖头的,那个是圆头的,你们快过来看啊!”<br> 这时我问为什么这个蚂蚱是这种颜色的时候,恬恬说:“因为它是母的”<br> 随后我们把两种蚂蚱带入教室,深入的进行了对比,并把两种蚂蚱的不同记录了下来。并查阅了资料,原来绿色蚂蚱和黄褐色的蚱蜢是蝗虫的两个种类,颜色是它们保护自己的的一种方式。 <p><b>场景五:脑洞大开 </b><br> 由于孩子们对蚂蚱深厚的兴趣,但是天气逐渐转凉,草地上的蚂蚱都死光了,孩子们怎样才能让蚂蚱一直陪着我们呢?于是我们决定进入美工区,学折纸蚂蚱,胡老师带领孩子们折纸蚂蚱,不一会儿一只只精美的蚂蚱都跳到桌子上了。</p><p><br></p> 还有的孩子们用画笔将他们设计的蚂蚱画在画本上对我说:“老师你看我画的蚂蚱在帐篷里烤火呢”<br>“我画的蚂蚱准备跳水,还有一只穿上泳衣在游泳呢”<br>“我画的蚂蚱排成一排在搬运树叶等到冬天它们就有东西吃了”!<br> 每个孩子的奇思妙想,脑洞大开,让我不由得对你们产生了钦佩。 <b>场景六:家园共育—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b><br> 你们有太多太多的问题想知道,我让你们带着自己对蚂蚱的疑问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阅了资料,第二天回来分享给别的小朋友,这样更有意义,你们也乐于去发现,去探讨,懂得也多了。<br>“老师我和妈妈一起查阅了为什么蚂蚱和草一样颜色的。”<br>“老师我知道了蚂蚱腿上为什么会长毛。”......<br> <p> 连续多次的活动,让你们对于外界事物的感知有了新的认识,让老师惊讶的是你们都像是一个个小小探索家,对蚂蚱生活习惯,生活环境以及兴趣爱好进行了深入探究,认真探索的你们在老师眼里像宝石一样,如此的耀眼。<br> 首先,你们那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是你们探索之路的导火索,像放大镜一样。丰富的想象力是你们探索之路的催化剂,再造了一个个别样个体,如:涂口红的蚂蚱,吐血的蚂蚱,蚂蚱的隐形衣等等。而你们那蠢蠢欲动的好奇心,则是你们探究之路的加油站,让你们能够坚持探究,寻找蚂蚱的隐形衣,蚂蚱的颜色为什么不一样等各种疑问的正确答案,真正的践行了有效性学习。<br> 其次,在与小朋友们探究与讨论时,你们各抒己见,勇敢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总是那么投入,动手动脑积极探索,当你们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时你们是那么兴奋,那么满足。在这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积极参与,认真倾听,大胆发言,相互交流,不断思考,让老师看到了你们是有积极态度的探究者和学习者,你们的成长与进步让老师倍感欣慰。</p><p> 大自然有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着你们去探索,只要你们认真观察自然界的每一个事物,你们就会有新发现新体验、不断发现问题,接下来我会让你们走进大自然,去发现更多有趣的事情,老师会放手让你们自己去解决问题,相信你们是有这个能力的。<b></b><i></i><u></u><sub></sub><sup></sup><strike></strike><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