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边堡游记

村夫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座小镇有历史。</p><p class="ql-block"> 这座小镇有故事。</p><p class="ql-block"> 这座小镇有情感。</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医巫闾山北麓,西沙河源头北岸的一座小镇——镇边堡。</p><p class="ql-block"> 镇边堡城使建于明正统二年,即公元1437年,历时五年完工。由辽东指挥军务王翱、指挥佥事毕恭负责修筑,驻官兵五百零一名。堡东屯兵,堡内按伏。城周围二里一百二十步,墙高五米,基宽5.6米,顶高3.3米,内外用当地产花岗岩、片岩包砌,内夯黄土。城四隅各设一方型隅台。南墙中部开有一门,宽五米,门楣上刻‘镇边堡’,现已无存。北墙体基本保存完好 ,东、南、西为民宅邻里界墙,塌陷近半矣。墙头多为蒿草,枣刺——这就是辽东长城九十八座边堡之一的镇边堡。</p><p class="ql-block"> 清朝末年,镇边堡为边里边外要塞,以后逐渐发展为蒙汗贸易大型集市,因此又称“大市堡子”一直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现住镇边堡的张王李赵娄,贾任刘董秋,姚阮郭苏周等十八姓氏为清顺治年间,即1644年左右由河北山东拨民归旗入住。董氏等九姓为兵群户,每年有男丁服兵役的义务。娄氏等九姓为边台户,有看边守台的义务。至今已经四百年了。</p><p class="ql-block"> 我家祖上为兵群户,属汉军正蓝旗,在盛京将军衙门当差,每年都按指定时间,自带口粮去盛京衙门服役至清朝灭亡。</p><p class="ql-block"> 永宁寺为镇边堡内最大寺庙,庙前有一株白果树,现在叫银杏树;庙后有五十余株柏树。虽然经历五百年沧桑,银杏树依然繁茂翠绿,年年开花结果;柏树四季常青,挺拔秀端。</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永宁寺为大市公社中心小学学校教室,最多有学生数百名,造福乡里。上世纪末,小学搬迁,永宁寺为大一村所有,现为大一村村民委员会办公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久立于银杏树下,回忆当年一五六岁顽童在树下拾白果,在柏树林里捉蟋蟀的那便是我了。于是父亲手拿课本在此地教书的身影便浮现于眼前……四十五年过去了,父亲过世已经二十七载,当年的孩童已过知天命之年。</p><p class="ql-block"> 银杏树风采依旧;柏树常青依然……</p><p class="ql-block"> 今重回故地,双鬓斑白,恰逢昔日少年同学,欣喜若狂,共叙同窗之情谊,叹岁月之蹉跎,光阴无情瞬逝……俱往矣。</p><p class="ql-block"> 回家整理镇边堡照片之时,感慨万千,作文留念以记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亮于2019.11.19子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