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东良的美篇

朱东良

<h3></h3><h1>  <b>老乡的品种</b></h1><h3><b><br></b></h3><h1><b> </b></h1><h3> <b>宋国兴</b></h3> <h3>  “儿不嫌母丑”是一句形容人们对祖国、对家乡、对故土情感的老话。离开了家乡,在异地他乡,对这句话的感受就更深切了。</h3><h3><br> 到了北京这20多年里,我看到、见到、接触了很多从老家张家口出来的老乡朋友。大家都念念不忘自己的家乡。说起家乡来也透着一股血脉的亲恋。和外埠人聊起来,也都自信地脱口就说自己是张家口人。</h3><h3><br> 著名电视主持人李静就是这样。那年我工作的铁道部影视中心请她和我们一起策划个项目。饭桌上,大家问她是哪儿的人。李静一指我:“我和宋老师是老乡。都是张家口的。”那份自然大方,毫无扭捏造作。她不光平素常把张家口挂在嘴边,就是在电视节目里,她也逮个机会就提提“我们张家口”。</h3><h3><br> 原张家口电视台的播音、主持梅冬,从张家口到了北京,又从北京到了长沙。离开家乡这么多年,在湖南已然是名声赫赫的主持人了,他心里的家乡情结也丝毫没变。</h3><h3><br> 我撰稿、编导电视风光片《中国湖南》到了长沙,住在神农大酒店。晚宴上,我随口和酒店老总说了句,你们省电视台的主持人梅冬是我老乡。老总一听,欣喜地告诉我,梅冬今晚就在酒店主持录制一个大型节目呢。随即,老总派人让他去告诉梅冬,活动结束后到我房间。</h3><h3><br> 已经很晚了,节目录制才结束。我正躺着呢,梅冬风风火火跑了来。真是他乡遇故知,俩人那份久别重逢的亲热溢于言表。当他得知了我时间紧,很难把湖南最美的风光都拍摄全时,一拍我的胳膊道:“甭愁。这点儿事兄弟就给你办了。你说要哪儿的景吧。我包了!明儿咱们先到滴水洞、韶山连拍片带玩。后面的事你就放心吧。”</h3><h3><br> 老乡情,值万金。梅冬果然说到做到,又陪我拍摄,又给我找来视频资料。让我顺顺当当做完了这部在国外播出的风光片。梅冬在湖南名闻遐迩。人们都认识他。一路上,只要有人找他签名、说话,他都要捎带上我告诉人家:“我们是老乡。都是张家口的。”话里话外带着张家口人的一份自信。</h3><h3><br>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老乡里边也有品种。有的人就对家乡不屑了。一天,北京有个活动。到了现场我一看,人群中就发现了一个老乡。这是位认识了几十年的老朋友。打我在学校搞文艺队时就常打交道。这哥儿们长得白净文弱,很有些江南小生的气质。多年不见,我自是惊喜。便大喊:“某XX!哈哈,想不到在这儿见面了!”</h3><h3><br> 我一直呼其名,他也惊了一下。可随即,他却装作若无其事,掉头回避走开了。我纳闷。暗自思忖,别是又认错人吧?我认不准人是常有的事。可这哥儿们我是记在心里的。我不甘心,就问旁边的人认不认识这哥儿们。旁边的人顺着我手指的那哥儿们的后背一看说:“认识啊。那不就是XX嘛。”</h3><h3><br> 我一听,对呀。名字就是这两字呀。只不过没带他的某姓。这就让我有点儿忿儿了。都是张家口出来的老乡,干嘛这么无情无义啊?<br> 我这儿正恼火呢,不一会儿,忽然有人从后面抻抻我的衣袖低声道:“宋先生,走,一块儿去趟卫生间。”</h3><h3><br> 我扭头一看,是某XX。不知什么时候他迂回到我身后了。我一蹙眉道:“卧槽,都一个老家的哥儿们,闹什么先生呀?”</h3><h3><br> 他尴尬地笑笑拉着我就走。俩人进了卫生间,他先拉开大便池门看看没人,又四下环顾了一下。看到卫生间只有我俩时,他和我分别站在各自的小便池前,边尿尿便向我解释说:“抱歉啊。刚才我不方便回应你,是因为我不叫原来的名字了。”</h3><h3><br> 我问:“那你叫啥名了?”</h3><h3><br> 他抿着嘴腼腆了一下道:“现在叫XX。就不带原来的姓了。另外,请你不要说我是张家口人。圈里人都不知道我是张家口的。”</h3><h3><br> 他的话随着我的尿到了尾声,不由得让我哆嗦了一下。真不知道张家口的名声为什么让他唯恐躲之不及。我无语。只按耐着恼怒回答他说:“哦,知道了——XX。”我有意只唤他的名字,把他的某姓省略了去。</h3><h3><br> 他将我的讥讽当成了强调,面带满足地侧脸向我说了声“谢谢”。于是,他祖上传下来的某姓,就这样让他的一泡尿冲走了。</h3><h3><br> 他为了不当张家口人,宁肯不做某姓人的行径,在北京张家口老乡圈里已成为笑谈。老乡们提起他都轻蔑地说声:“咳,他呀——XX。”其实,他的名字原本是很有诗意和意境的两个字。结果让他弄成了一个丑陋的符号。</h3><h3><br> 老乡中还有一个品种与之不同。他倒不隐藏自己是哪儿的人。就是喜欢唬人。装扮出个与众不同的架势在老乡面前卖弄。我刚到北京那年就遇到了这个品种。</h3><h3><br> 话说那是1996年。这天中午,快吃午饭了。我正准备到食堂吃饭,忽然公司老总叫住我说:“您先别吃饭。待会儿咱们一块儿喝酒。”</h3><h3><br> 我一愣,问:“大中午的喝什么酒啊?”<br> 老总笑笑:“老乡从深圳来了。我的发小。我也叫陈国忠了。你俩陪陪。”</h3><h3><br> 陈国忠是咱们市有名的男高音。他也在公司工作。他的歌唱水平在北京也很受赞赏。有一次和台湾著名歌手童安格在一场大型晚会上同台演出,他的歌声让童安格都佩服得夸赞不已。</h3><h3><br></h3><h3> 我和老总说话之间,陈国忠陪着老乡客也下楼了。老总简单介绍了我和老乡客认识,我俩握了握手后,四个人连说带笑就进了餐厅。<br> 桌上,酒、盘、碟、筷已齐,就等上菜了。四人俩俩相对落座。</h3><h3><br> 我掏出烟先给了身边的陈国忠一支。又把另一支递到这位老乡客面前。老总不抽烟,酷爱喝酒。</h3><h3><br> 老乡客没接烟,只盯着我手里的问:“宋先生吸的是什么烟的啦?”他的口音说南方话吧,又不那么像。说不是南方话吧,又大着个舌头还带着“的啦”。我也没在意,就告诉他说:“咱们张家口的迎宾烟。”迎宾烟在那个年代就算好烟了。可这位老乡客不以为然。他掏出了自己的烟,边往出抽,边解释说:“哦,不行的啦。国产烟我已经吸不惯的啦。我在深圳那边一直吸的是万宝路的啦。”他要给我和陈国忠万宝路,我俩都说外烟太呛,吸不了。陈国忠平常就爱开玩笑,这会儿他也学着老乡客半南半北的口音笑道:“我们也是吸不惯的啦。”</h3><h3><br></h3><h3> 老总拿起了桌上的二锅头拧开了瓶盖,正要往酒杯里斟酒,老乡客问道:“怎么你们还喝这样的高度酒啊?我们南方都和红酒的啦。红酒可以软化血管的啦。”</h3><h3><br> 老总不屑一顾地答道:“去年在老家咱们还喝‘闷倒驴’呢,咋这又不喝高度酒了?闷倒驴比二锅头高多了!”</h3><h3><br> 老乡客一脸无辜地问:“是吗?有过喝吗?我怎么不记得了?”</h3><h3><br> 老总一咂嘴:“切,你忘了?就在咱们河沿街一拐弯那个小饭馆嘛。”</h3><h3><br> 老乡客又现茫然状,摇着头道:“河沿街一拐弯?好陌生的啦。”</h3><h3><br> 陈国忠打趣道:“你俩光屁股长大,自己家就住那儿,咋还陌生了?”</h3><h3><br> 老乡客稍显尴尬。顿了顿,他找了个话题:“深圳紧挨香港。我们那里讲话都很注意文明。这光屁股长大在那里就不好讲出口的啦。要说‘青梅竹马’才好的啦。”</h3><h3><br> 老乡客假模假式的做派让我已经反感了。此刻他又假充文化人,这让我就有点儿压不住了。我咳嗽了一声笑着对他说:“哥儿们,一起光屁股长大,这是说男孩子。青梅竹马那是指男孩和女孩。这句成语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 ,两小无嫌猜。”</h3><h3><br> 我这么一说,弄得老乡客有点儿下不来台了。老总就打圆场说:“喝酒喝酒,都别瞎乱扯了。”</h3><h3><br> 几杯酒下肚,老乡客就问陈国忠:“陈先生歌唱的功夫这么好,有冇有到海外发展想法的啦?”他有意用了个香港的方言“冇”,来表达没有的意思。</h3><h3><br> 陈国忠佯作认真地问:“你能帮上忙?”</h3><h3><br> 老乡客等嘴里的菜咽干净,用手指点着桌面说:“深圳和香港隔岸相望的啦。经常有来往的啦。我可以打听打听的啦。”</h3><h3><br> 我一听就知道他这话说大了。眼下,香港还没回归,内地和香港的来往有着许多限制。怎么能是他随便来去的?</h3><h3><br> 可又一想,也许这位老乡客在深圳待得年头多了,不然口音怎么都变了?常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他这乡音都改了,这能是短时间的事吗?兴许他在香港真有不少顶事的朋友。可又一想,他是和老总从小一起长大的。现在还不到四十岁呢,他能去了深圳多少年?再说了,明明都是本乡本土的张家口人,面对面他就这么一句一“的啦”的说话,不光听着别扭,让他“的啦的啦”的一搅和,弄得我们说话也不利索了。</h3><h3><br> 我实在憋不住了,干脆就一刀见骨地问他:“请问你在深圳待了多长时间了?”</h3><h3><br> 老乡客没防住我劈头来了这么一句,顺口就溜出了真话:“快三个月的啦。”</h3><h3><br> 我连想也没想,张口就是一句张家口粗话:“那还‘的啦’个求了!”</h3><h3><br> 老乡客一愣,接着就“嘿嘿”一笑道:“唉,其实这么说话,我他妈也累!”</h3><h3><br> 此话一出,老总、陈国忠和我都哈哈大笑。老乡客索性也不装了,也自嘲地跟着笑起来。</h3><h3><br>  边笑边说边感慨。大家一致认定,走到哪儿也别忘了莜面山药大境门,不能学那假眉三道装孙子!</h3> <h3>张家口的</h3><h1><b>陈国忠</b></h1><h1><b></b>男高音和歌手</h1><h1><b>景岗山</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