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涓细流,汇聚成海

乘物游心

<h3> "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11月19日,在"枫叶欲残看愈好"的北京师范大学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内,来自湖南省四个地区400名优秀的骨干校长、教师手捧经典,端身正意,开启了京师训练营第二天的学习之旅。</h3> <h3> 上午8点50分,学识丰厚、躬身践行传统文化教育的82岁郭齐家老先生,为大家解读传统师德的内涵与价值。郭老从习总书记的“四个讲清楚”入手,阐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发出了振聋发聩的一问:“没有了民族的魂、民族的根,中国还有未来吗?”接着郭老阐述了孔子的教师观,总结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无私无隐;讲究教法,循循善诱四条为师准则。论述了《学记》中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善教继志的教学法……郭老先生从往哲先贤,谈到陶行知、蔡元培等当代优秀教育家,最后提出:教师不仅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将“传道”放在第一位,成为优秀的“四有”好老师。</h3> <h3>  郭老虽年事已高,但字字铿锵有力,句句发人深省,来自邵东的100名优秀骨干校长、教师,时而侧耳倾听,时而低头沉思,时而奋笔疾书。</h3> <h3>  在短暂的休息之后,来自北京四中的于鸿雁老师,分享了北京四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自身教学案例向我们展示了教育中的文化情怀,并强调传统文化教育,一定要与学生的生命成长过程息息相关。</h3> <h3>  下午2点,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杜霞教授,向我们娓娓道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之处。何为文化?何为传统?这是积淀在我们民族血液中无法抹去的烙印,由童蒙初开的“三百千”,及立人根本的“经、史、子、集”,形成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杜教授还阐述了文化之用,传统文化之用便是无用,无用之用便有大用。</h3> <h3>  “我们不如去寻找那些源头,喝最清的那口泉水,才能明白,最后纳百川的大海,是怎样澎湃而来。”今日邵东教育界的百人教师团,饮下这口传统文化的清泉,涵养师德。他们将化为涓涓细流,润泽全市每一方教育土壤,最终汇聚成海,以磅礴浩瀚的力量,推动邵东教育这艘巨轮,驶向美好未来。</h3><h3> 文字: 刘小丽 阮若琼</h3><h3> 图片: 仇国云 刘小丽</h3><h3><br></h3><h3><br></h3>

传统

优秀

邵东

郭老

文化

教师

教育

北京四中

时而

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