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走出城区就是户外,这是一个人步入大龄时期最好的修养,远离城市的喧嚣。</h3> <h3>出游主题:《马卧泥采风》一人行。</h3> <h3>有一个多月去马卧泥的专线车停开了,今天只能坐到“白竹园” 巴士车19元。</h3> <h3>早上7:40在新客站发车到“管家河”全程近四个小时左右,那里是“西塞国”发源地,有一年我去过一次,那里就这一趟车,那里是矿区,当时我是坐车返回。今天调度说坐这趟车顺路,她立即帮我喊停了车,我迟了两分钟,这趟车在“白竹坪”下,我走进马卧泥。</h3> <h3>车不到雾渡河,</h3><h3>在松树包这里右转弯上吊水崖。</h3> <h3>路过青龙寨,交战垭,夷陵区的精华自然风景几乎都在这条线上,马卧泥位居夷陵区边沿地带。</h3> <h3>白竹坪这里农村已经普及厕所革命。</h3> <h3>乡村都有餐馆,人均30可以吃的蛮好。</h3> <h3>在这里左转弯走进马卧泥。</h3> <h3>偶遇雾渡河抗战老兵刘爷爷的幺儿子去给别人修车,相当于修车“出诊”,他让我慢慢走,他修完车就顺路把我带到雾渡河,正因为他的话今天我轻轻松松走完穿越 (微信46674步),沿途风景拍下668张照片,结果,我在去殷家坪的路上上了一辆私家车,也没有看到他来,估计今天修的这台车毛病不小,尽管没有搭到他的车,但是我又一次走完这个线路,这是我第二次穿越,上次穿越也是他去拖一辆报废的车,在半路带上了我。</h3> <h3>下车徒步走进马卧泥上午9:50。</h3> <h3>老人在修柿子皮,晒干后就是柿饼。</h3> <h3>好喜欢看这种冬暖夏凉的老式房屋。</h3> <h3>老人推磨做橡子豆腐,好复杂的程序。</h3> <h3>首先将橡子洗净晒干,然后用磨子推碎,然后用缸泡水......,哎呀!太复杂了,以后在餐馆吃橡子豆腐不准还价。</h3> <h3>这就是推磨两老的房子门牌。</h3> <h3>两天前的夜晚一阵大风吹落了树叶。</h3> <h3>喜欢这个路形,只有徒步走才能拍到。</h3> <h3>这个地方第一颗银杏树是有户口的。</h3> <h3>仅证明这一路上遇见好多颗弥核桃。</h3> <h3>老师傅在挖天麻,天麻生长周期是三年,第一年把菌种放进杂柴(钻眼)埋在地里,一年以后把已经成活的天麻(母子)挖出来,然后跟种苕一样继续种在土里,真的不简单,不容易,宜昌干天麻50元(一两),在马卧泥买天麻不要还价,人家卖的相当于白菜价。</h3> <h3>丰收的玉米(苞谷,大高粱)。</h3> <h3>“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仔细阅读,这是多么的富有哲理。</h3> <h3>这些赋有历史见解的东西值得普及。</h3> <h3>有银杏树的地方就有特殊的气味。</h3> <h3>乡村厕所革命已经成功:从设计到设置。</h3> <h3>正式看到这个牌坊:《马卧泥》。</h3> <h3>这是真正的野生弥核桃(又:杨桃)。</h3> <h3>老爷子八十多岁在地里巡野猪草。</h3> <h3>她们说:一夜的风吹落了银杏叶。</h3> <h3>村民晒的“柿饼”,程序好复杂。</h3> <h3>走过我担心坍塌,粗沙状的岩石层。</h3> <h3>从这里走上“村委会”办公楼。</h3> <h3>大风吹落了银杏叶,村民又扫干净了。</h3> <h3>这家餐馆是马卧泥村唯一有住宿的地方,标间两个大床可以睡四个人,只需要100元,餐饮比较正宗,路上村民告诉我的:普通饭菜十元,点菜或者是桌席十人(30元一人)。</h3> <h3>这是餐馆女老板。</h3> <h3>左边的老爷子给餐馆(兼营小卖部)送了棕扫把来,他们成交。</h3> <h3>农村正在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h3> <h3>八十几岁的老人,儿孙满堂,但是老人自食其力,不给子女添麻烦,自己种着地里的庄稼,老人一个月可以拿到养老费135元,老人基本不用,自己扎棕扫把挣的钱用不完。</h3> <h3>这可是真正的“葛藤”,真葛粉他们是不会卖的,都是自家人吃的,外面的葛粉真的不要买。</h3> <h3>这位师傅在那个小卖部花钱买了一把扫把,小卖部的师傅仅加了一元钱卖出来。</h3> <h3>跟老爷子同行,路上的人都跟他打招呼。</h3> <h3>“谁烧山谁坐牢”,冬季防火尤其重要。</h3> <h3>今天没有带三脚架,拍的是反字。</h3> <h3>这辆车停下来主动说带我,我友好的婉拒了,那时才走到三万二千步,还想继续走。</h3> <h3>沿途看到一些山楂,掉在地上不敢吃。</h3> <h3>远山青龙寨,早上坐车路过那里。</h3> <h3>开荒老人拿的钢钎,我以为在挖宝。</h3> <h3>沿途好多蓄水池,政府为民投入很大。</h3> <h3>交战垭线,符家坪支线。</h3> <h3>那位小吴的大哥住户,路过......。</h3> <h3>以为是一个熟人的车,结果警察执勤。</h3> <h3>所以,走在山里放心,安全的很。</h3> <h3>路上捡了一个宝贝石头,自己喜欢。</h3> <h3>喜欢就背回来了,家人以为是块腊肉。</h3> <h3>从符家坪村走出来正在修路。</h3> <h3>上午9:50一一下午16:38,</h3><h3>白竹坪一一去殷家坪的路上,</h3><h3>全程徒步:46674步,近七个小时。</h3> <h3>这里修路取值了弯道,工程蛮大的。</h3> <h3>一位美女停下车带上了我,美女的老家在马卧泥,她是送她妈妈回老家去有事,美女的车技很好,车速不快,车子开的稳当,她一直把我带到西陵后路,这么远的路程,我说我承担一点油费, 她又不收,我该怎么办?</h3> <h3>美女车上的“三羊开泰”,姐姐属羊。</h3> <h3>上车后截图,早上出发顺利,下车徒步兴奋,傍晚坐上顺风车开心,每一次的出行都是一部《行者》小说里的一个篇章,我该感谢上天哩,还是感谢......,应该是感恩我们生活在这个安稳的国度。</h3> <h3>去殷家坪的公路正在扩建和修缮滑坡。</h3> <h3>整个工程比较大,好久没走这个线路。</h3> <h3>从小溪塔转盘转弯走开发区,堵车。</h3> <h3>走云集隧道出来在西陵后路天桥下车。</h3> <h3>下车时19:07 ,美女走403这条快速线路回伍家岗,为了送我她似乎弯了好远的路,真心感谢。</h3> <h3>一瞬间车开出去好远,前面桥下那辆车。</h3> <h3>下车后继续徒步回家,在气象台那里的彩票店买了七星彩,走回家时已经到了49000步了。</h3> <h3>到家时间 19:49。</h3> <h3>回家的晚餐,早餐也是一碗面。</h3> <h3>回味:第一次去“马卧泥”,</h3><h3>2016年8月7日(日)第一次去那里因为天气的缘故,当时我拍了照片就随班车回来了。</h3> <h3>回味:第一次去“马卧泥”,</h3><h3>2016年8月7日(日)第一次去那里因为天气的缘故,当时我就随班车回来了。</h3> <h3>回味:第一次去“马卧泥”,</h3><h3>2016年8月7日(日)第一次去那里因为天气的缘故,当时我拍了照片就随班车回来了。</h3> <h3>回味:第一次去“马卧泥”,</h3><h3>2016年8月7日(日)第一次去那里因为天气的缘故,当时我拍了一些照片就随班车回来了。</h3> <h3>回味:第一次去“马卧泥”,</h3><h3>2016年8月7日(日)第一次去那里因为天气的缘故,当时我拍了一些照片就随班车回来了。</h3> <h3>回味:第二次去“马卧泥”,</h3><h3>2017年9月9日,第二次去那里我就决定穿越到殷家坪路上,挺好玩的,路上没有什么人,很清净的那种,在走到“龚家河电站”那里,网友“吴启重”(雾渡河.付家坪.抗战老兵爷爷的小儿子)拖车回来的路上带上了我。</h3> <h3>也算是坐车看风景。</h3> <h3>那年马卧泥的人还种水稻,当年的冷水米卖的很贵,据说蛮好吃的。</h3> <h3>在刘家老屋场的河边自拍照。</h3> <h3>一个蛮大的地主庄园,可惜了,没有后人出面修缮,今天路过那里几乎都坍塌了。</h3> <h3>有99号跟这个100号两个门牌。</h3> <h3>那年路过这位姐姐在剁辣椒。</h3> <h3>这位老人在收玉米。</h3> <h3>那年这个石板上还没有刻字。</h3> <h3>那一年背靠大树拍了好多照片。</h3> <h3>这才是散养的,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h3> <h3>那年山里不缺水,这是龚家河电站。</h3> <h3>那天回家很晚,小溪塔新客站夜景。</h3> <h3>回味:第三次去“马卧泥”,</h3><h3>2017年11月30日,第三次去那里,马卧泥村子里面在修路,班车不能进村里,转了一圈拍完照片,出来时在白竹坪拦到一辆私家车,小男孩回老家樟村坪看望爸爸妈妈后回宜昌城区,那次也很顺利,一晃两年过去了,今天再次来这里,所有经历记忆犹新,不可能忘记,幸运之星总是眷顾我。</h3> <h3>那年的这个牌子。</h3> <h3>那年停在这个牌坊这里的车。</h3> <h3>那年一捧银杏叶片的飞舞。</h3> <h3>那位小男孩的私家车。</h3> <p class="ql-block">每一次的出行都是那么富有诗意般的记忆,其实当我们离开喧嚣的城里,走近乡村,走进大自然里,我们感受了村民的朴实,感受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新型关系,今天一路没有追赶时间,在有村民的地方我会驻足与他们沟通交谈,他们告诉我:马卧泥是贫困山区,夷陵区正在倾力打造旅游乡村,只是觉得有个别现象有些不太尽人意,比如在村民家吃饭,村民家树上柿子,你可以吃,但你装一包带走,你是不是应该做一个相应的“付出”哩?但有的人就理所当然的觉得“我在你家吃饭就应该带走柿子”,记住:是可以吃,不是让你装一包。</p><p class="ql-block">这个现象尽管不多,但这个行为似乎不是蛮妥,我仅仅是在我的文字里善意的说出来,城里人到乡下是去陶冶情操,不是打(捞)队,街上的柿子四元一斤,你可以看着办。</p><p class="ql-block">我的文字只是我出行的“纪实”,姐姐喜欢很直白的表露所见所闻,没有文学价值,不喜欢的可以绕道,至于大家问我:那里值不值得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己斟酌。</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全天费用明细:</p><p class="ql-block">城区一一小溪塔,公交车2元,</p><p class="ql-block">小溪塔一一白竹坪,专线车19元,</p><p class="ql-block">白竹坪.马卧泥.龚家河.徒步七小时,</p><p class="ql-block">殷家坪路上一一西陵后路私家车,</p><p class="ql-block">西陵后路一一徒步到家,</p><p class="ql-block">全天费用合计:21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9年11月19日(二)深夜于宜昌.</p><p class="ql-block"> 户外自媒体人:宜昌小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