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英伦,情系夏商

冰川枭狮

<h1> <b><font color="#167efb">前 言</font></b></h1><h3><br></h3><h3><br></h3><h3> 不走进一扇门,就打开不了一扇窗。不走进文学的神圣殿堂,我就认识不到世界级的著名文学家,翻译家,外交家,叶君健老师之次子叶念伦先生。</h3> <h1><b><font color="#167efb">叶念伦先生个人简介:</font></b></h1><h3></h3><h3><br></h3><h3><br></h3><h3> 叶念伦,1950年生,英籍华人作家和翻译家。</h3><h3> 获英国约克大学语言学硕士学位,长期任英国、德国和荷兰公司驻华的首席代表和独资公司总经理,并为其自己创办的英国爱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专事中国和西欧间的贸易文化交流三十多年。</h3><h3> 叶念伦业余爱好用中英文创作,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第一位写文革后到西方留学奋斗的中国人题材的中短篇小说的人,其早期作品《一个中国农民在国外》被中央电视广播电台改编为广播剧,其在海外有影响的作品有《瞬息年华》、《爵士夫人的日记》、《假婚》、《枯死的大富翁》、《女权迷》、《难吃上的“铁饭碗”》、《发达的“民主”铁腕》、《旅洋异闻手记》等,在英国、中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发表,被选为英国作家笔会通讯会员和英国华文作家协会秘书长,被誉为“海外华文新文学的代表人物”。</h3> <h1>  </h1><h3> </h3> <h3> 记得刚开始我和叶念伦老师是通过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双语教授张立中先生认识的。张立中先生是世界级的文学家,翻译家,侧重于全球推崇英汉双语教学和英汉双向翻译,张立中教授现居澳大利亚墨尔本。悉尼大学教育学博士。专长于英汉双语教学和英汉双向翻译,热衷于英汉双语创意写作。历任澳大利亚《英汉双语文摘》主编,悉尼大学中国教育中心项目主任,悉尼大同中文学校创始校长。现任《东西方诗坛》主编,东西方诗人联合会澳洲分会会长,凤凰诗社童谣儿歌诗社社长,凤凰大洋洲诗社荣誉顾问。诗歌作品多次获奖,获得丝绸之路国际桂冠诗人,澳大利亚诗歌春晚签约诗人等荣誉称号。</h3> <h3>  认识叶念伦老师之后,我好像是走进了另一个奇妙的世界。我在心之语广播电台播送了其父亲叶君健老师的长篇小说《鞋匠的儿子》,还在巴马文化诗社的巴马文化诗社平台,驿蓝巴马公众平台,聴墨林公众平台三个微刊杂志上刊登了叶念伦老师的长篇小说《房事》短篇小说《百态人》和双语幻想篇《天球篇》等等作品。</h3><h3><br></h3><h3> </h3> <p class="ql-block">  2019年11月17日上午9时许,洛阳诗词学会偃师分会会长关书轩会长,洛阳地区著名的散文名家禄玉克先生,华夏思归客诗词学会会长曹志杰会长,偃师作协理事孙友群先生,偃师市华夏思归客秘书长兼执行编辑赵晓利女士一起来到偃师四院外科305病房通过躺在病床上的我给大家介绍了来自大西洋英国国籍叶念伦老师的详细情况,大家都认识了叶念伦老师,并对他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与深深的敬意。</p> <h3>  由于临时突发紧急事件,我在偃师市人民法院门口无辜被人打伤住院,这场探访历史的源头中西文化交流的活动没有办法正常参加。但是我知道这对偃师的文化界来说是一件大事,因为我们的合作项目的关系和他的到访使我们偃师文化届蓬荜生辉,荣耀之至。</h3><h3> 叶念伦老师11月17日早晨7:16踏上了最早的中国——偃师的土地。</h3> <h3>  叶念伦先生不远万里,不顾腿疼的来到了我们这个九朝古都历史的偃师。我的亲姐姐吕志红女士作为此次中英民间文化交流活动代表,代表了我去偃师火车站接待了叶念伦老师。她先把叶老师安顿下来,然后带着叶老师吃了偃师特色的早饭,然后就驱车到偃师市第四人民医院外科305病房看望我这个远方的文友。</h3><h3> 虽然我们已经是多年的合作伙伴和文友,但是却从来都没有见过面,之前叶念伦老师也多次邀请我到英国伦敦去做客,可由于我家境不好,经济条件不允许再加上我的幸福天使需要照顾所以我没有去过英国。</h3> <h3>  偃师市夏威夷温泉会所总经理吕志红女士为此次出行赞助并提供了车辆,我作为巴马文化诗社的总策划兼副社长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出去走路,就委托了洛阳诗词协会偃师分会会长关书轩先生全程陪同和摄影,偃师市作协理事孙友群先生,偃师市华夏思归客学会会长曹志杰先生,华夏思归客秘书长兼执行编辑赵晓利女士负责一起陪同前往。</h3><h3><br></h3><h3><br></h3><h3></h3> <h3>  他们一行五人陪同叶老师探访的第一站就是玄奘故里。玄奘故里坐落在緱氏陈河村,坐北面南,气势壮观。拾阶而上,古木参天,修竹依墙,碑刻镶壁,匾额醒目,一方净土,清幽脱俗。得知玄奘长途跋涉五万多公里,历经十七载取回真经,呕心沥血19载编译经书750多部,1200多卷的壮举,看到这些叶念伦老师感叹不已,在玄奘塑像面前,频频合手叩拜,深表崇敬之情。他还一时兴起和大家一起喝了玄奘寺里慧泉的水,据说惠泉甘冽,饮之滋胃养脾,延年益寿。</h3><h3>  </h3> <h3>  他们先是拜谒了玄奘故里,然后来到了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历史的源头,最早的中国——偃师二里头。</h3><h3> 夏都遗址位于偃师二里头村,距今已有3800年的历史,1959年由史学家徐旭生发现,经过60年的考古发掘,对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王朝到兴起、王朝的规制,对探索夏商周的断代工程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h3><h3> 站在中国第一王朝之地,感受赫赫夏都博物馆的庞大,叶念伦老师深感偃师历史文化的厚重,他说这次不虚此行,一定要把这里的人文历史带回西方,向全世界宣扬人类的灿烂历史文化。</h3> <h3>  叶念伦先生离开偃师和身为巴马文化诗社总策划兼副社长的我,认真探讨和决定了未来一段时间在偃师将要进行的三个规划和项目:</h3><h3> </h3><h3> 一 促进偃师与西欧意大利等文化古国一对应小城结成姊妹城文化交流关系;</h3><h3> 二 把偃师发展成为由叶念伦教授引进华夏的英式管家学,并进而由他开发出的《管家式管理学》的全世界和全中国的特色管家培训和派管基地;</h3><h3> 三 把偃师发展成为由叶念伦教授发明并认可吕小红女士在华共同推广的共同语的世界基地。</h3> <h3>  聚会期间大家一起举杯为迎接叶念伦老师的到来干杯!</h3> <h1> <b><font color="#167efb"> 编外心语</font></b></h1><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 四十多年来,用我爸爸的话说,我就是个一直都活在自己的文学梦里的人。我倔强不甘心平淡,很多的事我可以忽略,很多的爱我可以拒绝,可我唯一不能拒绝的是自己选的成长之路,我知道一个人无论做什么都应该有自己道德底线和尊严,女人永远都不能迷失自己的信念,更不能忘记自己回家的路。我知道今生今世我冰川枭狮可以不吃山珍海味,可以不穿绫罗绸缎,可以不穿金戴银,可以住在一个一贫如洗的家里,可是我不能停滞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和放弃自己所喜欢的奋斗之路,我也不能忘记自己回家的路。我坚信只要自己信心满满地走好脚下的每条路,我的生命中的每一天都会很精彩。我的目标和理想也会每一天都朝我走进一步,近一点,再近一点,总有一天,我会会自己的文学之梦而感到自豪和骄傲。</h3> <h3>  当天晚上,叶念伦老师到我父母亲的家里拜会了我的父母,并肯定了我在祖国文化传播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在国际民间文化交流方的无私奉献,感谢我的父母为他培养了一个好的接班人。我也非常的感激生我养我育我的辛苦了一辈子的父母亲,我知道多年来他们二老为我的付出了很多很多……我为有这样一对慈祥的父母而感到自豪。</h3> <h3>  一个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之旅的过程中都需要走一段很长的路,世界上的谋事手段和行业很多,而我吕小红则选择了传统文化传播。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很多的朋友,有些人与我们只是一面之缘,有些人却与我们要一起同行一段甚至一生的美好时光。</h3><h3><br></h3><h3> 我不知道为什么,出身贫寒的我,从小到大都和同龄人不一样的思维,或许这个是和我从小到大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有关吧!我的想法和计划有很多,我从事过的职业也很多,过去的很多人,很多事我都几乎忘记了,随着世间万物之灵的熏陶,不惑之年的我开始了一段离奇古怪的人生之旅,很多人都讨厌我的孤独和执着,也有很多人欣赏和赞美我,无论是我的亲戚或者是我的家人,在他们的眼里我就是个不甘于现状,不守传统规矩的孩子,我固执,认死理。</h3> <h1> <b><font color="#167efb"></font></b></h1><h3><br></h3><h1> <b><font color="#167efb">编外话</font></b></h1><h3><br></h3><h3><br></h3><h3> 罗序伦 老师是我们中国著名书画艺术家、教育慈善家、社会活动家、诗人、学者、中国梦组委会主任、慈善中国万里行发起人和领导者、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专家学者管理委员会副会长、民政部社会工作基金社区文化基金顾问、世界艺术家联合总会“世界艺术家”级别品审资格认证顾问、世界华人艺术家大会顾问、第十届全国电视文艺“百家奖"评析终审评委、中国传媒记者协会会长、中国领导力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政府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委员会主任委员、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名誉会长、慈善中国书画院院长、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专家学者管理委员书画创作研究院院长。他通过了在深圳大学教授黄永健教授认识了我,走近了我的文学世界之后,非常的欣赏我这个为了支持先生保家卫国而放弃了西藏电视台记者的工作,回到了河南老家当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主妇之后,兢兢业业的传播传统文化的精神锁感动,亲笔给我题名写了巴马文化诗社的刊首,并且盖上了他的中国梦的红色印章。还发给我两百块钱的红包,嘱咐我好好教育我的幸福一生,让他努力学习,早日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h3> <h3>  此副绿竹图就是中国夢万里行组委会主任罗序伦老师亲笔画成,并且有著名的尹玉峰老师帮忙快递转交于我,还亲手为我们巴马文化诗社写了巴马文化诗社的刊首。再次我感谢所有曾经帮助过我和支持我们巴马文化诗社的所有长辈,老师和同学们以及诸位良师益友们的支持和厚爱,我想说在发扬祖国传统文化的道路上,我会像这颗青竹一样,永远长青,永远不倒,永远勇往直前的向前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