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自由行

好运伴今生

<h3>11月6日不到凌晨三点就起来了,收拾好行囊,准备开启我的云南之旅!同行一共八人,都是同事、同学和朋友,行程大致为:</h3><h3>11月6日沈阳飞西双版纳(玩三天)</h3><h3>11月10日西双版纳飞大理(大理玩一天)</h3><h3>11月11——13日在丽江(玩三天)</h3><h3>11月14日丽江飞大连</h3><h3> </h3> <h3>空中俯瞰云南大地,下面的那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就是金沙江。</h3> <h3>西双版纳的嘎洒机场</h3><h3>西双版纳,古代傣语为“勐巴拉娜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最南端,是云南省下辖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h3> <h3>夜色阑珊的告庄夜景</h3><h3>夜幕降临,整个夜市逐渐进入到鲜活热闹的气氛,原本,夜晚才是一天的开始!告庄夜市亦如是,作为一个热带旅游城市,有了夜市作为添加剂,反倒显现出特殊的繁华风貌。无论是对于当地人,还是外地游客, 都有了一个共同游览,消遣的夜晚时光。</h3> <h3>告庄的夜市算得上是个国际交流市场了,来自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等国的摊贩和天南地北的年轻人在此摆摊,现场十分壮观,这种恰似天上人家的繁华,在灯火辉煌中凸显的更加明显。</h3> <h3>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星光夜市,烧烤摊、工艺品摊……其中有不少气质不凡的年轻人,她们并不急于向游客销售自己的商品,而是悠闲地享受这种生活,她们或许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梦想,期待用自己的创作力和想象力燃烧青春。</h3><h3>很多人坐在台阶上听流浪歌手唱歌,悠扬的歌声响彻了整个夜市,人们各自想着心事的,看着远方的,购买小礼品的,还有品尝夜市美食的....</h3><h3>告庄夜市除了美食和人群之外,其实也是文艺青年的聚集地,这里的很多伴手礼都是文创作品,卖的东西不是流水线上出来的工艺品,多数是文艺青年自己的创意作品,所以有很多工艺品都是独一无二的。</h3> <h3>我们住在西双版纳告庄的天麒客栈。是咱们营口人在那里投资的。客栈环境非常好,很惬意!距离有名的星光夜市很近。周围交通便利,配套的饭店、超市、水果店等等非常多。</h3> <h3>基诺族,1979年我国最后一个被确定的单一民族,主要聚居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及四邻的勐旺、勐养、勐罕,勐腊。基诺族总人口数为2万多人。</h3><h3>基诺族自称“基诺”,意为“舅舅的后代”或“尊敬舅舅的民族”。基诺族的祖先玛黑和玛妞,他们是一对兄妹。由于玛黑玛妞是躲在鼓里到了基诺山,所以鼓就是基诺人的吉祥之物了。而太阳鼓和太阳鼓舞的出现也应该与这一传说有关了。</h3> <h3>基诺山寨景区以自然村寨为依托,将基诺族浓郁的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神秘的原始宗教文化、古朴的生产生活方式、独具特色的基诺族民居、服饰及秀美的自然原始风光融为一体展现给游客。</h3><h3><br></h3> <h3>  进入基诺山寨后,首先就能见到壮观的阿嫫腰北倒下去时的巨大雕塑。基诺族的神话传说中,创世女神阿嫫腰北,创造了世间万物,在世间所有生物中,阿嫫腰北最喜欢人类,她把人类的祖先玛黑、玛妞放入特制的大鼓中躲避洪灾,待将世间万物几乎毁灭后她又再次重新创世,可就在第二次创世的过程中她不幸遇难身亡。景区的这一雕像就是模仿她遇难时倒地瞬间的姿态塑造的。</h3><h3>  “阿嫫”意为母亲,“腰”意为大地,“北”意为创造。所以,在基诺山,阿嫫腰北神像是基诺人最顶礼膜拜的神像。</h3> <h3> 我身后面的雕塑就是基诺族的祖先——“玛黑”和“玛妞”。女神“阿嫫腰北”把一对亲兄妹放入一个形似太阳的大木鼓中,然后造出七个太阳晒死了很多动植物,又发起洪水淹没了整个世界。“玛黑”和“玛妞”在大鼓里漂泊了七天七夜之后洪水退去,他们破鼓而出,成婚并繁衍了基诺族。</h3><h3> 我装模作样的摆弄着他们的乐器。基诺族的许多文化都来源于生活,比如这种叫奇科、布姑的打击音乐就来源于打猎。他们以前的食物主要来源于采集和狩猎,因此在收获猎物后就会敲击竹筒或木棍表达心情,同时也向村里传递信息。</h3> <h3>基诺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没有文字,靠刻木、数数记事。比如,借东西的时候,就把相应的符号和数量刻在竹条上,从中间破开,借、贷人各持一半作为凭证,还清了就把竹条销毁即可。人们把这一行为称作刻木记事。</h3><h3>现在基诺族人已经会用汉字交流,刻木记事已经演变成了“刻字祈福”,他们会将自己的愿望用黑炭写在竹板上,让族里的长老“施法”,然后绑在寨子里的大树上,你的愿望就会实现。</h3> <h3>基诺村寨喜建于平缓向阳的小山坡上。房屋是用竹木和茅草修建的“干栏式”竹楼,貌似孔明帽,相传建房式样是孔明教的。竹楼由木架支撑,用粗木做梁、柱,连榫为架,不用金属连接。楼板和四壁用竹片排列铺成,将茅草编成草排覆盖在楼顶上。竹楼上层住人,下层不设四壁,用于堆放工具、什物和家畜栖息。</h3> <h3>现在的基诺山寨,建造房屋的时候,已经用上了更加结实耐用的现代材料,不过房屋样式还是以传统风格为主。</h3> <h3>纺织和刺绣是基诺妇女的一项基本技能。在基诺山,随时都可以看到妇女们或手持纺轮捻线,或穿针引线刺绣。纺线的技艺只有经过长期训练才能熟练掌握。织布是成年女子特别是已婚妇女的一项活计。她们用一种原始的腰机织布,把经线的一头拴在自己的腰上,另一头拴在对面的木柱上,席地而坐,双手持梭将纬线来回牵引,然后用砍刀状的木板打紧,织出厚实耐用的“砍刀布”。</h3> <h3>竹片铺就的小路,走在上面吱呀作响,真担心脚踩的某处突然断裂掉进下面哗哗流淌的小溪里。导游说竹片每年会更换一次。</h3> <h3>在一个大屋子里观看他们的太阳鼓表演,太阳鼓舞,基诺语“厄扯歌”,是基诺族民间舞蹈中历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在群众中有着深远影响的舞蹈,被视之为本民族的“根谱”。表演结束的互动环节,抓紧时间跟表演的帅哥合个影!帅哥很配合哦!</h3> <h3>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位于景洪以东,是全州离景洪城最近的一片原始森林。该园是在25000亩热带沟谷雨林的基础上创建,园内森林覆盖率超过98%,是个天然的大氧吧。</h3><h3>园内有沟谷雨林、孔雀飞舞、民俗歌舞、美食、泼水狂欢等项目,是西双版纳最大的综合性生态旅游景点之一。</h3><h3><br></h3> <h3>在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公园里的孔雀放飞。有点鸡肋的感觉,表演的场面跟想象中的美丽孔雀翱翔在森林里的样子相去甚远。商业味道太浓了,那些放飞员不断的喊着“20元喂孔雀”。很美好的东西让铜臭味儿玷污了!</h3> <h3>习惯了被囚禁的鹦鹉很开心的为游人表演节目。</h3> <h3>去茶山的路上。我们走的是昆磨高速。昆磨高速规划里程692km,通车里程461km。自昆明经元江、思茅终至到磨憨口岸,全线均位于云南境内,已于2008年全线通车。 </h3><h3>普洱至玉溪方向,大风垭口处的昆磨高速公路,被称为“死亡公路”,这条公路路段长而陡峭,全长27公里,高度为一千多米,坡度大约为6度,坡度急降。老司机见了也发慌。</h3><h3>好在我们没经过这一路段。不过,那段盘山路可是把我害惨了。严重的晕车,强忍着没有吐出来。幸好同行的伙伴马薇会针灸,用随身带的银针给我扎了内关穴,症状得到缓解。</h3><h3>图片中正在建设的高架桥就是中、老高铁。</h3> <h3>这个茶厂是我的家乡人在这里建的,很厉害啊!有车间,有客房。采茶旺季,有些茶商会吃住在茶厂,亲自监督制茶的每一道环节。甚至有些人会亲自炒制茶叶,参与制茶的各个工序,最后买回自己制的茶,算是“DIY”了吧!喝这样的茶,味道一定很特别!</h3> <h3>茶厂里面制作普洱茶的一些设备。我们来的不是时候,秋茶的制茶工作基本结束了,茶厂里面只有几个人留守。看到制茶的一道道工序,再去喝茶,也许会品出制茶人倾注在里面的艰辛吧!</h3> <h3>我们有幸去了易武的一个高山茶园!不是台地茶园哦!是正宗的乔木茶产地。它在勐腊县易武镇麻黑村。</h3> <h3>古六大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内。现在亦有澜沧江内六大茶山即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易武)、倚邦、攸乐(基诺)、漫撒、蛮砖和革登;</h3><h3>易武茶山(麻黑、高山、落水洞、刮风寨、弯弓丁家寨、茶王树、冷水河、薄荷塘、大漆树)</h3><h3> 位于勐腊县易武乡,平均海拔1400米,最高海拔2200米,年平均温度17.7℃左右,年降雨量在1800-2100毫米之间,土壤富含各类微量元素,空气湿润,终年高山云雾笼罩,是大叶种普洱茶理想的生长地。</h3> <h3>易武茶山之七村八寨</h3><h3>七村(麻黑、高山、落水洞、曼秀、三合社、易比、张家湾)</h3><h3>八寨(刮风寨、弯弓丁家寨、旧庙寨、大寨、曼撒寨、新寨、倮德寨)</h3><h3> 易武茶特征:属乔木大叶种,谷雨前后所采芽茶味淡香入荷,易武正山历史上就是闻名中外的茶山。其香扬水柔,刺激性较低,微苦涩,香气高,汤色淡黄明亮、口感厚重香甜苦涩味低、回甘生津持久、叶底鲜活、均匀整齐,茶质优良极耐冲泡。</h3><h3>我们去的茶山就在曼秀村。</h3> <h3>这个房屋是村子里仅存的两间老茶庄房子,已经上百年了!现在是破旧不堪,我们去时,人们正在拆与它紧邻的另一个房子的房顶,也许是要重新翻修吧!这就是当年茶马古道上无数个起点之一,它们就如涓涓细流,不断汇聚在一起,汇聚到普洱,再由那里通向更遥远的地方!</h3><h3>图片右上方可以看到有人站在房顶正在干活儿!</h3> <h3>这是高台空地上建的一组群雕,展示当年茶马古道上马帮的形象。</h3> <h3>茶厂所在地区是一个苗族村。我们去的那天恰巧赶上一家人办喜事,嫁女儿。这是吃完喜宴的老乡坐在高台上聊天,我随手拍的!</h3> <h3>高台上,古树旁,苗家的喜宴就在露天举行,我们没有赶上看到婚礼仪式很是遗憾。不过能看到喜宴的场面也算偏得。主人家热情邀请我们一起用饭,我们婉拒啦!跟我合影的就是今天新娘的妈妈。她才35岁就做了岳母啦!她的女儿19岁,嫁的是山东的汉族小伙。这位年轻的岳母打开手机相册向我们展示了她的乘龙快婿,高高的个子,很帅气。谈到她的姑爷,岳母的脸上露出非常自豪的表情。他们少数民族很愿意与汉族联姻的。</h3> <h3>走在古老的茶马古道上,驻足在当年的茶庄前,浓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勤劳而勇敢的先民们硬是把那一片片树叶制成了远销中亚、欧洲的畅销品!开辟出了一条经贸之路,文化之路!</h3> <h3>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勐仑镇的热带林海之中,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始建于1958年,当地人称勐仑植物园。占地面积约为11.25km²,收集活植物12000多种,建有38个植物专类区,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和风景名胜区。</h3><h3>园区分东区和西区两部分,游玩主要看点在西区,由多个小的植物园组成;东区是一片狭长的热带雨林,适合徒步穿越。</h3><h3>西区建有二十多个专类植物园区,种植有会变颜色的花朵、按时开花的时钟花,随音乐颤动的跳舞草、只有树干不长叶子的光棍树以及见血封喉的箭毒木等各色奇花异草,令人大开眼界。<br></h3><h3>东区是大片原生态的热带雨林,可以看到大片的野生兰花,绞杀树等奇观也不难看到。</h3><h3>园子非常大,西区就可以玩一整天,里面的植物绝对让你眼花缭乱,说实话就没几个认识的。</h3> <h3>这个植物叫“钱串儿”。赶紧摸摸它,沾沾财气。</h3> <h3>千姿百态的花卉</h3> <h3>在植物园里有个名人名树园,看了一圈,就这棵李鹏手植的铁力木长的最漂亮。</h3> <h3>大多人都只知道泰国清迈的水灯节,其实在我国的西双版纳早已有放水灯的习俗。水灯节是浪漫的,也是美丽的,我们这次行程有幸赶上了在西双版纳的告庄西双景举办的第四届水灯小姐选举赛。(9——11日)我一路跟着游行的花车,看他们表演,看围观人们的热情参与,真切体会到浓郁的傣族风情!</h3> <h3>漂亮的各式各样的水灯。人们放水灯,祈求吉祥如意,平安幸福!</h3> <h3>为了看的清楚点,我们也是拼了!</h3> <h3>在西双版纳吃的傣味。傣味是傣族的饮食,具有独到之处而又富有特色,以酸见长的傣味已成了傣族饮食文化中的独特之处。傣味菜以糯米、酸味及烘烤肉类、水产食品为主,多用野生栽培植物做香料,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所有盛菜的盘子都是竹子编的。吃的菜有酸笋,烤鱼,炸水牛皮,菠萝饭,烤野猪肉,芭蕉叶包饭,“南秘”(“南秘”是一种用各种调料调好的“蘸水”,酸酸辣辣,用来蘸黄瓜之类)等。</h3><h3><br></h3> <h3>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南端,居于苍山之下,洱海之滨,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历史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古城内文物古迹众多,城池格局基本保存,重要遗址可辩</h3> <h3>南城楼称双鹤楼又称承恩楼。南城门是古城四门之首,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为古城最古老雄伟的建筑,是大理古城的象征和标志。古城墙四面各长约1500米、高6米、厚达12米。城门上“大理”二字是郭沫若1961年游览大理时亲笔所提,“大理”是国号,意为“大治大理,富国兴邦”之意。</h3> <h3>走在大理街头的白族姑娘</h3> <h3>寸发标,1962年6月4日生于鹤庆县新华村的一个银匠世家,寸氏银器制作第六代传人。1978年开始随父学习金银器制作工艺,成为走村串巷、走南闯北的“小炉匠”。1987年,前往西藏拉萨从事金、银、铜等民间金属工艺品的加工制作。在此期间,为布达拉宫制作了很多装饰品和佛事用品,设计制作了铜雕“布达拉宫”,并被西藏自治区访美代表团选作为赠送美方的礼品。1996年回到家乡,创办了“鹤庆标祥九龙手工艺品加工厂”。1999年被云南省文化厅命名为“云南省民族民间高级美术师”,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目前是鹤庆银饰锻制技艺的代表人物。</h3> <h3>洋人街,原名“护国路”,为纪念民国初云南人民反对袁世凯称帝,起兵护国而得名。“护国路”呈东西走向,全长1200米,宽7米,青石板铺面。其中最繁华的是中段,全长185.6米,是中国最早最知名的洋人街之一。</h3> <h3>南诏风情岛上有两个码头,东部是主要码头——大运码头,北部是辅助码头。大运码头可以一次停靠四艘大型游船,码头面积达6 600平方米。广场上有“沙壹母”铜雕,背后是10根石柱,它们代表沙壹母的10个儿子,象征人类的10种原始的劳作方式。传说在滇西哀牢山中,有一位叫沙壹的妇女,捕鱼时触木头感而怀孕,生下10个儿子,最小的儿子与那块木头变成的龙很亲近,名叫九隆,这是当时的土语“坐在背上的人”的意思。9个哥哥一起推他为王。后来,十兄弟就成了各民族的始祖。九隆神话在滇西一带很有名气,几乎成了创世神话。</h3> <h3>洱海边上舞动纱巾,远处就是苍山。阳光从云缝中倾泻出来,非常漂亮!</h3> <h3>远处那个月亮门的建筑就是杨丽萍在洱海的月亮宫。现在国家下决心要清理洱海边的违建,据说,现在这个月亮宫处于闲置状态。但是,当地导游说不可能拆除的。咱们拭目以待吧!</h3> <h3>“洱海的女儿”铸铜雕塑。这是一立一卧的两个渔女沐浴的形象,矫健而飘逸,与岛上天然岩石“醉八仙”相呼应。</h3> <h3>同一个地方,不同的风韵!各显风骚,都是美美哒!</h3> <h3>背朝大海,惬意满怀!这是网红打卡地,必须拍照以示留念!</h3> <h3>束河古镇,纳西语称“绍坞”,因村后聚宝山形如堆垒之高峰,以山名村,流传变异而成,意为“高峰之下的村寨”,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h3><h3>束河古镇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也是纳西先民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渡的活标本,是对外开放和马帮活动形成的集镇建设典范。</h3> <h3>民居是束河古镇建筑群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三坊一照壁是纳西族民居典型的构造布局,小院种花,大院植树,四季花果飘香,有甚者引水入院,蓄水成池,配以亭台,就成了一幅雅致的风景。现在古镇内的民居多修缉为客栈,在保留当地木材结构的基础上,又配以玻璃材质,从而大大提高了房间的采光度,使得住宿更为舒适。</h3> <h3>街头随手拍</h3> <h3>丽江古城位于丽江古城区,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br></h3><h3>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有四方街、木府、五凤楼、黑龙潭、文昌宫、王丕震纪念馆、雪山书院、王家庄基督教堂、方国瑜故居、白马龙潭寺、顾彼得旧居、净莲寺、普贤寺等景点。丽江是中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h3><h3>丽江古城有着多彩的地方民族习俗和娱乐活动,纳西古乐、东巴仪式、占卜文化、古镇酒吧以及纳西族火把节等,别具一格。丽江古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h3> <h3>被岁月打磨的油亮的石板路,带着浓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无数的人、马从它上面走过,无数的人间悲欢离合它见证过……</h3> <h3>丽江古城不是棋盘式街巷,初看有点乱,感觉容易走丢。但是只要掌握一个规律就OK啦!那就是沿着路边的小溪,所有顺着水流的方向就是向四周发散出去,而逆流走,就会回到大水车、四方街这里。</h3> <h3>丽江,云南省地级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处,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通道</h3><h3>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除汉族外,共有12个世居少数民族,22种少数民祖。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世界记忆遗产—“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三大世界遗产。</h3><h3>“丽江”一名,最早起源于金沙江的别称“丽水”。金沙江源于青藏高原犁牛石,而称犁水,后因犁、丽声音相近而异写为丽水、丽江。</h3> <h3>木府是丽江木氏土司衙门的俗称,木氏土司家族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鼎盛时期木府占地一百多亩,有近百座建筑,是八百年大研古城的心脏所在。尽管它只是一座土司的宅院,但它的奢华与恢宏,并不亚于任何一座王公贵胄的官邸。</h3><h3>纳西人说起“木老爷”来,就跟我们提到自己的老祖宗一样亲切。木老爷,从前就是这座浩大宅第的主人。简单一点说,五六百年前的木府,就是丽江古城中的“紫禁城”。</h3> <h3>议事厅端庄宽敞,气势恢弘,是土司议政之殿;</h3> <h3>整个木府占地46亩,中轴线长369米,建筑群坐西朝东,"迎旭日而得大气"。木牌坊上大书"天雨流芳" 四字,乃纳西语"读书去吧"之谐音,体现纳西民族推崇知识的灵心慧性,忠义石牌坊通体皆石,结构三层,是国内石建筑的精品;</h3> <h3>纳西族人原来没有汉族的姓氏,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远在滇西北丽江纳西族土司阿甲阿得审时度势,于公元1382年“率从归顺”,举人臣之礼,此举大获朱元璋赏识,朱将自己的姓去掉一撇和一横,钦赐其汉姓“木”,从此纳西传统的父子连名制得以改成汉姓名字。</h3><h3>《徐霞客游记》里说当时丽江"官姓木,民姓和,无他姓者"。据说这民姓和也有来历:因为子民们要替木家干活,于是木土司在木字上加一撇,代表他们遮阳避雨的毡帽,旁边加一"ロ",代表他们干活时背的篮子。于是后来就有了这和睦相处的和、木二姓。</h3><h3></h3> <h3>在后面的狮子山上俯拍的木府全景</h3><h3>明代是纳西族历史上一个重要发展时期,深得大明信任的木氏土司比较开明,不闭关自守,积极引进明朝中原汉族的生产技术和文化教育,广交中原名士,从内地引进文化、医药、教育、建筑、开矿、工艺制作等各方面的人才俊杰到丽江。</h3><h3>木氏土司与丽江的联系木氏土司在建造自己的宫殿式木府时,座向未按“坐北朝南”为佳的中原风水理论,而是朝向太阳和东方。东方属木,太阳和木为纳西东巴教中的崇拜物,亦为皇帝所赐纳西族之姓。因此,欲得“木”之气而盛的想法使木府的建筑采取了坐西朝东的方向。</h3><h3>古城周围不筑城墙,据说是因为木土司居于城中,一筑城就等于“木”字加个框成了一个“困”字,无异于把“木”困住。</h3><h3>历史上,木府的占地曾达到100多亩,"其内楼阁极盛",并且严重"超标"。所以公元1639年徐霞客应木增士司的邀请访丽江时,虽然受到了隆重的接待,但为了避嫌,没有让他进木府。</h3> <h3>为我们讲解的这位讲解员口齿伶俐,逻辑清晰,语速适中,态度平和,我们听得非常舒服,在她的讲解中,我们被木氏家族的历代土司的雄才大略所折服。</h3> <h3>屋顶的三个藻井,中间是龙,为了避嫌,这龙只有四爪,而不像皇宫里的有五爪。</h3> <h3>大研古镇的夜景。</h3> <h3>刚刚出炉的鲜花饼,我亲自装袋以示我送给亲友的诚意,买一些给大家尝尝。</h3> <h3>玉龙雪山脚下的蓝月谷,美丽的景色跟九寨沟很像。</h3> <h3>蓝月谷又名白水河,在晴天时,水的颜色是蓝色的,而且山谷呈月牙形,远看就象一轮蓝色的月亮镶嵌在玉龙雪山脚下,所以名叫蓝月谷。而白水河这个名字是因为湖底的泥巴是白色的,下雨时水会变成白色,所以又叫白水河。湖水是透明的蓝,近乎凝固的湛蓝中,些许的绿意点缀其间。于湖心四顾,白云连横,浮于山际,倒影在湖面,如梦幻影,疑是仙境。</h3> <h3>蓝月谷这个地方它的形成是经过非常悠久的历史,慢慢的形成的,本来这个地方是一个空旷的峡谷,可后来由于玉龙雪山上面那些冰雪慢慢的融化了之后顺着山沟沟流淌了下来,最后因为积少成多后来就形成了现在的这个蓝月谷了。但是这个水却只能看不能喝,因为这个地方的水里面含铜是非常的高,所以对于这个水我们是饮用不得的。</h3> <h3>你可以站在河边远眺玉龙雪山,白雪皑皑,白云缭绕,美不胜收。你也可以到这湖水里洗洗手,传说这里的水来自玉龙之口,带有灵性,洗一把是官运,洗两把是生意运,洗三把就是桃花运,寄托美好的心愿。你可以找一块空闲地,静静地看着水面,阳光洒下,波光粼粼,仿佛只剩下自己。悠悠白水河,静静蓝月谷。这里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山谷,还是一个多情的山谷、一个见证爱情的山谷,见过她,你就永远不会忘记。</h3> <h3>托起一股清泉,滋润我的心田!</h3> <h3>在这个湖泊的上游是一个瀑布,虽然说水流量不是特别的充沛,不像其他的瀑布那样壮观,但还是会给我们一种人间仙境一般的感觉,就仿佛是我们的花果山水帘洞一样。</h3> <h3>我们同去的一位姐姐在蓝月谷穿民族服装拍的照片,美极了!</h3> <h3>在索道入口处排队时就已经是下雨了。我们没有经验,其实这时候就应该取消上山行程,索性在山下的蓝月谷接着玩。</h3> <h3>我们的运气不好,上午在玉龙雪山脚下的蓝月谷玩的时候就看到雪山上浓云密布,结果下午坐索道到达山顶时,就雨雪交加。周围一片雾茫茫,我拍照的兴致荡然无存了!</h3> <h3>这是晴好天气的玉龙雪山山顶。我们去的时候雨雪交加,白雾茫茫,没有看到什么美景,借用一下网上的图片吧!早有攻略上讲,玉龙雪山,远观美丽,近看无趣,此次行程,切身体会到了,此言有理!</h3> <h3>因为天气冷,气压低,有点不舒服。同去的一位同伴有严重的高原反应,她的表妹为她扎了针灸,症状得到一些缓解。</h3> <h3>丽江东巴文化博物馆以东巴文化为特色,占地7亩,包括历史、自然、艺术在内的综合性民族民俗博物馆。博物馆主体建筑形式为仿古纳西族四合院式,根据地形地貌,充分利用山水环境条件,形成以群体院落作为主体建筑带的古建筑。</h3><h3>在这里看到有关东巴文化的各种图片文字介绍,还有经书、绘画、祭祀法器等实物资料,以及纳西族古老的生产生活用具等,是云南省最值得一看的博物馆之一。</h3> <h3>所谓的东巴文化其实是纳西族的传统文化,因其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东巴教是纳西族的原始宗教,以祖先崇拜、自然崇拜为基本特征,信奉万物皆有神灵。其教徒称“东巴”,意为“智者”,他们集巫、医、学、艺、匠于一身,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者。至今保留在民间的东巴象形文字,共有1400多个单字,被誉为当今世界“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用东巴象形文字记载的东巴经文典籍,多达2万多册、1500多种,其内容有哲学、历史、宗教、医学、艺术等,堪称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早在19世纪,东巴文化就引起了外国学者的重视。如今,美、英、法、德等17个国家和地区收藏有东巴经书,先后从文字、历史、宗教、音乐、舞蹈等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翻译、整理和研究。</h3> <h3>在博物馆内偶遇一个德国旅游团,他们对中国的民族文化很感兴趣,大家都认真听导游讲解,不时的提一些问题。我也想跟着蹭导游讲解,一听才发现人家是德语讲解,太尴尬了!还是自己好好看展品介绍吧!</h3> <h3>三股水冒金地,自古都是马帮前往西藏和返回时必定祭祀祈福的地方,远古的马帮在万福万寿碑前祈福平安,在德眼泉饮水休整。</h3><h3> 点了如意平安灯便踏上远程,这里是北观玉龙、哈巴雪山,南眺长江第一湾的最佳观景点,这里是洛克心中的香格里拉。</h3><h3>冒金地,不是可以冒出金子的地方,而是可以给远行的马帮提供钱财的地方,类似于救助站。此地人看徳重于生命,徳能生才,所以这里的茶马古道千百年来生生不息,财源不断,故有冒金地之称。如果他们能挣到钱,顺利回来,都会到这里捐赠一些钱,表示感谢。而马帮生活是危机四伏,危险重重,有的人可能永远回不来了,这个钱也就不可能归还了!</h3> <h3>茶马古道路线图</h3><h3>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并不止一条,而是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它是以川藏道、滇藏道与青藏道三条大道为主线,辅以众多的支线、附线构成的道路系统。</h3><h3>地跨川、滇、青、藏,向外延伸至南亚、西亚、中亚和东南亚,远达欧洲。三条大道中,以川藏道开通最早,运输量最大,历史作用较大。</h3><h3>这张图上展示的是滇藏道,它起自云南西部洱海一带产茶区,经丽江、中甸(今天的香格里拉县)、德钦、芒康、察雅至昌都,再由昌都通往卫藏地区。</h3> <h3>在这里参观的实际是一个纳西族的博物馆。里面展示了纳西族的日常生活用品,生产工具,他们的祭祀用具……</h3><h3>大厅里的那个硕大阴沉木具有极高的价值,被誉为植物界的“木乃伊”。阴沉木是由于地壳变迁等自然灾害使得古森林倒埋于古河床低洼深处或者淤泥里 ,在缺氧、高压以及弱酸、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环境下,历经千万年缓慢炭化而形成。颜色光鲜,细腻光滑,致密耐腐,具有特殊香味,较同种现代木相比,阴沉木内含物(如树胶、精油)含量较多,密度较大,尺寸稳定性较好,耐腐性能较强。</h3><h3>在我国,阴沉木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南等地。</h3> <h3>站在高台上,远眺长江第一湾,俯视蜿蜒而过的金沙江,它犹如一条缓缓拂动天地的缎带,在群山峻岭间飘然而下。</h3> <h3>“三股水”位于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宏文村(德盛庄)东北面半山腰上。这里是三江并流区域中金沙江的雄古—剑川远古河谷和现今长江第一湾至虎跳峡段金沙江河谷的交汇处,且在玉龙雪山横断山脉海拔最低的拉市海西山梁的西侧,因此,这里曾是滇西北进藏茶马古道上的必经之地,四岔路口和金沙江古渡口,由此向北渡江到桥头、香格里拉、德钦、拉萨;向西到石鼓、塔城、德钦、拉萨;向南到剑川、大理、普洱;向东经“冒金地”背后著名的“七十二道湾”铺石古道翻蒙古哨到丽江古城。</h3><h3>千百年来,这里居住着几十户淳朴的纳西族村民,南来北往、东来西去,络绎不绝的藏、纳、白、汉等民族的马帮在此打尖,补充给养和野外夜宿放牧。他们融洽相处,互相帮助,看德重于生命,看德为做生意之灵魂。</h3> <h3>刺激的金沙江漂流!</h3> <h3>在金沙江旁边的树林里,吃马帮菜!不知道是否正宗,但是味道不错。尤其是那个“粑粑”,得到大家一致好评,跟人家要了好多盘,是不是一群“大吃包”啊?</h3> <h3>重温儿时打滑梯的游戏!很开心啊!</h3> <h3>平生第一次骑马。重走茶马小道,仿佛仍能听见“蹄嗒蹄嗒……”的马蹄声和清脆悦耳的铃铛声,使边远的山寨、寂静的山林充满了生机,也让山里人充满了对外界的遐想。这里,曾经是茶马古道的三岔路口,无数的马帮在这里有序的排队过江,而寂静的小镇至今依然秉承着马帮千年的精神默立在山水间!</h3><h3>它非常温顺,我不忍心夹它的肚子,腿尽力向外分开,所以,骑一会儿就感觉腿很不舒服。骑马不是想象的那般美好。临下马之前,拍拍它的头,跟它说再见!应该是此时第一次见,也是最后一次见吧!</h3> <h3>一路上,拍了好多当地百姓的日常生活照片,这就是他们的常态,却是我们眼里的风景!</h3> <h3>金沙江从石鼓突然急转北流约40公里后,在中甸县桥头镇闯进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间,穿山削岩,劈出了一个世界上最深、最窄、最险的大峡谷——虎跳峡 。</h3><h3>跳峡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峡谷,以奇险雄壮著称于世。从虎跳峡镇过冲江河洞哈巴雪山山麓顺江而下,即可进入峡谷。</h3><h3>江水在约30公里长的峡谷中,跌落了213米,江面最窄仅30米,金沙江在这里展示了一种不可阻挡的英雄气概。虎跳峡峡口海拔1800米;南岸的玉龙雪山海拔5596米,临峡一侧山体陡峭,几乎是绝壁,无路可寻;北岸的哈巴雪山海拔5386米。<br></h3> <h3>上虎跳距虎跳峡镇9公里,是整个峡谷中最窄的一段,峡宽仅叨余米,江心有一个13米高的大石——虎跳石,巨石犹如孤峰突起,屹然独尊,江流与巨石相互搏击,山轰谷鸣,气势非凡。</h3> <h3>背靠滔滔江水,笑对人生百态!</h3> <h3>乘车走在去香格里拉虎跳峡的路上,一路上,玉龙雪山远远的相伴而行,彩云之南的初冬景色异常美丽,纯净的天空,洁白的云朵,滔滔的江水……我们在金沙江漂流,吟诵着毛主席的诗词“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我们站在虎跳峡旁边,听惊涛骇浪的轰鸣,看滚滚江水奔流不息,我感叹大自然的壮美,也感叹人生的短暂和自身的渺小。</h3><h3>沧海横流,人生苦短,把握当下,无悔余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