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槐的前世今生

幸福印象

&nbsp; &nbsp; &nbsp; &nbsp;在高台县县委、县政府大院内(现县综办楼广场),有一棵非同寻常的古槐。 &nbsp; &nbsp; &nbsp; &nbsp;据《甘肃通志》记载,此槐系清顺治十五年所植,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该树直径1.26米,高10米左右,三人才能合抱,树身已干枯,树皮干裂,丫枝横生,盘根错节。但是,每季春生夏长时仍然枝繁叶茂,遇风时会有枯枝折断掉落地下,却依然挺拔青翠、舒枝张臂,自然而美丽,充满生机和活力。 &nbsp; &nbsp; &nbsp; &nbsp;多少年来,它不仅遮阴纳凉、阻风挡雨装扮着高台县城,成为大院一景,而且还渗透了三个多世纪的历史沧桑,用绿色的生命为高台着色,记录着这里的沧桑变迁、兴衰与辉煌,成为这座红色沃土上的一座丰碑,也是高台县城这片土地300多年来历史的现存唯一见证者。现在被高台县政府列入县级古树名木保护目录。 &nbsp; &nbsp; &nbsp; &nbsp;1937年元月,红五军攻占了高台,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惨遭失败。2800多名红五军战士几乎全部阵亡,红五军一名张护士长不幸被俘,痛斥国民党马步芳罪行,被马敌活活钉死在这棵槐树上,并暴尸了三天,牺牲时年仅15岁。<br> &nbsp; &nbsp; &nbsp; &nbsp;为了纪念在80多年前征战河西而悲壮牺牲的红军战士和这位张护士长,高台人民又亲切将古槐称为“红军槐”。 <h3 style="text-align: left;">&nbsp; &nbsp; &nbsp; &nbsp;2005年10月10日,为了挖掘和整理红西路军这一珍贵的历史资源,受县委余锋书记委托,由县政协黄多林主席带队,陵园组成史料征集小组,到青海省征集红西路军史料,其间对红五军老战士、原青海省省政协副主席黄太兴进行了专题采访。他给我们详细讲解了高台血战的经过,并将自己的手稿《血战高台》捐赠给了我们。</h3> &nbsp; &nbsp; &nbsp; &nbsp;黄太兴,1919年7月出生于江西省永丰县一个贫农家庭,1933年3月参加中国国工农红军,参加了长征。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3月在江西省红五军团卫生部医训班学习;1934年9月任红五军13师37团三营卫生员并随所在部队渡河西征。红西路军西征失利后在张掖境内被俘之后押往青海西宁劳役,1937年10月由西宁押往山西抗日前线途中,火车在西安站停留时,经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营救回到党的怀抱。 &nbsp; &nbsp; &nbsp; &nbsp;说到护士这份职业,人们马上会惯性的想到女性,所以在许多文字作品中把被马匪钉死在高台这棵槐树上的张护士称之为女护士长。就张护士长的性别问题,我们也专门向黄太兴做了重点了解。据黄太兴回忆,被钉死在高台大槐树上的红五军卫生队护士长是江西省人,和他是老表,是一名男同志,具体姓名和籍贯因年代久远,加之当时特殊的战争环境,现已无法回忆了。至此,张护士长的性别问题水落石出,他,是一名男护士长。&nbsp; &nbsp; &nbsp; &nbsp; &nbsp;这棵槐树在1937年遭到了雷击,在那个白色恐怖的年代险些枯死。新中国建立后,人民培加爱护他,林业园工为他施肥驱虫,又恢复了生机,现在树长得枝繁叶茂,生机盎然,一到春秋季节,树胶便像眼泪一样往下流,仿佛一位历史的证人,向人们诉说这桩历史的血案。 &nbsp; &nbsp; &nbsp; &nbsp;这棵大槐树历经了风雨摧残和岁月的侵蚀,虽然满身斑驳,但是皲裂的树皮底下漫延着绿色的生机,它那遒劲而斑驳的躯干令人感叹,它那茂密而苍凉的树冠令人景仰,让我们坚定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的生机和活力,像红西路军百年不灭的精神火焰一样,永不熄灭地燃烧在高台大地上。<br><br>