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藏语中,“雅鲁”是天上的意思,“藏布”是江河的意思,所以藏族人经常省去“江”字,只叫雅鲁藏布。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仲巴县境内的杰马央宗冰川,在喜马拉雅山脉与冈底斯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由西向东欢快流淌,然后绕过喜马拉雅山脉东端的南迦巴瓦峰转向南流,切穿喜马拉雅山,形成了全球最深、最长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h3><h3> </h3><h3> 雅鲁藏布江两千多千米长,我三次见到的河段只有近百千米。 </h3><h3> 2007年9月底我第一次进藏。出了林芝城不久,我们的越野车在满是坑包的、被遗弃的战备公路上,时速不到10千米,好不容易来到雅鲁藏布江边的码头,得知前面没公路了;由于游客稀少,游船的船票得提前预订,当天没游船了,我们只能返回尼洋河风景区。</h3> <h3> 那时的尼洋河风景区还未开发,处于原始状态,多为牧场和农田,其次为树林,色彩丰富;其间还有少量的农舍,一派田园风光,似世外桃源。后来许多农田和牧场被“好事者”统一种上了树木,有些农舍也消失了,……</h3> <h3> 尼洋河在前方汇入雅鲁藏布江。</h3> <h3> 远方的雅鲁藏布江河谷风沙骤起,远看似大雾。</h3> <h3> 2018年3月,林芝桃花节期间我又到了雅鲁藏布江边,欣赏美丽的野生桃花。</h3> <h3> 米林附近的雅鲁藏布江北岸,有大片茂密的野生桃树林。在一颗巨大的桃树前,我退到最远处手机也没能把整株桃树都装进相框——当时怎么就没想到用全景拍摄呢?可能是高原缺氧,反应迟钝。</h3> <h3> 米林机场使林芝桃花节的游客大增,许多上班族就是乘飞机到林芝过桃花节的。但米林机场位于雅鲁藏布江河谷,风大,风乱,每天适合飞机起降的时间较少。我曾经在电视上看过记者采访川航一位长期飞林芝的机长的节目,该机长谈到了飞林芝的艰辛和风险。据说桃花节期间林芝的机票不好买。</h3> <h3> 三月,这里白天气温在10℃以下,远处几个人不知为何下河。后来我看到他们走到了江心,河水淹到他们的腰部。</h3> <h3> 2019年10月中旬,我们进藏欣赏秋色,我再次来到雅鲁藏布江边。此时秋色正浓。</h3> <h3> 远处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山村,现代化的房屋代替了以前简陋的农舍。</h3> <h3> 大片的沙滩露出了水面。</h3> <h3> 巍巍喜马拉雅山,雪山连绵。</h3> <h3>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印度洋水汽进入西藏的主要通道,“狭管效应”使之年降水量位居全国第二。</h3> <h3> 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北部的通麦附近,易贡藏布江和帕隆藏布江等河流汇入雅鲁藏布江,使雅鲁藏布江流量大增。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巨大的落差,丰富的流量,使之成为世界上罕见的水能富矿区,使雅鲁藏布江的水能蕴藏量仅次于长江(长江水能蕴藏量居世界第二)</h3> <h3> 雅鲁藏布江边有一巨大的沙丘,当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曾经用它作为材料。如果不是亲眼所见,难以想象江边会有如此巨大的沙丘。</h3> <h3> 雅鲁藏布江枯水期沙滩面积大——沙源丰富;河谷风大,大风卷起沙子,到此受阻,搬运能力减弱,沙子沉积下来,天长日久,逐渐形成了沙丘。</h3> <h3> 夕阳下,雪山与沙丘相互辉映。</h3> <h3> 在地质方面,雅鲁藏布江河谷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分界线,是一条著名的地缝合线,一个难得的科研宝地。</h3> <h3> 雅鲁藏布江宽谷区江面似镜。</h3> <h3> 远处的南迦巴瓦雪山躲在白云后面。据说南迦巴瓦雪山一年露脸的时间不到60天,要看到这中国最美的山峰太难了。</h3> <h3> 雅鲁藏布江峡谷区,水流湍急,不能行船。如果乘船游览就不能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只能到宽谷区。当然,我们乘车游览也只游览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上游的一小部分,因为现在公路只修到达林村。导游说,从达林村再往下游走就进入无人区了。</h3> <h3> 河岸陡峭处,在公路上看不见江面。</h3> <h3> 这是返程时我在旅游车上拍的(私家车不给进峡谷区),远处就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起点,你能在图中指出来吗?</h3> <h3> 念青唐古拉山上最后的一抹阳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