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3岁之后就会有较强的交往欲望,但小班孩子的心理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在游戏过程中难免会因抢玩具等原因而发生冲突。因此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要先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如果幼儿间发生争抢现象,我们不但要教会孩子正确的交往方式,还要让孩子明白,用礼貌用语加入别人的游戏会让别人更愿意接受。因此,使用礼貌用语表达与同伴交往的意愿,能够促使幼儿间交往的达成,幼儿在享受群体游戏或活动的快乐中会更加喜欢上交往,从而进一步形成主动与同伴交往的意愿。</h3> <h3>1、情景表演</h3><h3>(1)津津老师:老师考小朋友一个问题,当你看到同伴在玩玩具时,你也想和他一起玩,你会怎么做呢?</h3><h3>津津老师:现在请小朋友们看看老师是怎样做的。</h3><h3>情景内容:津津老师在玩玩具,心心老师走过来对津津老师说:“你在玩什么呀?”津津老师说:“我在玩玩具。”</h3><h3>心心老师又对津津老师说:“我们一起玩好吗?”津津老师说:“好啊,我很愿意和你一起玩。”</h3> <h3>(2)以幼儿为主体的开放式引导。</h3><h3>津津老师:刚才津津老师和心心老师想做好朋友,一起玩玩具,心心老师是怎么说的?(我们一起玩好吗?)津津老师是怎么说的?(好啊,我很愿意和你一起玩。)</h3><h3>心心老师问津津老师:刚才我很有礼貌的和你交朋友,和你一起玩玩具,你开心吗?</h3><h3>(3)小结:我们想和对方一起玩玩具,做好朋友要讲礼貌,要和对方说什么?(我们一起玩好吗?)这样别人才愿意和你做朋友,一起玩。</h3> <h3>2、交朋友</h3><h3>(1)请两名幼儿上来示范交朋友,用礼貌用语,加入对方的活动,一起玩玩具。</h3><h3>(2)幼儿分成两组去演练,津津老师发玩具给其中一组幼儿,让他们玩玩具。心心老师带着另一组幼儿走过去,引导幼儿用礼貌用语跟其中一个正在玩玩具的幼儿说:我们一起玩好吗?该幼儿回应说:“好啊,我好愿意和你一起玩。”老师在一旁引导和观察幼儿,让他们自由玩一会儿玩具。</h3><h3><br></h3> <h3>(3)分享讨论。</h3><h3>津津老师:刚才我们学会了跟别人交朋友的方法,你们觉得开心吗?当别人愿意和你一起玩玩具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h3> <h3>3、出示图片,练习如何加入到对方的活动中。</h3><h3>(1)图一:看到小朋友在踢足球,你也想玩,应该怎样说?(你好,我们一起踢足球好吗?)</h3><h3>图二:看见小朋友在玩积木,你也想玩,应该怎样说?(你好,我们一起玩积木好吗?)</h3><h3>图三:看到别人在玩跷跷板,你也想玩,应该怎样说?(你好,我们一起玩跷跷板好吗?)</h3><h3>图四:看到别人在画画,你也想画,应该怎样说?(你好,我们一起画画好吗?)</h3> <h3>4、总结与迁移</h3><h3>津津老师:今天我们学会用礼貌用语和对方交往的方法,你们愿意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吗?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别人会更喜欢和我们一起玩,以后当你想加入到对方的活动,和小朋友一起玩时,可以怎样说?(我们一起玩好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